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聊勝於無

bookmark

聽的張璁這話,嘉靖不由瞥了他一眼,他何嘗不知以一知縣加授巡按御史銜大爲不妥,他更清楚此舉會敗壞大明的監督制度,必然會引來一衆言官進諫,微微沉吟,他才緩聲問道:“不妥?”

“回皇上,確實不妥。”張璁沉聲道:“大明地方監察體系乃是由巡按御史、提刑按察使司、督撫這三者組成,巡按御史實是重中之重,不容輕忽,其制度亦不容隨意敗壞,微臣懇祈皇上三思。”

嘉靖微微點了點頭,才似笑非笑的道:“若是破而後立呢?”

破而後立?張璁不由一怔,嘉靖這是對巡按御史制度不滿?還是對言官制度不滿?想到嘉靖自登基以來便屢遭言官攻擊,他自個與桂萼等一衆禮儀新貴亦是在言官的彈章中過日子,嘉靖生出革新言官制度的想法亦不足爲怪,不過,如此蓄意破壞監察制度,非是國家之福,這事得勸勸,便是要革新言官制度,亦須另想法子,萬不可如此任性。

不等他開口,嘉靖已是緩緩說道:“巡按御史制度不可謂不好,然自宣宗以來,各省皆設巡撫,巡撫已然成爲總領一方軍政的地方大員,地方三司分立,互相監督,相互制衡的局面已被打破,提刑按察使司實則已經淪落爲從屬地位。

爲牽制地方巡撫,巡按御史的權利亦大幅增加,所謂三者並存的地方監察體系,已經名存實亡,如今官場貪賄盛行,監察官員亦不例外,而監察官員之貪腐,實由巡按御史而起,概因巡按御史職權過重,難道沒有革新之必要?”

聽的這話,張璁心知嘉靖實是對言官制度大爲不滿,但就算是要革新言官制度,也沒必要破而後立,直接革新豈不更好?轉念間,他便明白過來,言官制度乃是明太祖所立,不敗壞到一定地步,嘉靖不敢妄言革新,否則必遭官員攻訐。

張璁雖是飽受言官攻訐之苦,卻是深知言官實是一大利器,如今他是多年媳婦熬成婆,好不容易做了首輔,正要大力拉攏、培植、利用言官以快意恩仇,若是任由嘉靖革新,誰知道最後會變成什麼局面?

微微沉吟,他便躬身道:“皇上洞察秋毫,聖慮深遠,然如今災荒連連,動盪不安,貿然破壞監察制度,微臣擔憂地方會糜爛不堪收拾,微臣懇祈皇上略微緩上一緩,再則,微臣竊以爲,言官亦並非一無是處。”

什麼意思?嘉靖眉頭不由微微一皺,難道還想利用言官不成?如今言官風氣實在太壞,盡是沽名釣譽之輩,不過,想到各地災荒連連,地方動盪不安,他不由暗歎了口氣,自御極登基以來,他就沒過上幾天安生日子,東南沿海被西洋人與日使攪的一團糟,厲行海禁之後,好不容易沿海太平了,北方蒙古人又開始不停的侵邊,老天也彷彿成心與他過不去,每年不是水災就是旱災蟲災,以致地方動盪不安,山西青羊山動亂,廣西古田、八寨、大藤峽動亂,陝西乾州玄狐教動亂此起彼伏,此時,確實不宜節外生枝,且穩穩吧。

沉吟良久,嘉靖纔開口道:“既如此,這巡按御史就免了,驛站歸屬兵部,給胡萬里賞個兵部車駕司主事銜。”

張璁不由暗自腹誹,兵部主事不過是個正六品的小官,能濟什麼事?不過是聊勝於無罷了,只能看胡萬里的造化了,只盼那小子別太囂張,他忙躬身道:“微臣遵旨。”

待的張璁躬身退出,嘉靖才鬆懈下來,瞟了一眼胡萬里那首詩,李杜詩篇萬古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這首詩明顯是爲迎合他整頓科場文風而做,不得不說,文采確實不錯,只不知道他寫青詞的水準如何?

出的乾清宮,張璁便不由暗歎了一聲,他之所以不及早上呈胡萬里的建言書,便是因爲整飭驛站的事情得罪的人太多,即便是建言,亦會成爲衆矢之的,他原本以爲能夠說服嘉靖放棄,不想嘉靖卻是執意要在龍溪試行驛站整頓,這純粹是逼迫他這個首輔將整飭驛站事宜時時放在心上。

新科進士,福建漳州府龍溪知縣胡萬里挾妓夜遊秦淮河,被嘉靖下旨杖二十,同時令其在龍溪試行整飭驛站,並加賞兵部主事的旨意很快便在邸報上刊載了出來。

邸報一出,所有官員都是莫名其妙,這胡萬里挾妓夜遊秦淮河跟試行整飭驛站有什麼聯繫?再說了,整飭驛站又不是什麼新政,有必要如此謹慎,還搞個試行整飭?即便要試行整飭,那也得挑個好地方,怎的選到福建漳州那旮旯去了,福建那地方八山一水一分田,驛道之難不遜與蜀道,有試行的價值嗎?

想不通歸想不通,一衆官員心裡都清楚,嘉靖這是對驛站的情況看不順眼了,不過,他們也並不着急,且不說試行的效果如何,從試行到全面整飭至少需要一兩年時間,說不定還是三、五年光景,有什麼好急的?但不管怎麼說,嘉靖既然開始關注此事了,倒是要收斂一些了,以免被秋後算賬。

相比於整飭驛站,他們更關心的是嘉靖對胡萬里的態度,胡萬里京郊爲張璁送行,張璁爲其改授任職,這兩件事京師知道的人可不少,如今胡萬里雖說被杖二十,卻是官升一品兩級,而且被委任試行整飭驛站,可謂是因禍得福,這可是愛屋及烏,足以說明嘉靖對首輔張璁優渥有加,

由此可見,嘉靖根本就不給楊一清一點機會,張璁的首輔之位如今已是穩如磐石了,原本不少心存觀望的官員也徹底熄了那點子念頭。

很快,胡萬里挾妓夜遊秦淮河,因爲贈送秦淮佳麗兩首詩而被彈劾的事情便被捅了出來,那兩首詩也隨之在京師流傳開來,在京師士子間引起不小的轟動,在官場亦被傳爲笑談。

被張璁調回京師任都察院御史和戶科給事中的周志偉、魏一恭兩人聞知此事不由又喜又憂,當即就邀約一衆在京的同年小小慶祝了一番。

第138章各方反應第491章 斬草除根第 168章考驗第149章 安撫第 17章 豪賭第263章 不爲所動第209章 反應不一第87章 恩威並施第190章取而代之第422章 捐款第25章 色藝雙全第11章 踏青賞美第52章 南京(八)第363章 有喜第127章無聊嘉靖第290章 夏言獲賞第423章 暗度陳倉第 168章考驗第329章 對應之策第43章 白送第27章 中山狼第126章瞞天過海第275章 望遠鏡第110章 離衙第268章 缺乏信仰第142章 火炮第265章 遇險第481章 禪位第439章 封侯第244章 嘉靖反應第59章 釜底抽薪第2章 錢不湊手第217章 彈劾第93章 根本第69章 逛街第213章 守備中官第124章 分功第192章另有意第148章 殺手鐗第132章盛極第68章 抵達月港第92章 一盆冷水第421章 贏家第358章 跳出三界外第359章 招安條件第365章 安南第102章 臺東第140章 二爺第218章 踢皮球第363章 有喜第38章 收禮第53章 南京(九)第216章 化害爲利第434章 天公不做美第190章取而代之第41章 徐州第399章 佳人來第446章 偷天換日(七)第12章 跋扈僕從第405章 兵臨廣州第247章 豪賭第393章 致仕第55章 師爺第96章 無事生非第51章 南京(七)第283章 清曼憂心第340章 瘋了第111章 比較第3章 吃大戶第 401章 動手第447章 偷天換日(八)第72章 試探第406章 堅守第425章 新軍裝第20章 京郊送行第423章 暗度陳倉第291章 張璁回京第299章 廠衛陰影第306章 硬骨頭第470章 雄辯第60章 下聘第301章 調集 人手第328章 都指揮使第205章 籠絡第349章 蠱惑第146章來襲第148章 殺手鐗第406章 堅守第186章長幹寺第175章紅夷大炮第440章 偷天換日(一)第285章 掛冠而去第35章 建言第161章 利弊得失第113章 風頭第255章 探問第232章 有所求第376章 嫁衣?第111章 比較第397章 過河拆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