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

bookmark

望大家支持,多投推薦,點一下投資和收藏,最後再衝擊一下,看看能否簽約

=======================

正月將至,襄陽城裡到處照燈掛彩,一片熱鬧非凡的景象。督師行轅附近,前後左右的街巷非常肅靜。自從楊嗣昌到了襄陽,這一帶就佈滿崗哨,不許閒人逗留,也不許有叫賣聲音。今天因爲要召開軍事會議,更加戒備森嚴,實行靜街,斷絕行人往來。

轅門外,官兵如林,明盔亮甲,刀槍劍戟在早晨的薄霧中閃着寒光。一對五六丈高的大旗杆上懸掛着兩面杏黃大旗,左邊的繡着“鹽梅上將”,右邊的繡着“三軍督司”。督師行轅外面,守備森嚴,連文武官員的馬匹也都得離轅門左右十丈以外的地方停下。

明季以來,師無紀律,主帥威令不行,軍律廢弛,成了普遍情形。所以楊嗣昌在襄陽升帳理事,就竭力矯正舊日積弊。他嚴格號令,以顯示督師輔臣的威重,使被召見的文官武將們感覺到這氣象和熊文燦在任時大不相同,知所畏懼。

襄陽二百里內的文武大員,全都在行轅二門以外肅立等候。楊嗣昌在侍從的幫助下,穿戴好二品文官仙鶴補服,腰繫玉帶,頭戴烏紗帽,又等了幾刻鐘,等到外面肅立的官員們都快站不住了,纔在一大羣官員的簇擁中,從屏風後緩步走出。

兩名執事官捧着尚方劍和“督師輔臣”大印侍立兩旁,衆幕僚也分列兩旁肅立侍候。承啓官先走到堂前,一聲傳呼,二門內應聲如雷。那等候在二門外的文武大員由湖廣巡撫方孔昭領頭,後邊跟着監軍道、總兵、副將和參將等數十員,文東武西,分兩行魚貫而入。

文官們按品級穿着補子公服,武將們盔甲整齊,帶着弓箭和寶劍。文武大員按照品級,依次向楊嗣昌行了報名參拜大禮,躬身肅立,恭候訓示。

楊嗣昌做足了場面戲,顯出一派督師輔臣的威風后,沒有馬上訓話,也沒讓大家就坐。而是請出崇禎皇帝的聖旨,他將聖旨擺到北面香臺上,領着文武官員們敬拜一番後,才命大家就坐。

楊嗣昌拈拈鬍鬚,隨即慢慢站起。他做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樣,先是引述了崇禎皇帝新近發來的詔書內容,而後先是自責兩句,最後卻將話頭轉到文武官員們身上,訓誡了他們一番剿賊無功,又暗嘲了秦督鄭崇儉兩句。

шшш¸тt kΛn¸℃ O

“本督師深受皇上厚恩,界以重任,誓必滅賊。諸君或世受國恩,或爲今上所識拔,均應同心戮力,將功補過,以報陛下。今後剿賊首要在整肅軍紀,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如有玩忽軍令、作戰不力者,本督師有尚方劍在,副將以下先斬後奏,副將以上嚴劾治罪,決不寬貸!”

文武官員們互相看看,一方面真心懼怕敬畏楊嗣昌手中便宜行事的尚方寶劍,另一方面許多人又覺得這次放跑張獻忠,又讓李自成突入商洛,原因難道不是楊嗣昌部署有誤嗎?

楊嗣昌接着又訓了一陣話,無非勉勵大家整飭軍紀,爲國盡忠,救百姓於水火之中,成國家中興之業如何如何的籠統套話。關於今後作戰方略,他只說爲機密起見,將在之後分別訓示。

等到這些文武官員一個個行禮,退出行轅以後。楊嗣昌才臉色一變,他臉上的肌肉顫了兩顫,坐了下來,勉力喝了兩杯茶,才叫承啓官請真正重要的人物左良玉進來。

承啓官引着左良玉走了進來,楊嗣昌主動起身,帶着左良玉走到督師行轅的後院商談機密。這後院本爲之前因招撫張獻忠失敗,而被崇禎處置了的理臣熊文燦修建的,院中有個亭子,上面還有一塊熊文燦親筆手書的牌匾,寫着“竹外亭”三個字。

在熊文燦任總理時,這地方左良玉來過多次。但楊嗣昌的氣度和威儀,確實不是熊文燦可比的。左良玉走近過來,饒是他這等跋扈悍將,心中也不免有許多緊張。

“參見閣部大人!”

楊嗣昌早已決定要用“恩威兼施”的辦法來駕馭像左良玉這樣的悍將,所以對他的行大禮並不謙讓,只是站起來拱手還禮。他心中一邊想着究竟要如何使得左良玉聽話,一邊等左良玉坐下後,詢問了一些近來的作戰情況。

“崑山將軍好氣度,若谷先生拔將軍於行伍之中,置之統兵大將之位,可謂有識人之鑑。”

崑山是左良玉的字,楊嗣昌以字號稱呼左良玉,又提起侯恂提拔左良玉的往事,恩威並施,顯是要慢慢整治這個驕兵悍將。

左良玉趕快起立,叉手說:“不敢,大人。”

楊嗣昌笑笑,示意左良玉坐下,接着說道:“自古爲大將者常不免功多而驕,不能振作朝氣,克保今名於不墜。每覽史書,常爲之掩卷太息。今日正當國家用人之時,而將軍亦正當有爲之年。日後或封公封侯,名垂青史,或辜負國恩,身敗名裂,都在將軍自爲。”

“今上天縱英明,勵精圖治,對臣工功過,洞鑑秋毫,有罪必罰,不稍假借,想爲將軍所素知。闖賊突出商洛,皇上十分震怒。本督師素念將軍戰功煊赫,便飛書燕京,說你有大將之才,兵亦可用,懇皇上格外降恩,使你掛平賊將軍印,戴罪立功。”

左良玉心中暗想,闖賊突出商洛,那也是楊嗣昌你自己沒有足夠兵力在商南,如何全都怪罪到我身上。

不過表面上他還是跪下,叩頭謝恩道:“這是皇上天恩,也是閣部大人栽培。良玉就是粉身碎骨,也難報答萬一。至於剿賊的事,末將早已抱定宗旨:有賊無我,有我無賊。一天不把流賊剿滅乾淨,末將寢食難安。”

“崑山請起。請坐下隨便敘話,不必過於拘禮。”

楊嗣昌自感恩威並施,這一番拿捏,已經將左良玉握在掌中了,便撫須問道:“據將軍看來,目前剿賊,何者是當務之急?”

左良玉答道:“最要緊的是足兵足餉。”

楊嗣昌嘴巴微微耷拉了下來,他知道左良玉言下之意又是在要錢,便將話鋒一轉,說:“兵、餉固然重要,可目前將驕兵惰,實在更加堪慮。”

“倘若像今日這樣,朝廷威令僅及於督撫,而督撫威令不行於將軍,將軍威令不行於士兵,縱然糧餉不缺,豈能濟事?望將軍回到防地之後,切實整頓,務要成諸軍表率,不負本督師殷切厚望。”

左良玉心中冷笑,知道楊嗣昌這是在暗示他左鎮兵馬擾害百姓、殺良冒功等等跋扈不法之事。他嘴上說“末將一定遵照大人鈞諭,切實整頓”,心裡想的卻是將來如何對付這位威風凜凜的楊督師。

楊嗣昌揮揮手,讓侍從又給左良玉倒滿一杯茶,說道:“請喝茶。”

這自然是召見完畢,送客的意思了。左良玉會意,喝完這杯茶便趕快躬身告辭。楊嗣昌只將他送到行轅大堂,沒有送到門外,更顯示了這位督師閣部不可一世的氣焰。

回到後院後,楊嗣昌才吩咐下人,去請湖廣巡撫方孔昭過來。

方孔昭是桐城人,對楊嗣昌說來是前輩,在天啓初年曾因得罪閹黨被削籍爲民,崇禎登極後又重新做官,所以在當時的封疆大吏中資望較高。

他崇禎十一年春天起以右金都御史銜巡撫湖廣,一直反對熊文燦的招撫政策,曾督率官軍打敗過幾次流寇,具有一定的軍事經驗。所以楊嗣昌就請方孔昭過來商議軍事部署的計劃,他並不完全信任左良玉,還再想如何才能徹底拿捏住左鎮。

“老世叔。”方孔昭是楊嗣昌的前輩,他便尊稱爲世叔。不過他對方孔昭的尊重,也就僅限於此了。

“左鎮驕橫跋扈,這次也是因爲左良玉在白土關,坐視闖將北入商洛,才惹來了皇上的震怒和訓誡。我看還是必須設法,先將左鎮拿捏住才行。”

方孔昭自己能帶兵,對左良玉這種武人本就很瞧不起。他也同意楊嗣昌的意見,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左良玉太過跋扈了,我幾番催促他北上商洛去圍剿闖賊,他也不肯動彈。最後還是秦督從西安調兵,去搜剿闖賊,以至於讓我們在聖駕面前,十分被動。”

“文弱,我看還是應該另找一員大將,讓他代左良玉掛平賊將軍印纔好。”

方孔昭自居是楊嗣昌的世叔,便直呼他的字號文弱。可楊嗣昌貴爲督師,地位遠在方孔昭之上,他雖然嘴上不說,卻對方孔昭直呼字號的做法十分不滿。只是現在首先要對付左良玉,他就不便發作,壓住了火氣。

“這一方面,鄖陽副使宋一鳥早已物色好了人選。秦軍副將賀人龍,驍勇善戰,堪稱帥才,可爲我一用。”

方孔昭一聽楊嗣昌提到宋一鳥的名字,便忍不住暗笑。這個宋一鳥,本名宋一鶴,可他爲了給楊嗣昌溜鬚拍馬,便說要避諱楊嗣昌之父楊鶴的名字,將自己本名宋一鶴改爲了宋一鳥。這等人物,在方孔昭心中不啻是一個笑柄。

楊嗣昌看方孔昭忍着笑意的模樣,知道他在取笑自己重用宋一鶴的做法。心中便更加篤定,抓住方孔昭的把柄以後,一定要將他撤換——如果合適的話,最好就將湖廣巡撫換成和自己貼心的宋一鶴纔好。

“那文弱要如何處置闖賊呢?”

楊嗣昌輕撫鬍鬚,答道:“鄭崇儉有意與本督師爲難,似應照以楚兵爲主。可調偏沅巡撫以下閔一麒、尹先民幾支兵馬,趕赴夷陵,堵截曹、混各營。老世叔督率楊世恩、羅安邦幾支兵馬,合兵追剿闖賊,偵賊所在,出其不意,突奏奇功。”

楊嗣昌的這個佈置,不算特別高明。他將湖廣巡撫的兵力分散,同時追剿張獻忠、羅汝才、李自成三股巨寇。不過方孔昭考慮到,三邊總督鄭崇儉也會出兵牽制獻曹混闖諸賊一定力量,自己此次出師,還是很有可能斬得露布飛捷的。

“張獻忠如何處置呢?”

楊嗣昌始終視張獻忠爲頭號強敵,他出京前就已多方考慮瞭如何對付張獻忠的問題。到襄陽後,多方瞭解情況後,漸漸制訂了一個自認爲詳全的計劃。

“獻賊雖有數萬之衆,但真正精兵不過兩萬人。獻賊與闖賊,狡黠慓悍相似,但深淺大不相同。自從羅猴之戰以後,獻賊驕氣橫溢,視官軍如無物。凡用兵,將驕則備疏,輕敵則易敗。”

“本督師已嚴檄蜀撫邵捷春將入蜀各處隘口嚴密防守,斷獻忠入蜀之路。檄秦督沿漢水設防,斷其入秦之路,鄭崇儉爲自己的烏紗帽着想,也不會讓獻賊躥入秦中的。”

“到時本督師再提湖廣大兵自東面促之,使之不得回頭逃竄。左賀等援剿兵馬,則當乘獻賊驕而不備之際,突然進兵,直搗巢穴,必可一舉成功。”

方孔昭聽完楊嗣昌的佈置後,心中也不得不佩服一下楊嗣昌確實有真才實學。但他也知道,這一計劃能否成功,關鍵在於當最後張獻忠被困住後,左良玉等援剿兵馬能否積極作戰,直搗巢穴。

不過這就與他無關了,他的任務還是在於對付闖賊。至於獻賊如何,便交給楊嗣昌和左良玉繼續勾心鬥角去吧。

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二章 這裡不是魏博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二十六章 絕不引虜入邦第十九章 強攻屏風寨(五)【求收藏!】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虜已入冢穴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八十九章 校場練槍第二十章 強攻屏風寨(六)【求收藏和推薦!】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九十章 首都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三章 李天下第四十四章 五營軍制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七十一章 花關索(上)第十六章 李過和高一功是一種人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五章 礦徒軍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八十八章 噸噸噸第六十四章 山中豈桃源(三)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苟活於世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六十八章 南水門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一章 湖廣節度使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