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

bookmark

“流賊投降了!”

尼堪是努爾哈赤的親孫子,也是廣略貝勒褚英的兒子。早在努爾哈赤起兵時期,他就多次領軍從徵,參與了建州人統一女真的戰事,屢立戰功。

尼堪的父親褚英是努爾哈赤的長子,戰功累累,有望成爲儲君,早年地位還在皇太極之上。但是褚英的爲人,相當殘暴,兼且心胸狹隘,或者說是輕狂自大,不把其他功臣和兄弟放在眼中。

這樣的人物卻接近於儲君的位置,自然遭到無數攻擊。建州人本沒有立嫡以長的傳統,諸弟們不滿於褚英當嗣子、主國政的地位;後金開國的五大臣,”額亦都、費英東、何和禮、安費揚古和扈爾漢五人又屢遭到褚英的蔑視。

更何況褚英輕狂自大,居然想要直接剝奪四大貝勒和五大臣的權勢。這樣的激進集權,是如今的天聰汗、崇德皇帝皇太極都未必敢於輕易推行的,即便努爾哈赤同樣生性殘暴,可努爾哈赤同樣也有和皇太極類似的狡猾一面,當然知道後金還不到能夠剷除宗室勳臣的地步。

結果便是雙方矛盾日漸激化,使努爾哈赤不得不在長子褚英和“四貝勒”、“五大臣”之間作一個抉擇。他反覆權衡,最終決定疏遠褚英,繼而又將褚英幽禁在高牆之中。

尼堪的父親還在壯年就被幽禁,死於高牆之中。他有着這樣特殊的身份,也就成爲了愛新覺羅宗室裡比較特殊的一個人物。

不過皇太極的雄才偉略,的確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皇太極深深知道滿洲人在人力上的虛弱情況,所以對於一切曾經與自己爲敵的對手,只要現在雙方不存在激烈到你死我活的矛盾,任何敵人,皇太極都願意接受他們,並委以重任,使得人丁不過數十萬的滿洲諸申,能夠安然渡過一次又一次瀕臨內戰的危機。

現在大清國空國出擊,任何一位貝勒諸王,都有着極重要的作用。皇太極當然不能因爲一些歷史緣故,就將可以利用的資源放置浪費。正相反,這位手腕超羣、精力驚人的君主,如今正在清軍的大帳之中,排兵佈陣,將一位接着一位宗王安排到最適合他們的地方。

八旗軍是一具合格的戰爭機器,可只有皇太極才能給予其充分的潤滑油,使得這具機器,能夠不眠不休地爆發出超越其極限的威能來。

尼堪大軍疾馳南下,他的軍中和佟圖賴、屯齊的情況相似,同樣是一支既有滿蒙漢八旗兵,又有明軍附庸的混合式部隊。

只是除了八旗軍和明軍以外,尼堪還帶上了一支三順王一順公中智順王尚可喜的部隊。

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的部隊,在清軍之中屬於單列,其實不算漢軍。但又的確和八旗的漢軍將領具有非常多的相似點,他們原本都是遼東漢人,和滿洲政權有着血海深仇。

不過作爲東江鎮的餘部,這些人在山東官場又很不受待見,在山東受歧視,最後兵變,又渡海投清,反而得到皇太極厚待。既然已經把明朝得罪了,而清朝願意接納他們,乾脆忘掉千仇,死心塌地地爲清朝效力。

三順王在山東時,和孫元化關係緊密,從而獲得葡萄牙紅夷大炮的鑄造和使用技術,給清朝帶了先進的武器和戰法。

現在漢軍旗已經基本上掌握了紅夷大炮的戰法,皇太極也將紅夷大炮的鑄造渠道完全納入自己一人的掌握之中,三順王一順公便喪失了其初投清朝時的巨大作用。

可是皇太極並沒有因此就把三順王當成垃圾一樣棄置,正相反,三順王對於清軍的作用越是變小,皇太極對於他們的隆禮恩寵反而越是加倍。

這樣不僅鞏固了三順王對其個人的效忠,又在八旗宗王之外形成了一股忠心於皇太極個人的新勢力,更是對於其他漢軍將領,形成了一種莫大的模範作用和吸引力。

如此不計前嫌和代價的手腕,不知道超出了後來的多爾袞多少倍。

多爾袞以逃人法的名義,將耿仲明活活逼死。可謂是既暴露了八旗滿洲勳貴極度難吃的吃相,又張顯了他們自以爲天下已經平定的猖狂,之後遭到孫可望和李定國的大舉反擊,連連受挫,一度出現上下離心、內外解體的情況,也就毫不出奇了。

僅從皇太極重用尼堪和繼續隆禮三順王一事,就可以看出天聰汗的狡猾,的確是超出了其他滿洲人無數倍。

這一次尼堪出兵,尚可喜並沒有親自跟隨。不然他一個智順王和尼堪一個多羅貝勒之間,雙方的指揮權便很成問題了。

只有尚可喜麾下一部分漢軍士兵跟隨尼堪從徵,突然帶着一隊順軍降兵返回軍中的探騎,就是尚可喜的部下。

爲首的一人身材十分魁梧,雖然說着流利的漢話,但是頭皮看不見一點青色,可見必是一個剃髮留辮、投靠清國很長時間的老資格漢奸。

他走到尼堪中軍的遠處後,便馬上下馬,跪伏在地上高深喊道:“貝勒爺!看來南面戰事大局已定,有幾股流賊主動前來投降,願意獻上闖賊在晉州和真定的佈防圖!”

一名八旗護軍夾馬上前,頗爲吃驚地問道:“康大海,這是怎麼一回事!”

康大海是尚可喜的部下,也是遼東漢人和東江鎮軍人出身。東江鎮殘滅以後,他就跟隨三順王或叛或降,走過了一段自己都無法想象的人生以後,居然投入了曾經殺害自己全家的滿洲人麾下。

“奴才……奴才向南遇到一隊流賊騎兵,分爲好幾隊,約莫數百人數,都丟兵棄甲,張旗蓋倒戈來投降的!”

雖然皇太極分外看重和隆禮三順王,可對於三順王的麾下將士,就沒有額外的優待了。所以康大海這個尚可喜手下的低級軍官,見到滿八旗的護軍,還是非常低聲下氣。

他又具體解釋了一下“流賊投降”一事的前因後果,原來是康大海帶領的一支探騎,在前往涅槃口的必經之路上,發現了一隊約莫有數百人規模的流賊騎兵。

康大海本來以爲這應該是闖賊的一支先鋒兵馬,卻沒想到這些流賊只是見到康大海率領的十幾名探騎,就被嚇得丟盔棄甲,大張旗蓋來降。

仔細盤問以後,他們才知道原來流賊主力在南面的涅槃口已被清軍打得連連敗退,軍無鬥志、人無戰心,每天都有不少因爲畏懼滿洲軍威而逃竄出來的逃兵。

這羣逃兵叛離流賊以後,爲首的一名帶頭人原先又是駐守過晉州的流賊軍官,他手上掌握着晉州的不少防守情況,遇到清軍探騎以後,又懼又怕之下,就決定主動獻上這些防守情報,換取一條生路……或許還想得到一點獎賞。

清軍護軍聽罷以後,全都輕蔑地大笑了起來,連尼堪都騎馬走了出來,感嘆道:

“陛下是如此看重流賊的兵力!爲了對付流賊,已經慎之又慎,佈下了一層層的天羅地網。卻沒想到流賊是這樣的不堪一擊!所謂百萬之衆,其實不過蟻附之軍,隨意一衝,就將樹倒雪落,真是不值一提了。”

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第九十九章 聯軍末路(四)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五十五章 東坡赤壁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四十九章 棒打韃酋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三章 龍鳳廟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九十三章 滿達海中心開花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五十章 革裡眼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一百八十章 兩白旗白甲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七十一章 多爾袞的行蹤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六十四章 徐徐爲陣,夏風亂舞第十九章 東西並進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九十章 首都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十八章 祝捷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三十五章 元戎與花頭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十九章 東西並進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復仇第九章 牛相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嘔血三升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九章 牛相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七十二章 李來亨的大婚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一百零三章 東虜醜類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