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構想

崇禎十五年九月二十二日,王鬥在歸化城待了數日後,掛念未來規劃漠南諸事,除留下部分兵馬駐守歸化城外,他便率餘下大軍迴轉興和所與沙城堡。

繳獲的丁口輜重牛馬等,仍安置在歸化城附近,眼見草原便要冬日了,周邊畢竟天然牧場一片片,不論放牧牛馬,還是儲存牧草過冬,都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沒那個必要全部帶回去宣府鎮。

不過王鬥還是挑選了一些牛羊隨軍,除供大軍路上吃喝外,還有作爲未來犒賞將士之用。

大軍班師迴歸,主要是順着韓朝西征時設立的小黑河寨、下水海寨、集寧寨、東陽寨、源洋寨路線行走,一路上王鬥除了巡視這五寨外,便是思索未來的軍政民政諸事。

王鬥回師時,廢汗俄木布也隨在軍中,還有王樸人等,也打算先期到達興和所,然後從懷來衛等處迴轉大同鎮。

消息傳來,宣府鎮、大同鎮各界人士,已經組織了規模浩大的慰問團,雲集在興和所、沙城堡等處,如王樸這樣喜愛風光的人,自然不會錯過。

王鬥那結實無比的,可防火炮的,必須以四匹高壯健馬拖拉的元戎車,在王鬥到達下水海寨時,也由後勤司運送到了,他每日坐在元戎車內,只是思考。

透過窗口,護衛營戰士每每看到大將軍在奮筆疾書,每當此時,一種無比的敬仰就涌上各人心頭。

他們知道,就在這馬車之內。在大將軍的筆下,未來的宣府。未來的漠南,肯定會大不相同,自己有幸目睹這一時刻,各人都有一種親眼見證歷史的自豪感。

當然,麾下集團發展到現在,不單單是王鬥一個人的事,他一個人,也不可能辦到所有的事。或傍晚紮營時,或就在行駛的馬車上,各將便時不時聚集到王鬥身邊,與他一同思考,衆人還時不時激烈的爭論。

衆多身高馬壯大漢一齊跨上馬車的後果,便是護衛營戰士,不得不爲元戎車多加幾匹拖拉的健馬。

衆人靈感的火花。思索的片段,也由中軍書記官記下,傳遞到隨軍贊畫手上,由他們化成具體條文,然後再轉回王鬥與衆將手中,條條仔細的推敲議定。

還有民政方面的設想。也通過快馬,源源不斷傳到民政司官員手上,再轉回王鬥手上,並附上他們的詳細建議,一樣由王鬥等人審定。思考未來是否可行。

當然,民政方面細節。很多還是王鬥粗步設想,也必須班師到家後,招集全體民政官員商議,才能最終定論。

他幕府發展到現在,牽一髮而動全身,軍事、民政、指揮、後勤、管理、保障等等等等,諸事繁多,很多事情,不是輕而易舉就可以定下的。

參謀贊畫衆多,他們高學識,又制度化,條例化的結果,就是讓王鬥輕鬆了許多,往往自己只需一個設想,部下就可以轉化爲條文,並備上多種方案供自己選擇。

羣策羣力結果,更使失誤減到了最少,一個人再有能力,便如諸葛孔明再生,但生產、訓練、運用、後勤等等諸多方面,又豈能面面俱到,全部的照顧得過來?時代不同了,贊畫制,是軍民政實行必然。

關於民政上的事情,王鬥也與衆將談得頗少,畢竟在他的設想中,未來是軍事歸軍事,民政歸民政,監督歸監督,各方權利會劃分得更清楚。

“大將軍的意思,是未來大同鎮與山西鎮,這個,啥,作爲原材料進口,還有產品粗加工地……?”

這日大軍行到了東陽寨,不遠處便是該處也稱大青山的山脈,此時離立冬不遠,山邊的白樺樹葉一直在變換顏色,一陣寒風吹來,金黃樹葉便不時在簌簌飄落。

王鬥領衆將在蕭瑟的草原上散步,一邊談起自己的構想。

而靖邊軍各將,鐘調陽、謝一科、韓朝、溫方亮、高史銀、沈士奇、曾就義人等,還有中軍將官贊畫們,都聚在王鬥身邊。

孫三傑人雖然人在王鬥身邊,不過他的輜重營,仍不停的往歸化城及沿途五寨運糧運貨,等到了明年,他的輜重營將更爲繁忙。

此時聽了王鬥說的話,高史銀不由睜大自己的牛眼說道。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吃肉,也得讓別人喝口湯不是?避免自己吃獨食惹來外人閒言怪話!老高啊,你越來越笨了,要注意跟上大將軍的步伐!”

謝一科得意洋洋地對高史銀說道。

衆將都是哈哈大笑,王鬥也不由莞爾,只有高史銀對着謝一科齜牙咧嘴。

溫方亮深思道:“這便是當日大將軍說過的鐵廠礦廠道理吧。”

當時王鬥視察軍工廠時,曾對張貴,齊天良等人說過一番“要使民有活路,必須多分行業階層”的話,在幕府各員中深爲流傳,很多人越想越覺深以爲然,溫方亮自然揣摩心中。

王鬥點頭道:“不錯,開發漠南,不單是我們宣府鎮的事,必須發動山西全民的力量。”

他說道:“舊日我們查抄晉商,便可以看出了山西官商士紳個個袋中金銀不少,只不過都藏在窖中罷。眼下局勢,以暴力的手法奪取財富已經行不通,又必須甘心情願的讓他們掏出金銀,有財一道發,則是必要的手段前提……”

他目光深沉,緩緩說道:“我們宣府鎮,有自己的優勢,便如軍工、畜牧、礦業、還有許多產品的加工等等。但也有劣勢,便如棉花、食鹽、茶葉、桐油、藥材等都是鎮中缺乏的,與友鎮合作,大可互通有無。”

他說道:“其實採礦什麼,耗費大,利潤低,大可分包給友鎮,讓他們自己開採,我們收購礦石便罷……甚至就在友鎮處,讓他們粗加工,然後我們買回來,加工成甲等鐵,甚至鋼鐵等,然後製成精良的軍火,器械,農具等販賣回去。這樣我們收益更大,友鎮當地百姓,也有一口飯吃不是?”

王鬥揹着雙手,繼續緩緩道:“未來在漠南各處,我們還要大規模種植小麥、棉花、大豆。小麥這方面,我們要種植最多,糧食必須控制在手上……當然,願意種糧食的商人百姓,我們也要大大鼓勵支持。”

“棉花、大豆什麼,可以鼓勵各地商人百姓多多參與,畢竟這些作物種植比較麻煩,需要廣泛的人手,然後我們包他們的收購,大豆也是如此。

“最後從棉花采出到布匹,我們可以設立大規模的工廠,或是豆料加工的廠坊,宣府鎮這邊人等,可以幹些精細的,友鎮那邊,作些繁瑣的……”

“漠南的畜牧業,一樣如此,不管怎麼說,最後大家都有飯吃,彼此雙方的合作,也會越來越緊密!”

王鬥總結說道:“看到有錢賺了,不論商人或是士紳,纔會踊躍投資。未來我們設立大銀行,他們也纔會心甘情願的將地窖中金銀拿出來儲存,最後便若山西百姓的錢袋子,都交到我們手上來經營!有此財力,經營漠南,只是閒庭信步!”

衆將都覺佩服得五體投地,瞧瞧大將軍這腦袋,真是怎麼長的。

贊畫秦軼感慨地道:“小民要求不多,其實只需有一口飯吃,便是萬家生佛之事。”

其實他多少有些聽出王鬥語中玄機奧妙,只是也沒有細想太多,眼下這個世道,不論你活計再苦再累,饑民百姓只要有一口吃的,皆會感恩戴德無比。

秦軼可以想象,大將軍這政策出後,山西不論軍民商紳,均會大加擁護,大將軍的威望,也不動聲色間就籠罩了三晉各處,還是兵不血刃的,越想,他就越佩服王斗的手段。

看衆人神情,王鬥點頭,實際上他這手法說穿了也談不上高尚,因爲放在後世,就有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經濟殖民!

以比較溫和的方法控制周邊人口與產業,似乎梯次的,以原料或產業方式向高端傾斜,便如高端纔是最終主人,餘者只是附屬務工對象,典型的,便是幾億件襯衫換一架飛機。

當然,對這個時代來說,這種手法是各方都能接受,而且普遍讚揚的。

畢竟原料供給,產品粗加工,需要的就業崗位非常多,老百姓們有了活計,纔有生存下去的希望,更隨着財富的積累,他們的日子也會越來越好,自然會對提供此策的王鬥感恩戴德。

而且比起粗暴的掠奪,這種手段隱晦且又高明,不是才智高絕之輩,等閒難以看出。

以往晉商在大同鎮、山西鎮等處抵制宣府商貨,也引起了王斗的思考,確實,將什麼廠坊都設在宣府鎮,不免斷了餘處商人的活路,此計一出,算是皆大歡喜。

隨着周邊地區對宣府鎮的越加依賴,自己還可以很輕鬆就控制這些地方,他王斗的設想雖然不是最高尚的,卻是最適合這個時代的,特別在這三晉之地。

也可以想象,隨着商貿的繁華,原料的流通,未來的漠南,三晉各處,一個個米鎮,鐵鎮、棉鎮、牛鎮將會雲集,財富不斷在高端、中端、還有低端處流通。

各類階層將會不斷誕生,不論富豪或普通百姓,皆可找到自己生存方式。

第739章 對策第435章 寧遠爭議(上)第426章 集結第147章 空缺第595章 檄文第66章 排槍第345章 離去第660章 清洗第584章 鐵廠第470章 論功、論罪第655章 徵虜大將軍第376章 技窮第72章 貧窮第498章 隔河炮戰(上)第40章 上官視察第32章 出兵第824章 完了第68章 對戰第348章 軍臨中州(上)第432章 帝皇大閱兵(下)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中)第603章 大軍出塞(上)第286章 向皇太極求援、楊嗣昌前來第672章 微服私訪(上)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下)第772章 到了第146章 嚇了一跳第50章 銀秤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下)第447章 土袋第376章 技窮第567章 反間與議和之計第219章 殺他個落花流水第167章 夏稅、東路參將第260章 援兵第122章 防務第526章 殺人不用刀第28章 列隊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中)第684章 潛伏任務(下)第557章 銀冬瓜第89章 許月娥的槍術第645章 繳獲、處置第540章 拭目以待第637章 慘烈惡戰第528章 他們是在找死!第533章 皇家臉面何在?第704章 一道數學題引發的(上)第255章 唯有堅持第385章 定計第41章 春耕第631章 豈曰無衣第347章 桃源、出發(上)第552章 責問第655章 徵虜大將軍第343章 衆星薈萃第329章 斷了財路第657章 宣統第575章 蛆蟲第246章 滿江紅第19章 盤點第488章 致意第94章 紀小娘子第804章 六部分第129章 不戰而逃第36章 你是兵,他是賊第90章 女營第497章 威力第591章 革、左五營第206章 昌平第683章 老胡第640章 炮轟第434章 傾巢而來第564章 天下無處不漢風第67章 扮象第436章 慘烈車營(下)第469章 傷亡第187章 互助社、炮兵思路第775章 涅槃第818章 碾壓第206章 昌平第197章 什麼叫羞恥第507章 排隊槍斃(中)第483章 馬科第1章 火路墩第315章 定局第687章 敬意第620章 讓我們奮戰吧第140章 贈女、知州有請第324章 降而復叛第244章 防線第359章 膽寒而去、到汝州第608章 王樸的惱怒第166章 收穫、完善班子第435章 寧遠爭議(上)第629章 過河第290章 進京第427章 匯合行軍(下)第24章 建堡第98章 從未見過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