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省心

bookmark

盛世之兆!一士子登時接過話頭道:“我大明有永樂盛世,有仁宣之治,孝宗亦算中興之主,只能算是弘治中興,不知當今能創下何等盛世?”

“如今還言之過早。”

“何謂言之過早?”一人站起身,朗聲道:“不出數年,今上必然能夠創下乾武盛世,而且必然是遠超文景之治,貞觀之治,仁宣之治!”

“超越三大盛世,這是否有些期望過高?”

“期望過高?”那人不屑的道:“聖上入主京師,爲大明帶來海外五省,逼迫韃靼舉族歸附,拆巨資修整京師街道,御極之初,就廢除人頭稅,廢除馬政,推行免費蒙學,推行海外分封,出兵征討倭國,收復安南,這些還不是最重要的!

你們應該想想,東興港是如何崛起的,小琉球又是如何在短短十餘年間迅速繁榮起來的?你們應該去看看萬里、漢武、馬尼拉、占城、淡馬錫、噶羅巴、滿刺加是何情形,這些雖然都是新建港口,但繁華不亞於江南,百姓之富足更是遠甚於江南!

大明本土兩京十四省在聖上的治理下,只要達到海外之地一半的富庶,就足以堪稱盛世,而且完超文景之治,貞觀之治,仁宣之治!”

立時就有人質疑道:“大明海外之地真有如此富庶?”

“在下就是福州的。”那士子一臉自得的道:“有幸去萬里、淡水、漢武三地遊歷過,小琉球百姓之富庶,也曾令在下瞠目結舌,東興港錢莊專門有針對百姓的低息放貸,不論是經商、墾荒、建作坊。都能輕鬆借貸,買一批奴隸,兩三年光景就能夠富庶起來。

還有一點,你們應該都清楚,這些年來。東興港向慈善會捐助的善款是最多的,對外地尚且如此大力賑濟,小琉球的賑濟就可想而知了,小琉球的百姓根本就沒有災荒的擔憂。”

聽的這話,二樓登時就議論紛紛,東興港向慈善會捐贈的善款之巨。朝野上下都極爲清楚,東興港富可敵國也是人盡皆知,只是沒想到小琉球的百姓也如此富庶,不少人都萌生了去小琉球看看的念頭,如今去小琉球並不費事,乘快船出海。最多半月便可抵達。

一衆士子對小琉球無限憧憬,內閣,翟鑾等內閣一衆大臣看着乾武轉來的琉球行省官員名單卻是心驚肉跳,布政司、按察司等大小官員全部都是小琉球本地人,而且最高功名也就是秀才,大多都是童生,還有不少出自小琉球中學的。充其量也只能算是童生。

放下摺子,張璧沉聲道:“任命朝廷官員,而且是一省官員,豈能不經過吏部掄選?這是典型的任用私人,必須封駁!”

翟鑾翻了他一眼,道:“封駁!護衛隊軍官也全部是皇上的私人,以後是不是也封駁?”

“小琉球雖說是大明行省之一,卻是皇上當年的立身之本,冶煉、鑄造、火器、造船、火藥等維繫護衛隊東征西討的作坊都在小琉球,一般官員去。皇上豈能放心?至少現在是不可能放心的。”王杲說着輕嘆了一聲,才接着道:“而且小琉球的治理自成一體,一般官員去也未必能適應,皇上看來也不想改變現狀,就是反對也是枉然。”

“那也不能夠同意。”張璧毫不退讓的道:“此事必然會招致言官彈劾!”

“是要謹慎。”許贊開口道:“如此大事。一衆言官事必然要極力規諫!”

翟鑾掃了幾人一眼,冷聲道:“你們想讓言官重蹈嘉靖朝的覆轍?”

大明言官在嘉靖的嚴厲打擊之下,可說是元氣大傷,若是再被乾武嚴厲打擊,言官極有可能就此萎靡不振,風骨盡失,一衆大員雖然也都經常被言官彈劾,但卻是人人知道言官不可或缺,聽的這話,許贊微微皺眉道:“規諫皇帝、左右言路、彈劾百官、按察地方,這是言官職責所在,皇上如此恣意妄爲,不加規諫,豈非失職?”

一直沒開口的夏邦謨這時緩緩開口道:“還的摻沙子,不過這些沙子要得到皇上認可,你們看,能否從翰林院挑選一批官員前去小琉球赴任?如此既能堵塞天下悠悠之口,也給一衆言官留個臺階。”

“這法子不錯,不過翰林官清貴,外放海外行省,怕是易遭詬病。”翟鑾不急不緩的說道:“皇上其實已經留有餘地,南洋行省的官員任命只有寥寥數人,我看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從吏部備案的舉人中挑選出一批年輕舉人去小琉球,如此也算是吏部掄選,這些舉人沒有入仕,皇上也必然放心。

再則,就是南洋的官員主要都是從吏部掄選,我意將琉球和南洋的官員任命一同公佈,如此,給人的感覺就不會很明顯,兩省官員,吏部候缺的官員必然能夠全部補缺,那麼琉球官員大多任用本地人,也就不會招致非議。”

這法子可說是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幾人不由的暗自服氣,許贊含笑道:“難爲首輔大人慮的如此周全。”

聽的語氣中隱隱有揶揄的意思,翟鑾瞥了他一眼,語氣淡漠的道:“大禮儀之爭因何而起,諸位應該都很清楚,我不想步揚閣老的後塵,亦不願百官遭殃,別忘了,皇上是發動靖難之役御極登基的都散了吧。”

幾人心思各異的起身行禮告退,翟鑾這話說的很直白,嘉靖是個狠茬,但靖難上位的乾武更狠,內閣若是跟乾武爭權,結果可能會很慘,不僅他們幾個閣臣難得善終,百官亦會跟着遭殃。

看到翟鑾的票擬,乾武既意外又欣慰,翟鑾的態度着實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他本以爲琉球行省官員的任命會引起極大的爭議,也早就做好了內閣集體反對的準備,不意翟鑾不僅不反對,反而還幫着將此事合法法,着實是難得,內閣既肯如此合作,以後倒能讓他省心不少。

第470章 雄辯第150章收買人心第128章家難當第217章 彈劾第287章 障眼法第36章 三字真經第255章 探問第100章 殺威棒第112章 齋醮第2章 錢不湊手第93章 根本第7章 出題買僕第488章 省心第179章入主月港(一)第116章 狂知縣第111章 比較第465章 偷天換日(二十六)第485章 無奈第461章 偷天換日(二十二)第464章 偷天換日(二十五)第24章 穩定人心第35章 建言第208章 譁變第120章加快進度第304章 管理的困惑第350章 拒絕招安第41章 徐州第239章 高屋建瓴第41章 徐州第374章 野心第47章 南京(三)第103章 南北郊議第462章 偷天換日(二十三)第47章 南京(三)第30章 靠身文書第194章 禍不單行第337章 混亂的倭國第301章 調集 人手第444章 偷天換日(五)第386章 丘八第377章 三宣六慰第114章 籠絡第217章 彈劾第298章 潛在危機第197章 三彈張璁第480章 益王野心第144章引狼入室第161章 利弊得失第146章來襲第323章 軍事演習第162章有後了第363章 有喜第16章 風雲變幻第282章 情敵第29章 親隨第379章 說服嘉靖第358章 跳出三界外第354章 身份敗露第279章 杭州第328章 都指揮使第240章 規矩第32章 驛站第110章 離衙第91章 雙管齊下第247章 豪賭第327章 永寧衛的算盤第387章 要俘虜第257章 出行第54章 南京(十)第167章試探第354章 身份敗露第45章 南京(一)第472章 各有算盤第482章 吉日第59章 釜底抽薪第343章 火燒大阪灣(三)第249章 翟鑾撂挑子第437章 秘不發喪第48章 南京(四)第487章 盛世之兆第5章 明朝銀錠第391章 擴兵第102章 臺東第210章 借勢第491章 斬草除根第110章 離衙第392章 跋扈第219章 難以置信第485章 無奈第342章 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二)第75章 有野心第386章 丘八第388章 布袋陣第320章 南鎮撫司第220章 京師反應第409章 強攻第444章 偷天換日(五)第186章長幹寺第74章 初次接觸第245章 報應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