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

就在贛勇佔據九江,截斷楚闖與長江下游蘇常湖鬆四府貿易的時間裡,以耿應衢爲首的一羣楚地士紳,就加緊了他們棉布“本地化”的經營。

在很短的時間內,耿應衢等紳商就利用闖軍原本配製揚武藍而開闢的工坊用地,於附近營建棉布工坊。

數月之間,一棟棟房屋拔地而起,從襄陽上游洶涌而下的漢水,流入長江以後,水流遂稍稍緩和,至武昌處,水網河道大爲交錯。楚地到處可用水力,可惜現在李來亨不在武昌,否則即便沒有李來亨提點,僅僅是方以仁、方以智等一些通曉西學的經世之士,便可以幫助楚闖在武昌大造水力工坊。

話雖如此,本地搢紳亦非愚人。何況武昌府一帶本來就有西洋耶穌會傳教士活動,甚至楚闖中在軍器監督造紅夷大炮的張光,本來就是受耶穌會影響的天主教徒,頗曉得經世西學。

過去白鳩鶴已經在隨州督造過了用於製造兵器甲仗的水車,現在耿應衢也仿照此類設施,移植於武昌,利用長江水網縱橫的水力力量,更可以加快棉布工坊的生產速度。

深藍色的染料和輕靈的棉布,都在紡織機和漿染工坊的工作聲中,順着長江的江水傾瀉而出。闖軍的軍隊,已經是一個極大的市場,耿應衢生產出來的棉布,立即就可以加工製作成棉衣、棉鞋,馬上隨軍運到北方。

本來湖廣和河南兩省的闖軍,就正在源源不斷北上。他們北上過程同樣要運送數量龐大的軍資輜重,現在又順帶帶上了許多來自武昌的棉布棉衣棉鞋,省卻了耿應衢的運輸之難。

到華北以後,這些冬衣立即就能產生巨大作用,爲將士禦寒,彰顯闖軍治理地方的成功和收穫。

對闖軍的士兵來說,冬衣可以產生直接而明顯的禦寒效果。而對於另外一些在闖軍北伐過程中,剛剛投奔闖軍不久的前明文武官吏來說,隨軍運到的大量棉衣棉布,也使得他們愈發相信道路傳聞的一些流言。

近來早有傳說李公子領仁義之兵,經略三楚,蔚然可觀。一些說書藝人到處傳揚楚地經略的成功,坊間處處有“三楚爲一世外饒樂地”、“楚地祥和安定,城中旺盛遠過太平時節”的傳聞。

這些消息當然是以柳敬亭爲首的紅隊系統,有意識進行的輿論宣導工作。可是其中也不乏有確實成分存在,畢竟自己李來亨徹底消滅和降服左良玉集團以後,湖北一帶,已經享有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和平與安定。

闖軍用營田、民兵、司法推官等新體制治理三楚,隨營學堂、鄉官學堂也都在加速培養着可堪一用的基層鄉官官吏。

楚闖的鄉政,當然有可爲一大觀的地方。

除了這些鄉官以外,謝明弦負責的節府試,也選拔了數量不少的一批落魄士人。這些人除了一部分被顧君恩吸納入參軍司,隨軍北上,參與了艱苦卓絕的博野守城戰以外,還有相當數量的一部分留在了湖北,同陳可新學習政務。

此時陳可新已經完全接過了過去由白旺擔任的都營田使工作,營莊制改革正在更爲廣闊的範圍中如火如荼地展開。

在這樣的新形勢下,楚闖除了需要自己培養出來的、成熟可靠的基層鄉官以外,也需要相當數量的中層官吏。

由節府試選拔出來的前明中下層文人,在經過了一段時間中基層政務的磨練以後,就與他們的前輩陳可新相同,或者在營田系統中擔任要職,或者慢慢走上了各地知縣、州牧的位置。

這些官吏未必就是闖軍死忠的同路人,可是在時局穩定的情況下,在闖軍新體制鞏固的情況下,他們都很難再做出什麼不利於闖軍政權的舉動來,甚至是想貪墨要錢,也既無膽量,也無機會。

何況闖軍尚處在嚴酷的征戰時期,自上而下都推行右武政策。爲了徵調援兵北上,楚地已經半成軍營,從郭君鎮往下,各級武將分出各府各州各縣,握有大量實權。

在一些毗鄰明朝管轄地區的州縣內,不乏還有武將使用軍法管制文官。間或便有武將把犯法文官鎖拿至府城的消息傳來。

但闖軍治理三楚,對於本地士紳學子和文人,也並不一概完全進行打壓。隨着楚闖政權在湖北的日益鞏固,荊襄節度使陳藎首先在襄陽前往文廟祭祀了孔子,此後又陸續推出了一些賑濟寒生的新政策。

這一段時間來,湖北氣候也出現了好轉,雖有水澇卻無大旱。水澇又在白旺等人的努力治理之下,沒有擴散成較大的災害。

一時間豐收安樂,正在顧君恩麾下做參軍的曹本榮,他表兄黃州舉人劉子壯當時即在擔任營田使,去安陸回稟豐收情況時,路過一大片禾稼,就欣然寫下了“履畝科租法最奇,畜肥兵飽士民怡”的詩句。

兵民之相安,士馬之安樂,外則虜兵斂跡,內則物阜民安,爲耿應衢等工坊主的大發跡,奠定了極有利的環境基礎。

這回郭君鎮統水師欲東下拔取九江,耿應衢便又嗅到商機,他特地請曾爲武昌棉布工坊題字(字是天道酬勤,略醜是確實字略醜了一些)的武嶽節度使高一功引見,終於得以見到總掌楚中戎馬的郭大將軍。

一見到郭君鎮以後,耿應衢馬上就抓到機會,大談生意經,向郭君鎮大肆推銷武昌所產的桐油、麻繩、鐵釘,甚至還有給船上水手們準備的冬季手霜。

郭君鎮是用兵的大師,卻不是生意場上的高手。此情此景,只讓郭君鎮大感可笑和荒唐。他心中甚至想着耿應衢這樣的做法,究竟算不算是搢紳想要拉攏和腐化自己?

好在有高一功從旁解釋,纔不至於讓性情乖張的郭君鎮突然下令,把耿應衢就地鎖拿起來。

高一功對耿應衢這一段時間來的經商情況瞭解很多,他原來就頗爲重視瞭解黃麻士紳的生活狀況,對於耿應衢這個出了名的老實人,也有一些耳聞。

獲悉耿應衢販貨經商,甚至最後在武昌大造工坊的傳聞後,高一功就想起了過去在隨州時有過幾面之緣時這位老實人的樣貌,一時間好奇心大作,便多次前去工坊拜訪耿應衢。

一來二往之下,高一功更感到棉布買賣大有可爲,耿應衢的思路和想法也都很值得推廣。棉布的利潤是其次,給這些因爲營莊制而喪失田產收入的搢紳們,找到一種合適的出路,又是另外一種對闖軍極有好處的事情。

李來亨慢慢收緊楚中士紳本就不多的田息收入以後,部分人甚至出現了生活沒有着落的情況,走投無路之下,怎麼可能不對楚闖政權升起敵對的情緒呢?

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七十章 鷹子山下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爲誓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二章 顧炎武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八章 英雄氣第七章 左鎮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九)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八十一章 闖獻曹會師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十七章 黃河南岸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學習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八十七章 討賊聯軍來了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前卒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八十八章 基層政權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國之謀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十七章 黃河南岸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