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

bookmark

李來亨勒馬下了沙丘,繼續一面走一面看,指點着地勢,他指點着地勢,和苗裡琛商量着什麼地方最利於掘洞,又同李世威討論什麼地方最適宜安置大炮。

高一功、郝搖旗、郭君鎮等人都跟着李來亨,聽着他的計議,準備好了一切作戰的準備。

遠處城頭上忽然出現了一羣騎馬的人,後邊還跟着許多步行的兵丁。這一羣騎馬的人衣裝非凡,大概是爲了觀察前標軍的動向才登到城牆上觀察態勢。

郾城的城牆頗厚,城頭寬闊,有時武將們可以在上邊騎馬。

那些人不斷向城下看着,對着李來亨這邊張望,指指點點。騎馬走在前邊的是一條大漢,雖然看不清他的面孔,但從他的衣服、頭盔,可以看出他是一個主要將領。他騎着一匹高大的棗紅馬,在下午的陽光下毛色閃光,顯得特別威武。

李來亨心中估計守衛郾城的應該還是統率保定兵數千餘部的虎大威,不過此時在城頭巡視的將軍實際上是剛剛入援過來的河南官軍副將陳永福。

陳永福聽過他的老朋友陳藎對李來亨的評價,知道這個“李公子”在闖軍中是一個風格特殊的人物。他到郾城後,更從待死的楊文嶽和依舊保有鬥志的虎大威那裡,獲得了更多關於李來亨的第一手情報,對這個戴着氈笠、圍着斗篷披風的年輕人更加感到奇異和忌憚。

他的身邊有一個巡撫衙門的官員說道:“看來流賊南下攻信陽是假,而要來進攻襄城和郾城是無疑問的。我們只要按照傅總督的方略,堅守不出,闖賊的進攻就不足憂慮了。”

另外一個幕僚則說:“流賊立足未穩,又長途跋涉,將軍援兵新到,銳氣正足,我們不妨夜間派兵殺出逆襲,直薄賊營,必定能夠取得一場大捷。”

陳永福回頭望他一眼,搖搖頭,說:“現在不談此事,等議定戰守之事。”

陳永福有較多的打仗經驗,在目前緊要關頭,不敢作僥倖想法。他自己的人馬只有數千,縱然城中還有數量不少的保定兵,可是保定兵剛經新敗,軍心、士氣頹喪。而且陳永福也聽說,上蔡營之戰以後有非常多的保定兵投降於闖賊,他無法保證城中留守的這些保定兵在之後的戰鬥中是否可靠。

虎大威這時候才上了城牆,他同陳永福說道:“看旗幟似乎還是上蔡營被圍的那個李來亨,陳將軍,何不趁此機會下令開炮,將闖賊一夥打死?”

虎大威是援剿總兵,陳永福則只是河南內地官軍的副將,兩人官位差異較大,理應是虎大威爲上、陳永福爲下。

只是虎大威經歷上蔡營的大敗,即使後方的傅宗龍、李仙風、高名衡已經決定好要把所有責任推給楊文嶽一人承擔。可是虎大威一樣親自參與上蔡營之敗,不可能完全撇乾淨,依照崇禎的脾性,他也不過是待死之人而已,反而陳永福近來表現一直不錯,升爲總兵恐怕花不了多少時間。

此消彼長,虎大威還要倚靠陳永福帶來的援兵守住郾城,態度自然恭維很多。

陳永福笑笑,說:“我們的大炮現在並沒有瞄準,他們離城又很近。我們炮口一動,他們馬上就會散開逃走。開炮沒有用,反而會打草驚蛇。我們可以置之不理,看他們如何窺探,等到闖賊正式攻城的時候,再發力吧。”

大家聽了陳永福的話,都佩服他的老練和持重。可是,過了片刻,陳永福忽然有了把握,回頭吩咐一個親兵快奔往轉角的地方,傳諭那裡的守城軍官,快準備三四尊大炮,將炮口瞄準城外轉角的路上,等李來亨一干人等湊到一個半近不近、半遠不遠的距離觀察敵情時,突然衆炮齊放。

只是李來亨也不傻,他湊到離城牆較近距離的時候,熟悉火炮的前標銃炮隊管隊李世威就十分機警,猜到守城官軍會在這裡打炮,勸說李來亨不必再探看形勢,徑直攻擊便好。

李來亨會意,笑着點點頭,揮手示意大家退回隊中,準備開戰。

正在城牆上的陳永福看着李來亨一隊人馬突然退走,不禁在心中通罵道:“狡賊,逃過一劫!”

不過在這種距離上,以河南官軍炮手的技術和火炮的質量,李來亨真的站在那裡讓它轟半天,也未必能傷到一根汗毛。

城頭上的陳永福和虎大威很快便發現闖軍準備攻城的動向了,陳永福便對保定兵諸將大聲說道:“本協是奉制臺之命前來主持守局,也要虎將軍多多幫忙。各位都是一片忠心,爲皇上盡心盡力守此片城池疆土,本協備有薄酒,與大家同飲起誓如何?”

陳永福所說的制臺自然是三邊總督傅宗龍,而非已經失勢成爲戴罪之人的保定總督楊文嶽。

虎大威暗暗點頭,保定兵其他將領就都拱手說了一聲遵命。陳永福隨即讓部下端來一大盆酒和二十幾只碗,又提來一隻白公雞,當場將公雞殺死,雞血灑在酒中。

陳永福先舀了一碗酒,對天發誓:“我陳永福深受國恩,誓願以死相報。今日守城,倘若愛惜性命,天誅地滅!”

他說完這句話,就將酒一飲而盡。其他將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又都看向虎大威,見虎大威也一口喝下這碗酒,便也跟着喝完,然後說了同陳永福大同小異的豪言壯語。

陳永福和虎大威都是真正知兵事的宿將,他們在郾城的防禦準備極爲充分。不管是如何對付掘城,還是怎樣保護城牆,都做了一些應對的緊急措施。

陳永福掛遊擊將軍銜的兒子陳德也帶着一隊牌刀手隊伍頂在城牆最薄弱處,準備迎接闖軍的猛烈進攻。陳永福對這個兒子有些擔心,再三囑咐他小心謹慎。陳德走後,陳永福便和虎大威一起各領部衆,守衛城牆。

“他媽的,流寇來了!”

他和虎大威都命令親隨在城中傳諭,說守衛郾城的大將都親自在城牆上督戰,以此激勵人心士氣。

“命人快去取柴,越多越好,棉被棉絮都要,油也挑幾擔來。”

陳永福還提出一些更切實際的建議,他這道命令一下,立刻有許多人跑下收集易燃物,準備用來燒燬李來亨的攻城器具。

只是李來亨這回還是決定用新到手的紅夷炮開門紅,讓李世威麾下炮手們,也儘快用實戰去掌握操縱、校正紅夷大炮的辦法。

“開火吧。”

李來亨這邊同樣是一聲令下,數門紅夷炮齊射飛彈,飛鉛熔鐵,氣碎磚城。有一發炮彈正中城牆,給官軍造成很大混亂,還有不少易燃物被炮擊和混亂所點燃,激起處處大火,儼然有一條火龍在郾城穿梭似的。

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三十三章 破陣軍嶺川(四)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第九十章 首都第二章 白土崗第四章 於大忠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九十章 處置士紳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將姜瓖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飛馳第二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一)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六章 裕州人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十五章 袁時中之心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七十章 鷹子山下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第三十五章 元戎與花頭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輩分第四十八章 無能狂怒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九章 高家寨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