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決斷

老白牛:明天去廈門了,可能要出差好幾日。

……

情報司送上厚厚的情文資料,衆人傳看,堂內此起彼伏的口吸冷氣聲音。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便是各人早有心理準備,當看到各類情報與名單時,很多人仍是雙手顫抖起來。

奸商勢力太大了,與之相勾結的官將太甚了,可以說,宣大三鎮,超過九成的官員將領,各類豪強,都與他們有關係,特別靠近塞外的各城各堡,不說百分百,九成九,都有私通之罪,被各大家收買過。

大明的邊軍制度,便是以衛所官員充任各營將官,這些將官,世世代代世襲,一代傳一代,數百年下來,在當地勢力根深蒂固,與塞外私通貿易,就是他們極重要的財源之一。

可以說,各邊鎮中,表現最罪大惡極的,就是武人,文官與太監還好,畢竟他們都有任期,一般幾年後就要調任,最多在任期時收些乾股,紅包之類孝敬,隨着人員調離,慢慢就沒了。

而那些武人,世世代代相承,便若一個個豪強地頭蛇,除了武人家族,還有當地士紳,商人,礦主等豪強,靠近邊塞的,私通互貿,同樣是他們最重要的財源之一。

這些人,與那些奸商,同樣有着紛繁複雜的利益牽連。

而奸商與各大家們,一樣勢力龐大之極,山西本地中,也不說百分百。超過九成的官員將帥,與他們有利害干係。出了境內,在大明別處,也有一張張龐大的關係網。

還有,這些商人豪強,很多家族都在大力培養讀書人,讓自身家族,出現一個個官宦大吏,形成一個個凌駕於世俗之上的特權階層。

比如說。內閣首輔高拱,祖籍便是山西洪洞,內閣首輔張四維,出身山西運城,有濃厚的鹽商背景,宣大總督王崇古,同樣是山西運城人。一樣有濃厚的鹽商背景。

然後,張四維與楊博、王國光等人聯姻,將他們推上吏部尚書、戶部尚書之位,這二者,一樣是商人家族出身。

再又,王崇古之父王瑤、伯父王現、長兄王崇義、從弟王崇勳、舅父沈廷珍、姐夫沈江等人。也都是商人,張四維的父親張允齡、叔父張遐齡、弟弟張四教、岳父王恩等人,也都是晉商。

接着,張四維又與王崇古聯姻,張四維之母便是王崇古的二姐。而王崇古的大姐,又嫁給喬居蒲州的鹽商沈廷珍長子沈江。張四維的三個弟媳婦,又分別來自當時的山西鉅商王氏、李氏和範氏家族。

張四維的一個兒媳婦,又是兵部尚書楊溥的孫女,張四維的女兒,又嫁給了內閣大臣馬自強之子馬淳,馬自強之弟馬自修,又是著名的陝商。

這樣複雜的關係,足以繞暈人的腦袋,各個因姻親而建立起來的大家族,政商結合,在商戰,政務領域,遊刃有餘,無往不勝,就曾有御史彈劾王崇古、張四維等,稱鹽法之壞,在大商專利,勢要橫行。

這些都算在晉商背景上,他們的手,伸向四面八方,在大明各處,都有利害攸關的關係網,可謂一方受難,八方支援,別處有難,他們支援。

歷史上,東林黨人提出罷稅建議時,晉商就羣起呼應,曾有緹騎到蘇州逮捕東林黨首領周順昌,時在蘇州的晉商大家張國紀等,就聯絡衆商人,準備賄賂緹騎,以免周順昌受苦。

當然,同氣連枝的同時,各商人集團,也會爲地方利益爭鬥不休。

如隆慶議和時,以晉商家族爲代表的王崇古、張四維、還有盟友張居正等人,就強烈反對武尚賢、葉夢熊人等的強硬軍事主張,力主與蒙古結善,而不是戰爭,事後,晉商集團佔了上風。

如此龐大的勢力與關係網,怪不得各大家有持無恐,不將王鬥放在眼裡。

當然,往深處想,範家,王家,靳家等各大家,未其不是他們的利益代言人?商戰時,就曾有這些官商大族,對外發出了同情範永鬥等人聲音。

“奸賊太多,真要按東路舊例行事,怕整個山西的官員將領,都要殺空了……”

放下手中情文,鍾顯才憂慮地說了一句,明顯對王鬥擔憂。

真的這樣做,不論如何辯解,那些別有用心的人,都可以宣稱王鬥在造反了,立時成爲亂臣賊子,失去大義名份。

還有,與各大家有關係的,還有各王府王、公、侯、伯等勳貴皇族,大明將藩王當豬養,所以無聊之下,各皇族子弟,除了大力打造後代,便是無孔不入的撈錢,宣大很多產業,都有他們的份,參與走私什麼,更是小事。

各王府內的長史,東西承奉司,伴當,校尉,同樣與各大家緊密勾結,當真要殺到藩王頭上?

此次與各大家勾結,針對東路的,還有一種人,隱隱現出身影,就是私錢商,明中期後,特別萬曆時,民間私鑄銅錢猖獗,還有兩京及各省官府錢局,同樣大肆濫鑄私鑄錢幣。

這些私錢,多由宦官或有勢力的勳貴武人掌握,將大量輕劣錢摻入官錢充數,用來賺取利潤,王鬥推行糧票,連銀子都不用,更不說銅錢了,無形中,就損害了私錢商與背後勢力利益。

真如東路那樣開殺,整個大明的官員都要殺空了,果真如此,王鬥便是無數人,無數特權階層的生死大敵,或許很多士紳官員,將視王鬥爲比闖賊與虜賊更可怕的敵人。

此後一個不慎,行差踏錯,就是屍骨無存,全族盡滅的下場。

高史銀哼了一聲,站起來道:“就算殺光又怎地?這天下間。有誰,是我們靖邊軍的對手?與其留着那些個骯髒貨惹麻煩。不如現在就殺光好了。”

他說了一句:“如當年大將軍說的,只有雷霆之勢,方能破開雲日,還宣大朗朗乾坤。”

沈士奇接緊站起來,叫道:“不錯,末將贊成高大哥的意見。”

韓朝與溫方亮都是搖頭,贊畫秦軼道:“萬萬不可。”

他起身施禮:“大將軍,有道是名不正則言不順。眼下大將軍只是宣鎮總兵,不宜伸手過界,以免遭人垢病,更增聖上猜疑。”

他說道:“一口吃不成胖子,宣大之事,日後可徐徐圖之,眼前之事。便是縮小範圍,只針對範、亢等家奸賊,還有他們某些後臺勢力,待經營好宣鎮,再圖謀大同,山西之事。不必心急一時。”

葉惜之也站起來,說道:“學生贊同秦贊畫之議,各大家通敵賣國,此乃證據確鑿之事,他們陰謀對付東路。我等反擊,理所當然之事。至於餘者奸賊,日後應對不遲,他們有把柄落在我等手中,進退皆是自如。”

他神采飛揚,馮大昌倒臺,鍾正顯將調幕府,保安州吏目廳主事一職,他的呼聲很大,未來接任,更展胸中所學。

溫方亮翻看着手中情報:“便是隻針對各大家,也是困難重重,他們的勢力,可謂遍佈山西與大明各處,此次東路商戰,也有許多人明面上跳出來支持,直接牽連者,便有數十個文官武將,商人豪強。大將軍若對他們動手,路外鎮外的輿論,同樣會對我等不利,畢竟這些官商最擅長顛倒黑白。”

王鬥在堂中來回踱步,詢問情報司大使溫達興:“情報司可有散發傳單揭貼,揭穿諸賊勾結韃虜,私通塞外,潛伏奸細等真面目,各方反應反響如何?”

溫方亮說道:“宣傳科己然四出,在京畿,保定,真定,宣大,甚至前往河南,湖廣,江南等處,散發了大量傳單,從反應上看,小民頗有所動,義憤填膺,不過很多文人,武人,商人漠然,不以爲意,甚至宣稱此乃誣陷。”

“京師一些言官御史,又因此彈劾大將軍,稱……大將軍膽大妄爲,貪婪跋扈,將京師搞得一團糟後,又要禍害地方,乃國之大賊,彼言,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王賊只是貪婪的藉口罷了,絲毫不提傳單上各類奸人罪證。”

堂內衆人都是氣憤,這些言官御史,看來是與大將軍對上了,真是不怕死的前仆後繼,而且他們也太無恥了,選擇性的忽視,己然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王鬥只是點了點頭,各方這個反應,在他意料之中,便如後世粉絲與支持者,或政黨相爭,向來都是選擇性看待自己有利一面,忽視對自己不利一面。

你就是將證據甩在他臉上,那上面寫着一,他也會故意讀成二。

想勸動立場不同人等,特別利害攸關者,那是不可能辦到的,自己只想師出有名,有個名義便罷了。

看他只是踱步,此時韓朝也說道:“宣大總督、宣鎮巡撫、大同巡撫,等紀、朱、衛諸位軍門,也急急往東路趕來,誅滅奸商,牽涉甚大,恐怕他們也難以下定決心,或許還會力加勸阻。”

“楊大帥,或許也有不同意見。”

衆人衆人你一言我一語,堂內氣氛凝重,不比當年東路之事,誅殺諸大家,確實不是小事,需要慎重以待。

王鬥問溫達興:“奸人負責具體事務的範三拔人等,現在何處?”

溫達興答:“他們皆急急往東路之外逃去,不過他們一舉一動,皆在情報司監視控制之內。”

王鬥淡淡道:“無妨,他們逃不了。”

他冷哼一聲:“範三拔,當年東路之事,就有他的參與蠱惑,此次他又故態復萌?真是不知死活!”

看堂內關切人等,王鬥微微一笑,他說道:“諸跳樑小醜,禍國殃民,卻自以爲權雄勢大,隻手遮天,可以有持無恐,其實皆是色厲內茬之輩,在我心中,他們只是這個。”

他伸出自己的小手指晃了晃,又斜斜往下,堂內衆人,都發出一陣鬨笑,言大將軍比喻形象。

王鬥繼續說道:“他們有權有勢,人脈深厚又如何?自以爲不在宣鎮就沒事?不說他們躲藏在大同,山西等處,敢禍害東路,他們就算逃到江南,本將,也要將他們逮捕歸案!”

他神情慢慢又轉爲嚴厲:“不錯,此次行動,只逮捕各大奸商,介時公審宣判……順便抄沒他們的家產,暫時不牽涉其它,到時會三鎮軍隊一齊行動,兵發張家口,介休,大同,太谷,太原,平陽等處奸商老巢!”

“行動時,需嚴明軍紀,不得騷擾劫掠地方,也要監督好餘鎮友軍……”

“當然,逮捕抄家時,若有反抗者,抗拒者,阻撓者,皆格殺勿論,下至平民百姓,他們的兵將官員,上至內閣大臣,晉王代王,敢攔在大軍前方的,統統亂銃打死,槍陣刺死!”

堂內各人,都神情興奮起來,王鬥繼續道:“至於紀、朱各位軍門,我會盡量勸說他們,取得他們的同意,最好一起行動,也會傳檄給山西巡撫及總兵……”

他哼了一聲:“若他們不贊同,當他們聯合國便是,不必理會。”

衆人皆盡一愣,聯合國是哪國,沒聽說過。

不過看大將軍繼續說話,他們連忙凝神細聽。

看着衆人,此時王鬥神色,似乎在追思什麼,很快又恢復冷峻:“諸位,這個世界很大,很精彩,要做的事情太多,我們的生命又太短暫,晉商諸大家,還有那些官僚敗類,只是跳樑小醜,此等貨色,我們不值得在他們身上耗費太多功夫,浪費太多精力,以最短的速度,最徹底的方式,將之剷平便是!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他喝了一聲:“行動時間,就定在十四日,介時抽調三鎮共二萬餘大軍參與,用他們的血,破開這重重陰霾雲日!”

堂內各人,皆熱血沸騰的站起來,大場面又將來臨了。

贊畫秦軼人等,也放下心來,單單對付奸商,確是此時良策,引起反彈也略小些。同時各人又覺得,大將軍的言語,無時無刻,都充滿哲理,每每有所收穫。

鍾顯才撂了撂披風大氅,看着王鬥,雙目又閃動幾下。

最後王鬥看向溫達興:“行動之前,先把範三拔等人抓起來,商戰結束,他們己然沒有價值,哼,禍害完東路地方,還想大搖大擺離開?沒門!”

第496章 河水與血水(上)第111章 佈陣第562章 雌雄第211章 石橋之戰(中)第280章 破營第602章 這片土地第477章 錦州危第436章 議定、慘烈車營(上)第17章 防守官許忠俊第772章 到了第106章 斬獲第774章 越急第343章 衆星薈萃第297章 以火器制火器、觀其戰陣第547章 血本無歸(上)第255章 唯有堅持第218章 出兵搶糧第139章 州城同僚與百姓第106章 斬獲第240章 高起潛的拉攏第90章 女營第335章 驚駭第91章 火藥沒了第551章 說服第4章 童養媳第501章 來自大明的征服者第324章 降而復叛第26章 外柔內剛第578章 可憐吾國吾民第331章 學生罷課、商人罷市第614章 空城第6章 狼煙第389章 潰逃第484章 放肆!第789章 彙集第814章 衝陣309章 觀聞第332章 他們以爲我不敢動手?第505章 暢快淋漓去戰鬥第178章 盧象升視察(上)第282章 俘獲第589章 所見第143章 鬧餉第643章 大青山之上第50章 銀秤第679章 舌戰第651章 楊少凡獻計第34章 首戰之威第545章 各方關注第583章 議和之謀第104章 城頭血戰第120章 大敵第450章 破營第626章 信念第371章 強攻、硬守(下)第783章 說服第243章 鉅鹿第95章 仁與義第116章 操守徐大人的吃驚第412章 費用、軍火第283章 盡殺第306章 威武、清兵退去第324章 降而復叛第602章 這片土地第531章 出大事了第41章 春耕第269章 下一個目標第390章 伏擊第38章 私人莊田第500章 小淩河邊(上)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下)第680章 責任第152章 護送第457章 首級第544章 優勢第509章 右臂第175章 馬上風第20章 不患貧而患不安第147章 空缺第800章 號稱第230章 賜,寶劍盔甲第274章 其勢己成,天下何人可制第349章 若賊圍洛陽,我該如何?第75章 新編第803章 到齊第223章 巨大的收穫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中)第724章 對比第327章 滅之第30章 震驚第579章 裹脅第545章 各方關注第744章 發展第191章 紀小娘子逃婚第168章 參將來了第609章 沒有懸念了第514章 破陣第459章 打響第563章 賓客如雲第206章 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