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一章 祭日宮變(上)

在皇宮一間空空蕩蕩的密室內,應採和盤腿而坐,她心情久久難以平復,主人深謀遠慮,算無遺策,把一切都算準了,主人早就知道宋朝鳳會讓自己對付竇仙來,甚至怎麼對付竇仙來,都已經安排好了。

直到今天,應採和才完全明白了主人的安排,想到這些絲絲相扣的安排,使應採和對主人崇拜萬分,主人才是真正的棋手,下天下之棋,而李適、宋朝鳳之流不過是棋盤上的棋子罷了。

能成爲主人的女人,把身心徹底奉獻給他,尤其他在自己耳邊說的話,‘此事只有你我兩人知曉,絕不能傳第三人。’

應採和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滿足和驕傲,他對自己的信任,竟然超越了時間和距離,應採和心中情感難抑,眼角隱隱有了一絲淚水。

應採和拭去眼角淚水,她從懷中取出一張圖紙,上面是劍器九式中的最後一式,撤劍式,這實際上是一招脫身之術,不管敵人多強大,這一招都能從敵人劍下全身而退。

這一招師父教過她們,應採和也十分熟練,對付一般的高手,或許已經夠用了,但對付絕頂高手,還是不行,她們所有人都沒有能逃過師父的進攻,更不用說像竇仙來那樣的絕頂高手。

應採和清晰地記得她被主人擒獲時的情形,就是撤劍式的失敗,主人看出了自己的弱點,所以才針對自己的問題進行指點,她必須在兩天時間內徹底領悟,否則她必死在竇仙來劍下。

應採和仔細凝視着眼前這張圖紙,上面畫着三幅腿部圖,旁邊寫了幾行小字,關鍵就是力量在腿上的分佈運用,使她脫身的速度能夠快那麼一點點,而高手之間的生死就在毫釐之間。

應採和站起身,心中默默想着圖紙上力量在腿上分配,她猛然發力,瞬間便移身到了數丈外。

..........

天色剛亮,十幾名官員帶着大羣士兵來到了監察署,他們將署內官員驅逐出來,將所有文書堆積在大院內一把火燒燬,又將倉庫內和官衙內的物資搬走,貼上了封條。

御史中丞李昂在大門前宣讀了天子聖旨,指責監察署肆意妄爲,民怨極大,特將其封閉取締。

周圍圍觀百姓一片歡呼,很快,藏劍閣被取締的消息不脛而走,滿朝文武歡呼雀躍,藏劍閣是宦官集團的鷹爪,不知多少大臣被他們威脅恐嚇,還有不少大臣和家人索性就死在藏劍閣武士劍下,天子終於醒悟,把它取締了。

但藏劍閣首領應採和卻失蹤了,成都城內到處貼滿了通緝令,告訴官府其行蹤者,賞錢千貫,獲其人頭者,賞錢萬貫,儘管賞賜豐厚,但應採和卻如空氣一般消失了。

皇宮內的藏劍閣也被查封,幾名坐鎮藏劍閣的女武士也被驅逐出了皇宮,但負責貼身保護嬪妃的一百餘名女武士卻暫時沒有動,天子特地下了手令,藏劍閣的變化和她們無關,要求她們繼續履行護衛職責。

入夜,一輛寬大的馬車在二十幾名侍衛嚴密的保護下駛出皇宮,抵達了皇宮南面的保國寺,馬車直接駛入保國寺大門,在大院裡停下,兩名侍衛扶着天子李適下了馬車,一名灰色身影緊緊跟在李適左右。

“他們都到了?”李適問道。

“啓稟陛下,他們都到了!”

李適點點頭,快步向後殿走去。

後殿內燈火通明,五名文武大臣沉默地坐在大殿上,右相張延賞,左相崔造,還有三名身穿盔甲的大將,爲首老將是驃騎大將軍、劍南節度使長孫全緒,然後是千牛衛大將獨孤大石,以及監門衛大將軍竇紋。

五人的心情既是激動,但又有點忐忑不安,激動是天子終於決定對北衙宦官集團動手,今天解散藏劍閣就是明確的信號,這一刻他們盼望多年。

而忐忑不安是,現在才動手已經有點晚了,北衙宦官掌控着三萬神策軍,搞不好會造成滿城動盪。

這時,外面傳來急促的腳步聲,五人都站了起來,李適走進了後堂,五人躬身行禮,“參見陛下!”

李適擺擺手,“各位愛卿請坐!”

五人又坐下,李適在正位上也坐了下來,他望着長孫全緒問道:“大將軍什麼時候到的?”

“微臣剛到,兩萬軍隊還在城外暫駐。”

“大將軍辛苦了,監軍田文秀現在情況如何?”

“按照陛下的密旨,微臣在歸途中已經將他秘密處決。”

李適讚許地點點頭,又對衆人道:“大家肯定很關心,朕爲什麼要對北衙動手?這一方面是爲了回長安,晉王郭宋明確提出了回長安的條件,要求誅殺宦官,同時這也是朕這兩年在考慮的事情,宦官權勢過大,對朝廷涉社稷不利,從各方面考慮,朕終於下定決心剷除北衙宦官。”

衆人面面相覷,原來這是郭宋的要求,張延賞和崔造對望一眼,兩人都立刻意識到,恐怕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李適一心想返回長安,根本就無視剷除的宦官集團的風險,三名大將同樣心懷激動,摩拳擦掌,恨不得今晚就行動,將一羣閹黨斬盡殺絕,他們從骨子裡瞧不起宦官,也將宦官的風險直接忽略了。

但張延賞和崔造畢竟是相國,頭腦要比他們敏銳得多,他們立刻意識到了問題,這搞不好是郭宋驅虎吞狼之計。

崔造剛要開口,張延賞卻輕輕咳嗽一聲,迅速給崔造使了個眼色,崔造到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

“張相國,你有什麼想法?”

李適聽到了張延賞的咳嗽,便轉頭注視着他問道。

張延賞連忙道:“北衙荼毒已久,朝政艱難,陛下決心剷除閹黨,是滿朝文武之幸也,只是閹黨勢大,陛下須謹慎,緩緩圖之,切不可打草驚蛇。”

獨孤大石也連忙道:“陛下,張相國說得有理,關鍵是閹黨手中控制着三萬神策軍,陛下首先要剝奪他們的軍權,當年先帝是用冬狩的辦法剷除了魚朝恩,微臣也建議用這個辦法。”

長孫全緒搖了搖頭,“這個辦法不妥,時間太長,田文秀已經死了,我的軍隊在成都以西二十里外,最多兩三天閹黨就會知道,我們等不了,微臣建議正月初一行動,陛下集中閹黨訓話,趁那個機會一網打盡,只用宮中的千名侍衛就能做到。”

“那神策軍呢?”

竇紋問道:“神策軍發難怎麼辦?”

長孫全緒不愧軍中老將,經驗豐富,他立刻道:“正好借正月初一犒勞神策軍,酒多肉足,然後全軍放假七天,七天後大事已濟!”

李適十分讚賞長孫全緒的頭腦,欣然道:“不愧是老將出馬,果然思路清晰!”

他又對衆人道:“我們沒有多少時間反覆討論,朕決定就採用長孫大將軍的方案,我們現在最重要的是完善細節,不能有漏洞,大家暢所欲言吧!”

李適目光轉向竇紋,“竇愛卿,你是監門衛大將軍,從你開始!”

..........

就在李適出宮召集心腹商議剷除宦官集團的同一時刻,在皇宮內的北衙正堂,宋朝鳳也緊急召集六名核心宦官商議對策。

宋朝鳳、霍仙鳴、竇文場、第五守亮、張尚、焦希望以及俱文珍等七人聚居一堂,張尚和焦希望剛剛趕回京城述職,而田文秀沒有趕回來,就由俱文珍取代他的位置。

“我剛剛得到消息,田文秀已經被長孫全緒所殺。”

這個消息讓衆人震驚萬分,他們都意識到,應該是天子下的命令,否則長孫全緒不敢輕易殺監軍。

“另外還有一個讓大家想不到的消息,長孫全緒率領兩萬劍南軍已抵達成都,就在成都以西二十里外,各位,形勢嚴峻啊!”

霍仙鳴也緩緩道:“田文秀被殺就是最明確的信號,意味天子開始對我們下手了,再拖下去,我們都死無葬身之地。”

這時,外面有名宦官猶豫不決,俱文珍快步走了出去。

不多時,他走進來道:“剛剛得到消息,天子秘密出宮去了保國寺。”

宋朝鳳站起身道:“明天中午有一個機會,就看我們能不能抓住了。”

第一百六十一章 先下一城第五百三十三章 夜襲且末第五百一十五章 獨孤幽蘭第七百四十四章 南唐改元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父子交心第二百五十九章 梁氏酒業第九百七十五章 搶奪雅州第四百六十九章 軍神病逝第九百七十三章 圍城打援(中)第三百五十三章 崔府壽宴(下)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洛陽佈局(下)第六百九十二章 思結消息第四百零二章 涼州名醫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雨夜夜襲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嶺南風雲(中)第七百六十三章 江南求援第四百五十二章 韓滉罷相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交子面世第四百二十二章 粟特鉅商第三百六十一章 面見新君第七百二十四章 一石千浪第一千零二十章 計中之計第四百二十七章 夢醒時分第六百一十九章 雲州襲胡第二百五十七章 寶石猜想第三百四十三章 蜀亂又起第七百五十四章 豆腐郭萍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宋州之變第七百五十一章 長安舊城第一百八十八章 正面激戰第六百三十二章 馬場秋遊第三十八章 微觀悟道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市酒坊第六百五十五章 巡視疫情第六百二十三章 軍心混亂第九百三十八章 分化打壓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國元載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貨幣之爭(上)第五百七十章 緊急救助第七百四十二章 祭日宮變(中)第一千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交子面世第五十二章 靈州城外第六十七章 段君訓女第三百九十六章 途聞警訊第四百八十章 財富撤離第四百一十五章 最後戰備第七十五章 酒樓衝突第二百七十九章 緊急狀態第九百零三章 得遇貴人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連夜行動第二百八十五章 七成勝面第二百七十章 巡訪村落第九百八十九章 再次選相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保守勢力第七百一十七章 枕戈待擊第八百六十九章 安穩民心第八百七十七章 碎葉染痾第四百二十一章 祁連戍堡第一千零一章 探查病情第九百三十七章 漳河海港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玉璽初現第一百零八章 從何入手第五百零七章 無限妥協第九百四十三章 稚言之禍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銀票衝擊第三十八章 微觀悟道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巡視琉球(上)第七百七十九章 河北來客第五百二十六章 搶麥之戰(下)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高家之擇第九百零九章 緊急應對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麒麟莊園第四百二十章 反守爲攻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國元載第四百一十四章 戰爭來臨第七百五十三章 夜來幽夢第八百九十三章 酒館交易第七百八十章 轉彎抹角第五百五十三章 兵圍洛陽第二百四十七章 半渡而擊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外圍之戰(中)第六百一十九章 雲州襲胡第四百五十二章 韓滉罷相第六百四十章 截斷退路第十四章 誤入密洞第一百七十四章 遠征之軍第二十九章 武道大會(九)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夜襲城頭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國都失陷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再臨江夏第五百五十九章 甘州鐵礦第三十六章 張掖遇匪第二百六十四章 顏相巡察第一百六十二章 危機到來第八百三十三章 冰釋前嫌第八百九十八章 聚義鋤閹第五百三十七章 沙州之戰(下)第六百九十一章 太原開榜第四百二十四章 秀才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