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毛文龍的功績

這些難民,並不是自願流落到這個程度的,都是因爲遼東戰事的已在失利,在韃子的屠刀威脅下,不得不得背井離鄉,來到這人生地不熟的山東半島的。

天啓元年,努爾哈赤率兵攻克了瀋陽和遼陽,隨後對整個遼東都司進行征伐,一時間勢頭兇猛,短時間內攻陷了遼東大片土地。

隨後便開始了對遼東漢民的奴役政策,遼東地區的大多數漢民(即除去原本就已經成爲奴才的漢民以外),從“計丁授田”的後金國“民戶”,下降爲繳納高額地租、慘遭莊主壓迫的封建農奴,遼東漢民過的是苦不堪言,農奴制莊園惡性擴展,遍佈後金佔領區。

光是這些也就算了,對於漢民來說,只要能活下來,很多人都會選擇忍耐,不到死亡威脅的時候,多半不會選擇拼命反抗,然而努爾哈赤對待漢民不光是奴役,而且還有大規模的屠殺。

天啓三年,六月,聽說復州漢民人數增加,努爾哈赤認爲這是明朝派人前來,試圖帶走這些漢民,爲了防止他們逃跑,努爾哈赤派遣大貝勒代善、齋桑古、阿濟格、杜度、碩託等貝勒,率兵兩萬,前往復州。

根據努爾哈赤的命令,將復州男人全部殺光,女子及牲畜全部擄回,一時間,復州成爲了無人之地,除了少數躲進深山之中的幸運兒,大部分人都成了韃子的刀下之鬼。

天啓五年正月,努爾哈赤連下九次命令,遣派大批韃子,在建奴控制的大部分地區,查量漢民糧谷,凡每人有谷不及五斗的,定爲“無谷之人”。

而“無谷之人”代表着“不耕田、無谷、不定居於家,欲由此地逃往彼處(明國)之光棍”,諭令八旗“應將無谷之人視爲仇敵”,只要發現家中沒有五斗米的人,或者是乞討的漢民,一律逮捕,然後送往瀋陽,集中屠殺,免得浪費糧食。

天啓六年,努爾哈赤下達長諭,指責漢民“窩藏奸細,接受札付,叛逃不絕”,歷數鎮江、長山島、川城,耀州、彰義站、鞍山、海州、金州等地漢民武裝反抗事例,宣佈要斬殺叛逃之人。

他命令八旗貝勒和總兵官以下備禦以上官將,帶領士卒,各去自己轄屬的村莊,“區別”漢民,凡系抗金者,一律處死。各將遵令,“分路去,逢村堡,即下馬斬殺”,一時間沿海地區,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遼東的漢民面對的情況更加艱難,隨時可能小命不保,自然不願意在做韃子的順民,然而奮起反抗大部分都被殺死了,膽小一些的就開始逃亡。

當時逃跑的主要路線有三條,一條是陸路,逃到錦州以西,由於錦州到山海關之間是一條狹長的平原地帶,北方是崇山峻嶺,南方就是渤海,很適合屯田。

按照孫承宗的“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的戰略,將這些逃難過來的遼東漢民,安排在這狹長的平原地帶屯田,抽調其中的精壯男子爲兵丁,組成了目前對抗韃子的主力--關寧軍中的基層士兵,軍官依舊是遼西將門子弟擔任。

第二條路線就是投奔毛文龍,天啓元年,毛文龍受遼東巡撫王化貞之命,率二百人進攻皮島,拿下皮島後又帶兵攻入鎮江,擒獲後金遊擊佟養真(又名佟養正,努爾哈赤妻弟,康熙姥爺)及其子佟豐年、其侄佟鬆年等,隨派陳忠等襲雙山,擒斬後金遊擊繆一真等。

隨後寬甸、湯站、險山等城堡相繼歸降毛文龍,後來毛文龍又控制黃海渤海之上諸多島嶼,又從後金手中攻下了鐵山、昌城等城池,連帶周圍一大塊區域,雖然這些地盤都在朝鮮,但是毛文龍就是死皮爛臉,不歸還朝鮮,當做自己的地盤發展,而且還勒索朝鮮國王。

一直到毛文龍被袁崇煥斬殺,所接受的遼東漢民,超過六十萬人,對於這些漢民來說,毛文龍就算是他們的再生父母了,雖然日子也過得很苦,但是起碼比在後金佔領區要好,不光被人當做奴隸,還隨時面臨着被砍掉腦袋的威脅。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毛文龍救下的可是六十萬人,不知道比那個只會忽悠剛剛十七歲,還是個孩子的崇禎皇帝的袁大忽悠,強多少倍了。

第三條路線,就是從遼東半島,渡海前往山東半島的登萊二府,這一部分遼東漢民,差不多也有三四十萬人,不過相比於前兩種情況,他們的日子就要苦多了。

從遼東漢民上岸的一刻,就開始受到山東地方官府的盤剝,因爲他們根本沒有人罩着,根本無力反抗,隨便來個微末小吏,都能對他們頤氣指使,吃拿卡要。

主要還是因爲地緣因素,明朝立國之初,拿下遼東以後,幾乎就沒設置什麼州縣的民政機構,代之以軍管,成立遼東都司,設置二十五個衛指揮使司。

可以說遼東漢民,大部分都是軍戶,或者是被衛所管轄的民戶,文風不盛,讀書人不多,壓根沒有幾個出人頭地的,幾乎沒有那種做官做的特別大的遼東人。

這也就意味着,朝中幾乎沒有他們遼東系的官員,被欺負之後,連一個替他們說話的人都沒有,這年頭,可沒有什麼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更沒有什麼同一個民族就是一家人的概念,有的只是趁火打劫,落井下石。

這個時代,講究的是宗族和同鄉關係,跟你非親非故,沒人會可憐你,別說你不是山東人,哪怕你不是本縣人,是隔壁縣的人,他們一樣欺負你。

這種現象後世社會也有,只不過沒有那麼嚴重罷了,而且爲了和諧安定,類似的事情,不經常見諸於媒體,不爲人知罷了。

用魯迅的話來說,這些都是吃人的人,他們可不管你可憐不可憐,只要自己的過得好就行。

關寧和東江的遼民過得好一些,是因爲當地的統治者,需要從他們之中招募兵丁屯田,對抗韃子,必然不會對他們太差,而且他們還有與敵人作戰的繳獲,以及斬獲首級的軍功封賞。

這些登陸山東半島的遼民,原本大多是種田的軍戶民戶,或者依靠打獵爲生的獵戶,離開遼東就以爲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加上一直被盤剝,所以過的格外悽慘。

第247章 直搗福山城第318章 我爲刀俎,人爲魚肉第750章 天策海軍加入戰鬥第848章 滿朝皆驚第647章 朝鮮和日本掐起來了第332章 憋屈的吳安邦第六十七章 這就是你給大明朝的?第258章 狙擊兵小隊的設想第319章 不成功的埋伏第212章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第441章 造反專業戶第288章 愚蠢的孫應龍第756章 合作的可能地661章 撤軍第505章 真當我是軟柿子?第685章 這話你自己信不?第567章 招攬畢懋康第648章 搏一把第188章 釜底抽薪第229章 長得帥,真的以爲爲所欲爲第614章 山東總督劉宇烈第八十六章 首戰告捷第128章 李九成對張燾第442章 明軍終於來了第345章 未來的海軍基地第575章 該死的紅毛夷第539章 物理層面消滅他們第888章 逼着明軍決戰第270章 韃子第355章 徐光啓第337章節 兇險如斯第710章 飛起來了第405章 文官武將雲集第九十章 前後夾擊第649章 沒有誠意的談判第281章 終於有動靜了第725章 德川家光下血本了第465章 打基礎第146章 君恩深似海,臣節重如山第725章 德川家光下血本了第207章 駐青不足鎮人心第855章 阿濟格降了第579章 娶親的事兒得抓緊第667章 船要,人也要第601章 謀取東江鎮第338章 登州府鼎定第881章 決戰開始第572章 乖乖掏錢第486章 跟倭寇過過招第621章 背鍋俠第592章 進攻開始了第121章 慈不掌兵第435章 緊急情報第168章 徐文儀的來歷第771章 主動出擊第573章 回程,鄭芝鳳!第416章 天生的神槍手?(兩章合一起了)第488章 當斬第629章 人命如草芥第458章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第五十二章 頗有黑叔叔神韻的明軍第846章 老冤家第561章 火器專家畢懋康第746章 妙計第129章 臨陣反戈(上架第一章,求訂閱)第十三章 真的是鼠疫第503章 投降吧第644章 巴雅爾泰第165章 來了幾艘奇怪的船第836章 尾聲第六十四章 焦急的餘大成第366章 探查民情第721章 炮擊萩城第862章 新軍實力第533章 譚倫到來第450章 沒良心炮第885章 霸權已定第517章 一雪前恥第133章 實力就是安全的保障(第五更)第397章 國窮民窮豪強富第738章 賭一把第二十一章 吳橋兵變第803章 轟炸第八十四章 士氣第543章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第八十九章 持續炮擊第715章 結束第460章 撿了大便宜第105章 防備夜襲第862章 新軍實力第563章 真香第691章 盟約就是用來撕毀的第487章 死性不改的倭寇第186章 禁逃令第223章 廷杖第199章 人多力量大第646章 大舉反攻第457章 幹掉這些反賊第三十七章 孫元化好友第四十章 李天經懂的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