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章 短兵相接

天還沒有亮,朦朧的晨曦中,遠方的山巒呈現出黑色的輪廓,周圍的天空也變成了青白色。

“起來,準備出發!”

爲首旅帥連聲催促低喝,一塊巨大石塊下,一羣睡意朦朧的士兵從睡袋裡鑽出來,無聲整理行裝,或去遠處方便。

士兵們用最快的速度將睡袋捲起捆紮,放在馬鞍後面,他們輪流跑到下方小溪內洗把冷水臉,又喝上幾口溪水,便迅速跑了回來。

僅用了一炷香時間,大家都收拾完畢,旅帥一聲命令,二十名士兵紛紛翻身上馬,催馬向遠處奔去,一邊奔跑,一邊啃着幹餅。

這是一支隴右軍的斥候小隊,一共二十人,由一名旅帥統領,他們的任務是去鹽場查看敵情。

晉王轄下上千萬人口的食鹽都來自於河湟谷地,鹽場主要有兩處,一處是青海北岸,一處在冷泉鹽湖,其中冷泉鹽場的鹽產量佔了七成,冷泉鹽場被吐蕃軍襲擊後,大量食鹽需求失去了來源,現在只能靠鄯縣鹽庫中的存鹽供應,但也最終只能維持兩月。

隴右兵馬使安仁貴接到郭宋的命令,要求他儘快奪回冷泉鹽場,恢復食鹽供應。

這支二十人的斥候小隊便是安仁貴派去冷泉探查敵情的三支斥候隊之一,旅帥叫做楊奇,河西張掖人,從軍七年,從一名斥候小兵積功升爲旅帥。

冷泉是地名,就是今天的茶卡鹽湖,位於大非川西南,距離青海約百餘里。

這裡原本是吐谷渾的地盤,吐谷渾被吐蕃吞併後,這裡自然成了吐蕃的地盤,只不過這裡緊靠河湟谷地,常常成爲吐蕃軍和唐軍的戰場。

吐蕃因爲國力大損,進行戰略性收縮後,這一帶已經很多年沒有看見吐蕃騎兵了,因爲這裡地勢高,屬於高寒地帶,唐軍也基本上不來,所以這幾年,這一帶十分荒涼,除了運鹽的隊伍經過,才略略帶來一線生機。

斥候小隊經過一片高原草甸地帶,再向前走便是冷泉的鹽湖了。

楊奇一擡手,衆人都紛紛停住了戰馬,楊奇回頭令道:“王衛,你帶兩個弟兄先去湖邊看看。”

楊奇的經驗很豐富,他知道湖邊很可能會有吐蕃士兵,全部過去會暴露實力,先派一兩人過去查看,即使被發現了,敵軍也摸不清自己的底細。

“遵令!”

一名隊正高聲答應,一揮手,“祁老六和張五,跟我來!”

兩名騎兵飛奔而出,跟隨着隊正向湖邊奔去。

鹽湖白茫茫一片,湖邊原本有一處鹽場,岸邊分佈數十頂大帳,是鹽商棲息之地,現在帳篷被摧毀,燒成了焦黑狀,人跡皆無。

“王哥,你看那邊,好像有人!”一名手下指着南面喊道。

王衛也看到了,南邊出現了幾個黑點,應該是騎兵,但很快,由幾個黑點變成十幾個黑點。

“不對!是吐蕃巡哨。”

吐蕃巡哨一般不會低於二十五人,他們遇到麻煩了,王衛大喊一聲,“我們走!”

三人調轉馬頭便向東疾奔,後面數十名巡哨在數裡外緊緊咬住他們不放。

片刻三人奔到隊伍休息處,王衛揮手大喊:“旅帥,有吐蕃巡哨。”

楊奇神情嚴峻,如果出現吐蕃騎哨的話,百里內一定有吐蕃大軍,但就這樣撤回去,他們沒有完成任務,敵軍的底細他們一點都沒有摸到。

沉吟片刻,他忽然下令,“向南疾奔!”

衆人調轉馬頭向南面奔馳,不多時王衛三人追上他們,大隊騎兵向南面奔去,很快,數裡外出現了二十幾名吐蕃騎兵,他們的任務是截獲唐軍探子,二十幾名吐蕃騎兵也紛紛調頭向南奔馳,大約奔出十幾裡,前面出現一條河,河邊有大片森林。

但唐軍騎兵卻不見了蹤影,就在這時,另一支吐蕃騎兵巡哨也趕來了,兩支巡哨合兵一處,足有五十人之多,人多壯膽,五十名騎兵催馬向森林內走去。

五十名吐蕃巡哨沿着小河而行,他們左右張望,尋找地上的馬蹄印,就在這時,忽然聽見對岸密林中響起一陣‘咔咔!’聲,緊接着二十支弩箭呼嘯射至。

吐蕃騎兵躲閃不及,紛紛中箭,瞬間十幾名騎兵被射落馬下,其餘吐蕃騎兵大吃一驚,倉惶向樹林內奔去。

他們也紛紛張弓搭箭,向對岸密林射去,但密林內一片漆黑,人影都看不見。

射落下馬的吐蕃士兵並沒有陣亡,他們呻吟着,艱難爬起身,企圖上馬逃生,這時,第二輪弩箭又射至,十幾名傷兵再度中箭,大多被射中要害,慘叫着倒地,這一次他們基本上活不成了。

吐蕃百夫長終於發現問題所在,他們是逆光,太陽直射他們眼睛,所以對方樹林內一片漆黑,而他們這邊樹林,陽光卻能照入,從對面看得格外清晰。

百夫長暗罵一聲,喝令道:“殺上去!”

三十六名吐蕃騎兵吶喊着從密林中衝出,衝進水流湍急的溪河,向對岸密林殺去。

楊奇冷靜地望着敵軍殺來,喝令道:“放箭!”

二十名手下端起軍弩便射,二十支弩箭強勁射出,迎面射向衝來的吐蕃士兵,吐蕃士兵的皮甲擋不住犀利的弩矢,奔在前面的十名騎兵紛紛被射中,痛苦地慘叫,從馬上落入湍急的溪流中,立刻被水沖走了。

但另外二十幾名吐蕃騎兵已衝上岸,殺進了密林,唐軍騎兵從四面八方揮矛殺來,一時間,密林內刀光矛影,兩支隊伍廝殺在一起。

兩支軍隊各有優勢,唐軍裝備明顯佔據上風,他們是清一色的明光鎧,配橫刀、制式長矛、軍弩以及圓盾,裝備十分精良,而吐蕃巡哨都是皮甲,使用短劍,也是和他們生鐵產量極低有關,他們的生鐵基本是從唐朝掠奪,這些年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

但吐蕃士兵卻很適應高原作戰,體力充沛,作戰兇悍,唐軍只是訓練有素,但在體力上天然不如對方。

正因爲知道這一點,吐蕃騎兵纔不顧,一定要和唐軍正面作戰,企圖依靠充沛的體力獲勝。

激戰了約半個時辰,唐軍傷亡了五人,而對方則戰死十人,這讓吐蕃百夫長有點驚恐起來,對方比他想象的要強大得多。

吐蕃百夫長的經驗沒有錯,如果是普通唐軍,他們的體力確實支持不住半個時辰的高原激戰,但這支唐軍並不是普通唐軍,而是斥候唐軍,是唐軍精銳中的精銳。他們長期在高原上訓練,體力並不比吐蕃士兵差,這也是他們敢和吐蕃軍在高原激戰的底氣。

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戰術配合,他們訓練過叢林騎兵作戰,叢林作戰的精要戰術便是兩兩配合,利用大樹分隔,可以從左右兩邊襲擊敵軍,當吐蕃士兵在和左邊一名唐軍士兵廝殺時,右邊就會有一支矛無聲無息刺來,一矛刺穿身體。

唐軍訓練多年,配合得非常默契,戰死的吐蕃士兵基本上都是被這種戰術所殺。

激戰近一個時辰,唐軍越戰越勇,吐蕃士兵卻傷亡慘重,只剩下七八人,而對方還有十四五人,吐蕃百夫長意識到不妙,大喊道:“退出密林!退出密林!”

他們並不是想撤退,只是打算換一個戰場,密林作戰,他們吃虧太大。

吐蕃軍向來死戰不退,他們只能慘勝,拿着敵軍的人頭去報功,但如果傷亡慘重而空手回去,主將和副將皆斬,其他士兵貶爲奴隸。

wωω⊙ ttκǎ n⊙ Сo

殘酷的軍紀意味着吐蕃軍作戰,要麼獲勝,要麼全軍陣亡,除非是主帥下令撤退,否則絕不會允許敗退。

吐蕃士兵卻撤退不出去了,唐軍已經將他們包圍,他們人數佔優,便空出了五名士兵,這五名士兵躲在一片施射冷箭,令吐蕃騎兵防不勝防。

幾輪箭後,馬上只剩下三名士兵,卻依舊強悍不退,楊奇很清楚對方不會投降,便喝令道:“全部殺死!”

斥候們一擁而上,十支長矛刺穿了最後三名吐蕃騎兵的身體。

這場遭遇戰,唐軍陣亡三人,重傷兩人,輕傷兩人,而對方五十人全部戰死,無一生還。

沒有了敵軍巡哨,唐軍斥候終於在晚上發現了目標,一支千人吐蕃軍駐紮在鹽湖東南二十里處。

第四百零四章 抵達甘州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常州勸位(上)第八百九十四章 挑起事端第一百八十六章 試探攻城第八百九十二章 緊張籌建第六百一十一章 家有兒女第四百零四章 抵達甘州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外圍之戰(下)第六百六十六章 運輸不足第一百七十九章 艱苦跋涉第八百二十五章 漢中事件(中)第五百九十一章 恩威兼施第三百五十三章 崔府壽宴(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市酒坊第一千零二章 駕臨劉府第九百六十八章 終見太后第三百零八章 低級報復第六百四十章 截斷退路第六百二十九章 淮西來客第七百九十一章 把話挑明第二十一章 武道大會(一)第三百三十八章 雪上加霜第六百六十七章 離奇條件第五百五十五章 北唐廢帝第三百二十九章 碼頭懲戒第五百二十一章 裡應外合第七百五十一章 長安舊城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金城兵敗第三百零八章 低級報復第七百九十一章 把話挑明第三十五章 甘雷私奔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稍晚一步第十八章 甘雨下山第四百二十四章 秀才之軍第三百五十九章 返回長安第四十五章 真人遺言第四百六十九章 軍神病逝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異國斥候第七百三十三章 徹底清算第五百四十五章 血戰庭州(下)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玉璽初現第一百零一章 同官夜客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新的線索第八百二十四章 漢中事件(上)第九百一十一章 真假李寶第八百六十章 倉惶北撤第五百三十三章 夜襲且末第一百三十四章 高郵夜驚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致命誘餌第九百三十一章 蒲津相遇第二百二十一章 連夜離去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橫塞邊城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新的線索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帝登基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府壽宴(四)第七百六十九章 隴右急信第一百五十一章 補償條件第七百三十二章 籠絡人心第四百零九章 新軍氣象第十一章 卑微若斯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酒後失言第三百七十三章 參觀園宅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鎮軍營第二百五十五章 造船計劃第五百三十章 休而不退第五十一章 達成交易第三十六章 張掖遇匪第六百九十章 宦官禍國第五百三十六章 沙州之戰(中)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全線封鎖第三百一十四章 子午驚魂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人之常情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嶺南風雲(下)第四百零一章 搶救病女第六百八十九章 威逼出兵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三百零六章 暗度陳倉第四百五十七章 朝廷消息第九百八十五章 福兮禍兮第七百六十章 聚商共議第四百四十八章 劍指沙州第五百三十九章 安西聯軍第八百七十六章 嚴厲警告第九百八十七章 改行履新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挖掘線索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初見疑點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酒後失言第二百零九章 老薑彌辣第一百九十章 被迫撤軍第九百五十章 奇襲劍閣(上)第七百七十四章 視察鹽州第七十九章 兩強相遇第十六章 比武消息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兵臨泉州(上)第五百二十章 兵插後背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防不勝防第一百六十二章 危機到來第九百五十三章 大軍入蜀第八百四十二章 千里追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