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

bookmark

劉體純不愧是一位曾經和李過齊名的闖營宿將,他剛到大名,立即就着眼於修復在尚可喜攻擊下顯得有些脆弱的防禦工事。深溝密壘,雄關似鐵,闖軍士兵在敵人壓倒性的火力優勢下,死守各處炮臺據點,竭力固守反擊,挫敗了清軍八旗兵一次又一次的攻勢。

“好一座雄壯的城池!”

劉體純這座雄壯的城池時,出自本能第一感就是從軍事觀點出發,研究進攻和防守雙方有利與不利的條件。

但是劉體純又想到現在大順守軍面臨的被動困局,感到大名城終究是無法長期堅守下去。或者換個說法,放棄大名城,將大順軍的主力部隊轉移到後方更加有利的防線上,已經成爲了一件迫在眉睫的要務。

劉體純更擔心的是:河北四府的大順軍分別駐守在數處州縣要點上,各支兵馬由各該管區域的將領負責防守,全局調度則聽從袁宗第的命令——現在袁宗第病倒了,就意味着大順軍在河北的防線處在一個羣龍無首的困境裡,大家失去了一個頭兒,很可能將陷入各自爲戰的局面裡。

“宗道,一定要通知到劉汝魁和李破虜,必須讓他們知道漢舉病倒的情況。”劉體純向袁宗道強調道,“咱們不能沒有一個頭兒!現在漢舉把責任交給我,我就是河北的頭兒,告訴其他防區的各級將領,還有通知到開封去,接下來河北的戰事必須聽從我的統一指揮。”

劉體純又重複一遍他的話,以做強調:

“必須聽從我的統一指揮!”

城外炮聲已經是震天響了,而且清軍大隊騎兵——至少近萬騎——也彙集到了大名城下,戰馬的蹄聲震撼全城。袁宗道哪怕還在城樓上,都感覺到自己雙腳微微顫抖,連這城垣都被滿洲人的兵威震動了嗎!

袁宗道惶惶道:“大名城還能守得住嗎?二虎,二虎,東虜攻勢太猛烈了。咱們必須要向晉王殿下請求援兵啊,必須讓河南兵都到河北佈防,才能擋住清兵的攻勢。”

劉體純雷厲風行步下城樓,一發敵人的實心炮彈正落在城牆的一角,不少磚石和牆土被轟得坍塌下來,到處是塵土飛揚。劉體純看都不看一眼地繼續走下去,而且一邊走回指揮部所在的官署,一邊佈置各項守城軍務命令。

這樣的一場仗,晉王怎麼還不派援兵來?

劉體純對李來亨的想法已經猜測到了一二,他咬着牙說:

“晉王一定認爲多爾袞的主攻方向不是河北,最大的可能是山東,也有可能是潼關,但晉王殿下一定認爲河北的可能性是最低的。

唉!如果大軍一直在河南按兵不動,真讓多爾袞直接衝破了防線,一口氣打穿大順軍的戰線,局面將會敗壞成什麼樣子!”

轟隆!

又是幾枚實心炮彈正中城牆,大名城原本增築的炮臺已經遭到沉重打擊,在城外佈置的小型防禦工事更是遭到清軍優勢兵力下的一一點名,完全被掃蕩摧毀。

大名城將要成爲一座孤城了嗎?敵人的騎兵隊伍已經插到了後方,都打到南樂去啦!

袁宗道在清軍猛烈炮擊的凜然威勢下,幾乎站不住腳。他強打精神,帶着一些親兵趕上城頭穩住局面,擋住八旗兵的又一波次突擊後,才趁着兩軍各自休息的一個空當回來找到劉體純。

“二虎,這沒什麼可等的了吧?我們的後路被包抄,再不撤退,所有人都要交代在這裡了。”

劉體純聽到袁宗道這種悲觀言論,極爲惱火地拍桌子罵道:“你瞞住漢舉病倒的消息,又處置失措,沒有佈置好防務,對於各處炮臺的防守、增援也不細心,才落得今天這樣一個被動局面!”

袁宗道被劉體純訓斥得雙眼通紅,他心中也有一股火氣,但自知事情全壞在自己的身上,實在沒有什麼反駁的言論。

袁宗道低下頭,低語道:“任殺任打,由你們決定吧。將來晉王要殺我,我也沒有半句埋怨。可大名城到底怎麼辦?”

劉體純按劍道:“我們要撤,但劉汝魁還在磁州。我們自己撤去開州的話,將會暴露磁州的側翼,這是陷劉汝魁於絕境裡。宗道你也是厚道人,絕不能幹出這種出賣兄弟的事情。”

袁宗道急着說:“事情是壞在我的身上!寧可我死,我也不會拖累到劉汝魁的!”

“好、好。”劉體純拍着手笑道,“宗道還有一口犟氣在就好。咱們都再犟幾天,和清軍頂一頂,但也要通知到劉汝魁,等到大名撤防以後,磁州守軍也應該跟着撤過……”

劉體純又看了一眼地圖說:“漳水!讓劉汝魁撤過漳水,到安陽去。有韓陵山,開州前面還有內黃我們也要據守,這樣在漳水南岸形成一道新防線。到這以後就不能再退了。”

“通知劉汝魁,怎麼通知?清軍也在猛攻磁州,現在交通消息斷絕,不好說了。”

“派一支精兵,潰圍出去,突圍去磁州。”劉體純攤手道,“沒有別的辦法。”

城外的戰事愈發緊急,大家實在沒有其他時間拖沓等待了。

袁宗道想也沒想的就拍胸脯保證:“讓我去。我親自帶兵突圍去磁州,等劉汝魁撤了以後,我再趕回大名,時間對得上,就能夠在大名城下配合你們南撤了。”

如果是其他人在這種時候說這種話,劉體純肯定會覺得是此人膽子慫了,害怕繼續留在大名城,想要找個藉口和機會開溜。

可是袁宗道是闖營裡有名的厚道人,他雖然在大名城防禦戰的前期處置失措,以至於大家現在這麼被動,但劉體純絕對相信袁宗道的爲人和勇氣。

劉體純一拳頭砸在袁宗道的胸口上,豪言道:

“就交給你!別給你兄弟丟臉。”

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鑑於情勢實在緊急,大家都決定不用休整等待,立即召集城內一部分比較精銳的騎兵,再加上袁宗第和袁宗道兩兄弟全部的親兵部隊,湊出了一支略成規模的騎兵隊伍,準備執行突圍任務。

大順軍的作戰效率遠非顢頇的前明軍隊可比,兵馬一聲令下就已經聚集起來,袁宗道也二話不說,在和劉體純商定後幾乎沒有一個時辰的時間,就已經披掛上馬,帶着騎兵隊伍趕到了大名城的新西關,準備出擊。

“殺到磁州去,接應劉汝魁撤下來。宗道,不要丟了漢舉的面子,也不要墜了你自己的威名。”

劉體純到底是一個熱愛蓄養鼓吹手的人,他性格的底色是古道熱腸。即便袁宗道犯了不少錯誤,劉體純在突圍隊伍出發以前,還是對他百般囑咐和交待。

劉體純最後說的一句話是:

“前一段時間晉王到五軍各部去訓話,他說大順軍現在兵馬規模大了許多,再不和以前闖營時那樣了。將帥們沒有必要以身犯險,總是衝在軍隊的最前線去做偵查。

萬軍交戰,最重上將軍。袁宗道,你不要太沖動,也不要太冒險,不要丟了自己的性命,那樣纔會害得大局敗壞。”

袁宗道將鐵笠盔戴到頭頂,又將面甲放下,全身披掛彷彿鐵浮屠如山巋然不動。

他把一條能夠輕易打碎骨頭的狼牙棒握在手心,厲聲道:

“我一定不負使命!”

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八十八章 噸噸噸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五十二章 搜殺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九十二章 慶功宴(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九章 鄉官亦士紳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第四十三章 姜大將軍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八十二章 狗韃子不過如此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六十八章 皇太極自有安排第十六章 李過和高一功是一種人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十五章 強攻屏風寨(一)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十八章 猛將郝搖旗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九)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十八章 祝捷第五十八章 朝鮮世子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三十三章 破陣軍嶺川(四)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炮齊發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