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三章 初步談判

朱泚最終接過郭宋遞來的橄欖枝,派左相姚令言前往長安談判。

朱泚最初考慮的是派鴻臚寺卿趙年勝前往長安談判,但源休認爲鴻臚寺卿級別太低,去長安談判有點無禮,反而會誤事,畢竟是郭宋親自安排人送來太后靈柩。

他極力主張讓姚令言前往長安,在他的堅持下,朱泚最終接受了建議。

姚令言當然知道這是源休想借刀殺人,最好自己死在長安別回來了。

作爲涇源兵變的罪魁禍首之一,姚令言自知罪孽深重,他幾乎毀了整個大唐,如果他去成都必死無疑,但去長安呢?

姚令言不知道自己的命運會如何,郭宋畢竟自稱唐臣,他會不會討好朝廷把自己問罪處死?姚令言心中着實沒有底。

但他沒有選擇,只得心懷忐忑的出發了.......

晉王宮,郭宋接到了洛陽的飛鴿傳信,朱泚已派姚令言來長安談判孟津關撤軍問題,別的使者都還好說,但姚令言是朝廷公開通緝的十三個叛賊之一,排名第四,如果讓姚令言公開來長安,恐怕朝廷那邊會有非議。

郭宋倒不是在意成都那個空架子朝廷,而是涇源兵變已成爲天下所有人的痛楚,郭宋可不願意在這個時候去觸動這個傷疤,從而引起天下人的不滿。

“長史有什麼好的建議?”郭宋沉吟片刻問道。

潘遼站在一旁,他微微笑道:“這很簡單,如果殿下不想讓姚令言來長安,那就換個地方,比如虢州某地,不在關中,又是我們實控之地,不瞭解情況的,還以爲是我們派人去朱泚那裡。”

“長史高見,那就放在閿鄉縣,作爲對等,我們也要派一個高官過去。”

郭宋想了想,對溫邈道:“去請張司馬過來!”

.........

出乎姚令言的預料,他沒有機會去長安,甚至連關中都沒有機會去,行到澠池縣時,他便得到消息,晉王已派右司馬張謙逸前來閿鄉縣,準備在閿鄉縣和自己談判。

這個消息令姚令言喜出望外,看來郭宋也嫌棄自己是個麻煩,不願自己去長安,好事情啊!至少自己性命無憂了。

兩天後,張謙逸和姚令言幾乎是同時抵達閿鄉縣,他們當然不是獨自前來,而是各自帶着副手、隨從和護衛,一時間,小小的閿鄉縣變得熱鬧起來。

閿鄉縣令趙聞喜最忙碌,這麼重要的談判居然放在閿鄉小縣,令趙聞喜又是歡喜,又是緊張,歡喜自己有了露臉的機會,能讓晉王關注到閿鄉縣,能讓自己直接和右司馬接觸,那可是副相國啊!

而緊張是怕自己考慮不周,把事情辦砸了。

首先是住宿,趙聞喜安排兩座大宅子給兩邊人居住,宅子是閿鄉縣富商的老宅,但人在長安做生意,宅子空關着,營造得非常舒適,又安排了僕婦丫鬟斥候,又殺豬宰羊,派人到處尋找時令蔬果供應。

談判地點安排在縣衙,內堂內佈置得富麗堂皇,外面是一片有假山魚池院子。

張謙逸帶着士部司郎中顏碩,而姚令言帶着兵部侍郎徐鑑,等級倒也頒佈,兩人在大院裡相遇,寒暄了幾句,一起走進內堂坐下。

看得出趙聞喜是下了點苦心的,他在排座位上,自己一方是背西朝東,而對方是背東朝西,很符合目前兩國之間的地理位置。

原本趙聞喜想讓自己一方背北朝南,讓對方居於臣位,但縣丞勸他,這樣會引起對方的反感,趙聞喜便接受了聽勸,把位子調成東西向,而自己一方背西向東,這是漢唐以來的帝王方位,他們隱隱約約又佔據了上風。

張謙逸和姚令言坐在上首,兩名副手坐在下方,姚令言欠身道:“首先我朝天子感謝晉王殿下把太后靈柩送還洛陽,感謝貴方的善意。”

張謙逸笑着擺擺手,“兩國相爭,不累及先人,這是晉王陛下一向秉承的原則,不必多謝!”

姚令言又道:“孟津關是洛陽的北大門,對我們來說,不容有失,天子愛惜將士性命,想避免兵戈,希望能以談判方式解決,我們雙方既然能坐在這裡,說明大家都是抱着誠意而來,希望我們坦誠相待,儘快解決孟津關事宜。”

張歉逸微微一笑,“姚相國用了兩個希望,足見誠意,我想既然我們都來了,肯定是抱着誠意而來,都是希望解決問題,即使有分歧,也是條件能否接受的問題,和誠意無關,姚相國說對不對?”

姚令言苦笑一聲,當然就是條件了,條件太高,讓人無法接受,那還有什麼誠意可言。

“那我們就開誠佈公談一談,我們希望貴方退出孟津關,退到黃河對岸去,在十天內完成,作爲交換,我們可以承諾三年之內不進攻江南,”

張謙逸搖搖頭,“這個條件不對等,第一,我們佔領孟津關,而你們依然沒有涉足長江南岸;第二,江南其實和我們無關,我們幫助江南,只是出於晉王殿下和老韓相國私人交情罷了,當然,這個也可以作爲條件,但是弱了一點,所以我說不對等。”

姚令言也是拋磚引玉,他當然要從最低的條件談起,對方不接受也在情理之中。

這就像買賣貨物,貨物就是退出孟津關,可以買家先出價,也可以賣家先出價,姚令言是買家,他先出了一個低價,用一個既成事實和一個毫無意義的承諾來買下孟津關。

這個出價,賣家當然不能接受。

那麼接下來應該就是賣家開價了,姚令言有心理準備,對方開的一定是一個難以接受的高價。

張謙逸沉默片刻道:“我們是希望用崤關來換取孟津關!”

“不可能!”

姚令言一口回絕,這個條件簡直難以接受,用西大門去換北大門,還不如不換,如果崤關丟了,晉軍一樣可以勢如破竹般攻到洛陽。

“我已經說過,希望雙方有誠意,崤關的重要性遠遠大於孟津關,提出崤關爲條件,我實在看不出貴方的誠意。”

“沒有誠意,我們就不會來了,姚相國的指責,我不能接受!”張謙逸冷冷道。

雙方都沉默了,張謙逸給顏碩使個眼色,顏碩會意,他緩緩道:“僵持下去也不是辦法,不如姚相國給我透一個底,然後我們從底線向上加,能加多少,就看最後談判結果了。”

姚令言搖搖頭,“底線我不可能告訴你,但我可以告訴你們一個原則,我們的讓步不能涉及領土,最多是在貿易,或者贖買方面談一談,或者江南可以談一談,其他不現實的東西就不要提出來,否則還不如開戰。”

張謙逸笑道:“我理解貴方的原則了,但我也要向晉王殿下請示,不如今天就先談到這,我們都回去請示一下,看看是否能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平衡點。”

“可以!那下次會談什麼時候?”

張謙逸想了想道:“拖得太長也沒意思,就三天後吧!我覺得回信都應該到了。”

雙方約定好三天後再談,第一天的談判就這麼結束了,彼此試探一番,大概都有了底。

回到宿地,張歉逸和顏碩坐在堂上喝茶,張謙逸笑道:“你能感覺到朱泚的真實想法嗎?”

顏碩點點頭,“其實姚令言已經說漏嘴了,朱泚是想用贖買的辦法,用錢來買下孟津關,然後附加條件就是不打江南。”

“看來我們所見略同啊!我也是這樣認爲。”

“那晉王殿下有這方面的要求嗎?”顏碩問道。

張謙逸搖搖頭,“我不能肯定,但我感覺是有的,只是我們出發時,他告訴我,條件是崤關和江南,估計是要我們試探一下對方,然後才最後敲定底線。”

顏碩有點心急,他放下茶盞道:“我們立刻向晉王殿下彙報吧!”

一個時辰後,雙方的信鴿都紛紛飛起,各自向長安和洛陽方向飛去。

第七百四十三章 祭日宮變(下)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關鍵人物第三百九十九章 搜尋敵蹤第八百七十四章 郭張聯姻第五百三十三章 夜襲且末第七百八十六章 圍城打援第十八章 甘雨下山第九百三十五章 年輕縣令第一百九十四章 遭遇不測第九百七十八章 李泌之諫第二十八章 武道大會(八)第一百零一章 同官夜客第二百三十章 不妙之訊第九百一十一章 真假李寶第五百二十章 兵插後背第九百七十二章 圍城打援(上)第一千一十一章 心有不甘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激戰內庫(中)第四百一十一章 內務新軍第四百一十七章 血戰張掖(上)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河西第四百三十六章 長安士子第六百零七章 夜奪蕭關第六百八十九章 威逼出兵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嶺南風雲(下)第二十五章 武道大會(五)第六百七十三章 手段毒辣第九百七十三章 圍城打援(中)第六百六十一章 關內攻勢(下)第九百九十五章 渾水摸魚第二百五十八章 討價還價第五百五十九章 甘州鐵礦第七百零七章 勇追窮寇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階段勝利第二十五章 武道大會(五)第三章 修仙之術第五百六十章 顏公到來第九百三十三章 假酒報案第二百三十一章 又見薛濤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泉州議事第一百五十一章 補償條件第四百四十二章 無米之炊第一百三十九章 抓住要害第八百二十三章 道宮上香(下)第八百六十三章 盧家投名第三百四十二章 再見佳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往事不堪第四百八十九章 運抵張掖第六百一十二章 陌刀擴軍第二百五十三章 洛陽船匠第四章 山中有秘第八百四十三章 兩敗俱傷第十一章 卑微若斯第七百二十六章 共同敵人第八十一章 城郊打獵第二百四十九章 述職報告第五百零六章 雍縣偶遇第五百三十一章 出征安西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千鈞一髮第一百二十一章 兩個條件第九百七十一章 發現秘密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常州勸位(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秋收季節第八百九十六章 掙命求生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諫不如變第二章 道童郭宋第三百一十章 出乎預料第三十三章 武道大會(十三)第八十四章 一個交易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儋羅大島第九百二十八章 謀劃南撤第四百一十五章 最後戰備第九百零七章 除夕家祭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科舉發榜第七十章 靈州武會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秋後算帳(上)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發動羣衆第七百八十一章 崔氏態度第二百四十三章 全面動員第五百一十三章 銀箭警告第八百九十三章 酒館交易第七百二十三章 奪取商州第八百九十四章 挑起事端第六百三十六章 困獸之滅第六百四十九章 談判破裂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終獲突破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消除籌碼第八百零三章 初步談判第九百七十八章 李泌之諫第三百二十八章 小城不寧第二百五十四章 化妝風波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洛陽佈局(下)第三十七章 黑山羌部第四百四十七章 出兵之爭第八百一十五章 晚來春急第五百零一章 徹底暴露第二十章 甘雷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當街殺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四百二十六章 夜奪酒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