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西南戰局(三)

不管洪承酬心裡是不是這麼想的,鄭南生也只能將一切都爛在自己肚子裡,要是讓洪承酬知道自己存了這樣齷齪的想法,絕對沒有自己什麼好處,因此他站在一側至始至終一句話都沒有說。

回到三藩總督府,洪承酬命人將麻老倌父女安排住進了一個獨立的院落,而自己卻從內院搬到了前院,洪承酬這麼做也是爲了避嫌和保持距離,他有他的一套想法,而落在鄭南生的眼裡卻是大大的變樣了,大帥真是高明,如此一來首先在麻姑心裡面產生一絲好感,博得一個正人君子的觀感,然後再以才學打動對方,近水樓臺,欲擒故縱的手段果然高明!我怎麼就沒有想到呢,大帥不愧是大帥!

“鄭副將,苗疆發生如此變故,看來我們不得不調整一下部署了,你怎麼看?”忙完這一切,洪承酬命人將鄭南生傳進了自己的書房。

“大帥的意思是吳黑苗可能會攻打我們沅州城?”鄭南生隨洪承酬也有時日了,對其心思也能琢磨的八九分了。

“吳黑苗得了麻家四門遺留的四門火炮,這是攻城利器,如果我們不做任何防備,沅州城不一定會守的住!”洪承酬面容冷靜道。

鄭南生思考了一下道:“當初大帥詐敗之時,並沒有留下多少炮彈,苗人也短時間內不可能造出我們火炮可以使用的炮彈,所以如果吳黑苗真的攻打我們沅州的話,一定捨不得使用太多的炮彈,以標下的估計,他能用一半就是極限了,沅州城經過數日來的加固,應該沒有問題。”

“這就好,不過本帥擔心吳黑苗對沅州城勢在必得,傾力一搏,我們不能不做最壞的打算,只可惜本帥手上兵力太單薄了,不然的話,何須現在被動防禦這麼無奈,如果真如麻姑所說,吳黑苗新近吞併了那麼一大塊力量,內部必然有些不穩,本來是我們乘機攻打麻陽的最好機會,只是太可惜了!”洪承酬恨恨的道。

“大帥說的是,賀人龍將軍南下靖州,湖廣全境未平,就算總督大人有兵派過來,短時間內也不可能到達。”

“是呀,時機稍瞬即失,本帥有些不甘心。”洪承酬嘆息一聲道。

“大帥務須如此,吳黑苗吞併了麻家,原來依附麻家的苗人就算現在歸順了吳黑苗,也必是三心二意的多,如果我們善加利用,加上大帥先前制定的策略,平苗必定指日可待!”鄭南生眼珠子一轉,提醒道。

“你說的對,太急於求成了反而不好,現在卓巴在我們手中,就算他不肯歸順朝廷,只要沒有他在吳黑苗身邊出謀劃策,現在麻家又歸順了朝廷,苗人內部必然也是矛盾重重,我們有的是機會!”洪承酬沉吟了一會兒,想通了道。

“大帥說的是。”鄭南生趕緊的跟上一句,問道,“不過,大帥想怎麼處置歸順了的麻家?”

“你有什麼好的建議?”洪承酬雖然有了一點想法,但聽聽別人的想法也是沒有壞處的,最起碼可以彌補一些細微末節自己沒能想到的。

“標下哪有什麼好的建議,只是這麻家小姐有鳳凰才女的名聲,朝廷要平苗以及將來的治苗,此女應該能派上大用場,大帥不宜怠慢人家。”鄭南生絞盡腦汁纔想出這麼幾句話來。

“你有什麼想法,儘管說!”洪承酬看得出鄭南生是個人才,善加利用必能有所作爲。

“標下的意思是,那麻老倌因爲深受刺激,現在臥病在牀,沅州城內羣醫都沒有一個好的辦法醫治,如果大帥能替麻老倌延請名醫爲其診治的話,麻家必然對朝廷感恩戴德的,就算麻家現在還包藏這什麼異心,日後朝廷也站在理字上面!”鄭南生不僅僅是出主意,也是在暗中試探洪承酬是不是真的看上了麻姑,如果是,必然會對這件事非常的上心,只要能看出一絲端倪就行了。

鄭南生說完,就在偷偷的觀察洪承酬的眼神,希望能從其中發現什麼,不過令他失望的是,洪承酬表現的非常平靜,道:“名醫倒是有一位,不過本帥也沒有把握能請的動她爲麻老倌醫治。”

“大帥說的可是那李箐李太醫?”鄭南生問道。

“不錯。”

“李太醫是朝廷派下來給左良玉將軍療毒的,的確不太容易請到。”

“何止不太容易,就是人家斷然拒絕了,本帥也拿人家沒有辦法,誰叫人家還有一層隱秘身份呢?”洪承酬心道,這麼絕密的事情他是斷然不敢告訴鄭南生的,觸怒了皇上,沒他的好處。

“李太醫是皇上身邊的人,這一路上也不太安全,再說她沒有這額外的義務,本帥也不能強迫人家。”洪承酬是想說。

“大帥,您何不試一下,學醫的人救死扶傷,講究的就是一個醫德,或許這李太醫也是一個古道熱腸之人呢?”鄭南生連李箐是男是女都不知道,洪承酬也沒跟他說過。

“你說的也對,本帥這就修書一封,看能不能請得動這位李太醫。”洪承酬沒有多想,點頭道。

這封信到了李箐手裡可是爲難了,本來她已經不能回京陪朱影龍過萬壽節已經是很歉疚了,原本想着治好了左良玉就回京過年,算算時日勘勘來得及,可如果去沅州醫治這位麻老倌的話,恐怕這樣一個願望也落空了,原來在他身邊還沒有感覺,但發覺離開他的時候,她對他的思念每天都加重一分。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身爲一個大夫又怎麼能見死不救呢,李箐很是無奈的給京城去了一份信說明自己暫時不能回京過年緣由,然後命人快馬送出,收拾了一下,拖着疲倦的身子在吳三桂的特種作戰大隊的護送下啓程趕往沅州。

當麻姑聽洪承酬說給她父親請了一位太醫過來診治,那種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笑容讓本以定心的洪承酬都有點把持不住的感覺。

美女而且是如此絕色的美女果然是禍亂的根源,難怪能令吳黑苗不惜代價要得到她了,洪承酬自己都有些擔心,相處久了,自己恐怕都能不自覺的身陷其中,產生一點點的非分之想。

而此刻在另外一個戰場之上,秦良玉率大軍攻破成都之後,大軍一下子增至十萬,雙方力量對比上產生了巨大的傾斜,秦良玉不愧是明末最富戰名女將軍,在她的指揮下,以千鈞之勢,橫掃大半個四川,就剩下少許蜀王頑固負隅頑抗,已經傾覆在即。

這個時候一道聖旨,秦良玉升任四川總督,整個川軍乃至天下都震驚了,女子爲將帥並不罕見,甚至一國之君也不少,但在中國歷史上一個女子當上一方封疆大吏的,秦良玉絕對是第一人,尤其是朝廷冊封的實權總督,並非那種虛銜,就憑這個,秦良玉就足以名垂千史,也成爲天下女子崇拜的偶像,尤其她是苗女的身份嫁給土家族人,現在卻當上了漢人朝廷的封疆大吏,恐怕就是哪個親王也不見得有她如此這般風光。

這份天大的恩典和殊榮令秦家乃至馬家所有人激動不已,而秦良玉卻知道這份聖旨和這份官職她不敢接受,千餘年漢人儒家的傳統不是那麼容易顛覆的,而秦良玉自己本身就深受漢家儒家忠君愛國思想的薰陶,骨子裡她還是認同‘男尊女卑’‘三從四德’的,就算今天她接了這份聖旨,這個總督也做不長,而且還會給皇上帶來諸多困擾,她不像看到皇上被羣臣圍攻的景象,一個好的皇帝勇於打破常規是好的,但要破除千百年來的認知不是一兩個高官職位就能達到的。

大概是秦良玉沒有親眼見過朱影龍這個皇帝,因此雙方對對方的想法並不清楚,朱影龍並非想一蹴而就,他是想借這個契機,創造出一個榜樣來,只要有一個榜樣的存在,雖然一開始阻力會很大,甚至要讓自己處於羣臣圍攻之中,但這個榜樣例子一但樹立了,那接下來阻力就會小很多,只要自己堅定不移的走下去,十年,二十年,一百年,兩百年,自己做不到的,子孫可以去做。看不到男女平等,也要能基本維護女人的生存的基本權益。

武則天爲什麼能做皇帝,就是因爲當時環境寬鬆,女人的地位雖然還處在男人之下,不過武則天開了一個先河,可惜的是,沒有能維持下去,當然朱影龍並非支持女人做皇帝,女人爲國家領袖不是不可以,但這樣的女人當甩手掌櫃的還行,真的要她治理國家就有着先天性不足,精力、魄力等等各方面,當然不排除一些一萬年出不了幾個的。

所以在明旨意到達之時,同時也捎帶着一道密旨,那是一道嚴令秦良玉必須接旨且不得抗旨的密旨,秦良玉想不接旨也不行了。

秦良玉從川東起兵,橫掃川西、川北,必的蜀王帶着幾萬殘兵敗將退至川西南四川行都司等幾個府,那裡環境惡劣,又是各少數民族的雜居之地,她需要調整一下部署纔可對那裡發動平叛之戰,總的來說四川大半之地已經穩定下來。

經過這麼一亂,四川百姓流離失所者多達十幾萬,幸虧平叛的速度快,不然還不止這個數字,朝廷今年在四川收的賦稅算是泡湯了,說不定戰後重建還要貼上不少銀子呢,當然了兩百多年蜀王府積聚的財富足夠填補這個窟窿,甚至還有些盈餘,如果不是這樣,孫慎行又有的煩了。

第5章 廷辯交鋒(二)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四)第12章 精兵簡政(二)第4章 四方來賀(四)第5章 傷勢惡化(一)第11章 父女相見(一)第9章 青城之戰(二)第5章 選秀危機(二)第11章 琉球行省(二)第2章 三方備戰(四)第3章 將功贖罪(二)第8章 湘西長城(一)第1章 貿易使司(二)第7章 絕代雙嬌(四)第10章 金屋藏嬌(一)第2章 整合(一)第10章 登陸琉球(四)第12章 教育改革(五)第5章 刺客現身(三)第7章 除夕晚宴(一)關於文中一些歷史設定的解釋第5章 省親之路(四)第5章 官場地震(二)第3章 聖姑(一)第8章 傳國玉璽(二)第5章 省親之路(四)第6章 東西夾擊(一)第12章 精兵簡政(二)第4章 意外收穫(一)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四)第3章 圖賴之死(二)第12章 意外之喜(一)第10章 金屋藏嬌(三)第3章 圖賴之死(三)第7章 條件(一)第11章 真有刺客(二)第12章 大龍興寺(二)第10章 如瑩分娩(一)第10章 宴無好宴(二)第3章 情爲何物(一)第2章 撐死膽大的(一)第1章 春闈出貢(一)第11章 失落的青城(四)第3章 揭開謎底(二)第4章 被迫遷都(三)第9章 滿漢通婚?(四)第2章 各懷心機(二)第11章 李香君(二)第9章 少數民族政策(一)第10章 扶桑行省(三)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二)第6章 伏屍千里(三)第1章 沅州之爭(一)第12章 大龍興寺(四)第8章 九·一八(四)第4章 原來是你(二)第8章 傳國玉璽(四)第9章 微服南巡(五)第6章 平定江南(三)第7章 投桃報李(一)第3章 情爲何物(一)第11章 軍制改革(六)第4章 菜市口公審(一)第11章 明山會晤(一)第7章 撲朔迷離(六)第5章 閃電偷襲(二)第10章 梟雄遲暮(三)第3章 談判交鋒(一)第1章 三方會談(三)第8章 整風運動(三)第10章 佈局天下(四)第4章 大婚第9章 喋血龍王廟(二)第9章 微服南巡(一)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二)第10章 扶桑行省(七)第4章 四方來賀(二)第11章 琉球行省(三)第12章 教育改革(三)第3章 誣陷離間(二)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五)第12章 南京城下(三)第5章 廷辯交鋒(二)第7章 協理朝政(一)第9章 微服南巡(三)第10章 梟雄遲暮(三)第6章 軍區與軍銜(二)第3章 時局第6章 平倭方略(三)第11章 父女相見(三)第7章 血戰寧遠上(二)第8章 緩緩徐圖(一)第8章 英雄所見(二)第11章 琉球行省(五)第2章 一國兩帝(一)第1章 早朝風波(三)第3章 兩淮鹽商(五)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二)第10章 金屋藏嬌(五)第7章 平壤之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