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

滿達海心中悲憤:“打勝嗎?即便打勝,我們頓兵聊城這麼久,恐怕馬上也要被闖孽反包圍了。”

滿達海的用兵水平雖然不及博洛,軍事天賦也不如嶽樂,但他經驗比嶽樂更豐富一些,這時黨守素雖然還沒有抵達戰場,可是滿達海已經對自己的前途十分悲觀,對戰局的結果也有了清醒的認知。

只有嶽樂頭鐵,強要堅持。他本來有從聊城撤走的機會,可是依舊選擇了殺入城中,就是要拼一下最後的希望。

然而黨守素到的遠比滿達海那悲觀的預測還要更快——被圍在聊城的任繼榮兄弟,可是中營的老人,黨守素被谷可成用了激將法後,不光是黨守素一人,而是中營所有老本兵都感到分外的激憤。

營救中營兄弟的事情,怎麼能旁落到馬寶的手上?

“我們到了。”

黨守素帶來的中營老本兵,先行抵達魚山北面的人馬總共有四千多人,其他部隊之後也將陸續抵達。但先行趕來的四千多人,大部分都是跟隨李自成轉戰河南數年之久的中營老本精銳,技戰術雖然不及楚闖新軍高明,可驍勇善戰之處還在多數楚兵之上。

黨守素不比當年那樣跳脫跋扈,經歷田牛之變的各種事端以後,黨守素很明顯比以前更成熟了好多。

他坐視着田見秀、牛金星的失敗,坐視着張鼐的死,一切都是爲了保護大順的元氣,爲了保存李自成的事業。

現在對於黨守素來說,他的人生只剩下了兩個目標,一個目標是保存李自成留下的事業,另一個目標就是儘量多的保護好中營舊人。

任繼榮兄弟,還有聊城的大部分守軍士卒,毫無疑問,在黨守素的心目中,這些人都屬於中營舊人之列。

所以他最開始聽到谷可成命馬寶先行救援聊城的時候,心中自然頗爲不滿。中營的老本兵們多少都有些傲氣,而且對楚闖將士最看不上眼,覺得他們沒有跟隨李自成參加過河南的幾次決戰,戰鬥力當然不能和中營相提並論。

可是幾次戰鬥下來,黨守素首先就要承認即便是中營裡最精銳的宿衛騎兵,其實很多時候也不如李來亨麾下的一等精銳善戰。

“聊城還在戰鬥。”

黨守素看着聊城方向那明如白晝的滿城大火,就知道任繼榮一定還在堅持抵抗,而且馬寶看來也殺入了城中,因爲城外並沒有順軍的遊騎在活動。

“清軍也都殺進了城內,任繼榮能打成這樣,他對得起老萬歲了。”黨守素感嘆說,“咱們還沒打過守到這種地步的仗吧?今後是該和任繼榮學一學了!”

黨守素立馬在聊城附近,魚山之北,他頗有些躊躇滿志的心情,從田牛之變以後,中營的老本兵們雖然沒有受到李來亨直接的打壓,也沒有被拆散編制,可大家在心理上的確存在落差。

今天的形勢則把中營老本兵們推到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位置,馬寶沒能第一時間解圍,那看來關鍵的機會就落到了黨守素的手裡。

很快,黨守素不再躊躇了,他振作起來,發出雷霆般的命令。自己一馬當先,率領極富有作戰經驗的中營老兵們浩浩蕩蕩,奔着聊城而去。

黨守素以前也跟着張鼐的書辦邵時昌學了不少文字,他喊出的口號還有一些文學韻味在:

“洗清胡塵!”

黨守素勒緊了繮繩,戰士們也握緊了刀槍和火銃,這時滿城都是鐵甲白刃在肆意拼殺,所有人都集中在一塊,無暇分心做他用。

所以黨守素輕而易舉地就取得了一個尋常戰鬥中,一般情況下絕不能取得的良好戰機和態勢。

馬寶帶着數百名士兵在城門附近攔截住了多數護軍營的精銳士兵,所以順軍自己也控制着一扇能夠出入的城門。

黨守素的援軍看清楚了大順旗幟所飄舞的方向,直接從這處城門衝了進去。所有大順軍的正規軍士卒看到援兵抵達,都興奮地喊叫了起來。

接着其他本地的軍民百姓,也從身邊友軍的吶喊聲裡聽出了樂觀的消息。連一直對於守軍抵抗抱有悲觀想法的傅以漸,都歇斯底里地喊叫起了“王師”、“王師”。

避堅攻瑕,這是戰場上的基本原則。黨守素畢竟是中營出身的一員宿將,他雖然年紀不大,和張鼐、李來亨一樣都屬於闖營元從裡最年輕的一批人,但沙場經驗已經足夠豐富,援軍入城以後,馬上就抓住清軍脆弱的幾個要害猛烈進攻,以求撕碎敵人的戰線。

接下來的事情是沒有什麼可說的了,攻守之勢異也,清軍到此時作戰力量已經完全衰竭,只能紛紛退往城樓方向負隅頑抗。

任克溥帶着一大批剛剛被解放的各家豪紳名下的奴婢,從後方找來幾根粗碩無比的大木樁,正對甕城和城樓的大門,臨時搭起木架,把木樁懸掛起來,猛烈地衝撞城門。幾十個人輪換着撞,每撞一下,就使得用幾重厚鐵皮包裹的城門發生一個大凹印,城門也隨着猛烈地震動一下。

剩下的事情已經沒有什麼好說的了,清軍很快就開始發生大規模的潰敗,那些在白銀刺激下奔赴戰場的漢軍甲士先行多路逃走,只有最精銳的滿洲護軍死死保護着滿達海和嶽樂,堅守在城樓處。

馬寶、任繼榮、黨守素三人終於會師,任繼榮露出了劫後餘生的狂喜,馬寶則爲自己的未盡全功感到遺憾,黨守素心情極好,大笑着和任繼榮抱在一起。

困守在城樓裡的滿達海已經建議嶽樂:“國家軍興以來,還沒有宗室親貴被俘虜的事情發生過,這種事情不能從我們的身上開始……”

嶽樂苦澀地勸說:“再拼一拼吧!再拼一拼吧!分路突圍,至少能衝出去幾個人的。”

滿達海斷然拒絕了嶽樂的建議,即便分路突圍出去,以他的地位身份,以此次奇襲失敗的慘痛結果,自己一定是沒有好下場的。

既然如此,就還不容易壯烈地犧牲在聊城。攝政王看在自己戰死的份上,應該是不會再特別追究自己的責任了。

“鎮國公,就這樣了吧!我的事情已經完了,鎮國公要突圍,現在就走吧!”

滿達海和另外一些不願意突圍的滿洲兵,他們在城樓上堆積了一些乾草和火焰,做好了點燃火焰自殺的準備。

嶽樂無奈地搖搖頭,他還有很多宏圖偉業沒有完成,實在不願意死在這裡,只好放棄那一點點的自尊,決心單獨突圍。

“如果我回到大名,一定告訴攝政王你們是多麼英勇。”

嶽樂頭也不回地衝殺出去,他到底能否突圍成功也是很難說的一件事情。滿達海則點燃了聚集在城樓裡的火藥和乾草,濃煙沖天而起,火焰隨即燃燒起來,他和另外十幾名滿洲太君一起自焚死在了聊城。

馬寶看着城樓處沖天的濃煙和火焰,冷漠地說:“清軍完蛋了,我們該追殺殘兵、潰兵。這樣一支軍隊,領軍主將裡一定有不少滿洲人的宗室權貴,若能活捉一兩個,對我軍士氣大有裨益。”

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國之謀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一百四十四章 燙手山芋邢夫人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三十六章 人才儲備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來水師第十八章 祝捷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三十五章 元戎與花頭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十九章 東西並進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九十章 首都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六十八章 南水門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宮燈第七十二章 李來亨的大婚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一百八十章 兩白旗白甲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六十四章 山中豈桃源(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九十章 二龍一虎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第七十二章 李來亨的大婚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來亨在哪裡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八十七章 討賊聯軍來了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六十四章 山中豈桃源(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