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沈萬三大賺一筆

我當時讓羅仁他們在和州多待幾天,主要是這麼幾個原因。

一是,滁州那邊的朱元璋和元軍不知道打得怎麼樣了,如果元軍不是速敗,現在應該雙方還在酣戰,因此我們得等幾日再出發。

二是,聽說沈大哥的船剛卸完貨,準備明日啓程回蘇州,帶隊之人是上次我們見過的汪耀南,我得去跟他敘敘舊,順便問一下沈大哥那邊的情況。

三是,我們此次回定遠,還得給滁州的朱元璋也送點鹽,好歹是答應他的事,我的想法是讓陳元貴再張羅一批馬車,把倉庫裡的鹽全部拉到定遠縣,順便給朱元璋拉兩車鹽。

我把羅仁、陳元貴、陳定邦、崔道遠、柳懷鏡都叫到了一起,把我的想法大致說了一下。大家也好久沒見了,也都互相拉了幾句家常。

陳元貴說晚上安排酒席爲我接風,順便把沈大哥船上的幾個人也去請過來。

我想這樣也好,陳元貴正準備安排人去船上請他們,被我攔住了。

因爲這聯絡點離碼頭很近,我想親自去船上看看,於是就帶了羅仁和陳定邦去碼頭上找汪耀南他們,讓柳懷鏡在這裡負責安頓今天跟我們一起從滁州過來的十多個兄弟。

羅仁和陳定邦在錐子山的老兄弟中,算得上是我的親信了。

算起來三月下旬和陳定邦在和州一別,現在已是六月初了,也有兩個多月了,少不得大家又說了幾句互相噓寒問暖的話。

很快,我們就到了和州碼頭。

羅仁和陳定邦知道哪艘是汪耀南的船,就帶着我登船了。

這艘船比我們從毛憨子那裡搶的那條船還要大一些,看樣子,鄭奇肯定是不在這條船上。

剛上船,船上的幾個夥計都認出了羅仁和陳定邦,就跟他們打了招呼,羅仁問他們汪耀南在不在。

很快船艙裡就走出了一個小夥子,正是汪耀南。

上次在安慶一別,也快半年了,汪耀南也長得壯實了不少。

汪耀南當然是認得我,又知道我和沈萬三是結拜兄弟,因此對我也是格外親熱。

我們四人就在甲板上找了位置坐了,聊了好半天。

原來,沈大哥在安慶與我們分別後,一路很順利地拉着那船瓷器回到了蘇州。

到了蘇州後,汪耀南又迅速去了泉州一趟,回蘇州的時候就帶着一個遠洋商人,而且是坐的這個遠洋商人的船回的蘇州。

然後,他把這個遠洋商人引薦給了沈萬三,雙方也談得十分投機。

那遠洋商人對沈萬三他們從景德鎮拉回的這批青花瓷十分滿意,用帶來的大量象牙和珠寶與沈萬三的瓷器進行了以貨易貨的貿易。

雙方還達成了長期合作意向,約定明年五月份會帶更多的珠寶、象牙過來,繼續進行這以貨易貨的貿易。

送走了這遠洋商人之後,沈大哥迅速將這些珠寶、象牙出了手,這筆生意賺了近兩萬兩銀子,可以說是沈大哥從商以來,掙得最大的一筆。

沈大哥掙了這麼一大筆錢之後,想用於繼續擴大經營。但想到張士榮、汪耀南還有我都有份額,因此先探了探張士榮、汪耀南的口風。

這二人也都是目光長遠之人,不會計較這點蠅頭小利,肯定是贊同把這些錢拿來繼續擴大經營。

但沈萬三還是擔心我這邊有什麼不同看法,但張、汪二人始終是在一旁推波助瀾,沈萬三也是有點心動。

最後三人一商議,沈萬三給我寫了封親筆信,由汪耀南這次帶了過來,前幾天已經交給了羅仁。

羅仁一聽說信這事兒,一拍大腿,大聲道:“剛見了胡大哥,高興得什麼事兒都忘了,連沈大哥給他的信我都忘了。”

於是趕緊從貼身的衣服裡掏出了一封信遞給了我。

我一看,這信還用火漆封了口,立即拆開來看。

的確是沈大哥的親筆信,信中說的情況與剛纔汪耀南說的完全一致。他們三人一通商議,從這賺的近兩萬兩銀子中拿出一部分新購置了三艘大船,這次汪耀南帶來的就是其中之一。

另外兩艘與之前我從毛憨子那裡得來的那艘船,一共三艘載滿了三船私鹽直接去了景德鎮。沈萬三、張士榮,還有鄭奇三人一人負責指揮一艘船。

汪耀南則是載了一船私鹽一道與他們逆江而上。不過到了和州碼頭,汪耀南就停下了,沈大哥他們繼續前行了。

按照沈大哥的計劃,汪耀南把這船鹽送到和州後,返回蘇州繼續裝一船鹽運到安慶,上次答應傅友廣要給他送一船鹽過去的。

汪耀南這艘船在那個年代也的確算得上是大船了,這次一共裝了三萬斤私鹽過來。

本來預計沈大哥要按一錢銀子一斤私鹽的價格賣給我們,也就是說三萬斤私鹽要付給沈大哥三千兩銀子。

但沈大哥對汪耀南早有交待,說從蘇州拉到和州碼頭並不遠,只按八分銀子一斤私鹽的價格跟我們結算,也就是三萬斤私鹽按兩千四百兩銀子的價格跟我們結算。

如果他到了和州碼頭,我們這邊沒帶銀子,可以先記着賬。

當然,陳元貴那裡我早就給他預備好了銀子,在卸貨完畢後,陳元貴已將兩千四百兩銀子如數交給了汪耀南。

我們四個在甲板上越談越投機,天色漸漸晚了,我們都沒察覺到。

直到陳元貴見我們去了這麼久還沒回來,打發人來尋我們,我們纔想起請汪耀南一起上岸吃晚飯的事。

汪耀南見了我,當然也不推辭,除留了幾個夥計看船,他帶了兩個夥計跟我們一起去岸上的聯絡點了。

席間,我讓汪耀南緊挨着我坐在一起。一是顯示出對沈大哥這邊人的尊重。另外,也是還有好多事宜想跟他談一談。

因爲我一直對汪耀南的父親汪大淵寫的那本《島夷志》十分感興趣。有意無意間,我又提起了這個話題。

其實,汪耀南只是年少時見過父親的手抄本《島夷志》,後來由於蒙古官方查禁此書,他父親汪大淵在南昌編印的《島夷志略》已全部被官方查禁焚燬。

但年少時的他學識還不夠,只把父親這本書當成閒書信手翻過幾次,大部分內容已不記得了。

後來他父親攜書逃往泉州時,將《島夷志》獻給了時任泉州路達魯花赤偰玉立。

再後來,他的父親不知所蹤,據傳是偰玉立安排汪大淵逃亡了海外。

因此,要想再看到《島夷志》,只能去泉州找偰玉立。

汪耀南今年年初去泉州找購青花瓷的遠洋商人,也順便拜會過偰玉立,提及過此事。

但當時,偰玉立對此只是閃爍其辭,並告誡汪耀南對外不要再提及此書,他說蒙古官方高層也就此事質詢過他,幸好被他找理由搪塞過去了。

聽到這裡,我有一種不祥的預感,這偰玉立會不會也因《島夷志》一書受到牽連。

眼下也只有他知道這本書的去向,一旦他有什麼不測,此書肯定就會在中華大地上失傳了。

我將這種擔心跟汪耀南講了,他也認爲我分析的有道理。

汪耀南之所以從南昌一路到泉州,再到蘇州找沈萬三,無非是想湊夠足夠的盤纏,帶母親去海外尋找父親。

那麼,去海外的線索,就只能從《島夷志》這本書中去找了。

當即我就跟汪耀南達成了共識,近期得去趟泉州,找偰玉立弄清《島夷志》這本書的來龍去脈。

去得晚了,可能就來不及了。

汪耀南還得去蘇州拉一船私鹽到安慶給傅友廣,我也得把這批私鹽快速運回定遠縣。

想要立即動身去泉州,肯定是不現實的。

最終,我與汪耀南達成共識。

明天一早,汪耀南帶船回蘇州裝私鹽,然後返回和州碼頭,與我再此碰頭。

我則迅速組織人馬,將此批私鹽拉回定遠縣。

三萬斤鹽,至少得送滁州的朱元璋兩車,差不多就是一千五百斤了。賣兩萬斤給定遠縣鹽號的方老闆,餘下的拉回錐子山。

賣給那方老闆兩萬斤私鹽的事情辦妥之後,我則帶上羅仁、陳定邦以及幾個小嘍囉迅速返回和州,與汪耀南在和州碼頭碰頭。

其餘的人由崔道遠、柳懷鏡指揮,將剩下的私鹽運回錐子山休整半個月之後,他們再返回和州,準備拉下一船鹽回定遠縣。

我帶上羅仁、陳定邦在和州碼頭與汪耀南匯合後,迅速搭船去泉州找偰玉立。

汪耀南的這一船私鹽,則由陳元貴帶幾個兄弟幫他護送到安慶,交給傅友廣。

待船從安慶返回和州時,陳元貴他們則下船。

船上的沈大哥的人則返回蘇州,繼續裝私鹽到和州碼頭來,由陳元貴負責在此處接貨。

這樣安排,販私鹽和去泉州找偰玉立的事,是兩不耽誤。

其實,我這麼安排,還有另外一個想法。

就是我如果回了錐子山,不知如何面對張思淑。那丫頭脾氣犟得很,如果真要跟我尋死覓活的,我還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總之,是能躲她一天,算一天吧!

第七十二章 韭菜山伏擊戰第一百章 再遇常遇春第二百七十六章 “數落”常遇春第五百三十四章 君子無罪,懷璧其罪第一百三十章 石頭上的談話第四百零二章 下輩子還做兄弟第二百二十一章 李善長犯難第二百七十六章 “數落”常遇春第二百四十二章 重大喜訊第六百零七章 去陸家求親第一百零六章 沒有辦法的辦法第三百六十章 “野豬”來襲?第三百零九章 謀取江陰第三百七十六章 難以啓齒的重傷第一百四十五章 初見朱元璋第五百四十六章 此馬雲非彼馬雲第五百一十章 攻克江州第三百七十一章 先去騰衝救人?第三百五十八章 汪耀南的推測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四百零七章 熱火朝天地印錢第五百九十三章 陳理繼位第三百五十一章 朱文正要了個先鋒官第二百六十九章 死裡逃生第七百一十二章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第一百五十五章 改走陸路第六百六十一章 張士誠突圍第二百二十二章 沈李相會第四百七十六章 五路伏兵第四百六十九章 巧奪水軍第五百二十四章 洪都失守第五百九十六章 英雄救美第三百三十六章 找到偰遜第四百九十一章 生死相許第一百六十九章 遇見本家第五百四十章 貓有九條命第七百零一章 順流逆流第589章第五百零七章 常遇春“犯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殺人滅口第五百零八章 怪招制敵第五百二十章 滅絕師太第四百五十八章 陳友諒發大招第四十章 阿古達木的奸計第四百六十五章 緊急撤退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文忠凱旋第一百零八章 吳嘯天的部署第三百四十四章 確定行程第一百四十八章 教古人打牌第五百九十五章 沈萬三的小姨子第四百五十八章 陳友諒發大招第四百二十七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二百二十七章 俘獲美人心第三百七十八章 伏擊追兵第五百九十四章 羅復仁投降第二百零四章 攻克太平城第三百七十二章 兵分兩路第六百四十七章 蒼天有眼!第一百七十九章 劉聚的折衷方案第七十六章 蜀中來信第二百九十二章 令人滿意的賄賂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況激烈第二百八十四章 應天新城第五百七十九章 殺人滅口第二章 地震來襲第六百四十四章 水軍首勝第一百四十五章 初見朱元璋第六百四十一章 伏擊“五太子”第四百三十六章 徐壽輝遷都第四十二章 準備突圍第五百一十章 攻克江州第二百二十七章 俘獲美人心第四百三十六章 徐壽輝遷都第三百六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四百四十八章 老油條耿再成第五百四十七章 還得堅守一個月?第二百八十章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第一百五十一章 心有不甘第五百八十四章 再添小棉襖第九十四章 鄱陽湖避雪第三百四十四章 確定行程第一百四十九章 政治鬥爭的犧牲品第四百二十六章 文廟兇案第十三章 仗義救人第三百六十二章 擒獲夷首第三百二十三章 京杭大運河的前世今生第一百三十三章 敲打富戶第三百六十章 “野豬”來襲?第四百七十五章 雙面間諜第五百零五章 常遇春“冒泡”第一百零一章 安慶三結義第七百零二章 以退爲進第589章第一百四十七章 第一筆私鹽生意第四百零一章 誠王“化緣”第422章第四百八十五章 嚥下嘴邊之言第三百八十七章 破例冊封第四百五十六章 太平告急第三百三十九章 “背鍋大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