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

殿中軍和殿左軍的約八萬精兵,沒有前往衛輝府和開州,而是從延津縣直接東向,取到長垣和東明兩縣,直接奔向魯西南平原。

李來亨知道戰機稍縱即逝,時間、時間,始終是他考慮的至關重要因素。

多爾袞已經搶先出發,如果大順軍真的亦步亦趨,先追到開州,等到山東方面確認多爾袞的蹤跡以後,再前往聊城或者魯西南平原進行截擊,恐怕黃花菜都要涼了。

但是大順軍直接從延津奔往魯西南,那麼也就要考慮另一個問題:如果多爾袞的目標不是躍入魯西南殺向徐州呢?那麼李來亨就反而是被敵人戲耍,完全是遭到多爾袞調動了。

“晉王!我們已過曹州,前面就是雙河口了!”

從雙河口再向南,山東境內的湖泊、河流都已經陸陸續續化凍解封。清軍的戰機已經錯失了,多爾袞即便殺到徐州,即便他趁着大順軍防禦部署的失誤,真的奪取了徐州城,那又能怎麼樣呢?

李來亨還是可以沿着大運河和黃河佈防,反而能夠將近十萬清軍人馬包圍在徐、淮一帶。滿洲部族總共只有幾十萬人,數萬八旗精銳之士,一旦被順軍完全包圍在徐州,那麼清廷的命運,也就註定將要走向徹底的破滅。

“多爾袞,意欲爲何?”

劉芳亮在一身銀色的扎甲外,又披掛了一條白色的長披風。他手持長矛,很有評書中趙子龍的風采神韻。

“殿下,從曹州直到徐州,中間皆平土無險,我們要攔住多爾袞,要在哪裡攔住他?”

郭君鎮對這個問題已經做了很多考量,他直接說:“魯西南無險可守,是一個適合大兵團決戰的場合。我們要發揮地利優勢,只能選擇在徐州北面的微山湖附近一戰。”

隋朝時兗州城東面的沂泗二水合並南流,氾濫爲大湖泊,在濟寧以西已經形成了連片的沼澤區,但彼時還沒有出現現在微山湖那樣的巨澤。

自北宋神宗熙寧十年始,黃河改道,決口逐漸繁起來,黃河水流加速了湖泊區的形成。金章宗明昌五年黃河決口於河南陽武,入梁山泊分流南北,其中一支由南清河入淮,歷經汶上、嘉祥、濟寧,與泗水匯合後南下入淮。

黃河的洪水,歷朝歷代都對魯西南這片土地造成了巨大的禍患,也醞釀了繁榮的生機。元明以來,定都燕京,爲“漕運江淮以供京師之需,於是放棄了隋代建成的以洛陽爲中心的運河航道,從元代開始,溝通南北運河,於至元二十六年和至元三十年相繼開挖了會通河和通惠河。

此時,濟寧至徐州之間利用泗水天然河道爲運河。爲了保持航運水深,在泗水河道上建閘,河東山水在東岸停蓄,開始形成了昭陽湖和獨山湖。

明代,黃河不斷氾濫,黃強泗弱,泗水出路受阻,使昭陽、獨山不斷擴大,在微山附近出現了赤山、微山、呂孟、張莊等相連的小湖。”

弘治八年,劉大夏築黃陵崗修太行堤,北流的黃水就全部南來,自開封至徐州奪汴,再至淮陰奪泗,淮陰至河南蘭考銅瓦廂決口北遷,奪大清河由山東利津入海,形成現在的黃河,前後經歷六百六十多年。

黃河如此奪泗奪淮,一方面大量泥沙淤積,形成現在的黃河牀,使泗水南流入淮之路受阻,洪水長期滯積;另一方面,由於黃水與東部河流的共同作用,徐州北部的湖區不斷擴大了起來。

嘉靖年間,又開挖了南陽新河,使運道脫離泗水由昭陽湖西移到湖東,東部沙河等山水引入獨山湖,薛河水引入呂孟湖,到隆慶、萬曆年間,這些湖泊就連成一片,形成微山湖的雛形。

萬曆三十一年,黃河於單縣、曹縣決口,“灌昭陽湖,入夏鎮,橫衝運道……”次年秋,黃河又在豐縣決口——這是距離李來亨最近的一次黃河決口。這回洪水入昭陽湖,穿李家港口,南出鎮口。經過幾次黃水灌注,郗呂諸湖與西部的武家湖連接起來,大湖終於完全形成。

微山湖就是魯西南、豫東和皖北一帶,受到黃河灌溉和肆虐的最大象徵。

它醞釀了黃淮海平原的生機和沃土,也給這片土地造成了數十年或百年的災難輪迴。

微山湖在遠方在望,李來亨還看不到湖泊的位置,但他心中已經產生了一種信念,最能象徵天災人禍的微山湖,一定能夠見證順軍最重要的一場決戰。

“過雙河口,我們不能停下,不能耽擱時間。”李來亨說,“多爾袞自己來到徐州受死,他要將清軍置之死地而後生,那麼我們就不該給多爾袞一個驗證兵法的機會。”

張皮綆帶着羽林軍衛士揚起一片沙塵,他在曹州北面的安興集,終於收到了山東方面的軍情急報。

“山東經略使谷可成送來的緊急軍情!”

張皮綆手上的急信還粘着幾根羽毛,說明這是一份真正十萬火急的軍令。

“清軍二日前已破鉅野,山東諸軍除留守防備阿濟格的一線軍隊步卒以外,其餘精兵皆已星夜火速南下!估計現在清軍最少、最少!估計現在清軍最少、最少已經到了金鄉、魚臺一線!”

張皮綆反覆強調了清軍的攻擊深入進度,如果多爾袞真的已經抵達金鄉、魚臺附近,那麼他距離微山湖,差不多就只在咫尺之間,甚至用不了一天的時間,清軍就能穿過微山湖湖區,衝到徐州了。

李來亨心中又驚又喜,他驚訝的是多爾袞的動作如此之快,清軍的突擊深入如此果斷,喜的則是多爾袞的行動完全吻合了自己的推測,這讓李來亨對於自己的軍事決斷能力,有了更強的自信。

顧君恩臉色發白:“從魚臺縣到微山湖,還有一百里的路程嗎?我們無論如何截不住東虜了。”

“守徐州的是誰?”李來亨問道。

“是谷可成。”

“好。”

李來亨握緊了手,谷可成是劉宗敏的副將,也是大順軍中有能力獨當一面的重要將領之一。而且谷可成還是山東經略使,由他親自駐防徐州,一定能夠擋住多爾袞一段時間。

“徐州城在黃河以南,北有微山湖,南有呂梁山,形勢險要,以谷經略的才幹,肯定能夠守住一段時間。我們現在是趕不上多爾袞了,那就讓他一兩天,讓他打!讓他攻!全軍聽令!”

李來亨一抖披風,回身喊道:“不要休整,全速東進,輕兵先進,全力以赴趕往徐州!”

顧君恩作爲參軍院總參,脫口而出自己草擬的行軍腹案:“殿中軍的羽林軍,還有郝搖旗的一個師,全部追上去,先去徐州。其餘部隊走南線,先到定陶,取道單縣,尾隨追擊,到沛縣附近集合休整,再投入徐州決戰的戰場。”

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三十一章 踏過士紳街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二十六章 絕不引虜入邦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一章 湖廣節度使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第四十三章 姜大將軍第八十一章 闖獻曹會師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無敵第二章 白土崗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六十四章 徐徐爲陣,夏風亂舞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十九章 東西並進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一百章 東方既白,大順中興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五十九章 井陘道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