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熊耳山

bookmark

小虎隊的大軍將要出動了,李來亨還是像往常一樣,模仿李自成穿着一身半舊的深藍色標布箭衣,緊束絲絛,只是外面不像李自成那樣罩着羊皮斗篷,而是披着幼辭給他縫製的絨布披風。

他頭戴那標誌性的氈笠,腳穿一雙厚底氈馬靴,從張皮綆的手中接過馬鞭,騰身上馬,先去看了看各個營盤。李來亨的騎術近來又增長許多,幾乎不輸給闖軍中一些征戰十年的陝北老兄弟了。

他慣於作秀,臨走前又特地到各個營寨看望留守小虎寨的將士和寨民們,這回因爲事情匆忙,李來亨就沒有提前背誦好慰問對象的背景資料,只好蜻蜓點水一樣草草看望一番,不再上演一出展現自己親民體貼形象的大戲嘞。

高一功、白旺、郝搖旗再加上勉強從軍的方以仁,大家已經把隊伍拉到寨門外了。五百多人的隊伍排列在狹窄的寨門和山道中,旗幟飄舞、甲仗鮮明,虎頭大旗迎風而動,讓李來亨很有一種恍若隔世的夢幻感。

自己何德何能,可以掌握一千人的命運?

李來亨駕馭着馬匹,小步向前踏行,他走到高一功身旁說:“我們要先往西北,去老白的欒川鎮那邊,匯合他的兵馬以後,再往正北走,到伊水、洛水間的熊耳山一帶吧!”

“不錯,咱們先去欒川。”高一功還沒回答,白旺就將馬鞭舉起來,他指着西北的方向說道,“欒川鎮東與嵩縣毗鄰,西與盧氏接壤,南與西峽抵足,北與永寧摩肩,是洛陽的南大門。它號稱是‘四河三山兩道川’,雖然在山中,但位置卻是個商貿的要津。”

白旺接着嘆息一聲,解釋說:“欒川鎮雖然只是個鎮子,但卻修有城牆。我找本地人打聽,據說那城牆還是宋朝時修築的,十分堅固。所以我雖然拿下了欒川一帶大部分的山區,但以鎮城爲中心的平原地帶,就不在咱們手中了。這點便不能同來亨你比,南召縣除了縣城城牆裡頭以外,幾乎都成了小虎隊的天下啊。”

“行了,老白你不要給我灌迷湯嘞,我還不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嗎?”白旺的誇讚讓李來亨聽得十分順耳,心裡極爲受用,不過他嘴上自然還是謙虛幾句,做出一派絕不居功自傲的樣子來。

只是郝搖旗很不懂得看風向,他見李來亨“自謙”兩句,便順杆爬地說道:“對嘛,老白,我們家管隊肯定知道自己的斤兩。你那套灌迷湯、捧大話的路數是沒有用的。”

好在方以仁技高一籌,他趕忙接話說:“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又有云,料敵從寬。管隊就是既知己,又從不自負自傲,永遠料敵從寬、料己從嚴,這份謹慎和細心,實在是古名將風範。”

方以仁畢竟是個秀才,還出身桐城方氏這樣的大世家,真要認真溜鬚拍馬,自然能夠將李來亨拍得服服帖帖的。

李來亨心情大悅,便揮鞭縱馬,衝在最前頭,帶着大傢伙下了山。小虎隊蝸居伏牛山中,李公子的名聲都已經傳到了河南全省,那這一趟他李來亨親自出山,就更要造成更大的成就與名聲,遲早要讓天下人都知道這一位李公子的厲害。

大隊兵馬沿着伏牛山北進,李來亨向遠處望去,只見萬山重疊,熊耳山雄峙西北;伏牛山脈的千山萬嶺,綿亙西南。東面則是那太室主峰在蒼茫的浮雲中隱隱約約,全是灰青色。

從西北到西南的高峰,這時候就像極了一片青蒼的海洋。雖然由於連綿的災害,使得這一片山區也十分殘破,但比之貧瘠的鄖西和商洛,中州大地還是富庶許多啊!

將士們奔走在豫西壯麗的山川之中,翻越過伏牛山的主幹,進入到欒川鎮所在的小小盆地中。白旺雖然沒能控制住欒川鎮中心的平原地帶,但這周邊山區的豪強與土寇武裝,都起碼在名義上服從於白旺的號令與旗幟。小虎隊穿行在這片區域裡,不必要擔心受到意外襲擊,糧食、飲水、馬草的補給也很充分便利。

大家聚在欒川鎮西面的山谷裡,等白旺將他麾下的兵馬領來匯合——白旺又帶來了將近二百人的隊伍。

雖然不及小虎隊這次出動的五百兵力之半,但白旺一下子能夠拿出二百兵馬參與熊耳山的征討,想來他的總兵力,也應該有將近四五百之衆。而且白旺的部隊,甲仗比小虎隊還要鮮明,士兵們穿的衣服都很新,一看就是近來才新買或新縫製的服飾。這老白,在欒川鎮一帶發展的真是不賴啊!

高一功見狀,又覺得更加慚愧,他帶着很深歉意對李來亨、白旺兩人說:“你們平白無故叫我一聲高大哥,可我這次卻掉了隊!大家在伏牛山和欒川鎮的發展都這樣順利,我卻在熊耳山碰壁,還在於大忠面前吃了很多苦頭。現在還要拉上你們二位,叫大家走這麼長的路來幫襯我,實在太過意不去!”

李來亨心想高一功實在是一個有大將之材潛質的人物,但許多時候他做事又考慮很不周全。後世歷史中,高一功率領忠貞營在廣西活動時,考慮就很不周全,先是爲了一個名存實亡的永曆朝廷而同本地軍閥發生了激烈的衝突;而後又幫着南明朝廷抗拒孫可望索封秦王,白白與大西軍爲敵,使得忠貞營最終無法在廣西立足,只能北上夔東。

不過高一功畢竟還十分年輕,有很多成長的餘地——但李來亨卻沒想過,自己不是比之高一功更加年輕嗎?但他心中,竟已經隱然開始以高一功的上位者自居,妄自點評人物,顯露出了不一般的自負與野心。

“一功你不要自責,這不是你的能力問題,而是形勢所限罷了。”李來亨寬慰高一功時,對高一功的稱呼卻不知不覺中,從高大哥變成了一功。

白旺也跟着說道:“這確實是形勢使然,我看欒川鎮就是一個節點,從欒川繼續北上,越是靠近洛陽,地方越是殘破,咱們越難得到好的發展。我上次跟一功去熊耳山,從這裡北上,一路上但見崗嶺起伏,村莊殘破,人煙稀少,滿目荒草,狐兔成羣,一片淒涼景象。難怪河南人都說‘富了一個福王府,窮了一個河南府’。”

李來亨冷哼一聲,說:“世人都說崇禎是個什麼聖天子,可他如果真的是有心無力,怎麼不見他減少對自家親叔父福王的賞賜呢?這位朱王爺,每年朝廷給他的鹽引,只停下這項,他崇禎和老楊督師,還需要加派這麼多的那餉這餉嗎?窮天下而肥一王,崇禎哪裡缺錢,無非是他家親戚比天下百姓重要得多罷了,大明的錢財不都在他家親戚的王府中嗎?”

他們在鄖西和商洛活動的時候,感覺還不明顯。等到進入河南後,才真正感受到大明藩王的厲害。河南一省之地,就養了七個親藩藩王,其中還有福王這樣號稱“窮天下而肥王”的頂級親藩。

只要是稍微好些的良田,就幾乎盡入藩王名下,有些是被藩王們巧取豪奪,有些則是百姓無力完稅完役,只好帶着田地投充到藩王的名下。除此之外,明朝雖然有一些法度法規限制藩王們經商謀利,但實際上完全是空談而已,地方官府根本不能規制藩王。特別是在河南,藩王們到處開店經商,王府的承奉成爲了河南最大的東家和掌櫃,其他較小的商人們紛紛被藩王兼併,淪爲王府旗下的賬房之流。

而朝廷對藩王濫發鹽引,就更加糟糕了,不僅嚴重敗壞鹽法,更使得仰賴鹽引收入的邊餉受到重大影響。結果只能再往百姓身上加派割肉,成爲抱薪救火之勢。

大家聽得都很氣憤,郝搖旗還把腰刀拔出來,砍斷幾條樹枝泄憤。還是高一功勸慰大家,朝廷優渥藩王,重宗室而輕百姓,這是自取滅亡之道,遲早會遭了報應,才讓大家收拾好情緒,繼續行軍。

就像白旺所言,從欒川鎮繼續往北走,進入到熊耳山山區的範圍以後,一路上果然越發蕭條。這既是由於熊耳山山區更加接近洛陽,受到了福王巧取豪奪的影響;也是因爲於大忠濫殺無辜,一有不快,便將一處山寨閤家夷滅。

熊耳山本來得名於它的兩座主峰高聳入雲,恰似一對熊耳。所謂“雙峰競秀,望井銘耳”,這裡還是道教的一座聖山,石刻摩崖衆多,最興盛時山中有道士數百人之多。即便如今山區已經殘破蕭條很多,依舊還有祖師廟、靈宮廟、老君廟、大聖殿等十多處道觀。

據高一功的介紹,現在這些道觀道士也在結寨自保。熊耳山中很有幾家山寨,寨主便是道士出身。還有些道士則乾脆將高踞山頂的道觀,直接改造爲了山寨。

李來亨看着熊耳山中熊山魏魏、灌洛蕩蕩的氣魄,不禁感嘆說:“你們知道嗎?隋唐的時候,瓦崗寨的李密兵敗以後,就是在這熊耳山中被唐軍的盛彥師亂箭射殺。”

郝搖旗將繮繩一扯,笑罵道:“我知道、我知道,這個李密和宋江是一號人物,都很虛僞!要是程咬金做了瓦崗寨的老掌盤,天下哪還有李世民的份!”

“呵呵,搖旗你這是暗戳戳想自己充老大了嗎?”李來亨一口戳穿郝搖旗的小心思,然後問高一功說,“我們距離你的兵馬駐紮處,還有李好的山寨,還有多少距離。”

高一功笑笑,遙指遠處山峰,說道:“不遠了,那邊是小孤山,我的兵馬就駐紮在山下。再遠點那座是大孤山,李好的山寨就在這處。大孤山和小孤山之間有條小路一徑穿山,穿過去後的那處山谷叫朝陽洞,有一座道觀改成的山寨在那兒,現在讓一位名叫普祥真人的寨主佔住。”

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六十四章 徐徐爲陣,夏風亂舞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十章 李寨主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九章 高家寨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二章 惠世揚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五章 公審殺人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八章 熊耳山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第九章 高家寨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九十二章 慶功宴(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飛馳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三章 林貓貓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四十五章 山陽縣中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八十章 南陽入楚策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一章 李公子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