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五章 百萬難民

房間裡,許士則目光陰冷地聽着手下的稟報,田緒竟然撇開自己,向扈萼問計,什麼意思?過河就拆橋,自己把他扶上王位,他一轉眼就把自己踢到一邊去?

許士則心中惱恨異常,既惱恨田緒的涼薄無情,又惱恨扈萼越俎代庖,竟然敢搶自己的軍師地位,是可忍孰不可忍,必須要向田緒問清楚,到底誰纔是首席軍師?爲什麼商議軍國大計還不讓自己參加?自己在他眼中到底算什麼?

更重要是扈萼的建議分明是在打自己臉,和自己對着幹,自己主張加強魏風營對間諜和叛逃者的監視,扈萼卻主張降低監視,自己要求讓可靠者掌權,扈萼卻推薦了田悅器重的兩員老將,這完全是不把自己放在眼裡。

心中憤恨使許士則坐不住了,他厲聲喝道:“備車,我要去王府!”

手下連忙給他準備馬車,許士則剛走下臺階,一名手下飛奔而來,在他耳邊低語幾句,許士則的臉色刷地變得蒼白,來不及了,田緒已經頒佈命令。

田緒最終接受了扈萼的勸告,免去田華元城防禦使的職務,任命老將符璘爲元城防禦使,任命趙倫爲九路後勤使,將防禦大權交給了田悅派系的兩名老將。

元城防禦使原本是田緒兄長田華,田華基本上沒有什麼動作,現在符璘和趙倫掌握了防禦和後勤大權,元城的防禦立刻轉動起來。

符璘將八萬大軍分成晝夜兩班,又將兩萬人作爲補充軍隊,田緒聽從符璘建議,將府庫中的五十萬貫錢賞給士兵,士兵們頓時三呼萬歲,士氣高漲,他們拆除了大量舊房,將石塊和木頭搬運上城。

與此同時,元城內全面動員,十餘萬青壯男子被徵召上城,他們作爲後勤支援,全面協助軍隊抵抗兩路大軍的入侵。

三天後,十萬朱泚大軍和八萬李納的齊軍兵臨城下,他們在距離城池三裡外的東西兩個方向紮下了連營。

朱泚和李納已經達成協議,李納取魏國東部的地盤,包括棣州、滄州南部、德州和貝州南部,朱泚取懷州、相州、衛州、魏州以及博州,至於元城則兩家平分其財富和人口。

朱泚在數十名大將的簇擁下,遠遠眺望着元城,這座城池他已經嚮往很久,今天他還是第一次親眼看到這座城池,拿下這座城池,魏國就滅了。

事實上,朱泚也知道郭宋親率大軍在北面虎視眈眈,這麼大一塊肥肉,誰不想咬一口?如果郭宋願意談判的話,他倒願意把貝州和相州讓給晉國,他只要懷、衛、魏、博四州,至於李納的利益,那和他無關。

前年郭宋從懷州進攻孟津,給朱泚帶來巨大的壓力,痛定思痛,朱泚最大的希望就是在郭宋和自己的中原腹地之間建一片緩衝地帶,黃河北岸魏國的大片土地,無疑就是最好的緩衝帶,這也是朱泚對黃河北岸土地勢在必得的主要原因。

現在魏國大片土地都已落入他和李納之手,拿下元城便是徹底滅亡魏國的最後一步了。

這一步需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朱泚不知道,但有一點他很清楚,即使要付出代價,也必須是兩家同時付出。

“去通知李納,按照約定的時間,下午兩家同時攻城!”

..........

大規模的難民潮如約而至,數十萬受戰爭影響的百姓扶老攜幼,帶着微薄的家產,沿着幾條官道向北逃亡。

晉軍已經在清漳縣和清河縣建立起兩座難民大營,帳篷還在繼續運來,難民也在不斷擴大。

參事劉梓和張歉逸率領一百多名官員和兩千餘名太學生趕到了洺州,他們兵分兩路,每人接管一座難民營。

另外郭宋撥給每座難民營五千士兵,協助兩名參事維持難民營秩序。

張歉逸負責是清漳縣難民大營,在縣城以北,距離軍營約二十里,這裡都是從魏州和衛州過來的難民,人數最多,目前已經超過三十萬,還有浩浩蕩蕩的百姓向這邊進發。

郭宋在張謙逸的陪同下巡視清漳縣難民營的情況,晉軍對安置災民經驗豐富,張謙逸和劉梓都多次參加難民營管理,經驗十分豐富,在他們的努力下,數十萬難民被管理得井井有條。

難民營內人聲鼎沸,士兵們列隊在大營內巡視,一羣羣孩童光着腳歡快地奔跑,每座大帳前都有幾個婦人在用行軍竈燒水,男子們則聚在一起閒聊。

一邊走,張謙逸一邊指着難民營給郭宋介紹道:“我們採用河西的經驗,將難民分成三十個坊,每個坊坊長一人,從事若干人,還有士兵一百五十餘人,每個坊就相當於一座小縣城,每個家庭,每個人都編了號,每天都憑這號碼給水給糧。”

“防疫、防火是怎麼安排的?”郭宋又問道。

這是郭宋最關心的問題,也是難民營管理的兩大難題,防疫不用說了,冬天容易產生傷寒這樣的呼吸道疾病,而夏天主要染霍亂等腸道疾病,現在是冬天,正好是各種呼吸道疾病發作的季節。

張謙逸指着東北方向道:“殿下,那邊還有一座稍小的軍營,用營柵圍着,它就是醫病營,生病的人我們都送去那邊治療,主要是把健康人和病人隔離開,這是最關鍵的辦法,然後就是茅廁,每個坊都有幾十座茅廁,我們準備了大量石灰,專門僱人來管理茅廁,把各項事情做細,到目前爲止,還沒有發現傳染性疾病。”

停一下,張謙逸又道:“關鍵是要宣傳,要讓所有人都明白防火和防疫的重要性。”

郭宋點點頭又道:“我看每戶人家門口都在燒熱水,會不會引發火災?”

防火也是重中之重,幾萬頂大帳一望無際,一旦失火,那就是數萬人死傷,後果不堪設想,郭宋也極爲關注防火,這是難民營管理的重中之重,甚至超過了防疫。

張謙逸點點頭,“我們首先是要求火源上繳,家家戶戶的火鐮火石都必須上繳,所有用火都是士兵幫忙點燃,每天只有中午準用一個時辰的火,殿下沒有發現那些行軍竈都有特點嗎?”

郭宋聞言細看,他確實發現了,所有竈都放在固定的位子上,距離大帳比較遠,就算有火星子也飄不過去。

“假如她們之間互相借火呢?”郭宋笑問道。

張謙逸笑道:“這一點我們也想到了,嚴禁借火,抓到一次,雙方罰三天糧食減半,殿下可別小看這些婦人,算得很精的,絕不會做吃虧的事情,涉及切身利益,面子也沒有用。”

郭宋沉吟片刻道:“還有一個漏洞就是要防止有人惡意破壞,故意點火。”

張謙逸心中一驚,連連點頭道:“殿下說得對,這確實是個漏洞,一旦被人惡意放火,根本防不勝防,必須外圍有巡哨才行。”

“我會再安排八千騎兵在兩座難民營外圍巡哨。”

這時,一名騎兵飛奔而來,向郭宋抱拳施禮道:“啓稟殿下,第一批情報已經整理出來,王先生請殿下回去。”

郭宋點點頭,對張歉逸道:“難民營總的還不錯,細節我就不看了,你們自己安排好,另外太原那邊這兩天會有一批物資運到,主要是帳篷和糧食,幽州那邊也一樣,大量帳篷很快運到,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這些百姓來投奔我們,就是我們的子民,我們有義務將他們安頓好,照顧好,這對我們將來經營河北至關重要。”

“請殿下放心,我們會竭盡所能,把難民們都照顧好。”

郭宋又囑咐幾句,便調轉馬頭,向西南方向疾奔而去........

第六百七十三章 手段毒辣第六百三十章 淮西變天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小小缺口第二百二十一章 連夜離去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海州之甕第四百九十五章 戰局逆轉第五百五十八章 研製不易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曠野決戰第三百六十七章 聖臨軍營第九百九十八章 漁翁得利第二百零三章 重回安西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合縱連橫(上)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三軍歸降第九百七十一章 發現秘密第三百八十五章 洞房花燭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異國斥候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進退兩難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羊頭之計第三百五十一章 崔府壽宴(上)第七百二十三章 奪取商州第五百六十六章 循循教導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攻陷歷城第六百八十八章 長安空虛第六百九十二章 思結消息第四百零五章 就職演說第四百四十八章 劍指沙州第一百零二章 初入長安第九百三十三章 假酒報案第二百二十五章 夜截航船第五百九十三章 抽籤分房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當街殺人第五百四十二章 再走古道第三百三十一章 倦鳥歸京第七百八十九章 玉真宮主第五百二十五章 搶麥之戰(上)第八百一十七章 改變初衷第七百三十八章 困獸之鬥(上)第四百六十三章 唐蕃談判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常州勸位(下)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白居不易第一百四十三章 股掌之間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敵酋授首第八百一十五章 晚來春急第二百五十章 視察廢城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達成共識(上)第五百四十三章 血戰庭州(上)第九十四章 西受降城第八十五章 騎射大賽(上)第二百三十三章 有緣再見第三百六十四章 再領新軍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跨江出兵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巡視江左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兵圍洛陽(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魚龍燈會(中)第五百五十五章 北唐廢帝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壓迫撤軍第二百六十一章 榆林西撤第四百八十二章 連橫合縱第六百三十五章 無法迴避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輿論之劍(下)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兩戰兩敗第八百零三章 初步談判第八十八章 一路北上第八百七十六章 嚴厲警告第九百五十章 奇襲劍閣(上)第二十五章 武道大會(五)第八百零五章 全家出遊第三百零五章 中原消息第七百三十六章 爲我所用第七百八十五章 強奪滏口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長安來使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當街殺人第一百零四章 家有悍妻第二百六十章 集思廣益第一百九十二章 疏勒于闐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高家之擇第四百六十七章 幕後老狐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巡視蘇州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市酒坊第八百七十六章 嚴厲警告第九百六十二章 提前出發第八百四十八章 曉以利害第一百三十三章 前往江淮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一語道破第四百八十章 財富撤離第一百三十一章 府前刺殺第七百五十九章 市場調查第一百八十章 救援蒲桃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激戰內庫(下)第一百零七章 甘雨出事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輿論之劍(上)第八百四十三章 兩敗俱傷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班師回京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洛陽佈局(中)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緊急安排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階段勝利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新的線索第四百五十章 正面截擊第一百九十章 被迫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