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

bookmark

第一百零一章

多爾袞既以政治上的權謀鬥垮了肅親王豪格,爲了平衡八旗權力結構,他自然開始重用以吳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爲首的漢人軍閥。

在皇太極身邊長大,並受到言傳身教的多爾袞,深深懂得如何利用漢官漢將來達到他的政治目標。

在吳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漢族軍閥之中,吳三桂又因爲他收編了關寧軍和孫傳庭餘部的絕大部分精銳,實力最強,和多爾袞關係最親密,因此受到多爾袞的偏愛。

雖然清廷派遣了豫親王多鐸到長安督師,但由於多爾袞對於野心勃勃的多鐸懷有忌憚之意,他深恐多鐸會影響到自己獨霸八旗權柄的可能。因此表面上是命多鐸在長安督師,節制吳三桂,可是實際上卻沒有給予多鐸多少八旗精兵,又暗中指示吳三桂將多鐸排斥到軍機要務之外,限制多鐸在西北地區發展自己的勢力。

自從吉楊之亂以後,李來亨已經從陝西遷徙走了上百萬平民百姓。吳三桂率軍入陝時,又因爲嚴格執行多爾袞頒佈的剃髮令,對於那些沒有跟隨大順軍撤走的前朝官紳高高舉起屠刀,肆意剿洗,經過約半年的焚掠破壞以後,自李自成入關而終於稍稍有太平景象的關中大地,又重新淪爲了荊棘遍野、盜賊日熾,商賈不前,耕桑失時的亂世景象。

西北地區風俗強悍,留居清軍控制區的百姓,爲了對抗剃髮令和清廷的橫徵暴斂,各自結寨抱團,形成了大量地方割據武裝:兵到,則東剿西遁;兵撤,則勾連復起。

直到大順光中元年時,吳三桂才勉強將蘭州以東的各股抗清武裝平定。但蘭州以西的甘肅地區,尚且出於大量地方武裝的割據中,洮州一帶也被順軍將領米剌印控制,威脅到吳三桂後方。

除此以外,隨着大順與西明政權的和談成功。西明朝廷已經命令東王孫可望、西王李定國等名將,率領部衆數萬人出據漢中,準備進一步北伐陝西。

吳三桂以有限兵力,向東需要配合多爾袞的主力大軍,鉗制潼關;向西又需要平定大量抗清的地方武裝;向南還需要應對西明北伐軍的步步緊逼。

他焦頭爛額,花費大量心血,以平西藩的藩下兵爲主力,配合部分滿洲八旗作戰,四面出擊,來回奔馳,迅速平定鞏昌、蘭州一帶的抗清起義,將米剌印驅趕至洮州自保後,又以大軍驅至潼關,開始晝夜不休的攻城戰。

若非正在漢中虎視眈眈的孫可望,一方面還沒有完成北伐的作戰準備,另一方面也存有坐視清順決戰觀虎鬥的心思,吳三桂恐怕已經顧此失彼,完全亂了方寸。

多爾袞對於吳三桂這段時間來限制多鐸活動,積極在西北活動的功績,也不惜封賞,頻頻施恩。這就是貫徹皇太極優禮漢官、“恩養”漢人的政策。

多爾袞還在戎馬倥惚之中,不忘讓范文程撰寫詔書,給吳三桂頒佈帽頂、服飾的規制,重新制定“儀從”的規模。

帽頂的樣式是:下座嵌東珠四顆,上座嵌東珠三顆,上下節各嵌東珠一顆。金佛,上嵌東珠五顆;後金花,上嵌東珠四顆。

金鑲玉帶,每板嵌貓睛石一顆,東珠三顆。

坐褥,冬用猞猁猻,鑲以貂皮;夏用蟒緞,俱紅氈,下襯一白氈。

帽頂、腰帶、坐褥所用的東珠、貓睛石、猞猁猻、貂皮、蟒緞等皆是平民及一般官吏甚至朝廷大員都不得使用的皇室專有之物,視爲世間之寶,而吳三桂准予享用,以此來彰顯他們的尊貴。

新更定的儀仗,也比原定提高了規格。

具體規定是:紅羅曲柄繡傘一柄、紅羅銷金繡傘二柄、紅羅繡圓傘一柄、紅羅繡圓扇二把、青羅繡孔雀圓扇二把、立爪二對、臥爪一對、骨朵一對、吾仗二對、大纛一杆、條纛二面、小旗八面、大刀二把、馬六匹;各設三品長史一員、頭等護衛六員、四品典儀一員、二等護衛五員、五品典儀二員、三等護衛六員、六品典儀二員。

豪華的儀仗,盛大的排場,又使吳三桂身價倍增!凡出行,排列出這一套儀仗,是何等威風!不禁令人望而敬畏。

大概在吳三桂立營華陰,加緊進攻潼關的時候,清廷宣佈了上述新規定,信使把皇帝的賞賜馳送軍前,吳三桂不能不再次感受到“皇恩浩蕩”,心裡又增加了一分對多爾袞的感激之情。

吳三桂現在也已經是一個三十多歲的人了,但他完全被多爾袞所籠絡,在進攻潼關的戰鬥中,總是身先士卒,率領部下衝鋒陷陣。

吳三桂的藩下兵這時候都已經效仿八旗軍的兵制,進行了徹底整編。這些藩兵精騎都以攻入中原,掠奪傳說中大順拷掠積蓄的藏銀七千萬兩爲目標,因此攻擊勢頭特別猛烈。

連日來潼關關城及附近的華山一帶防線都遭到了清軍劇烈攻擊,這時候潼關附近尚在下雪,地面上雪厚處,往往能夠積雪至膝蓋。天氣嚴寒,對於大順守軍和採取進攻態勢的吳軍,都造成了很大影響。

攻守雙方的許多士兵,都不是因爲戰爭被殺傷,而是因爲惡劣的天氣被凍傷。

但相對來說,大順的物資供應更加充足。湖廣方面各家公私合營商號趕製出來的棉衣,正從武昌和襄陽源源不斷地轉運至河南,再由河南方面委派商隊送至潼關前線。

此時駐守潼關的主將,已經由缺乏足夠的權威的曹營舊將羅戴恩和趙應元,改爲了率領殿後軍兵力馳援的權將軍高一功。

高一功長期以來鎮守湖廣,又是先帝李自成的妻弟,他威望深厚,對於湖廣一帶執行的營田法及公私合營新政特別熟稔,善於調動基層和民間紳商力量爲己用。

所以大順軍的物資補給是源源不斷的,守軍士卒深溝高壘設防,又有着充足棉衣和鞋襪供應,只用比較少的兵力就抵禦住了吳三桂一次又一次的猛烈進攻。

潼關防線就像是一堵磐石堅壁,面對清軍狂風巨浪一般的攻勢,卻始終牢不可破,絲毫沒有產生動搖之勢。

相比較之下,吳三桂自己的陝西地盤,因爲吉楊之亂的破壞,李來亨的遷民百萬,還有吳三桂自己進入陝西以後進行的多次大屠殺,後勤補給很快就出現了大問題。

吳軍前線攻城將士,已經是在缺衣少食的情況下作戰。關中米價七倍於從前,民困追呼,又苦轉運。潼關戰事還沒有任何進展,可是吳軍馬匹倒斃十之五六,兵士死亡十之二三,倖存者銳氣全銷,形勢異常地尷尬。

吳三桂自己因爲攻城不利的緣故,加之偶感風寒,現在已經生病,每天都流許多鼻血,需要以飯碗裝盛。

他的心情極爲焦慮,這天又親自登高觀察潼關戰局,只見到大順軍防備嚴密,吳軍將士雖然是明軍殘部全部精華的集合,可是經過十多天毫無意義的進攻後,將士士氣低落,許多部隊出於畏懼,已經不敢發動進攻。

多鐸派來吳三桂左右的一些滿洲將官,都已經開始勸說平西王:

“王爺不若先返回長安,與豫王從長計議,再考慮攻關之事?”

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九章 高家寨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七十九章 撲夷陵(五)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二十六章 歲入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一百零三章 東虜醜類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九章 牛相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視的李來亨,無誤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燁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一百二十三章 鐵馬收取興慶府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五十二章 搜殺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第九章 鄉官亦士紳第九十章 處置士紳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三十五章 元戎與花頭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七十六章 掃除絕域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十六章 李過和高一功是一種人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五十五章 東坡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