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借錢

至鬥與謝秀娘來到後堂花廳內。王鬥不知道少夫人找自心“公事,不過既然她求上門了,就是看在知州李振蜒的面子上,自己也得見她一見。

到了廳內,就見少夫人坐在那裡。靜靜的不知道在想什麼。

見王鬥過來,她起身襝衽萬福,說道:“妾身見過守備王大人,大人安好。”

王鬥道:“少夫人多禮了,請起。”

對少夫人遙相攙扶。

如一股內力發過去,少夫人隨勢站了起來。

王鬥看了她一眼,今日少夫人穿貉裘,襯得她氣質優雅華貴。又充滿少*婦的風韻,象她這種官宦人家出身的女子,從小耳濡目染。風姿儀態都無可挑剔,王鬥夫婦當然不能與她比。

王鬥坐了下來,端起一杯茶喝了一口,道:“少夫人光臨寒舍,蓬聳生輝,不知有什麼要事?”

少夫人臉上露出難色,看向了謝秀娘。

謝秀娘對她寬慰一笑。平日在州城,謝秀娘對少夫人的風采頗爲仰慕,也有意學她的風姿儀態,奈何風姿這東西是要從小培養的,謝秀娘努力在學,卻也進步不大。今日少夫人求上門來,謝秀娘極願幫忙。不過當然要徵得自己丈夫的同意。

她向王鬥道來,原來少夫人的公公,也就是知州李振蜒最近倒了八輩子的大黴,他自認勤勉,最近治理州城也頗有成效,大明三年一次的考課就要來臨了,按理依州城治下情況,這次的考課怎麼說也得撈咋。稱職,不料有消息傳來,此次吏部對他的考課極有可能是不稱職。事情的原由。此事與新任的吏部尚書田唯嘉有關。

在崇禎十年,戶部尚書侯詢犯事下獄,時任吏部尚書鄭三俊故意輕判。崇禎大怒,將鄭三俊也下獄。隨後接任的吏部尚書是田唯嘉,田唯嘉向與鄭三俊關係不睦,上任後,他就接機收拾鄭三俊一系的人馬。也是李振斑倒黴,被田唯嘉認爲是鄭三俊的門生故吏,吏部官員揣摩田唯嘉之意。便決定此次考課給李振蜒下點眼藥。

李振蜒飛來橫禍,他左想右想。只能藉着這次進京朝覲的機會走走門路了。

他們這些文官。九年三考,每三年逢值大計之年,就必須到京朝覲考覈,包括天下布、按二司堂上官及府州縣正佐官都必須到京,以該年十二月十六日爲始,鴻驢寺陸續引見。

而對於大明的武官來說,則是每五年一次考察,稱爲軍政,除了各地總兵、副總兵自陳功過,由皇帝裁定外。餘者由總督、巡撫和巡按御史一體考覈,按年終開據武臣賢否揭帖,造冊上繳,諮兵部考舉題奏。最後呈請皇帝裁決。糧餉與軍政都是掌握在文官手中。這也是明中期後武官地位低下的原因。好處就是大明的武官不需朝覲考覈。

那田唯嘉性情貪默,只要有錢就好辦事,京中好友傳來消息只要使錢,便可以免去這次劫難。李振蜒自認清廉,做事也算勤懇,最後卻是這個結果,爲了保住官個,也是沒有辦法,就借朝覲的機會走走門路吧。

可惜需要的銀兩頗多,李振蜒一時拿不出來,借“京債”嗎?那些高利貸者可是吃人不吐骨頭,李振蜒左想右想,便想到了王鬥,希望能向王鬥借點錢使,他羞於開口。便讓自己的媳婦兒出面了。

聽了謝秀孃的話後,王鬥暗暗搖頭嘆息,他知道明末各部官吏貪污成風,特別吏部這種要害部門,收受賄略成風,官吏的升遷降黜經常不是取決於政績的優劣,而是行賄的多寡。每三年一次的外官朝覲,更是京官發財的好機會,時人又稱朝覲之年爲“京官收租之年”由於新官上任都需向京官行賄,京城竟出現一批專門向新任和朝覲官吏放債的高利貸者,人稱“京債”

李振蜒這個人雖有種種不是。但總體還算一個好官,卻落得這個下場。不得不讓王鬥感慨,都是同僚,能幫就幫一把吧。

隨後聽了謝秀娘提及李振斑所借金額,王斗大吃一驚:“一千兩銀子?”

如果是幾十、百把兩銀子王鬥還可以考慮,這一千兩銀子可不是小小數目,自己手頭也緊”,

王鬥沉吟起來,見王斗的樣子,少夫人盈盈起身,道:“我家大人爲奸人所欺,還請大人念在同僚份上。相助一臂之力。”

謝秀娘道:“夫君,挽雲姐己是山窮水盡,她哥哥身爲馬水口守備。爲了湊足銀兩,變賣了自己全部家產。仍是遠遠不足,如果夫君有這個能力,”

“哦,她哥是馬水口守備?”

王鬥當機立斷,微笑道:“我與李知州同僚共事,李知州勤政愛民。王某向來佩服,現在知州有難,身爲州城同僚,我王鬥豈能袖手旁觀?好,這一千兩銀子我出。

少夫人感激涕零,她盈盈拜倒:“妾身多謝大人。”當天王鬥就調集了一千兩銀子給李振蜒,大明一斤十六兩,一千兩銀子好幾十斤重,看到這些銀子小王鬥想想自己要接職順利,也得帶不少銀子入京,兵部吏部到處打點一下。

接到銀子後,李振蜒當晚便請王鬥赴宴,見到李振蜒時,王鬥見他神情中又是感激,又是羞愧。王鬥並未提及借銀之事,只是與李振蜒談笑風生,見王鬥顧及自己情面。李振蜒更是感激,問起王鬥上京接任之事,他道:“下官不日前往京師朝覷,同行有宣大各鎮同僚,又有督臣,巡、按各位上官,不若王大人與下官等同行吧?”

王鬥想想也好,此次朝覲考覈,宣大三鎮官員由總督盧象升帶領,還有三鎮的巡撫,又有各州縣的知州,知縣等人,自己與他們同行,可以更好地結交了解各樣人等,又可以見到盧象升,加深感情,確實是一個好機會,當下他答應下來。

幾日後,李振蜒先到鎮城與諸位官員匯合,王鬥帶了親將謝一科。還有幾個護衛到雞鳴驛等待,此行他帶的財帛不少,一匹馬上還馱着重重的銀兩。除了這些,王鬥還帶上自己的軍籍勘合,這是當時衛所軍人的身份證明,可以作爲路引使用。

兩日後,颯颯寒風中,王鬥就看到浩浩蕩蕩,大小各色官轎一乘接一乘而來。

第752章 憂慮第580章 負恩第536章 永寧侯(下)第721章 銅牆鐵壁第582章 戶部應對(上)第295章 無可奈何地退走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上)第657章 宣統第131章 衛城第245章 合圍第322章 若猶怙惡不悛,殺無赦!第743章 南門第312章 佈局(下)第61章 風雨第35章 人爲財死第526章 殺人不用刀第169章 想要我的女人第123章 大敵來臨第434章 傾巢而來第487章 血肉第469章 傷亡第600章 不可回頭第226章 全軍奉以爲式第70章 舊日上司第178章 盧象升視察(上)第541章 除奸隊(上)第742章 過溝第204章 拷問第472章 薑是老的辣第267章 天授不取,反受其咎第581章 銀圓第404章 奴心不悔第755章 堅定第395章 雲集第591章 革、左五營第719章 潼關第361章 陳永福戰力不錯第351章 進開封第658章 構想第143章 鬧餉第237章 誰人可掠其鋒芒第733章 改變第628章 凹凸陣第301章 打成碎肉第204章 拷問第691章 君子津第773章 真男人第515章 及時第462章 神機箭第544章 優勢第709章 死得恐怖第766章 議南遷第507章 排隊槍斃(中)第750章 聯軍第353章 逼臨郟縣第590章 希望(下)第770章 兵臨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下)第545章 各方關注第105章 射殺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中)第781章 騙局第421章 陳九皋第669章 世界前列第126章 守法得當第28章 列隊第532章 反響第399章 忠勇伯第468章 戰果第628章 凹凸陣第691章 君子津第30章 震驚第36章 你是兵,他是賊第218章 出兵搶糧第799章 擋兒嶺第26章 外柔內剛第230章 賜,寶劍盔甲第406章 太威武了第262章 決定離去第166章 收穫、完善班子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中)第268章 願領軍在側,隨之殺奴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下)第294章 王鬥爲前鋒、大丈夫當如是第801章 盡出第328章 盛京謀議(下)第287章 銅牆臉皮第419章 銃劍第302章 此行前途、兵臨城下第406章 太威武了第121章 轉移第722章 打糧第265章 倉皇逃竄第621章 紅顏第405章 權力本能第705章 見習研究員第410章 歸鄉、挑夫第134章 衆官雲集第711章 是時候了第305章 排槍擊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