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

bookmark

羅戴恩竟然是大夫出身。

李來亨頗爲此感到一分驚喜,雖然一個赤腳大夫恐怕對於防控瘟疫也不可能有什麼辦法。但有經驗有知識者,總比大順軍中這些純然的武夫要強得多。

而且利用羅戴恩的人脈人望,或許可以想辦法徵集到數量更多的醫生。

此時瘟疫還沒有真正爆發,畢竟遷民工作剛剛開始,人羣的複雜流動尚未達到頂峰,但李來亨以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估計,按照現在的情形來看,大瘟疫的完全爆發,幾乎可以說只是時間問題。

但如果防控工作真的能夠做到位,李來亨也相信,防患於未然,並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大順軍正在戎馬倥惚的激烈戰爭中,陝北的寧夏、榆林、延安三城,依舊處在清軍的包圍之中。慘烈的攻防戰正在圍繞三城展開,火炮、飢餓和血肉,多爾袞、吳三桂正在想盡一切辦法,要摧毀三城最後的抵抗。

李來亨既要籌措救援三城的事情,又要在百忙之中抽出精力應對防控瘟疫的大局。

善於案牘工作又有全局眼光的公務天才方以仁不在身邊,能夠熟稔李來亨心理的顧君恩以及顧君恩身後的參軍司班子同樣不在陝西,此時此刻,終於輪到李來亨以一己之力,鐵肩擔負天下重任了。

他雙眼裡已經滿布血絲,連日來的忙碌讓李來亨一晚上幾乎睡不到兩個時辰的時間。

現在正是八月間,陝西天氣溫暖潮溼,老鼠、跳蚤一類動物活動頻繁,幾乎可以說是瘟疫傳播的最佳條件。

而且長安大火以後,大順軍在西北最大的補給基地被燒燬,大量物資葬身火海之中。李來亨空手也無法變出大量棉紗,想要強制人們佩戴上防治病毒的棉紗布罩,差不多是不可能的事情。

“戴恩叔,大疫雖然尚未橫行肆虐,但大順軍不能不有所防備。否則真的等到瘟疫已經流行的時候,我們就是回天乏術了。”

因爲長安城被焚燬,現在李來亨暫時駐節臨潼城。李來亨重新收攏回米剌印和羅戴恩的殘兵以後,立刻就聽取了羅顏清的建議,將羅戴恩召至臨潼,委以總醫官的重任。

羅戴恩面生難色,他雖然做過大夫,但只是一個不中用的赤腳遊方郎中,能力實在有限,如何能夠在現在這樣混亂的局面裡,防控大瘟疫的流行?

“殿下……請恕老臣無禮,斗膽直言。老臣本爲一介遊方郎中,並無迴天之術。殿下委以重任,萬一所託失人……這……如何是好。”

李來亨知道這點問題,但依舊直說:

“孤不擔心這件事。孤只要戴恩叔你站出來,你是郎中出身,孤讓你統御大局,就是要示孤公心於關中。好告訴西北的大夫、郎中們,都到臨潼來,都到孤這裡來,大順會給他們官位,給他們俸祿功名,千方百計之下,孤絕不會使瘟疫再次橫行。”

天無絕人之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福禍往往是相生並立的存在。吉珪燒燬長安,雖然導致了關中百姓的流離失所,可是大火很可能也很大程度上杜絕了病毒的傳播。

大火以後,雖然留下了上萬具屍體。但李來亨估計這些人經過火場的高溫吞噬,反而不會成爲病毒的載體。

事情其實沒有到達那麼難以處理的地步。

唯一讓李來亨感到特別遺憾的事情,只是他印象裡那位在明末寫出了《溫疫論》一書的名醫吳又可,原來並沒有來過陝西,估計此時他還在江南老家行醫治病。

不過很快隨着羅戴恩出任總醫官,又被李來亨獨斷地授予大順體制內正二品的柱國榮銜,如此尊寵之下,加上重金賞賜,西北雖然動亂,但亦有相當數量的醫生郎中奔赴臨潼效命。

爲此李來亨決定在臨潼暫開醫科科舉,只要稍稍經過簡單的測試以後,就授予這些醫生郎中大順秀才的功名。

開設醫科科舉的事情,本來應該是驚天破石的大事。

但因爲此時關中震盪動亂,長安被大火焚燬的餘波尚未散去,陝北清軍的威脅又近在眼前,與這些可怕的問題相比,醫科科技一事,反而完全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即便是那些臨潼城內對着李來亨膝行仰視的紳民們,對此也沒有加以注意和反對。

醫科科舉一事,居然在無聲中成爲定製。

醫科科舉由羅戴恩負責,他的醫學才幹再微薄,負責一些簡單的考試,總歸是不成問題的。雖然宋朝以後,儒醫一體,有名的大夫亦往往是有功名在身的儒士,但是像羅戴恩這樣生活困苦的遊方郎中,在陝西還是佔據醫生中的大多數。

李來亨召集大批郎中以後,在臨潼親自爲他們做簡單培訓以後,便指派“醫科秀才”們先在臨潼城外設置檢控點和隔離區,接着又派羅戴恩前往藍田和潼關,同樣設置檢控點和隔離區,只要通過這兩道防線的難民,才能前往安全的河南、湖廣地區。

李來亨貴爲大順晉王,民間又傳說他是一個多智近妖的諸葛亮、劉伯溫人物,所以李來亨說出的話,即使不符合於這些郎中們的醫學經驗,他們也不敢不聽。

嚴格的隔離檢疫措施,正在動盪中的陝西被迅速推廣普及,臨潼,再加藍田和潼關的第二道防線,層層隔絕之下,李來亨相信多多少少是能夠起到一些作用的。

“防患於未然,孤相信天無絕人之路,只要遏制大疫橫行,遷民之事,必定能夠成功。”

對於關中百姓來說,最充滿震撼和衝擊性的一件事情,則當屬焚屍之舉。

長安大火,幫助李來亨消滅了許多隱患。可是在長安以西的鳳翔、固原等地,依舊還有許許多多因爲戰亂和災禍而死在路旁的亂屍。

這些屍體同樣可能成爲瘟疫的策源點,爲了防患於未然,李來亨不能不痛下殺手,下令順軍將道路上發現的餓殍屍首,全部焚燒火化。

此事無疑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情,但正如醫科科舉一事,沒有驚起西北官紳的強烈反感一樣。既然那些不滿於大順的官紳,早就已經起兵作亂,剩下來並沒有起兵的紳民,也就不會因爲相比較天災戰亂而言,實在只能算是小事的“醫科科舉”、“焚屍火化”這等小事,而激烈反對李來亨了。

新的衛生舉措正在戎馬倥惚之中,被大順軍強力推行下去。

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七十二章 李來亨的大婚第十六章 五軍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二十六章 歲入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十)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十五章 身後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十九章 強攻屏風寨(五)【求收藏!】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炮齊發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四十五章 山陽縣中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二章 顧炎武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七十章 鷹子山下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