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

bookmark

自從清軍控制京師以後,北京城裡的氣氛就變得異常詭譎了起來。城中官紳軍民,人人都知道皇太極軟禁了聖天子,兇殘的虜賊包圍了禁宮。

可是除了清軍入城的當天,有數十名大臣、士人,或者聚集家僕救駕,或者在家中自盡以外,大部分人在此後的日子裡,居然還是安之任之,好像一切都沒有發生過變化,大明依舊是那個大明。

市肆比起過往冷清了許多,東虜強行霸佔了紫禁城附近的許多房屋民宅。還有很多與國同休的勳臣外戚被東虜“請入”皇宮以後,至今沒有被釋放出來,他們豪華的別苑宅邸、豪墅林園、亭臺樓榭,也全部成爲了八旗兵居所。

這些維持京師市肆酒樓繁榮的達官貴人們,現在要麼已被皇太極拘入宮中看管起來,要麼就小心翼翼地躲在家裡,再沒有人敢大搖大擺地出來,到市面上一擲千金了。

本來初夏已至,京師節令正好,天高氣爽,令人心曠神怡。放在往年,京中諸樓,風月場所,連雲甲第,王公侯府,哪一處不是清歌曼妙,醉酒情況的勝景呢?

而今卻只是一片蕭條。

張家玉在去往一處專售文房四寶的紙筆鋪子上,於道路上又見到了巡街的八旗護軍。他很想掩住鼻子,否則再難忍受這樣撲面而來的腥檀之氣,跟在八旗兵後面的明朝官軍,張家玉見過,都是曾經駐守在山海關外,臥冰飲雪,爲大明守遼土的關寧鐵騎。

率獸食人,何至於此乎?

張家玉是廣東東莞人,與崇禎初年因失守關遼而被殺的袁崇煥是同鄉。他雖然出身不屬名門望族,但十九歲即考取秀才成爲生員,二十二歲鄉試中舉人,此時年不滿三十,已得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加上張家玉喜好劍術、技擊,精通經文詩詞書畫,性格與許都類似,豪勇直爽,所以也和東南復社一系的不少人關係密切。例如陳子龍便是張家玉的好友,只是自從徐州動亂後,方以智、許都、陳子龍三人下落不明,現在京城又發生了這樣的劇變,有些時候,張家玉真是升起不如回嶺南鄉里,做個教書先生,終此殘生的想法。

他知道形勢如此,沒有別的辦法。只是近來京中的滿洲人,不僅巡街次數大大減少,過去立滿城頭的守軍,好像數量也大爲減少。

張家玉聯想到前兩天夜間,頻繁出入京師城門的大軍,還要許多店鋪被強行攤派的東師新餉,腦中已經有了清晰的答案。

“掌櫃的,店裡有賣《容齋六筆》嗎?”

張家玉步入紙筆鋪子裡,這家店是昨年年底新開的,店中陳設乾淨整潔,掌櫃的看起來非常年輕,但五官面孔卻又顯得堅毅果敢,充滿飽歷風霜的沉澱感。

掌櫃聽到張家玉的問題,表情有些驚異,回道:

“《容齋隨筆》只有五筆,沒有六筆。先生果真要買的是《容齋六筆》嗎?”

“我要買的就是《容齋六筆》,《容齋隨筆》的第六筆。”

掌櫃將張家玉帶入店中,說道:“先生可以同我到書房裡找找看,或許能夠找到這本《容齋六筆》。”

“但請所願。”

“先生裡面請。”

張家玉跟着掌櫃慢慢步入店鋪後面的書房,沒走幾步,他便隱約聽到了一陣琵琶聲:先是曲調哀婉曲折,奏着奏着,突兀一轉,宛若鐵騎殺出,聲聲驚弦,好似萬箭齊發,隱滿殺機。

“客人的《容齋六筆》,就在這裡,客人自己入內吧,我會守在門外的。”

掌櫃指着一扇房門,請張家玉自己進去。張家玉卻也不疑有詐,直接走了進去。他一推開房門,屋內的琵琶聲便突然停歇,堂屋內人影一晃,一個熟悉的身影就把張家玉抱了個滿懷。

“元子兄!”

“陳臥子!”

兩人相擁在一起,張家玉見到闊別經年的故交老友陳子龍,忍不住眼眶一紅,哽咽道:“好、好,太好了。臥子一切安好,這太好了。”

陳子龍悄悄關上房門,豎起一根手指,噓聲道:

“噓,我現在不是陳臥子,而是在京中做筆硯買賣的陳三爺。元子兄今後要改口叫我三爺了。”

陳子龍接着請張家玉入座,問道:“一路上有無他人跟隨?現在京師情勢非同小可,我來此龍潭虎穴,一切人事都要萬分小心。元子兄同樣,身家性命在此,做事定要審慎。”

“三爺多慮了,我一個庶吉士,又不參要軍機戎馬之事,建奴倒也並不注意我。”

張家玉呵呵一笑,然後就神情肅穆地問道:“三爺……三爺冒險來此龍潭虎穴,看來是與新東家,關係已經是莫逆?”

陳子龍知道張家玉忠心王事,又有勇有謀,當京師被皇太極控制以後,張家玉居然還能利用裝作難民逃出北京的家人和自己重新建立聯繫,他的判斷力和行動力,還有預測局勢發展的能力,都讓陳子龍深爲佩服。

“不錯……老東家的產業已讓外人篡了,新東家好歹是我們的自己人,與篡奪家業的外人決計不同。而且我已看過這新東家經營的許多產業,均是井井有條、手段高明,規模宏大,不僅超過了老東家以前的景況,而且比之老太爺的時候,也不遑多讓。”

張家玉聽罷,只能苦笑道:“我們自己瞎了眼睛,開門揖盜,讓外人篡了產業,怨不得別人。只是這外人用詐變之法篡取產業,如何讓人心服?何況他倒行逆施,現在不過人人隱恨未發罷了。”

“元子兄……你怨我嗎?怨我找上了新東家。”

“忠臣義士,於明爲多。”張家玉終於正聲道,“朝廷二百餘年江山,天下士民已經無愧於太祖高皇帝。貴軍以正道取天下,何有怨言?我聽說大順永昌天子自俸極儉,身旁不過一妻一妾兩個老嫗而已,粗糲與士卒衆,如此明主聖君,即我遇之,猶且北面臣事之。何況三爺身陷徐州,刀斧及身,帥臣信讒,將欲殺爾。

明朝固有之土地、人民,非一家一姓固有之土地、人民,而實中國所有。此是朝廷負三爺,非三爺負朝廷。”

陳子龍聞言不禁嘆息道:“我在徐州時,一路所見百姓殘破,官軍皆如虎狼,所過必焚掠殘滅。我同密之、許生,本都有報效朝廷,扭轉乾坤的大志,可是侯制臺欲殺袁時中,高鎮臺又從中作梗,徐州動亂內幕,元子兄有意,我可以將其原本,全部講給兄聽。”

這處紙筆鋪子,是大順軍安插在京師內的紅隊據點之一。

在徐州投奔李來亨的三名士人,許都已跟隨顧君恩投筆從戎,方以智則因精通西學、物理、算學,被李來亨留在身邊,與湖廣提點學政的謝徵一起籌劃進一步刷新湖廣隨營學堂和鄉官學堂的教學內容。

陳子龍身爲雲間才子,又是復社領袖之一,於明朝京師士林之中,人脈廣泛。他知道自己的一支生花妙筆,在戎馬倥惚的大順軍裡起不到什麼太大的作用。但自己在北京的許多老友,如能策動起來,一定能爲李來亨提供許多幫助。

因此陳子龍便毛遂自薦,請纓跟隨紅隊人員,秘密潛入京師之中,聯絡老友,策動明朝舊臣,更重要的是爲李來亨打探清軍的內部動向。

他留張家玉在商鋪裡吃午飯,菜餚十分精細,不比尋常達官貴人的宴席差。不光珍饈美味,連細瓷的的碗碟、包銀的筷子,都讓張家玉十分喜愛。

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七十八章 治隆漢唐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視的李來亨,無誤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八十一章 闖獻曹會師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四十六章 李來亨的秘策(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媽羅顏清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炮齊發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二章 白土崗第十九章 強攻屏風寨(五)【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十章 李寨主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四十八章 楚闖的騎士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四章 女官第五十四章 崇禎第三十四章 陳可新被捕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九十二章 宋和記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五十七章 漕運整頓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六十二章 山中豈桃源(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八十七章 討賊聯軍來了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八十八章 噸噸噸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二十章 強攻屏風寨(六)【求收藏和推薦!】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虜已入冢穴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