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

汪喬年的眼皮一陣狂跳,他不相信左良玉真的敢於現在去和闖軍決戰,可是又生怕左良玉如果真的這樣決定,自己要如何收場,所以急忙說:“除了這一策以外,另有二策,大家全部聽過以後,再做計劃。”

他的幕僚接着說道:“第二策是竭力苦撐下去,深溝高壘,不與賊軍決戰。用計離間闖、曹二賊,伺隙而動。”

這一策比較中肯,可是汪喬年一開始就說了現在手頭糧秣吃緊,又如何同流寇消耗下去呢?

“第三策則是大軍徐徐後撤,賊軍若追來,則其便自棄朱仙鎮一帶的有利地形,我可趁機野戰破敵。賊軍若不追來,我軍便復遊曳於開封外圍,牽制賊軍兵鋒,慢慢圖謀決戰之機。”

這個第三策說的是好聽,其實講白了就是要不管開封城的死活,以保存自己的實力爲主。

賀人龍便立即反對道:“第三策決不可行。大軍一動,敵人乘機猛攻,很容易驚慌潰敗。何況未經苦戰,便要退兵,你們誰有辦法向皇上交代嗎?這叫一個什麼辦法,不過是逃跑罷了!”

賀人龍說的義憤填膺,其他總兵則是面上贊同,心下腹誹。人們都還記得項城之戰傅宗龍之所以敗死,正是因爲賀人龍率先丟下總督,自己逃跑的緣故,他現在怎麼有臉說這樣的話呢?

左良玉則一言不發,使人看不透他的想法,等到所有人都討論一遍,還是商議不出對策的時候,左良玉纔開口說:“現在要走是絕不可能的,我軍氣氛這樣緊張,士兵們人人繃緊的死死的。可是一旦撤退,士兵的心絃就會斷掉,現在繃的越緊,撤退時崩潰就會越慘烈。現在談撤退,就是在談如何葬送我們自己的兵馬。”

“我認爲最好明天再攻朱仙鎮一次,若能取得一定戰果,振奮軍隊的士氣,那麼不管是守還是戰,亦或者是退,都還有辦法。但若現在撤退,那麼不僅沒有人能夠跑掉,反而要遭致全軍覆沒的結果。”

左良玉說的頗有道理,各位總兵官也都覺得不如等明天再嘗試性進攻一次,看看結果,再考慮是防守還是決戰,或者乾脆跑路。汪喬年也覺得這是一個比較折中的辦法,便答應下來,只有賀人龍不屑地冷笑兩聲。

會議一結束,左良玉便立即返回楚軍的營地,他在中軍大帳召集了自己的親信將領和幕僚開會,開門見山直說道:“汪喬年是文臣,根本不懂得打仗,而賀人龍這幫子秦兵一個個腳底抹油比誰都厲害。我們一定要謹防別人逃走,單獨把我們留下來頂缸!”

左良玉最信任的謀士董源立即明白了他的意圖,問道:“大將軍已有定計?如果打不下去,我們要防別人甩下我們逃走,最好的辦法就是我們自己先走。”

左鎮的另一員大將馬進忠也立即說:“如果要走的話,最好的時機就是現在。越是遲疑,咱們越不容易走脫。依我來看,若大將軍有意撤兵,便不要等天亮,咱們現在立刻就走!”

馬進忠確實一個善於“轉進”的將領,也無怪乎後世歷史中,他參與李定國的衡陽大戰的前哨站時,開溜速度快到對面的清軍主將尼堪和屯齊甚至都沒發現馬進忠已經逃跑,以至於尼堪直到被李定國殺死的時候,還以爲自己是在和馬進忠的一支偏師作戰。

只有李國英大吃一驚,反對道:“我們現在一走,秦兵怎麼辦?汪總督怎麼辦?”

左良玉冷冷地說:“那就得聽天由命了,我只能盡力保全左鎮將士的性命,至於其他人我是顧不上了,就看他們自己的造化吧。”

李國英不知道說些什麼好,只憋出一句:“朝廷問罪下來,我們要如何是好?”

左良玉向他狠狠地瞪了一眼,說:“朝廷事我早看穿了,皇帝又有什麼辦法能夠處置擁兵自重的大將?今日只說今日,保我們將士要緊。日後事何用今日擔憂!現在闖軍有一支偏師在隨州活動,我們到時候就打着去追剿這支兵馬的旗號,殺回襄陽去。難道就許丁啓睿追剿張獻忠,不許我去追剿那個……那個什麼李來亨嗎!”

左良玉急着撤退很大一個原因,確實也是李來亨這支闖軍偏師在隨州附近的積極活動,危及到了左鎮的大本營襄陽,使得他感到有後路喪失的危險。

“諸將聽令!”

左良玉非常清楚地把退兵的部署一條一條說了出來:哪一個將領在前開路,哪一個將領在後護衛,哪一個將領居中策應,他都考慮得十分仔細,說得十分明白。最後,他命令諸將出去後馬上整隊,等他的號令一下,立即出發。

最後只剩下金聲桓一人發問說:“我們突然撤兵,若秦軍出兵阻攔該如何是好?”

左良玉不耐煩地答道:“事到如今還管什麼,誰攔我們,我們就打誰!”

與此同時賀人龍也回到了他的營帳中,賀人龍的部下高進庫看他神情異常,便問道:“大人,今日軍機密議到底談了些什麼?怎麼這樣憂心忡忡?”

賀人龍搖搖頭,又吐了一口唾沫,罵道:“他孃的,你們所有人都給我小心左鎮,不要讓左崑山賣了我們。”

高進庫瞪大了眼睛,不解道:“這是怎麼一回事?大人何出此言?今日軍機不是商議如何討伐流寇嗎?”

賀人龍一邊坐下來,讓家丁伺候着脫鞋,一邊罵罵咧咧道:“左崑山太過驕橫!這廝絕對不肯用心打仗,今天白日我們攻入朱仙鎮,幾乎大捷,左良玉卻眼睜睜看着我們被闖賊反攻擊敗。這傢伙,我們絕對不能相信他。他今天在會上說什麼要明天再打一仗,然後才能考慮是戰是守還是退,可依我看,他分明是今晚就要跑了。”

“今晚就跑?這怎麼可能?流賊有六萬人,我們也有六萬人,何況開封城裡起碼還有一兩萬兵馬,優勢在我們這邊,左將軍幹嘛要跑?”

“你怎麼這麼蠢笨?”賀人龍敲了一下高進庫的腦袋說,“真等到明天打完那一仗,再想跑還有可能跑得掉嗎?現在左良玉就是想穩住其他人的心,讓秦軍給左鎮頂缸,當一個替死鬼,我豈能讓他如意?你去給我盯住左鎮的營帳,順便讓咱們的人全部做好撤退的準備,只要左鎮一動,咱們也開溜!”

高進庫不敢置信,喃喃道:“那汪總督怎麼辦?”

賀人龍嘆了一口氣,無奈道:“汪喬年是個好人,咱們在項城跑路時丟失一大批軍器輜重,還是對虧了他對賀鎮另眼相待,才補充上來。可現在咱們想保命,就只能對不住汪喬年了,但是不要緊,我將來一定宰了李自成,給汪喬年報仇。”

話不多說,賀人龍又派了幾名騎兵分向營中各處,讓各部都做好開拔轉進的準備。等到深夜時,左營旗號、燈火果然移動,高進庫一把消息帶到,賀人龍便立即下令賀鎮也放棄陣地,全部開溜。

汪喬年和另外幾個總兵官還在夢中,少數督標官兵還以爲是闖軍趁夜劫營,想要阻攔逃兵,卻讓辣手無情的左鎮和賀鎮兵馬衝殺了一個乾淨。

左良玉的兵馬有二萬多人,賀人龍的兵馬也有一萬多人,這兩支主力兵馬一跑,官軍的整個架子便全部散掉了。

闖軍在夜裡發現了官軍陣地的動靜,初時以爲是官軍要趁夜反攻,過了一陣兒才發現是一部分官軍逃跑了。李自成早已熟悉了左良玉和賀人龍這幾個跋扈大將的尿性,當即就斷定是統兵大將在陣前擅自逃脫,於是力排衆議,當機立斷率領闖曹聯軍全部主力,脫離了朱仙鎮有利的防守地形,全力攻入官軍的營壘之中。

官軍內部兩支中堅兵馬逃跑,人心惶惶,這時候又遭到五六萬人的闖曹聯軍全力猛攻,立時崩潰,不復爲戰。剩下牛成虎等幾個總兵官,這時候才急忙忙帶着兵馬也想逃走,可道路早被左鎮和賀鎮的官兵堵塞,想逃都逃不掉。

只有汪喬年這個文臣還有一點骨氣,他帶着兩千名督標的精兵,死守在中軍營壘裡,死戰不退。直到李自成調來了一批闖軍新近繳獲的火炮,集火轟炸,將中軍營壘夷爲平地,又讓李雙喜、黨守素等戰將帶着最精銳的親軍猛攻,纔將汪喬年的督標殲滅。

汪喬年在絕望之中脫去官帽,向着北京的方向跪拜一番後,對身邊最後幾名官兵說:“壞大明江山者,左良玉!”

終於拔劍自刎,死於陣中。李自成獲得他的屍首後,將汪喬年的官袍、印信、令箭全部拋入開封城中,威嚇守軍鬥志,屍體則交給最後守在汪喬年身邊的那幾名官兵,發給他們安葬費用五十兩,令他們自己去安葬汪喬年。

剩下未能逃走的近三萬官軍,幾乎被李自成悉數殲滅。而奪路狂奔的左良玉和賀人龍,也沒有他們料想的那麼好運,可以靠友軍頂缸來全身而退。

闖曹聯軍在殲滅那近三萬官軍的同時,又派劉芳亮、羅顏清、楊承祖等騎兵將領,帶着四千闖軍騎兵,沿途襲擾追截,阻滯左鎮和賀鎮的撤退逃亡。

等到李自成把朱仙鎮附近未能逃走的三萬人殲滅以後,便又騰出手來,以主力加緊追擊左鎮和賀鎮。最後雖然賀人龍依舊逃回陝西、左良玉也成功逃回襄陽,但他們也都在逃亡的路途上損失了約三分之一的兵馬,無論如何談不上全身而退。

朱仙鎮之戰遂以闖曹聯軍的全面勝利告終,此戰義軍先後殲滅官兵約四萬人,繳獲軍器輜重不計其數。從此之後朝廷在河南除了開封一處據點以外,再也沒有什麼力量可以阻擋闖曹聯軍的發展和縱橫,千里中州易手,戰略的主動權徹底落到了義軍手中,明廷則由於咽喉被扼,腹心內潰,只能處在一種疲於應付的態勢裡。

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六十八章 南水門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七十章 鷹子山下第四章 小徽柔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一章 李公子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四十三章 姜大將軍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七十章 鷹子山下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嘔血三升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八十七章 討賊聯軍來了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十五章 袁時中之心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第九十章 首都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四十四章 五營軍制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來水師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一百三十章 蟲豸搞政治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一章 李公子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第五十四章 崇禎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六章 營田使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二十六章 絕不引虜入邦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師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六章 裕州人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