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遼澤

才發現昨天兩章的章節數重複了……

===

老哈河,西拉沐淪河,烏力吉木仁河等遼河上源水系,流到遼東平原,因地勢平坦低窪等原因,流速減緩,河牀淤闊,河水漫濫,在這一地區形成大片的河湖沼澤區,就有了遼澤。

所謂“地下多水患,自驛堡墩臺而外,居民絕少,四望無煙,惟蘆葦蕭蕭耳”。

廣寧在其西,瀋陽在其東,遼東邊牆在遼澤這個位置向南方深深凹進去了一塊,也使得遼西走廊與遼東半島被分割爲了兩個地理單元。

這就大大增加了明朝時邊軍防禦遼地的困難度,也使得順軍醞釀之中的北伐計劃,出現了許多困苦艱難的因素。

遼澤不僅不利於出行,而且溼地在夏季很適合孳生蚊蟲,又難以耕種,在明朝,遼東漢人不願意往這裡遷居。明朝乾脆不要這塊地區了。

但是隨着氣候的變化,到明末時遼東降水大部分集中在夏半年的汛期,所以遼澤在夏秋兩季纔會出現沼澤遍佈、泥濘氾濫,蚊蟲孳生的景象。而到冬半年,降水稀少且氣候乾冷,進入枯水期,遼澤不僅會明顯收縮,而且水體封凍,地表乾涸硬結。所以冬春兩季時候,遼澤對明、後金和蒙古三方在這一地區的出行,不會造成任何影響。

自然,對於大順軍的北伐,也不會有多少影響。

努爾哈赤、皇太極兩代汗王對內地用兵,都特別注意氣候環境的影響。所以清軍南下打擊東江鎮或征伐朝鮮,往往都是選擇隆冬時節。

天法四年的春天,由於氣溫上升,降水增加,遼澤地區又變成了一塊難以通行的天險之地。

不過這並不阻礙大順軍對於遼西走廊的攻伐,按照李來亨的計劃,順軍首先要在春夏之際,也就是在天法四年的前半年,完成對遼西走廊上廣寧一帶的光復,將戰線的最前沿,推進到遼河一線。

而後再以遼河作爲基地,於秋冬遼澤水體封凍以後,向海州、蓋州一帶進軍。如此水陸並進,山東方面亦浮海攻金州、復州,使得清軍疲於應對,最終兩路軍隊在水師掩護下,再漸次恢剿遼陽、瀋陽、撫順、鐵嶺等城。

大的作戰計劃如此,小的軍事準備方面,則以籌集出塞作戰需要的棉衣、騾馬、糧秣、豆餅、大車、布袋、蓑衣,以至於火藥、箭矢、羽毛、鋼釘、套索等等爲主。

大順強大的後勤財政基礎,使得這一切相關的準備都在天法四年春天的三月以前,就已經基本上完成了。

軍隊的調動速度也很快,劉芳亮心心念唸的北伐軍前都排陣使一職,終於花落手中。谷可成則被派到登州,負責組織南路軍,浮海進攻遼東半島南岸的金州、復州一帶。

大順軍總的兵力調動,是以原屬殿中軍、殿左軍爲主的八個師,總計各色馬步精兵九萬餘人,配屬於劉芳亮的麾下,另以原屬殿前軍的三個師及水師一部,總計戰船三百多條、精兵二萬餘人,配屬於谷可成的麾下。

經過天法初年的改制以後,大順軍已經完全取消了五殿野戰軍的常設編制,使得順軍最高的野戰單位爲師一級,僅在大戰時,才臨時編組野戰軍的編制,並貫之以某某道兵團及某某道行軍總理的名義。

例如劉芳亮所部,即爲遼東道兵團,谷可成部則稱爲渤海道兵團。

只有兵團下屬的各師,爲常設編制,享有固定的番號和將兵搭配。

不過兵團的總理鎮臺中,充斥有大量從各師升遷上來的參謀官。這些參謀官都是先在中樞參軍院爲官,升到一定級別後即轉任各師,之後積累一定的行伍經驗後,又會轉隸回參軍院本部。

臨時編組的兵團總理鎮臺,就是由參軍院本部這些在邊防師中有過行伍經驗的參謀官,組建而成。

所以兵團雖然爲臨時建立的單位,但是總理鎮臺裡負責實際軍務的參謀官們,和兵團下屬的各師制將軍、果毅將軍、威武將軍、左右都尉和參謀官們,卻往往有很深的打交道經驗。

雙方互相之間,都非常熟悉。所以並不存在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情況。

只有渤海道兵團方面,由於下轄有一支規模龐大的水師——而水師部隊的編制水平,落後於野戰軍各師,也較缺少來自各省講武堂和各軍隨營學堂的參謀官,所以在兵團配合上,存在較多的溝通問題。

谷可成回到山東以後,花了很多功夫來調整水師和陸師之間的協調問題。他一度還上書朝廷,希望調遣自己熟悉的許都、馬寶等部將,回到麾下協助作戰。

只是由於許都在江南擔任封疆大吏,不可輕動,馬寶又遠在西南,根本趕不過來,所以李來亨也只好親筆書信,百般慰問了一番谷可成。

由於清軍撤離關內的時候,曾經在幽燕畿輔一帶,進行過系統性的破壞。大量城市被平毀,水利溝渠被填埋,農田也被毀壞。

經過幾年的恢復和移民實邊的工作以後,河北民力稍有恢復,可要支撐九萬戰兵,加上後勤的民夫,已經是將近二十萬的人力作戰,還是非常困難。

李來亨不得不委任高一功和白旺兩人親自負責後勤統籌的工作,他們在山東的臨清州設立了專門負責北伐軍後勤的大本營。

高、白兩人,長期搭夥工作,又都有坐鎮湖廣大本營的行政工作經驗。辦起事來,效率非常驚人,也讓李來亨相當滿意。

畢竟這種綜合性的軍政人才,是比郭君鎮、劉芳亮、谷可成、袁宗第、劉體純、陳永福、郝搖旗、張皮綆這樣的帥才,更加稀少。

順朝不缺帥才、將才,但是如高、白二人這般,讓李來亨用得稱心應手的綜合性軍政人才,確實比較少。

即便是被李來亨特別看重的李定國,在行政方面的能力,也是稍欠火候。

他有時候也感嘆:“天下英雄盡入我彀中,唯西南一孫遺漏方外,可惜可嘆。若孫可望與朕同享太平,則朕何吝真王之禮?”

===

《明末不求生》這邊快完結了,推薦票可以都投宇文的新書《蒸汽後浪》嗷。

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九十二章 慶功宴(上)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十五章 袁時中之心第三十三章 洛陽春光好(十)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十七章 無派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宮燈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宮燈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十九章 東西並進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十三章 申靖邦單章說明 整合45~53章爲5章節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八十一章 闖獻曹會師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二十三章 沈莊軍事變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七十章 鷹子山下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四十三章 姜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