第三百六十四章 再領新軍

但在正式求婚之前,女方父母要安排男女雙方見上一面,這是給雙方一個選擇的機會,並沒有完全由父母包辦這種說法,至少唐宋時期沒有。

如果一方不同意,都可以取消隨後的求婚儀式,但一般都是男方要給女方兩匹綢緞或者兩匹布作爲補償。

待兩個年輕人都表示同意,那就開始納采的第二步,上門求婚。

第二天上午,郭英帶着十幾樣禮物上門求婚了,薛勳特地請了半天假,他和妻子在府中接待了郭映。

禮物放在院子裡,一隻用紅綢包好的大雁,放在籃子裡,現在是冬天,長安沒有大雁,所以只能用檀木雕了一隻名貴的大雁替代。

然後是兩壇酒、兩口豬、兩隻羊、一袋米和五匹綢緞,都是用繩子捆好,再用紅綢包紮。

郭映雖然沒有官職,但他是代表自己父親前來替郭宋求婚,薛勳對他十分客氣,韓氏也很知禮,不過客氣歸客氣,該問的還是要問。

韓氏笑着問道:“雙方成婚,各種儀式我就不問了,家家都差不多,但郭爺能不能告訴我,新郎的婚房在哪裡?”

這個問題極爲重要,他們就住着郭宋的宅子,如果郭宋只有這一座宅子,那就意味着他們得搬出去,另覓房子了,韓氏看似在問婚房,實際上是關心自己的利益。

郭映呵呵笑道:“郭宋可了不得,他有先帝賜給他的一座園宅,在曲江南岸,佔地足有四五十畝,令愛很快會成爲那座園宅的女主人。”

韓氏聽得直咋舌,乖乖,居然是曲江園宅,她忽然有點暗暗埋怨女兒,女兒肯定是知道的,卻不肯告訴自己,不過她一顆心也落地了,至少郭宋不會趕自己出門。

薛勳對房子的興趣不大,他更關心女兒的地位問題,他沉吟一下問道:“不知郭公子有沒有先娶?”

有沒有先娶是有兩層意思,一是有沒有先納妾,其次是有沒有娶過妻,包括是不是有過前妻,或者是現在家中就有妻子。

這個問題必須要問清楚,就像之前那個元宵,口口聲聲說要娶自己女兒,但他實際上是娶妾,而不是娶妻,這就完全不是一回事。

郭映就這個問題已經詳細問過郭宋,他笑道:“郭宋從未娶妻,也從未納妾,這次求婚是明媒正娶,迎娶令愛爲妻,沒有別的想法,至於將來會不會娶妾,這就由令愛來決定了。”

薛勳點點頭,隨手取過桌上的婚書,這裡面有郭宋的基本情況,出生時日、籍貫、父母情況、自身職業、財產情況,寫得很清楚,郭宋雖然比自己女兒大七歲,但還是很年輕,明年才二十五歲。

薛勳把婚書遞給妻子,“你還有什麼要問的嗎?”

韓氏看了一遍婚書問道:“我們都知道郭公子從小父母雙亡,不知他家裡還有什麼親戚,或者家族情況,能不能介紹一下。”

這方面郭映比較瞭解,他嘆口氣道:“郭氏五堂,郭宋是靈武堂的子弟,和我們這一堂血緣很近,實際上,我父親的高祖父有四個兒子,其中老三去靈武郡從軍,後來就在靈州娶妻生子,定居下來,漸漸形成了靈州郭氏,但郭宋和靈州郭氏的關係很糟糕,有個重要族人爲謀他的財產,把他從家族除名,所以郭宋從不承認自己是靈州郭氏,我父親也沒有辦法視他爲族孫,但他確實是我父親的族孫。”

薛勳眉頭一皺,“居然還有這種事情發生,難道就不能重新收他回家族嗎?”

郭映苦笑一聲道:“現在的問題是,他自己不肯返回家族,他很固執,我們希望令愛將來能夠勸勸他。”

薛勳不再多問此事了,他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

“那他還有別的什麼親人沒有?”韓氏又問道。

“好像聽說他有個長姊,嫁在鳳翔府,具體情況不太瞭解。”

薛勳見時間差不多了,便給妻子使個眼色,韓氏取出了女兒的婚書,遞給丈夫,薛勳笑着把婚書交給了郭映。

郭映大喜,拿到女方的婚書,就意味着求婚成功了。

他連忙道:“院子裡是一點聘禮,小小心意,請貴府笑納。”

薛勳欣然點頭道:“聘禮我們就收下了,接下來,我等你們的消息。”

接下來是問名和納吉,這兩個流程其實合在一起的,問名主要是雙方不能同姓,這一點很重要,比如說,張家準備和李家聯姻,看到女方婚書後發現,李家一百年前也是姓張,後來才改的李姓,這樣就不行了,聯姻就算作廢,女方要把聘禮退還對方。

相對於問名的嚴肅,納吉就比較走形式了,就是算兩人的八字是不是天作之合,有沒有八字相剋,一般而言,只要給算命先生一個紅包,結果肯定就是天作之合。

問名和納吉大概需要三到五天時間,問名和納吉成功,下一步就是納徵和請期,這兩步也是合在一起,納徵就是送財禮,請期就是雙方確定成婚日期。

成婚日期確定下來,女方就要準備嫁妝和出嫁房了,唐朝是厚娶,和今天差不多,男方家要出大筆錢財。

而宋朝是厚嫁,和今天印度差不多,男方家出財禮不多,但女方家一定要準備豐厚的嫁妝,嫁妝豐厚程度關係到女方將來在婆家的地位,所以宋朝怕老婆的人多,主要原因就在於此,因爲女方家有錢,女方嫁妝多,經濟地位高,家庭地位就相應的高。

..........

就在郭映成功求婚的同時,郭宋在兵部正式接受了任命,將出任甘州都督,同時他拿到了兵符,接手一萬即將增援甘州的軍隊。

中午時分,兵部司郎中李楠陪同郭宋來到了位於灞上的軍營。

“這一萬軍隊的士兵基本上都是隴右和河西籍士兵,這也是朝廷考慮到士兵會有牴觸情緒,所以儘量挑選有相關利益的士兵,河西籍士兵就不用說了,一旦河西失守,隴右就將變成戰場,所以隴右籍的士兵也有相關利益。”

一路上,李楠向郭宋介紹一萬軍隊的情況,郭宋又問道:“將領情況如何?”

“一萬軍隊分爲五營,設五個中郎將,十個郎將,目前郎將和中郎將皆空缺,士兵由兵部代管,這是天子的意思,這十五名將領都由都督來任命。”

“那給豐州的調令是否發出?”

“昨天已經用鴿信發出了,名單就是都督擬定的三十人。”

郭宋點點頭,回頭笑道:“老康,回頭你也算一個名額吧!”

康保咧嘴一笑,“如果成立胡人軍營,我可以答應。”

郭宋見李楠滿臉疑惑,便淡淡笑道:“他是我的親兵首領,當年在康國也曾統領過十萬大軍,能力沒有問題,我打算提拔他。”

李楠驚訝地回頭看了一眼康保,對郭宋道:“可以把他功勞報給兵部,兵部覈定後賦予軍階,但他的軍職可以由都督自行決定。”

這其實就是河西節度使的權力了,目前河西節度使由恩王李連在京城遙領,所以涼州都督和甘州都督並沒有實質性的頂頭上司,他們各地獨立掌權,在本轄區內行使節度使的權力。

這時,前面出現一座大營,李楠用馬鞭一指,“前面軍營就是,我們到了!”

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朱泚得子第三百九十三章 落第秀才第七百二十二章 重回長安(下)第八百五十六章 親臨趙州第三百二十一章 再斷退路第五百一十一章 談判條件第三百七十三章 參觀園宅第四百九十章 戰火蔓延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銀票疑雲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兵圍洛陽(上)第三百四十三章 蜀亂又起第六百八十三章 緊急議事第二百六十八章 警告縣尉第九百六十七章 閹黨覆滅第八十八章 一路北上第七百零八章 奴隸贖買第四百六十三章 唐蕃談判第二百一十章 高陵報喪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家有嚴母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兵圍洛陽(中)第一百零一章 同官夜客第六百零九章 各讓一步第八百六十五章 計劃取消第七百一十章 再添一子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烈火奪城第三百七十四章 上元前夕(上)第二百三十六章 殺人滅口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爺醉酒第五百二十四章 麥子熟了第二百六十四章 顏相巡察第六百零二章 以牙還牙第八百六十四章 半渡而擊第七百一十二章 無恥開口第八百一十六章 暗潮涌動第二十二章 武道大會(二)第四百九十六章 兵變前夕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收之東榆第七百六十七章 夜襲船場第一百二十一章 兩個條件第七百九十五章 被迫妥協第四百一十二章 再建新軍第二百二十章 面臨選擇第九百七十四章 圍城打援(下)第五百五十章 逆我者亡第七百六十五章 家人團聚第八百二十七章 兩衙合議第九百九十四章 襄陽亂起第一百六十章 可汗進京第八百九十三章 酒館交易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新羅學生第八百二十章 事與願違第四百二十四章 秀才之軍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騎虎難下第六十七章 段君訓女第四百四十四章 敦煌消息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中原再戰第八百八十二章 銀船過境第九百六十四章 全面被動第六百五十五章 巡視疫情第九十八章 滅族之戰(上)第六百三十六章 困獸之滅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攻陷歷城第三百五十七章 長安哀訊第九百八十一章 堵不如疏第六百六十五章 關內收尾第三百二十五章 殺人立威第五百九十五章 離間之計第八百六十八章 攻佔幽州第四百八十五章 一無所獲第六百三十七章 紙上談兵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保守勢力第九百七十六章 兩個空缺第八百七十七章 碎葉染痾第一百八十七章 機會未失第六百一十八章 偷襲定胡第八百零八章 晚節不保(上)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烈火奪城第八百八十六章 鑑別竅門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烈火奪城第四百四十四章 敦煌消息第二百三十二章 緣來如風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神秘對手第一百三十章 晉升子爵第五百四十五章 血戰庭州(下)第九十八章 滅族之戰(上)第六百零九章 各讓一步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嶺南商機第四百二十五章 霍宦秘諫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喜臨門第七百三十三章 徹底清算第一百章 草原夜獵第二百零六章 城門風波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禍起蕭牆第五百六十章 顏公到來第五百零九章 外圍騷擾第六百二十四章 分崩離析第七百二十章 激戰玄武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海州之甕第三百五十七章 長安哀訊第九百五十七章 逃脫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