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

bookmark

光中元年,或者應該說是大清昭和元年的元宵節,過得並不安穩。

剃髮令造成的傷痛還沒有平息,北京附近的百姓們,就又負擔上了新的沉重包袱。清廷雖然依靠剃髮令,已經抄沒了許多士紳的家產,但多爾袞還是感到軍資不敷使用,因此又在和內閣商議以後,命內院草擬了增加歲入的辦法。

於是不僅三餉盡復,而且在遼餉、練餉、剿餉以外,又新增了一項東師餉。

北方百姓的負擔,顯得尤爲沉重了起來。

清晨樹枝上厚厚的雪還不曾被驚擾,整棵樹都低垂着頭,歪歪斜斜地傾側着。整個山谷都是悄悄的,似乎是怕驚醒誰的沉睡。

炊煙緩緩地向天空升騰,院門被費力地打開發出嘎吱嘎吱的響聲,已經剃成辮髮的百姓悄悄地循着腳印前行,筆架山始終在那屹立着,柳河依舊被封凍大半,不再流動,人們於新年見面也只是隨意寒暄兩句,微微地點頭。

天空瀰漫着飛雪,太陽是不會出來了,只有西風悄悄地吹着。

過去讓北京百姓覺得如糖似絮的雪,此時只讓這些亡國之人感到十萬分的悲痛與肅殺。

胡騎踏雪而過,戰馬的四足深入雪中近半,攝政王多爾袞也在滿洲衆多親貴的擁簇下,立馬山岡之上,眺望着清朝大軍的總動員和行軍。

范文程穿着一件厚厚的貂皮對襟大褂,連連搓着手說:

“今次大舉,將興兵三十萬南征,尚倍於獲鹿,前後興師,未有如今日之大舉。”

滿洲的重要宗室諸王貝勒之中,豫王多鐸已前往陝西、英王阿濟格則在山東濟南領兵、禮親王代善在北京留守,其餘的有力宗室,以濟爾哈朗爲首,以下的衍禧郡王羅洛宏、承澤郡王碩塞,及貝勒博和託、博洛、尼堪、碩託,鎮國公艾度禮,輔國公滿達海、吞齊喀,全數隨從多爾袞出征。

多爾袞騎在馬上,他看着這一排滿洲的宗室親貴們,全部都在自己的麾下俯首聽命,終於感到大清國的實權完全落入了自己的手中。

這,是那老謀深算、自以爲萬全的皇太極,曾經預料到的情況嗎?

他看着這樣一支龐大、強悍的軍隊,心中油然而生不可思議的豪情。大清在獲鹿大戰以後,依舊能夠聚集處這麼一支可怕的軍隊,那麼還有什麼是多爾袞做不到的呢?

“數月之間,練兵治谷,合遼左強兵、幽燕軍器、蒙古快馬爲一軍,男丁七十以下,十歲以上,無不從軍。成敗之判,在此一舉。”

多爾袞志得意滿地說:“發炮啓行!”

幾十門禮炮同時奏響了清軍的進軍樂曲,除了這些滿洲宗室以外,另外還有臣服於清軍的蒙古外藩王公、背叛了豪格的三順王一順公等部漢兵,大軍聚集,民夫不可計數,人流人海,充塞於鋪滿雪花的京師大道。

剃髮令的效果是很顯著的,多爾袞不在乎人們留的是什麼髮型,他在乎的是讓所有人被迫效忠於他、臣服於他。

對於那些不願意效忠和臣服的人,剃髮令也是一個很好的藉口,正可以用於剝奪他們的家產。

此刻在多爾袞的手中,在大清的國庫裡,滿洲人已經掌握了一筆高達三千餘萬兩白銀的鉅額財富。

大順的二千萬石米麥糧食,大清的三千萬兩鉅額白銀,孰高孰低,誰能夠勝出一籌呢?

京畿一帶的勳貴、高官、望族、士紳門第,已經遭到了滿洲人火焰焚燒一般的掃蕩和掠奪。他們多年來靠着兼併和貪墨積累起來的鉅額財富,此刻完全落到了多爾袞的手中。

攝政王以這筆天降橫財中的一部分,用來犒賞和收買八旗將士。剩下來的財富數額依舊高到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可是攝政王居然還嫌不滿足,又以三餉和東師餉做了再一次剝削。

對於一部分漢族文官的反對,多爾袞對此反認爲:

“此次南征,成則爲忽必烈,敗則爲完顏亮。不至武昌,大軍絕不北返,滿洲大兵如若戰敗,我軍亦無北返之機,留燕北之民一線生機有何益?”

北國的雪花不停地飛舞,紛紛揚揚的大雪,如蝴蝶般滿世界上下翻飛。飛累了的瓦灰色的雪片,就一層層疊落在縱橫的溝坎、山樑上。

白洋澱已經完全結了冰,和一年前的景況比起來,這一年的冬天氣溫反而有了些許的回升。

多爾袞早就習慣了關外的苦寒,怎麼會擔心北京的天氣?他憂慮的是,如果這回升的氣溫繼續升高,那麼留給清軍突破黃河天險的窗口時間,就將會越來越少了。

攝政王問投降清朝的明廷重臣馮銓:“江南有音訊了嗎?”

很早以前,南都政權就有遣使到北京聯絡清廷。但是後來南都政權發生了三鎮進京的內戰,三鎮雖然成功擁立了福王稱帝,但親近大順,以李建泰、蘇觀生爲首的另一派擁唐、擁魯勢力,兵力也不弱。

在江南地方根基深厚的東林一黨,同樣有可能重新豎起擁潞大旗。

馮銓因此建議清廷從此處下手,通過外交上對弘光政權的強力支持,吸引南明倒向聯清制順的方向。

這一戰略對於弘光政權來說,首先是外交上獲得清廷的認同,依舊很有價值——畢竟崇禎太子還在北廷手上作爲傀儡;

其次,則是因爲大順控制着湖廣和山東,從兩個角度包圍江南,對弘光政權形成居高臨下之勢。以遠交近攻的地緣利害關係來看,南明的確是採用聯清制順的方針,顯得較爲有策略性。

馮銓已經剃髮,這個閹黨餘孽中首屈一指的明朝降臣,跪倒在多爾袞的面前上奏說:

“回稟攝政王,江南兵皆羸弱不堪,將又皆膽怯之徒。唯獨高謙一旅,駐足淮安,又北伐克定闖孽之議。”

多爾袞揮揮手,自言自語道:“至多到三月,黃河冰融,我朝大兵南征就會受到黃河天塹的限制……到時候有用得到這些人的時候!”

多爾袞另外還給吳三桂送去了不少文書告示,他是希望吳三桂能夠策動西明張獻忠政權,誘使西明軍出川側擊湖廣,對大順進行攔腰斬斷的致命一擊。

清軍的大軍,留在北京附近的全都是滿洲八旗中最爲精銳的部分。這些彩甲精騎左右飛馳遊曳,大軍往來,人流不息,不管是降清的明朝諸臣,還是清廷的宗室權貴們,所有人都等候在山腳下,等候着多爾袞最後的發號施令。

待數十門的禮炮全部轟隆作響一遍以後,多爾袞遙祭盛京方向的堂子,將佩刀抽出了刀鞘:

“南征!”

“大清南征闖孽!”

餘下的八旗精兵也全都跟隨着多爾袞吶喊了起來:“南征闖孽!”

此情此景,在皇太極的陰影下潛伏蜷縮了半生的多爾袞,終於感到了大張手腳的快意。

不僅是大清的社稷,這天下的江山,多爾袞亦有意之。

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十)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苟活於世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將姜瓖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五十四章 崇禎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七章 鳥銃隊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髮左衽矣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二章 這裡不是魏博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八十二章 千人諾諾,數夫諤諤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輩分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一百零九章 顧君恩在此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