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包藏禍心

與山裡沾親帶故之人,還有那些難民,購買種子也是這個標準,有那願意現付,卻又沒有紅薯土豆的,四斤小麥或是高粱換一斤種,這個價錢,在相信畝產千斤的村民眼裡,實在不算高。

但在涿鹿集附近這些有點懷疑的人看來,這個費用就太高了,都是吃進肚子裡的,憑什麼我要用四倍的東西來換,虧大發了,就算你產量高些,也沒道理這麼貴,在這個時代,人們根本沒有育種的概念,都是用上一年打下來的糧食,年復一年地播種。

而且還有人嚷嚷,這紅薯土豆以前見所未見,除了自己吃,估計賣不了價錢,想用它們來完賦,恐怕行不通,這就讓這些人對種子的價格更不滿意了。

儘管涿鹿商社承諾,若是紅薯土豆種的多了沒有其他人收,涿鹿商社也會以公道的價格,用銀兩、布匹或是青鹽收取,但這話在涿鹿集上似乎並沒有多少人相信。

這些鎮民的擔憂,其實牽涉到大明的賦稅制度,建朝伊始,朝廷採取的是實物稅制,也就是說,你種什麼繳什麼,但這種方法弊端很多,因爲大頭需要運到京師,運輸、存放還有損耗等等都是大問題,更別提官員胥吏從中上下其手,用大斗進小鬥出等等手段中飽私囊了。

萬曆朝張居正革新後,統一折算成銀兩收繳賦稅,倒是解決了實物稅的部分弊端,但又帶來了新的問題。

那就是官商勾結,收糧時節糧商拼命壓價收購,即便豐收,農民賣糧所得也不多,但稅賦是按銀兩計算,相當於多繳了糧。

等到青黃不接,農民需買糧度日時,糧價高企,這一進一出,相當於在農民身上褥了一道羊毛。

不是農民不想留足自己的口糧,而是產量低下,即便年成好,賦稅、地租就能耗去六七成,剩下的還要留一部分做種,實在不可能留足口糧。

買糧的錢哪兒來?借貸、典當,甚至賣兒賣女,不一而足,總之是要將人身上的東西榨乾吸盡。

到現在爲止,只有寥寥幾家願意接受這個價錢,換取神物種地,但在其他大多數人沒有行動前,也僅僅只是在口頭上表示了一下。

其餘人等則是不停地上門磨嘴皮子,就希望志文他們能把種子費給降下來,特別窮困的那些還想能賒給他們,等收糧後再還。

志文當然不能同意,真降下來,置如約交了種子費的涿鹿山民於何地,按理說,自己人收少些,外人收貴些才合道理,只是新東西嘛,一開始總要讓些利,但能讓這些人享受與自己人一樣的優惠,已經是最大的讓步了。

至於賒欠種子,不是不可以,前提是這些人要認這個價,但問題是雙方都缺乏信任度,按後世的話說,就是一個信用擔保問題,想要賒欠的,家徒四壁,連點像樣的東西都拿不出來,他們與涿鹿商社又不熟,純靠個人信用?

志文可不太放心,又不是做慈善,就是那些難民,也是要幹活才行的,要是有涿鹿一系的人願意作保還差不多,只是認識涿鹿山的人也不會如此難纏。

“告訴他們,先認了咱們的種子價再說其他的。”志文吩咐道。

有些人家確實到了快要揭不開鍋的地步,也是他們最有種的意願,在他們看來,這種從未見過的糧食,即便賣不掉,換不了銀錢,只要能讓自己裹腹也夠了。

但降價的口子卻絕不能開,哪怕想辦法讓他們收穫後補交都行,有些人家其實還算殷實,又不是拿不出糧食來換,可就是想混水摸魚地佔便宜。

尚小成聞言,嘆了口氣,轉身去了,他是吃過苦的,知道眼下生計困難,若這些人真能種上紅薯土豆,定能有所改善,只是這兩樣東西都是神物,要想用很少的代價獲得,卻也沒有這樣的道理。

志文復又躺回涼簟,繼續乘涼,只是卻怎麼也靜不下來了,他倒不擔心這些鎮民,還有附近的鄉民會作妖,那天在商社門口的大殺四方,已經嚇破了他們的膽。

眼看八月了,也到了下半年種紅薯土豆的時候,涿鹿山中,還有周圍相熟的山村,都翻了地,施了肥,就等着種了,此地卻還在爭執不下,要是誤了農時,可就誤了一季的收成,紅薯土豆的推廣,且得等到明年去了,如此一來,賺錢也會受到影響。

這還不算大事,耽擱半年而已,更令志文煩惱的,是尚在良田屯堡之時,馬二給他帶來的消息,那就是範家已經派人去大同,義務地替涿鹿商社廣爲宣揚這兩種高產的糧食。

志文對其中貓膩不太清楚,初時還挺高興,這是好事兒,在馬二解釋後,才知道範家包藏禍心,涿鹿山一帶是大明皇室代王的地皮,他們這是要把代王這頭狼給引過來啊。

大明的這些藩王,大都貪婪無比,這一代的代王尤甚,對於土地、財富,有種病態的迷戀,整個三晉大地,代王、晉王兩府,差不多佔據了一半的土地。

即便如此,代王仍不滿足,又與範家這樣的鉅商勾結,通過他們,大肆將自己手中能掌控的糧食、青鹽、精鐵等朝廷禁品販賣到草原、遼東,從中牟取暴利,卻絲毫不管此舉會給自己的家國帶來什麼影響。

說起來志文他們在涿鹿山種地,多少還是受了些代王的恩惠,皇親名下的地,是不用上繳朝廷田賦的,當然,涿鹿山地處偏僻,又是匪窩,沒哪個衙役幫閒敢去收,但大山中的其他村落,就沒少受胥吏們的荼毒,朝廷的田賦不用繳,但是本地官府的火耗卻是不能少的。

這一帶山高林深,除了野物,並無什麼產出,代王又基本出不了府,不能來此打獵,就算有人種地,也是少得可憐,代王根本看不上,是以很少理會這片他名下的土地,只是現下如果聽說此地有畝產高達千斤的糧食產出,恐怕就不會像以前那般淡定了。

第402章 倚多爲勝第592章 巡夜第180章 進太行第540章 夜襲,又見夜襲(7)第110章 安邦?定國!第320章 沒有消息第584章 敘舊第61章 黑夜激鬥(6)第57章 黑夜激鬥(2)第150章 追兵將至第83章 一擊第251章 末將李自成(2)第403章 套馬繩的新用法第596章 逃亡第292章 找他好好談談(2)第156章 山坡伏擊第509章 晉北風雲起(16)第520章 重返大同第270章 大白(1)第468章 糧給多了?第441章 作保第249章 周承允辭別第428章 難事第318章 有就糧的地方了第19章 捉蟲記第528章 買賣丁口(1)第294章 深夜來客(2)第600章 大明動向第211章 北上前的準備第105章 大柱病倒第437章 一年兩熟第364章 雨戰(14)第351章 雨戰(1)第640章 消亡第393章 無恥之尤第277章 不爲贖金第267章 事了拂衣去第605章 小心駛得萬年船第305章 冷場(2)第17章 又見宋叔第329章 有消息了第84章 土法消毒第211章 北上前的準備第146章 小的錯了第39章 展望第280章 牧仁(2)第469章 買定離手第506章 晉北風雲起(13)第594章 起火(1)第385章 晉陽風雲(3)第99章 智退過天星(1)第485章 蒼狼子孫(3)第208章 君子協定?第244章 討要人手第48章 初露鋒芒(1)(第二更)第147章 閆家村第241章 驚變(2)第39章 展望第487章 蒼狼子孫(5)第597章 截擊第640章 消亡第177章 這雞殺得好第551章 引頸就戮還是奮起反抗第515章 晉北風雲起(22)第494章 晉北風雲起(1)第408章 皇親產業第356章 雨戰(6)第393章 無恥之尤第436章 賀知州的擔憂第520章 重返大同第179章 目標太行第336章 首戰(1)第301章 不期而遇(1)第142章 神秘的周公子第311章 犯上(3)第340章 首戰(5)第242章 達林臺部的契機(1)第455章 大同府第550章 濟爾哈朗,死!第240章 蒙古部落的漢人首領(2)第548章 泄憤第540章 夜襲,又見夜襲(7)第580章 遇見熟人第434章 過府不入第608章 看病第302章 不期而遇(2)第489章 天字號傭兵團(1)第596章 逃亡第38章 地龍翻身第357章 雨戰(7)第8章 收穫第510章 晉北風雲起(17)第581章 毒士風範第493章 出奇制勝的絕招第221章 種田部落第407章 京觀第340章 首戰(5)第59章 黑夜激鬥(4)第515章 晉北風雲起(22)第251章 末將李自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