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

bookmark

“譚泰和遏必隆已援南翼,我想豪格暫無大礙。阿濟格!立即增援北翼,穩住戰線!”

雖然皇太極派遣阿濟格領兵增援北翼,使得洪承疇心下自安。可是范文程卻大爲吃驚,北翼遭到李過的偷襲,雖然局勢危殆,但畢竟只是側翼局部,比不得多鐸負責的中央戰線重要。

現在多鐸方面告急,卻將最後一支強力援軍阿濟格所部派到北翼戰線,這樣豈不是真的要讓李自成打到御帳前面來了嗎!

“英王增援北翼,那豫王方面如何自處?陛下身邊亦只剩下護軍,一旦中軍爲流賊突破,我恐將有天下所不忍言之事啊。”

皇太極卻淡然自若道:“李自成能夠走到今天這樣的地步,朕願稱他爲天下間獨一無二的一個豪傑。若多鐸勢窮,不能支撐,就讓朕在這裡親眼目睹一下李自成的英姿。讓朕看一看,他有沒有與朕競鞭天下的資格罷。”

阿濟格自己心中其實還是傾向於,馬上帶兵去前線救援他的同胞兄弟多鐸。可是皇太極權威深重,軍略又的確爲滿洲諸王貝勒之中的唯一翹楚。

所以哪怕阿濟格根本不把吳三桂的死活放在心上,此時也只能遵循皇太極的軍令,在陣前起誓,誓死保住吳三桂的性命,穩定住北翼戰線,絕不使李過所部流賊兵馬犯雷池一步。

在阿濟格出發之前,皇太極親自握住他的手,撫慰道:“這些索倫披甲人皆隨你出戰吧。如此也不枉費我耗費心力,派兵遠出黑龍江虜獲索倫野人爲我做攻戰之用……哈!這是索倫野人,若使天下無有朕,又安得他們今日的富貴?恐怕尚在黑龍江岸茹毛飲血吧!”

御帳前的索倫披甲人皆默然不語,索倫部舊居於黑龍江畔,本是一個和建州人類似,同樣信仰薩滿教的部族。自努爾哈赤時期,索倫人向後金朝貢以來,滿洲便對其實行恩威並舉的招撫政策,通過賞賜索倫部大量物資,與索倫部首領聯姻,建立羈縻關係。

到皇太極時期,滿洲人終於依靠武力,三進黑龍江,平定博穆博果爾,將索倫人徹底捆綁到了滿洲軍事集團的戰車之上。

在這場征服中原的大戰裡,滿洲人將收穫足可以填滿關外苦寒之地的財富,而索倫人則將收穫一場耗盡他們民族全部血肉的綿長戰爭。

這……或許就是皇太極所期待的,滿洲人今後二百年的幸福命運。

被鎖鏈捆綁起來的自己和敵人,還有一場註定將延續到數百年以後的戰爭。

阿濟格領軍出陣,洪承疇稍稍心安,范文程卻爲大清的中軍戰線感到分外的擔憂。他的這分擔憂當然不是來得沒有理由,李自成的黃傘所及之處,順軍將士都受到了空前的鼓舞,士氣之振奮、戰意之昂然,全部到達了一種空前絕後的地步,使得多鐸這條戰線上面的壓力,已經增加到了極限。

李友、左光先紛紛向前挺進,陝北元從也好,新降秦軍也好,此刻全部成爲了大順軍的一份子。他們之中的一些人或許是爲了開國從龍的潑天富貴,一些人或許是爲了不爲左衽的尊嚴而已,另外一些人則可能只是爲了能夠過上吃飽飯的安穩日子。

不同的希望交織於一處,有仇恨、有希望,也有綿延向未來的信心。

大順的旗幟好像波浪一樣翻騰飛舞,劉體純衝殺在前,甚至連他手下的那些吹鼓手們,這時候都丟棄下了嗩吶和喇叭,參與到了這場決定天下萬萬百姓今後二百年命運歸宿的大戰當中。

李自成慨當以慷,心中只有萬般的豪情壯志。

一千年前李世民在虎牢關前的時候,三百年前朱元璋在鄱陽湖上的時候,他們心中的壯志又是否如此呢?

寶劍鋒芒依舊在,他李自成並沒有因爲開國稱帝以後的榮華富貴而消磨了筋骨和武藝。他還是馳騁在馬上,還是那個威勢驚人,縱橫天下六合八荒的響馬流賊,但他同樣也是一個寬厚愛民的新闖王。

Wшw¸ ttκΛ n¸ c ○

“誅殺皇太極,平定天下,開萬世太平,就在今日!”

李自成寶劍在前,寒光大盛,他身邊的禁衛將士們也紛紛刀劍出鞘,形成戰陣之中最爲摧殘而且無堅不摧的一道利刃。

直插清軍心臟部位,橫衝直撞,勢如破竹,豫親王多鐸也好,恭順王孔有德也好,智順王尚可喜也好,或者是那個沒有什麼本領,後來被逃人法活活嚇到自殺的耿仲明也好,八旗兵、蒙古外藩兵、三順王漢兵,再也沒有一支部隊能夠在中央戰線抵擋住李自成的衝鋒了。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一處崩塌,處處崩塌,全線崩潰只在旦夕之間。

御營禁衛的馬蹄踐踏大地,蹄身猶如暴風般猛烈,這股暴風吹到哪裡,哪裡的清兵便要望風披靡。李自成親自拔劍揮砍,他不改從前身先士卒、親冒矢石的作風,以開國帝王的身份衝在火線之上,所到住處,都將給士兵帶來無窮無盡的精神支持。

“聖駕到!”

宋獻策帶頭高呼,接着御營禁衛們便都一起吶喊,再之後便是劉體純、李友、左光先等人也都帶着麾下的將士們吶喊了起來。

“聖駕到——”

大順軍將士全部歡呼萬歲,高歌之聲響徹天際。一股逼人的聲浪直涌到了多鐸的面前,讓這位不知道見過多少大世面的大清親王,都在這一瞬間感到了兩股戰戰。

“流賊李自成?洪承疇誑我!此真橫行天下之勁敵,豈止於流賊響馬乎!”

多鐸憤憤將馬鞭摔擲在地上,他已經毫無辦法,皇太極怎麼還不發東中軍近衛兵馬前來增援?嗨呀,自己只能先暫避李自成的鋒芒,退到孔有德和尚可喜的炮兵陣地處,先求立於不敗之地,再求擊敗李自成吧。

“陛下!韃子的陣線已經破啦!”

衝殺在前的劉體純已經是浴血奮戰,鮮血灑滿在他全身鎧甲的每一道縫隙裡,大刀鋒刃上的血水甚至都已經凝結成了一層厚厚的膏膜。

他最先衝開多鐸的防線,打開了通往皇太極與崇禎皇帝中軍御帳位置的道路。李自成的黃傘隨後趕了過來,永昌天子同樣親歷血戰,劍刃上已經被揮砍出了數處缺口,盔甲上也鑲嵌住了不少敵人發出的流矢。

李自成望着那幾乎是唾手可及的皇太極御帳,終於確信勝利已到了自己的手中。

他看着在北翼奮戰的李過和張鼐,既爲自己選定的繼承人是如此英武而感到欣慰,又爲李來亨沒能趕上這場決定天下歸屬的大會戰而覺得分外遺憾。

不過李自成又想到,擊滅東虜,北取京師以後,還可以派羅汝才南下平西川,派李來亨南下定江南。再以後,他相信自己絕不會做一個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刻薄皇帝,李過和張鼐也好,李來亨和羅汝才也罷,這些臣子李自成相信自己的心胸足可以容納他們每一個人。

大順朝幾百年的太平天下,就近在眼前了。

“衝啊!”

李自成將那殘缺的寶劍高高舉起,禁衛們跟隨劉體純順着那道被撕開的戰線缺口,一鼓作氣,飛衝入皇太極和崇禎皇帝的御帳之前。

李自成揮劍飛斬,酣暢淋漓帶着這些將士們馬踏連營,把狗韃子中軍陣地裡的帳篷一個連着一個地踏碎在地,然後點燃火把,用烈火焚盡腥羶。

“御帳已破!”

“皇太極在哪裡?皇太極在哪裡!”

第十七章 無派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九十章 首都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無門孔有德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八十七章 討賊聯軍來了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一百零九章 顧君恩在此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六十二章 山中豈桃源(一)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七十九章 撲夷陵(五)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十)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一百二十三章 鐵馬收取興慶府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八十章 南陽入楚策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十五章 身後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師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一章 後來的事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二十六章 歲入第六章 純良的雙喜哥第六十章 反對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一百三十章 蟲豸搞政治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八十七章 討賊聯軍來了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四十三章 楊嗣昌的終局(七)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一百零九章 曹帥亂彈琴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