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

bookmark

自從湖廣巡撫方孔炤被楊嗣昌諮令移駐到襄陽後,他的心情就極度糟糕。按理說,他和楊嗣昌家算是世交,又是楊嗣昌的長輩,楊文弱理應叫他一聲“老世叔”。但楊嗣昌仗着聖眷在身,爲人極度跋扈,誰也不放在眼裡。

楊嗣昌完全是口惠實不至,嘴上一句接着一句的老世叔,實際上簡直將他方孔炤當成了奴僕一樣使喚。方孔炤以右金都御史銜巡撫湖廣,官位雖然沒有楊嗣昌的督師閣部高,但也是朝廷的封疆大吏,豈是他楊文弱的家僕!

他對楊嗣昌在朝中倚靠聖眷,傾軋異己,極爲不滿。便趁着曹操在興、歸間大肆猖獗,署理荊州道的馮上賓屢屢告急之機,主動請戰,離開了襄陽,將行轅移到了距離前線更近的荊門。

方孔炤忙於遠離楊嗣昌,擺脫楊督師的鉗制。行色匆匆,只帶了二十幾個隨從家人和自己的侄子方以仁,便直奔荊門指揮軍事去了。

方以仁是方孔炤弟弟的兒子,也桐城方氏中其他傑出的子弟方文、方以智等同齡人共同興辦澤社,還參與復社的黨社運動。他在崇禎初年中秀才後,於崇禎八年時,在老家桐城經歷了那年發生的桐城民變,因此痛感國事日非,廢舉業,遊天下,學習了不少兵書策略,勤於戎事。

崇禎十一年滿洲人破關攻至濟南時,方以仁正在濟南姑父張秉文家中做客。他親身參與戰守,濟南城破後匍匐於死人堆中得免,因此具備豐富的實戰經驗。這才讓方孔炤帶在身邊,參與楚兵的贊畫之事。

方以仁在崇禎十一年的濟南之難後,逃歸南方。他發現自己寄望極深的黨社衆人,渾然不覺滿洲鐵蹄的威脅,渾然不知大明江山的傾頹在即,猶自醉生夢,甚至還有閒暇圖謀以金錢運動庸人周延儒復相。

方以仁大爲失望,乃西遊武昌至伯父方孔炤軍中贊畫,爲楚兵的作戰積極出謀劃策。他本來對傳聞中深得聖眷的楊嗣昌十分欽佩尊崇,可在襄陽短短數日間的相處,又讓方以仁感到楊嗣昌性格偏激,實在難以與之共事。

他在方孔炤之前,先到荊門佈置行轅衙門公署,帶着幾名方孔炤自桐城老家帶來的家人,將廳堂布置得充滿江南風韻。

方孔炤到荊門後,便在荊州道馮上賓的陪同下,輕車簡從,直接到行轅辦公。他過了大門,一走進衙門廳堂中,便感到了一派清新自如的家鄉氣息。方以仁短短几日間,便在行轅的庭院中,移栽了各色的竹樹和梅花——他本想湊齊梅蘭竹菊,只可惜天氣不適,僅湊到一半。

庭院邊上,原本結冰的池塘旁,方以仁還調來了駐在荊門和宜都附近的楚兵,讓他們星夜加急,修築好了一間草亭。雖然正值寒冬,但草亭周圍還是竹樹繁盛,亭邊排列衆多盆花,亭上則掛着一匾“草堂”二字。

草亭兩側,則懸有兩聯詩句,是青藤老人徐渭徐文長的“潑葡萄圖題詩”。這兩聯詩,筆勢縱橫奇崛,非常奔放,水墨淋漓,方孔炤一看便知是出自方以仁的手筆。

站在方孔炤邊上的署荊州道馮上賓慢慢念道:“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閒擲野藤中。”

“文長公問學盛唐,雜取南朝,詩文真可謂性靈。放浪麴櫱,恣情山水,當其放意,平疇千里;偶爾幽峭,鬼語秋憤。這兩聯詩正合潛翁之志,樂山真是採句妙手。”

署荊州道馮上賓不稱呼方孔炤的官職撫臺,而是以方孔炤的表字潛父,尊稱他爲潛翁,顯示了兩人十分親密的關係。他口中所說的樂山則是指方以仁,方以仁的表字爲樂山,號愚公——這桐城方氏的一對叔侄,一個字潛夫,一個號愚公,都有幾分以混同世俗爲羞的意趣在。

方孔炤對侄子方以仁短短數日間做出的佈置極爲滿意,他撫須含笑,說道:“樂山堅強自用,視青紫如糞土,用心吏經,真有雄深敏妙之意。”

桐城方氏的家學就與其他晚明士人世家不同,更爲看重實學。方以仁經歷過濟南之難,平常更是留心於軍務和雜學,只是佈置一下行轅,對他來說自然如拾芥一樣簡單。

“伯父言重了。荊門城小,行署破敗,住此敗敝蝸廬、摟裂草具,又如何能從容若定、用兵滅賊呢?”

“好好,樂山,你留學情殷。待伯父平滅興、歸之賊後,一定設法爲你安置一處妥當的位置,使你能夠盡施實學長才。”

荊州道馮上賓扶着方孔炤的左手,陪同他進了衙門堂廳,說道:“樂山一同來參贊軍事吧,曹賊之勢極爲猖獗,還要你多多出謀劃策呢。”

堂廳中是方以仁已經安排好的三位秦淮歌女在撫琴彈奏,另外還有兩名廚子也是方孔炤在桐城老家的家人。方孔炤這次爲了避開楊嗣昌,行色匆匆,輕車簡從,只帶了三位秦淮家伎和兩名蘇州廚子,讓馮上賓大爲感嘆潛公倥惚於國事,用心之儉。

廚子已將菜色擺好:

頭一道是江鮮刀魚,用蜜酒釀、清醬放盤中,如鰣魚法蒸之。廚子沒有加水,只用極快的刀法刮取魚片,用鉗抽去其刺。再用火腿湯、雞湯、筍湯煨煮,鮮妙絕倫。

第二道是假蟹,因這個季節時令吃不到好蟹,方孔炤又最好蟹味。方以仁便特地囑咐廚子做了一道假蟹,煮黃魚二條,取肉去骨,加生鹽蛋四個,調碎,不拌入魚肉;起油鍋炮,下雞湯滾,將鹽蛋攪勻,加香蕈、蔥、薑汁、酒,吃時酌用醋。

第三道是豬蹄,用蹄膀一隻,白水煮爛,去湯,好酒一斤,清醬油杯半,陳皮一錢,紅棗四五個,煨爛。起鍋時,用蔥、椒、酒潑入,去陳皮、紅棗,號“神仙肉”。

第四道則是揚州的千層饅頭和杏酪。其白如雪,揭之如有千層,捶杏仁作漿,同樣甘甜。

方孔炤身負戎事,做派不比跋扈的楊嗣昌,儘量以儉樸號召下僚。方以仁知道他伯父重名輕利,不好享受,所以才只簡單讓兩名蘇州廚子準備四道菜而已。

馮上賓更大感欽佩,方孔炤身爲湖廣巡撫,作爲朝廷的一方封疆大吏,卻節儉自奉,吃食還遠不如自己一個道員,實在是羣臣的楷模。若大明羣臣都像方孔炤一般,天下又有何憂。

“唉……”方孔炤嘆嘆氣,他對這一桌飯菜並沒什麼食慾。但他又覺得這是方以仁的一片孝心,也就不便讓下人將飯菜倒掉,便坐下來吃了兩筷子,“我這份歲數了,早已口厭粱肉,樂山今後不要這樣費心了。”

方以仁插手稱喏,答道:“伯父節儉自奉,天下所共知。但既勤於王事,總不能茶飯不思吧。何況以仁準備的飯菜如此草陋,伯父就吃些吧。”

郭上賓也在一旁勸說了幾句,方孔炤纔多吃了幾筷子。他將魚肉嚥下後,讓方以仁將地圖掛到廳堂之上,指着地圖說道:“曹賊將其老營紮在興山縣一帶,楊文弱日日催促我們發兵,那我就只取興山便可。”

湖廣巡撫名爲巡撫湖廣,但明代的巡撫一職並不是常設的實體官職,和湖廣一省的範圍並不完全重合。方孔炤的湖廣巡撫一職,實際上負責是湖廣省中洞庭湖以北的部分區域,只相當於湖北的一部分。像鄖陽一帶就是鄖陽撫治的轄區,四川夔東、湖北施州、湖南西部和北部、貴州東部則屬於偏沅巡撫的轄區,都不受湖廣巡撫的管轄。

方孔炤知道流賊在山區中作戰十分厲害,所以他輕易不願入山搜殺賊寇。而是有意利用楊嗣昌軍令中的漏洞,將楚兵的作戰範圍限制在興山縣一帶,不願意繼續深入。

“三峽一帶我看還是交給川撫和沅撫吧。楊文弱的文書中也說,要川兵下峽、沅兵上行,我們楚兵,沒必要與人爭功。”

方以仁也點頭稱是,他將手指指到宜昌南面,說道:“督師輔臣已下令讓閔一麒、尹先民兩營沅兵,急速上行,赴遠安縣剿賊。川撫也派了譚文幾營川兵,下峽到南漳一帶阻截流寇。另外還有王之綸、譚詣幾營川兵搜殺夷陵境內賊寇。楚兵只要掃清興山之賊,便可以向楊督師交代了。”

此時的偏沅巡撫陳睿謨是方孔炤的政敵,偏沅巡撫管轄湖南一帶,麾下的沅兵不發一些頗具戰鬥力的湘西鎮篁兵。方孔炤又擔心沅兵與楚兵爭功,想了想說道:“不若就讓楊世恩出兵三千,先從荊關到當陽,匯合羅安邦所部後,再往興山進兵。楊世恩部其他人馬,則到宜城和沅兵會師。”

方孔炤所說的楊世恩和羅安邦,是楚兵中兩位副總兵。楊世恩部約有五千人馬,羅安邦部約有三千。他計劃讓楊世恩和羅安邦在當陽集中六千兵馬後,前往興山縣搜殺曹賊羅汝才。楊世恩剩下的兵馬,則到宜城匯合沅兵,根據時勢的變化,或者拖住沅兵進軍,或者和沅兵搶功。

方以仁心中覺得這個方案,有些過於輕忽曹營的實力了。但他也知道方孔炤和偏沅巡撫陳睿謨是政敵,他的伯父必定要杯葛沅兵的行動,所以也只得點頭。不過方以仁擔憂賊軍實力太強,官兵搜殺未必能盡全功,還是補充道:“自從左良玉不遵軍令以來,楚兵之中的軍將都有樣學樣。楊世恩和羅安邦兩人也常常違逆軍令,伯父是否可以讓我帶些撫標家丁,彈壓軍紀?”

“這樣也好,樂山,你從撫標裡選三百人到楊世恩營中,免得這些軍漢老卒,跋扈不法。”

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七十一章 多爾袞的行蹤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二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一)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虜已入冢穴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一章 李公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前卒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三十三章 洛陽春光好(十)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八十六章 爲什麼跟着大順走第四十八章 楚闖的騎士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學習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來水師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二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一)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十四章 明國西地諸帥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十)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十七章 黃河南岸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