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

bookmark

左良玉看着遠處亂作一團的大軍,雙眼漸漸喪失了焦點,他心中恍然失神,這……這是怎麼回事,怎麼比之朱仙鎮更爲慘淡!

左良玉將手按在劍柄上,想下定決一死戰的信心。可是日來養尊處優的生活,朝廷督撫的忌憚,都讓平賊將軍無法下定一個殊死一斗的決心。

他猶豫再三,眼見吳學禮和李國英的部隊,也漸漸要崩潰下來,終於用顫抖的聲音法令:

“走……走!我們走!”

董源心中微微竊喜,他不在乎吳學禮、左夢庚、李國英幾人的生死,只怕自己大志未酬就死在隨州。所以一等左良玉下令,便立即行動了起來,只是他還要裝模作樣一番問道:

“我們要撤去圍城大營嗎?那裡還有監視隨州的金聲桓和馬進忠。”

金聲桓手上還有水師,的確,如果能夠乘船撤退,可能會更加方便一些。可現在左良玉已經大大誤判了闖軍的實力,他左思右想,感到闖軍伏兵能夠這樣快擊潰左夢庚,那說明李來亨一定已經和革左五營會師,所以鷹子山下不是幾千闖軍,而是近三萬闖軍啊!

平賊大將軍心中震顫,他再也顧不上金聲桓和馬進忠了,甚至想到將他們甩在隨州城下。那闖軍一定會以解圍爲優先,闖軍一定會先去攻破圍城大營——對不住了,但實在還是自己的性命要津!

左良玉向周圍環視一圈,估計手頭還有五六千兵力,其中不乏精銳的家丁。他想以左系部隊一貫的潰亡速度,李來亨即使戰勝,也很難殲滅其大部,自己逃回襄陽以後,加以收容,一定還可以恢復個一二萬兵力。

兵力減少也好,正少缺糧,減少幾張吃飯的嘴巴也好!

“虎臣是良將,他一看戰場形勢不利,一定能夠自己決斷,撤回襄陽。不用派人去通知圍城大營了,我們直接回襄陽!”

董源早看透了左良玉的心思,所以他才刻意問到圍城大營。好,馬進忠和金聲桓完蛋了,今後自己在左鎮的地位也將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啦。

左良玉看了看左夢庚所部潰亡的地方,搖頭嘆息道:

“古來稱郭巨埋兒奉母爲至孝,夢庚,並不是父親不救你,只是君父在上、國恩厚重,我不能爲一己之私而喪六軍!”

他將馬鞭一揚,就此頭也不回地帶中軍拔營而走。正在鷹子山陣前擠成一團的吳學禮、左夢庚、李國英三部官兵,突然看到後方中軍大旗飄動,大將軍左良玉率部逃走,全是心驚膽裂,不明所以。

左夢庚已經被闖軍快銃擊傷落馬,看不到他父帥拋下他獨自跑路的樣子。吳學禮倒是看得清楚,不過本來他自己也只是一個跑路之輩,除了心中憤恨自己逃跑太慢以外,毫無他法。

只有李國英一心效忠左良玉,他看到中軍大旗向西飄動時,心都涼了一半。以李國英對左良玉的瞭解,又怎麼會不知道,這到底意味着什麼!

李國英是知兵之人,他看到左良玉向西逃走,立刻意識到大將軍這是連尚在隨州城下的馬進忠、金聲桓都顧不上了!

他真想衝到左良玉的面前,告訴他闖軍至多不過一萬人,只要左軍鎮之以靜,此戰必勝。可是吳學禮的潰兵已經把李國英困住,他的部隊被亂兵衝擊得一塌糊塗。

再說,左良玉跑的是這麼快,他想追也追不上。

事已至此,尚能何爲?

李國英看着眼前的這一片爛攤子,幾乎絕望。但他畢竟是意志極堅強的人物,否則後來做漢奸時,也無法在大西軍猛烈攻勢之下,收拾四川的殘局。

雖然兵潰已成定局,可李國英還是希望爲左良玉多保存幾分元氣,竭力收攏着陣中潰逃的家丁和精兵。

在他的努力下,很快就聚集起了至少上千人的精兵部隊。只要能結成一陣,且戰且退,左軍還不至於到全軍覆沒的地步。

可就在此時,等候已久的親軍標終於出擊。谷可成一見左鎮中軍大旗飄動,便令張皮綆帶着親軍標,自丘陵之後迂迴截擊。

親軍標休整已久,士馬精悍,左良玉的中軍則因突然的逃亡,軍心士氣大爲渙散,處在一個致命的低谷中。

逃亡中的部隊,本來就易崩潰。何況親軍標充分利用了凹凸不平的地形,隱藏了自身的蹤跡,在左良玉看來,這支闖軍部隊就像從天而降一樣,突然殺了出來截道。連左良玉都這樣吃驚,其他一般官兵就更毋討論了。

李國英見狀情知不妙,若讓親軍標繼續追擊下去,左鎮中軍勢必在撤退的過程中全軍覆沒,甚至連左良玉本人也有可能被擒殺。他心中焦急,立即帶着剛剛聚攏起來的一千精兵趕去增援。

可是剛巧不巧的,副總兵吳學禮也帶着幾十名家丁從亂軍中擠了出來。他看到李國英已經重整好了上千部隊,大喜過望道:

“太好了,有千人之衆,我們肯定能全須全尾地逃出去!”

李國英想的卻是另一個問題,他忙道:“大將軍受到闖軍銜尾追擊,我們必須立即趕去增援。走,現在都跟我走,同闖逆再拼一場!”

吳學禮大驚失色,現在軍心士氣都崩潰成這樣了,還要去拼?何況這一切的根源,不都是因爲左良玉最先跑路嗎?

吳學禮倒不覺得戰敗原因是自己擅自轉進的緣故,他深恨左良玉比自己跑得快,此時怎麼可能願意搭上性命去救左良玉?

“好、好,我們現在就去救大將軍……”吳學禮作勢點頭,他仔細觀察了一下李國英聚攏的部隊,發現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自己的部下,立即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打算。

“我還有一招奇策,只要用此計,一定能扭轉大局!”

李國英“咦”了一聲,不明所以,他看吳學禮招了招手,便湊近了過去。

“這一策就是……壯士斷腕啊!”

噗的一聲,吳學禮手中的尖刀貫穿了李國英腹部,他又狠厲地轉動刀柄,李國英滿臉迷茫和倉惶,吐出一口鮮血,指着吳學禮想說些什麼。可是鮮血涌滿喉頭,讓他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李國英憤懣,怨懟,更多的是不服氣,他是有能力又忠心的人,憑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

他缺什麼?對,缺了一個更好的主子,恨只恨左良玉是個無能的主子。如果他有一個像皇太極那般的好主子,李來亨豈是他的對手?

吳學禮隨即將刀把抽出,李國英便如一條狗似地慘死倒斃。周圍一圈李國英的部下,見狀既吃驚又憤然,很多人都將刀槍對準了吳學禮,可吳學禮卻不慌不忙道:

“闖軍大兵就要追上來了,你們現在是要跟我一起逃,還是要跟李國英一起死?有膽子死的,一會兒闖賊就來殺光你們!”

這句話使得李國英的部下面面向覦,是啊,闖賊馬上就要攻過來了。現在他們要是和吳學禮拼命,那肯定是逃不出闖賊之手,幾名遊擊沒有辦法,只好收起兵器,跟着吳學禮一起突圍逃跑。

李國英死在了吳學禮的刀下,好歹死的痛快。左夢庚被闖軍銃手射傷落馬以後,雖然運氣極好,沒有被潰兵踩死,可卻讓兩名銃手給綁了起來。

消息傳到李來亨和谷可成那裡,將士們都羣情激憤,要求立即處死左良玉的這個兒子。但李來亨則搖搖頭,他要等待大局確定以後,在隨州召開一場盛大的公審大會,好好整治這班殘民以逞的獨夫民賊!

現在左軍看起來是兵敗如山倒,可其實實力猶存,闖軍在陣前真正消滅的敵人不過三四千人罷了。大部分官兵尚在潰逃,左良玉的風聲鶴唳之衆,雖然被張皮綆黑虎掏心截擊,但也還有五六千人,旦夕不能解決,李來亨始終感到危險。

更不要說馬進忠和金聲桓的一萬人,也還在隨州城下。

如果不是左良玉亂了手腳,只要鎮之以靜,在高一功、郭君鎮帶兵抵達戰場以前,左軍其實還是佔有優勢的。

“時不我待,全軍棄壘追擊!”

谷可成斷然下令火銃手們放棄防線,跟着其他部隊一起進行追擊。李來亨對此也大爲認同,左軍膽寒,更要抓住時機,對其士氣進行連續打擊,決不能給左良玉留下重振旗鼓的機會。

“全師追擊!”

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會戰徐州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一百四十四章 燙手山芋邢夫人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九十章 二龍一虎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六十八章 南水門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九十章 處置士紳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國之謀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三十三章 迷霧裡的號子聲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十)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二十六章 絕不引虜入邦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六十章 戰雲陰霾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七十九章 撲夷陵(五)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十章 李寨主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