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四章 半渡而擊

盧金鎖剛回到軍衙,軍師賈舒便匆匆趕來,他是從軍營過來,他在軍營巡視,正好遇到了張勇帶着盧家藍衣軍來宿營,盧金鎖的妥協着實令他惱火。

“將軍爲什麼還讓盧家子弟控制他們的軍隊?賈舒劈頭便問道。

質問的語氣讓盧金鎖的臉上有些掛不住,臉一沉道:“這只是稍微照顧一下,不算什麼大問題吧!”

“將軍,盧家可是有人在長安爲官,還是郭宋的記室參軍,你能相信他們嗎?”

“軍師多慮了,盧家更多子弟在王爺手下爲官,在朱泚朝廷中還出任太常卿,在成都南唐朝廷也有高官,哪個世家不是這樣?

你以爲出任一個記室參軍,盧家就效忠郭宋,大錯特錯,王爺說過,這些世家從不會效忠任何勢力,只效忠自己,所以才活了千年不亡。”

賈舒在這一點上說不過盧金鎖,只得嘆口氣道:“這些豪門都不願意把莊丁交給我們,都想派自己人統領,將軍對盧家網開一面,他們豈能不鬧事?”

“實在不行就允許各個家族派人出任副職,盧家對外也說是出任副職。”

賈舒想一想,也只能這樣了,他又問道:“將軍怎麼安排盧家的莊丁?”

“我打算讓他們參與內勤,維持城內秩序、守門、夜裡巡邏之類。”

“但我提醒將軍一句。”

賈舒原則上不反對盧金鎖的安排,但細節上他需要提醒盧金鎖,“巡邏可以,但最好不要守城門,讓他們守城門太危險,尤其是夜間。”

盧金鎖想想也有道理,便點了點頭道:“好吧!我不安排他們守城門,只負責巡邏和維持秩序。”

.........

渡過漳水後,朱滔率領大軍一路北逃,一路上的城池和後勤倉庫他們都顧不上了,在饒陽稍作補給後,又繼續北上,三天後抵達了瀛州河間縣。

瀛州原本是李武俊的地盤,去年被朱滔吞併,爲了加強對瀛州的控制,朱滔計劃在河間縣北面的滹沱河上修建一座大橋,但到目前爲止,這座大橋還沒有開始動工。

滹沱河是河北地區第一大河,流域面積廣,支流衆多,以至於它水量豐沛,上游水流湍急,下游河面寬廣,最寬處達數裡。

河間縣是滹沱河上最大的碼頭,這裡有二十幾艘渡船,每艘渡船一次可以運送五六十人。

上午時分,朱滔大軍抵達了河間縣。

“一次才能運送一千餘人,我這五萬大軍什麼時候才能運完?”

朱滔十分不滿,對士兵們令道:“去收集船隻搭建浮橋!”

士兵們分頭奔去了,一個時辰後,士兵們也只找到二三十條小船,但搭一座浮橋至少要一百多艘木船,差之甚遠,而他們的皮筏子都被一把火燒掉了,無法再搭建浮橋。

河間縣令解釋道:“啓稟王爺,原本是有不少船的,但因爲爆發戰爭,漁民們怕被徵船,都把船藏起來了,一時也找不到。”

軍師李伯常勸朱滔道:“一時搭建不了浮橋,王爺還是坐渡船吧!我估計一天一夜就能渡完,幽州再急,也不差這一天兩天。”

朱滔也無可奈何,只得下令道:“傳我的命令,大軍渡河!”

五萬大軍列隊渡河,一艘渡船最多隻能載六七十人,而且還比較危險,但也沒有辦法,每艘渡船都滿載着士兵向對岸駛去。

朱滔是第一批渡河,他還是有點擔心後面的追兵,便搶先過了河。

河對岸是莫州,是他的傳統地盤,再穿過莫州便是幽州了,船隻到了莫州,他一顆心也定下了。

渡船從上午開始,一直到下午接近黃昏時分,才渡了十趟,運過去一萬五六千人。

就在這時,有士兵指着南方大喊起來,衆人紛紛向南方望去,只見數裡外塵土飛揚,發出滾滾悶雷之色,在塵土中隱隱出現一條黑線。

“追兵殺來了!”有士兵恐慌地大喊起來。

幽州軍一陣大亂,朱滔渡河過去了,大部分重要將領都先走了,這邊只剩下一批中低級將領,唯一的將軍是後軍主將武孝文,武孝文一直負責後勤,並沒有帶兵打仗的經驗,他急問左右道:“我們該怎麼辦?”

幾名將領已無鬥志,一心想逃,便勸說武孝文道:“我們沒有一點準備,背水一戰只會全軍覆滅,先向東撤吧!”

武孝文並沒有意識到下達撤軍令意味着什麼,他已沒有主意,便聽從了將領們的勸告。

“向東撤離!撤離!”

‘嗚——嗚——’

撤軍令下達了,撤軍的號角聲隨之吹響,三萬六千士兵瞬間兵敗如山倒,他們爭先恐後向東奔逃,兵器太沉重,隨手扔掉,盔甲太沉重,邊走邊脫,連乾糧袋也扔了,只揣着隨身的一點細軟財物,撒開腿沒命地狂奔。

但兩條腿畢竟跑不過四條腿,不多時,兩萬五千騎兵如滔天洪水般席捲而來,實際上,姚錦率領大軍早就來了,他們一直在等待幽州軍渡河,渡到一半時再實施半渡而擊。

大將李鋒率五千騎兵向東疾奔,在前方堵住逃亡之路。

騎兵瞬間殺進了逃亡的敵軍人羣中,頓時殺得人頭滾滾,屍橫遍地,到處是哭喊聲、哀嚎聲和求饒聲。

姚錦見敵軍大多丟盔棄甲,失去了戰鬥力,便下令道:“投降者不殺!”

晉軍騎兵在奔跑中大喊:“投降者不殺!投降者不殺——”

奔逃中的幽州軍士兵聽見了喊聲,成片成片地跪下,舉手投降。

奔跑在最前面的士兵見前面出現無數騎兵,攔截住了他們的逃跑之路,後面追兵將至,倉惶之下,紛紛跪地投降。

河北岸的朱滔見自己的軍隊被敵軍騎兵追殺,他心如刀絞,只得長嘆一聲,掉頭率軍北上,河面上都是空船,不可能再有士兵過來了。

這一戰,幽州軍投降士兵高達三萬以上,歷時半個多月的冀州戰役最終取得了輝煌大捷........

郭宋率領五千騎兵抵達了幽州城下,六萬大軍則停駐在三十里外,他們沒有攜帶輜重,但晉軍在范陽縣徵了數百輛大車,源源不斷將糧草運來幽州前線。

郭宋身經百戰,臨戰經驗十分豐富,他知道自己沒有攜帶帳篷輜重,很容易被敵軍看出自己的戰術是快速破城,這會讓敵軍猜到自己在城內有接應。

所以他虛實結合,只率五千騎兵來查看幽州城情況,使敵軍捉摸不透自己的意圖。

幽州城高大堅固,護城河寬達三十餘丈,河內可以行船,一共有東南西北四座城門,正對城門的水面上各自修建了一座石橋,在距離城門還有兩丈處中斷了,最後兩丈是吊橋,被高高拉起來。

行軍司馬陸展注視護城河良久笑道:“殿下,實際上護城河還是有漏洞的,這麼寬的護城河,進攻方完全可以從水路進攻,大船不就成了現成的攻城梯?”

郭宋淡淡道:“那是你把敵軍想得太簡單了,首先船隻進入幽州就很艱難,當然,大軍進攻,船隻夾雜其中也是可行了,但你怎麼知道對方沒有對付船隻的辦法?我不用鐵火雷,用幾十罐火油就能把大船燒燬。”

陸展不好意思道:“卑職沒有考慮周全。”

郭宋微微一笑,“有的辦法是事到臨頭才能想到,因爲我經歷過,所以我知道,將來攻打洛陽說不定就會用到你說的辦法。”

說完,郭宋一催馬,“我們去城北看一看!”

他率領五千騎兵向城北繞道而去。

城頭上,上萬幽州軍將士注視着外面的敵軍,盧金鎖也在觀望,只是他看得莫名其妙,對方只來了五千騎兵,沒有任何輜重,他們來做什麼?

“軍師,你覺得他們這是什麼意圖?”

賈舒凝視片刻道:“他們不可能只有這麼點軍隊,他們大營應該在南面紮營,這只是來查看城防的情況的,他們要麼是想圍城打援,要麼是想佔領整個幽燕,不光是來對付我們那麼簡單。”

第五百八十七章 舊緣新續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收之東榆第六百二十二章 奪城內戰第四百二十六章 夜奪酒泉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誅心之戰第二百五十章 視察廢城第五百九十四章 靈州來客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李唐絕嗣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嶺南風雲(下)第五百七十三章 宦官干政第三百零三章 元家生隙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再查線索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合縱連橫(下)第七百二十二章 重回長安(下)第九百三十六章 春赴新豐第六百零二章 以牙還牙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遠交近攻第九百二十八章 謀劃南撤第三百五十一章 崔府壽宴(上)第三百零二章 爭船風波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白居不易第八百二十八章 提前安排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諫不如變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開拓思路第五百六十九章 意外難民第二百八十四章 血戰豐城第四百三十九章 機緣湊巧第九百九十二章 連夜逃亡第一百八十九章 夜襲糧軍第六百六十章 關內攻勢(上)第七百一十章 再添一子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誘兵之計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長安來使第五百二十五章 搶麥之戰(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死神尾隨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粗糖推廣第四百七十章 以暗對暗第六十三章 梟雄本色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迎頭痛擊第二百一十一章 召王夜宴第五百二十二章 解救唐民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詩曲小會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登門座談第四百八十一章 再度發難第七百七十九章 河北來客第五百四十章 激戰疏勒第九十章 摧毀後勤第二百八十九章 賃寶換房第五百六十三章 團隊之夢第四百一十八章 血戰張掖(中)第五百九十三章 抽籤分房第二章 道童郭宋第一百六十八章 最後通牒第五百零三章 真亦假時第四百六十一章 慘痛代價第二百三十八章 靈州上任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長安來使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洛陽佈局(下)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難民大營第八百三十一章 三個方案第六百九十八章 將軍本色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從選擇第六百六十二章 兩線進攻第三十八章 微觀悟道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王宮救人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府壽宴(四)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曠野決戰第五百九十六章 棉花節日第一百二十四章 身份暴露第二百一十六章 趙府壽宴(五)第八百一十一章 相位之機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心有不平第五百二十四章 麥子熟了第一百九十章 被迫撤軍第二百四十九章 述職報告第一千零二章 駕臨劉府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百密一疏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祭禮之戰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烈火奪城第一百二十四章 身份暴露第十四章 誤入密洞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紇使者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發動羣衆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必道歉第二百二十二章 醍醐灌頂第八百三十八章 迂迴調查第一百三十三章 前往江淮第六十八章 緣者而得第八百二十四章 漢中事件(上)第三百三十二章 張雷煩惱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夜襲城頭第七百七十五章 溫酒話別第四十八章 血染紫霄第三百七十二章 微服私訪(下)第三百六十六章 納徵請期第四百八十二章 連橫合縱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銀票衝擊第七百七十九章 河北來客第一百一十章 三監三王第二百六十五章 秋收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