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投石問路

bookmark

聽的這話,李時微微點了點頭,嘉靖本身就是一個大孝子,素來注重孝道,翟鑾以盡孝的名義乞休,嘉靖斷無不允之理,如今國事艱難,閣臣並不好做,即便翟太夫人病能痊癒,翟鑾也未必願意出仕,若是翟太夫人亡故,守制丁憂也是三年。

內閣如今就他和方獻夫二人,又正值多事之秋,事務繁雜,不可能忙的過來,要麼起復張璁要麼廷推閣臣,這事已經不能再耽擱了,略微沉吟,他便道:“稍待進宮陛見,就懇祈皇上儘快增添閣臣。”

增添閣臣?除了起復張璁,便是廷推閣臣,略微沉吟,方獻夫才沉聲道:“若是廷推閣臣,六部九卿以及科道言官之間必然又是一場惡爭,眼下朝局已是混亂不堪,着實不宜再節外生枝。”稍稍一頓,他才悵然道:“還是直接懇祈皇上起復羅峰公吧。”

李時瞥了他一眼,卻是沒有吭聲,如今這局勢,起復張璁已是在所難免,不過,先前已經上疏懇祈了一次,再次上疏懇祈起復張璁,卻是有些不妥,還是懇請增加閣臣的好,是否新增閣臣,嘉靖自會決斷。

當下,他就轉了話題,道:“仲鳴乞休,一則是爲盡孝,一則亦可能是出於對朝局的擔憂,想來京師官員爲此憂心者不少,如今恰逢皇上因星變令各部院官員自省,怕是有不少官員會自劾乞罷或是引疾乞休,若是數目過大,一則引起朝局不穩,再則擔憂天威震怒,叔賢可有應對之策?”

這事方獻夫還真是沒想到,經這一提及。他也意識到事情嚴重,這還真不是杞人憂天,左順門事件爲時不遠,所有京師官員仍是記憶猶新,翟鑾尚且抽身事外,估計有此念頭的官員爲數不少。

默然半晌。他才道:“三權分立,皇上是否有意推行尚在兩可之間,此事與大禮儀之爭的情形完全不同,皇上未必會再此大動干戈,即便乞罷乞休的官員衆多,皇上亦不會一一應允,不存在影響朝局穩定,不過,皇上因此而惱怒怕是在所難免。”

說到這裡。見中書進來奉茶,他便頓住了,待的中書離開,他端起茶盅輕輕颳了刮,這才接着道:“皇上即便惱怒,亦不會再重演左順門事件,此事畢竟與大禮儀之爭的性質不同,不過。這事的好壞卻是難說,皇上既可能因爲百官反對。乞罷乞休的官員衆多而打消推行三權分立的念頭,亦可能因此而惱怒,堅定推行三權分立的念頭,既是禍福難料,不如順其自然,先行觀望爲宜。”

什麼禍福難料?嘉靖乃猜疑之主。性子執拗,一衆官員以乞罷乞休來抵制三權分立在他看來無異於是威脅,這跟上疏反對可不是一回事,性質更嚴重,嘉靖縱然不會因此而大動干戈。也必然惱羞成怒,即便不因此而堅定推行三權分立的決心,亦會對文官大力打壓。

瞥了方獻夫一眼,他也不吭聲,緩緩的端起茶盅啜着茶,一時間他也想不出什麼好的應對之策,總不能將乞罷乞休官員的摺子隱瞞不報,而且這些摺子他也不好票擬,

見李時微蹙着眉頭沉吟不語,方獻夫微微沉吟才道:“宗易兄若是不願觀望,那就唯有投石問路了。”

投石問路?李時一雙長眉不由微微跳了跳,這或許是個不錯的法子,先試探一下嘉靖的反應再說,微微點了點頭,他便含笑道:“這法子不錯,我現在就進宮。”

乾清宮西暖閣,地道火坑燒起來之後整個暖閣裡都暖烘烘的溫暖如春,嘉靖身着一套常服盤腿坐在炕上細細的看着東廠錦衣衛送來的奏報,對於京師各部院官員一體上疏反對三權分立,他並不如何驚訝,這早在他的意料之中,牽扯到文官集團自身的根本利益,他們他們不做出這種反應,那纔是有些不正常。

不過,翟鑾母親病危的事情還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這節骨眼上,翟鑾若是丁憂,內閣就只剩下李時和方獻夫二人,未免有些忙不過來,看來,起復張璁不能再拖延了,如今有三權分立這個爭議,即便起復張璁,亦不可能影響到文武之爭,不如索性好好亂一下,省的斷斷續續的操心。

正自想着,小太監躬身身進來稟報道:“皇上,李閣老在外求見。”

這麼早?嘉靖不由微覺詫異,京師各部院官員上疏反對三權分立,統計票擬怎麼說也得午時之後才能完成,李時這麼早就前來,難道另有變故?微一沉吟,他便道:“讓他進來。”

李時進來跪下見禮之後,便沉聲道:“稟皇上,閣臣翟鑾因母病危,懇祈乞休盡孝。”說着便雙手呈上摺子。

嘉靖瞥了一眼他手中的摺子,暗忖難道是爲了這事?接過摺子略微看了看,見沒有票擬,他便道:“仲鳴乞休,你是何意見?”

“事關閣臣,微臣不敢擅專。”李時忙躬身道。

聽的這話,嘉靖不由微微點了點頭,李時這點比張璁要強,手不長,張璁卻不然,明着都敢跟他爭六部九卿的任免權,略微沉吟,他才道:“無須顧慮,但說無妨。”

“微臣尊旨。”李時躬身道:“身爲人子,母親病重,自當侍奉牀前以盡孝道,此爲孝,不過翟鑾既是人子,亦是閣臣,值此多事之秋,理當以國事爲重,此乃忠,自古忠孝難兩全,微臣懇祈皇上聖心默斷。”

“大明以孝治天下,閣臣自當爲百官楷模,朕豈能因小失大?”嘉靖說着微微一頓,這才緩聲道:“準允。”

“皇上聖明。”李時忙躬身道,微微一頓,他便接着道:“翟鑾離職,內閣便僅剩微臣與方獻夫二人,國事繁重,還懇祈皇上再增添一二閣臣。”

嘉靖並不做答,反問道:“還有何事?”

見嘉靖不迴應,李時也猜不透他是何意思,當下便道:“微臣一早審閱摺子,除翟鑾乞休之外,尚有戶部左侍郎張雲以疾乞休,工部左侍郎黎奭自劾乞罷,刑部右侍郎朱廷聲以疾乞休,三人皆是部院主官,微臣不敢妄議,一併懇祈皇上聖裁。”(未完待續……)

第368章 上刺刀第121章開海之爭第八章 試探第400章 親王造反第409章 強攻第467章 偷天換日(二十八)第330章 招安第15章 風波起第28章 張璁回閣第144章引狼入室第353章 仇人相見第419章 緩和關係第193章 風起第244章 嘉靖反應第215章 扯皮第43章 白送第260章 萬民請願書第369章 發現金礦第115章 衝突第193章 風起第193章 風起第227章 不表態第101章 錢弊第100章 殺威棒第7章 出題買僕第153章 買賣第375章 世界大戰第221章 東廠第350章 拒絕招安第133章 引子第72章 試探第271章 觀察第419章 緩和關係第305章 外儒內法第299章 廠衛陰影第450章 偷天換日(十一)第473章 結盟第125章姑妄言之第345章 火燒大阪灣(五)第284章 算總賬第131章燒錢第237章 沒白來第133章 引子第11章 踏青賞美第410章 城破第22章 禮物第348章 金印第3章 吃大戶第200章 揣摩聖意第267章 回家第382章 依仗第306章 硬骨頭第66章 琉球第287章 障眼法第245章 報應不爽第298章 潛在危機第202章 嚴嵩意第21章 授官第458章 偷天換日(十九)第37章 會票第352章 不安第283章 清曼憂心第283章 清曼憂心第477章 求盟第85章 刁難第147章開戰第82章 豁出去第261章 遠客求見第15章 風波起第472章 各有算盤第365章 安南第393章 致仕第77章 邸報第157章緩兵之計第322章 月港生變第468章 偷天換日(二十九)第476章 反困第70章 特區第353章 仇人相見第321章 強勢第205章 籠絡第305章 外儒內法第314章 沒意思的海戰第349章 蠱惑第379章 說服嘉靖第54章 南京(十)第481章 禪位第155章拉人第25章 色藝雙全第335章 送上門的機會第77章 邸報第40章 首輔張璁第310章 攻心第279章 杭州第446章 偷天換日(七)第八章 試探第33章 驛傳之弊第102章 臺東第213章 守備中官第238章 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