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鐵馬收取興慶府

龍州城在漢代即建寨,名爲石堡寨。明代建龍洲堡,爲靖邊六大要壘之一,董氏餘部憑城據守,靠着險固的壘塞,幾乎讓王永鎮束手無策。

此時城頭叛軍也同樣看到了自東面衝馳飛奔而至的軍隊,有人心中驚惶,懼怕這是順軍新到的援兵。但很快叛軍將領們就紛紛露出驚喜之色,他們分明看到一支高高聳立的軍旗之下,是一員滿面虯髯的鐵鞭騎士。

“孫守法!”

孫守法怒揮鐵鞭,帶領上百名全副武裝的鐵馬騎士,自側面猛衝王永鎮的圍城軍隊。孫鬍子在秦軍中名聲極大,誰不知道他當年擒殺點燈子和不沾泥、活捉高迎祥的戰功?所到之處簡直就像是烈日融雪一般,根本沒人能夠抵擋。

王永鎮這支圍城軍隊,本來已經因爲攻城失利受了不少挫折,軍心士氣不振。此時遭到猛將孫守法的迅猛衝擊,圍城軍側翼戰線瞬間瓦解,王永鎮自己居然帶頭逃走,上行下效,再沒人能夠擋住孫守法。

他直接殺穿整條戰線,帶兵衝至龍州城下,對着城上守軍狂呼道:

“我乃手殺點燈子、不沾泥,活捉高迎祥的鐵鞭孫守法,此來助爾等殺賊復國!”

跟隨在孫守法左右衝開圍城軍隊的其餘騎士,也都跟着齊聲喚道:

“隨孫將軍殺賊復國,中興大明江山社稷!”

龍州城上的叛軍聞言見狀,盡皆大喜。他們都知道孫守法勇名極大,而且還和闖賊有不共戴天之仇,所以立即就將吊門放下,要迎孫守法入城。

孫守法兩手皆持重鐵鞭,他讓其餘騎士先入城,一人守在吊門之前,威懾羣敵。遠處的王永鎮等各支兵馬,見到孫守法一人守在城門之前,居然沒有一個將士敢於上前和他作戰,全軍氣魄皆爲孫守法一人所奪。

百餘騎士全部進入城內以後,孫守法才凝眸冷視,步步退後,緩緩退進了龍州城裡。

“孫將軍真天人也!”

叛軍將領看孫守法以百騎破圍衝入城內,又一人殿後防守城門道,敵軍居然無一勇將敢於上前廝殺,興奮到了極點。

這些董學禮的親信心腹還有家丁軍官,幾乎全數都從城牆衝下,圍在孫守法身邊,每人都想親眼目睹這位秦軍著名勇將的威風英姿是何等雄壯。

孫守法環視周圍一圈,看大部分將領軍官都已到齊,就把兩把鐵鞭高高舉起,向那百名騎士大笑道:

“殺叛賊!”

“嗯?”

叛軍諸將大都不明其意,直到衆人見到孫守法左右兩臂同時落下,重鐵鞭瞬間打殺二名軍官以後,才駭然驚嚇,反應過來了所謂的“叛賊”是何人。

跟隨孫守法入城的那些騎兵此時也都放聲大笑道:“隨將軍殺叛賊!”騎在一匹棕馬上的李懋亨率先把手中馬槊飛投而出,準準地將面前的叛將擲殺。

“啊——是奸細!”

不待叛軍反應過來,孫守法已經帶着這一百多名騎兵在城內大開殺戒。他們人數雖然遠不及叛軍多,但勝在全副武裝,打了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數十騎飛衝向前,李懋亨帶頭一刀把吊門斬落,其餘人等則把守住城門道路,不讓叛軍兵馬封堵上來。

城外的王永鎮看到吊門落下,便對剛剛單騎奔入軍中,向他透露了順軍破敵之策的大哥王永強說:

“封侯功爲孫鬍子取了。”

王永強卻笑道:“此不過是一樁小功,日後收復寧夏,陳之龍首級自當爲我兄弟在大順的進身之本。”

王永鎮奇道:“一旦陳之龍反應過來,不要說收復寧夏,到時候叛兵和東虜連成一片,我們在延綏怕是將站不穩腳跟了。”

“先去破敵吧,不要錯失了孫守法殺出的戰機。”

龍州城雖然是靖邊重要堡壘,但畢竟城小,數十人把住城門,就已經能夠支撐一段時間。城外的圍城軍抓住戰機,迅速衝入城中,局勢就此變成了一邊倒,叛兵無路可逃,遭到內外夾擊,就此瓦解。

王永強、王永鎮兄弟也帶親兵入城,二人見孫守法渾身是血立馬敵屍之中,也心生畏懼,感嘆此人真稱得上是秦軍中第一流猛將。

孫守法已令聰明機靈的李懋亨去收編城內殘兵,自己則等王永強兄弟二人入城以後,才向他們回答說:

“剩下掃滅殘敵的事情,就交給二位吧。”

王永鎮心情複雜,他大哥王永強卻慷慨大方,拱手說:“寧夏尚叛,延綏的後方很不平靜。我們現在才平定董學禮一支叛軍,陳之龍尚未授首,一定要抓緊戰機纔好。”

孫守法哼道:“延綏兵力吃緊,袁大帥也只讓我們二人帶千餘弱兵來援,如此力量能夠徹底剿滅董學禮已經很不錯了。寧夏是沿邊重鎮,即便收編董學禮的餘部殘兵,我看也要等袁大帥騰出手來纔有辦法。”

王永強自信滿滿說:“袁大帥已授我方略,平定寧夏實是一樁易事。”

孫守法不大相信:“陳之龍兵備道出身,絕非不知兵的束手文官,你太輕敵了罷!”

“哈哈哈。”

王永強大笑數聲,寧夏雖然是沿邊重鎮,但董學禮覆滅以後,陳之龍麾下叛軍的機動兵力非常有限。寧夏守軍大多以數十人、數百人的規模分散在無數個邊境臺堡中,陳之龍即使獲悉了董學禮已經被順軍誅殺的消息,也來不及將新的軍情傳遞到每一處臺堡中。

更何況寧夏方面的消息未必能夠這樣靈通。

王永強的辦法就是全軍繼續打着董學禮的旗號返回寧夏,沿途聲稱順軍已經調集大軍反攻,每路過一處臺堡,便以此名義徵調臺堡守軍從徵,並沿途分散輕騎控制驛馬,不能讓任何一條重要的軍情消息趕在順軍以前被送回寧夏。

除此以外,爲了麻痹寧夏的陳之龍,王永強又讓王永鎮以董學禮的名義寫了大量僞造的軍情文書。他們在文書中極力吹噓董部的進軍是多麼順利,已經和清軍會師,攻至榆林城下。

這些文書送去寧夏以後,自然就讓陳之龍相信順軍絕不可能打回寧夏,自以爲得計,每日在寧夏與官紳士人飲酒賦詩,大談中興明朝社稷的事情。

順軍一路上最大的障礙只是路途險阻,根本沒有遇到任何值得一提的抵抗,行軍路線上所有的臺堡都被王永強兵不血刃解決。

順軍到達花馬池以後,孫守法和在一路上表現卓越的小將李懋亨便精選輕騎三百人,連夜西行,假扮成從沿邊臺堡撤往寧夏的叛兵,輕鬆騙過城防。

陳之龍和寧夏的官紳漢奸們,還在觥籌交錯,陶醉在聯清興明的美夢裡,有人報告順軍已經殺入寧夏境內,反而被陳之龍以妖言惑衆的名義當衆斬首。

轉眼之間,孫守法和李懋亨又一次上演了龍州城時的故技,進到寧夏城中以後,便迅速控制城門,殺上城牆,在城樓處高高豎起順軍旗幟,高呼“大順兵至,殺叛賊”。

李懋亨帶領銃手們上城牆亂槍下射,城內登時大亂,人心沸騰,官紳士大夫皆不知道潰去何處。孫守法則獨自帶領一小支精騎,直衝節度使官署衙門,陳之龍因爲被王永強送來的軍情文書欺騙,高度樂觀,自信滿滿,在城內幾乎沒有握有什麼得力部隊,倉促之間只好召集了一批家僕抗拒,卻被孫守法輕鬆以亂馬踏開。

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五十九章 井陘道上第三章 李天下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晉王李來亨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八章 熊耳山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嘔血三升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六章 營田使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九十二章 宋和記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八十章 南陽入楚策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一百零三章 東虜醜類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四十六章 李來亨的秘策(三)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髮左衽矣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十)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十八章 祝捷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八十二章 狗韃子不過如此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