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收伏四大將

餘下的還有近兩萬人就編在宋朝用、邵榮、趙繼祖、胡大海四人名下,每人四千;其餘的兵馬則編入馮國勝部下。

這四人跟着馮國勝一起駐守溧水,受馮國勝節制。

昨天讓這四人立即回太平的軍令傳達後,這四人是一陣密議。他們怕是朱元璋耍什麼花樣,是不是把他們騙到太平去,準備軟禁他們,奪了他們的兵權,甚至殺害他們。

畢竟他們四個是跟着郭天敘、張天佑混的人,和朱元璋原本不是一條船上的人。因此,這四人接了命令並沒有立即出發來太平,而是商量着怎麼對付朱元璋。

最終,四人決定,這太平肯定得去,都元帥和右副元帥都死了,朱元璋這個左副元帥就最大。如果他們不去,就是違抗軍令,朱元璋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吃掉他們四個。

爲了防止去了太平被朱元璋挾持,四人把事情都安排妥當了,吩咐了他們的親信,一旦他們在太平有危險,立即帶兵向西攻太平。

於是,今日天還沒亮,這四人就一起趕回太平。

朱元璋故意繞了半天彎子,就是想看看這四個人的底牌是什麼。其實,這四人在溧水的一舉一動,早有馮國勝的密探報給朱元璋了。

朱元璋現在並不想動這四個人,畢竟這四個人打仗還是有一套的。現在攻取集慶在即,正是用人之際,自相殘殺那正好是元軍想要看到的。

朱元璋笑呵呵地對胡大海道:

“胡老弟啊!我就喜歡你這個爽快的個性。

其實我這麼急着把你們四個叫到太平來,是遇到了一件難事啊!

想請四位老兄弟幫我出出主意。”

胡大海“哦”了一聲道:“有什麼難事呀?”

朱元璋道:

“天妒英才呀!

都元帥和右副元帥不幸早逝,咱滁州、和州,包括咱渡江的紅巾軍得有個人領頭呀!

俗話說得好嘛,‘蛇無頭不行’嘛!不知四位老兄弟覺得誰來代替郭元帥的位置比較合適呀?”

這胡大海是個粗人,但他心中也有自己的算計,郭天敘、張天佑都死了,按軍中的排位,輪到朱元璋了。

但滁州還有個郭天爵,他可是郭子興的親生兒子,按說他也有資格繼承郭子興的領導權。

如果讓朱元璋當老大,他們這四個以前不是他的嫡系,肯定沒好日子過。而且朱元璋這個人本事又大,他們四個就是想來個“服編不服調”,恐怕也不行。

但如果讓郭天爵來當這個老大,那情況就不一樣了。郭天爵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娃娃,肯定是管不住他們四個老油條,那樣的話,他們以後的日子就好過多了。

但胡大海並沒有急着表態,只是先看看宋朝用、邵榮、趙繼祖他們三個。

這三個人的想法也跟胡大海差不多,且他們三個更加穩重一些,於是朝胡大海點點頭,意思是你先說,我們幫着你說。

胡大海這個打頭炮的就開口了,說道:

“朱老哥,按照咱老祖宗留下的傳統,父親傳給兒子,哥哥傳給弟弟。

郭老元帥死後,郭天敘繼承了都元帥之職。現在郭天敘死了,他又沒有兒子,可他有個弟弟郭天爵呀,這郭天爵可是郭老元帥的親生兒子。

由他來繼承郭天敘的領導權,我們都覺得是理所應當。”

胡大海一番話講完,宋朝用、邵榮、趙繼祖三個還是穩坐釣魚臺,沒有發話。

朱元璋又笑着問他們三個,是什麼意見。

這下,再也沒辦法迴避了,這三個只好順着胡大海的話頭,繼續闡述着由郭天爵繼承領導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等這三個說完,朱元璋感嘆道:“四位老兄弟,你們真是跟我想到一塊兒去了呀!我也是認爲由天爵繼承都元帥之職最適合不過了,可是,可是……”

朱元璋故意不往下說,他就是想摸這四個人的底。

胡大海沒沉住氣道:“可是什麼?”

朱元璋道:“龍鳳政權下了聖旨啊,一邊是公理,一邊是聖意,我也不知怎麼辦好呀!所以才讓你們四個老兄弟來幫我想辦法呀!”

說完,常遇春命人將李善長從毫州討回來了聖旨遞給他們四個看。

這四人一看聖旨,臉上都是大驚失色。

胡大海道:“要不,咱再上個奏章,講明此事的厲害關係,讓毫州重新發道聖旨?”

這次朱元璋沒發話,宋朝用倒是開口了,道:“重新發道聖旨,那恐怕是不可能了。哪有剛發了道聖旨,又馬上收回重發的?”

看樣子,宋朝用是要準備接受現實了。

邵榮、趙繼祖兩人也是有各自的盤算。他們二人尋思着,這次朱元璋可是把一切都準備好了,才召他們四個到太平來。

別人請到了聖旨,現在別人要取得這個領導權,那是名正言順的。如果他們還反對,那是公開和龍鳳政權唱反調,那肯定是無法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的。

如果從此一心一意地跟着朱元璋幹,恐怕別人也未必真心真意地對待他們,畢竟他們剛纔被朱元璋摸了底,他們是支持郭天爵,而不是支持他朱元璋的。

眼下,只好暫且承認朱元璋的領導,只要手中還有兵,在這亂世之中,誰說得準明天會發生什麼事?

說不定哪天時來運轉了,他們又有了飛黃騰達之日。

這下,邵榮、趙繼祖兩個倒是不讓胡大海打頭炮了,他們都搶先表態了。說是毫州方面這麼任命,也是有他們的道理。

畢竟郭天爵太年輕,無帶兵經驗。現在兩個主將戰死,正是需要朱元帥這樣具備力挽狂瀾能力的人。因此,他們二人堅決擁護朱元帥的領導。

你看看,這二人的風向轉得多快,剛纔說郭天爵應當繼承領導權的是他們,現在說朱元璋應當繼承領導權的也是他們。剛纔稱呼朱元璋“老哥、老弟”的,現在就稱“元帥”了。

邵榮、趙繼祖是兩個聰明人啊!只可惜他們這兩個聰明人,遇見了一個比他們還聰明百倍的朱元璋。

邵榮、趙繼祖兩人表了態,宋朝用哪能落後,立即也跟着表態。

這下倒好,胡大海成了落後分子了。他都沒搞懂,怎麼大家的風向變得這麼快,不是說好了推薦郭天爵的嘛,大家爲什麼不能再堅持一下呢?

一直到與朱元璋告辭,胡大海都還在嘀咕,這道任命的聖旨該怎麼給郭天爵交待呢?

四人臨行前,朱元璋還不忘敲打他們一番。朱元璋的大意就是,他們四人現在也是手下有兵、手中有權之人,但這凡事還是要按規矩來,軍令是不容違抗的,也是不容打折扣的。說好了午時到位,就絕不能拖到未時。

四人一番唯唯諾諾之後,就出了門。

這四人辭別朱元璋後,就立即回溧水了。對於他們來說,今天是過了一個大難關。他們自始至終都在擔心,一旦朱元璋將他們扣押,他們該怎麼辦?

其實,他們哪裡明白,朱元璋現在是不會動他們一根寒毛的。

這其一,打集慶還得靠他們出力;

這其二,朱元璋還得收買人心,怎麼能夠隨便囚禁、殺害歸順之人呢?當初連陳野先他都放了,何況是這四個當年一起打過江山的老兄弟。

這四人走後,朱元璋問沈萬三和常遇春,覺得剛纔四個人怎麼樣?

沈大哥因爲顧忌自己的身份,沒有說話。常遇春認爲,宋朝用、邵榮、趙繼祖三個應該是沒什麼問題了,倒是那個胡大海怕以後會不服從領導呀!

朱元璋笑了笑,只說了一句話:估計只有胡大海能爲我所用了。

說完這話,朱元璋立即轉移了話題,又說到攻佔採石磯及招降苗兵的事了,搞得常遇春對朱元璋那句話是想了好半天也摸不着頭腦。

聽了沈大哥和常二哥這番講述,我心中暗自佩服朱元璋的識人用人及運籌帷幄的智慧。

對於朱元璋最後哪句:估計只有胡大海能爲我所用了。我是這樣向常二哥解釋的,胡大海的心計沒有其他三個人深,朱元璋覺得他好駕馭一些。

吃飽喝足後,常遇春帶着兩個隨從回了軍營。

第二天一早,我和沈大哥,還有羅仁、陳定邦就跟着李善長乘船回和州。

回和州的路上,李善長也說了,過完年後,他將與馬氏、郭氏一道,帶上聖旨及郭天敘、張天佑二人的骨灰去滁州。

沈大哥則表示,過完年,他先去趟揚州,去遊說尋朝佐,只是這事兒最好讓李善長派兩個得力的人跟着他一道去。

畢竟沈大哥辦完這事兒就得回蘇州了,如果還有一些後續的對接工作,讓尋朝佐直接跟李善長的手下聯繫,免得耽誤事兒。

李善長思索片刻,覺得此事幹系重大,必須得派個可靠之人。

最終他決定讓自己的親弟弟李存義與沈萬三一道去揚州。如果此事能成,也算自己的弟弟立了一大功,日後加官進爵也有點資歷。

沈大哥聽說李善長要派自己的親弟弟跟他走,也表示滿意,至少說明李善長還是高度重視這件事情的。

第十二章 收了個小弟第七百零九章 楊汪反目第三百八十七章 破例冊封第八十九章 聽葷曲兒第二十四章 上錐子山第四百六十一章 歪解卦象第四百零一章 誠王“化緣”第五百五十六章 決戰鄱陽湖第五百零六章 馬壋受降第二百一十二章 他鄉遇故人第六百四十二章 焦玉的靈感第四百五十六章 太平告急第三百六十六章 交易初步達成第二百六十二章 錐子山傳來好消息第六百八十二章 胡碩躺槍第二百二十八章 軟蝟甲第四百六十二章 說漏嘴了第十章 黑石嶺的傳說第三百四十三章 徵求意見第六百零三章 陳理出降第五百六十六章 利令智昏第五百四十六章 此馬雲非彼馬雲第二十六章 錐子山上排座次第七十一章 柳家搬救兵第七百一十八章 蠢死的皇太后第二百四十四章 自古多情傷離別第五百章 截胡高麗第二百五十七章 買房置地第二百五十五章 接風宴第三百零三章 限量版火槍第三百六十六章 交易初步達成第二百九十八章 正式開訓第三百八十六章 跟我們迴應天?第五百八十九章 罕見的提親第二百三十三章 再娶美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接風宴第一百五十三章 製造混亂第七百一十三章 胡惟庸的機會第九十八章 投資入股第五百二十二章 當局者迷第七章 穿越了?第四百三十九章 滅敵先鋒第五百九十章 挫敗東吳第四百六十八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四百九十四章 藍玫換刀第七百零七章 劉伯溫不願爲相第五百三十六章 洪都七門第五百五十四章 朱文正的陰招第四百三十四章 兩個心願第六百零四章 用心良苦第四百零一章 誠王“化緣”第二十六章 錐子山上排座次第四百六十四章 商機再現第二百七十六章 “數落”常遇春第一百三十五章 貪污腐敗 無處不在?第四百零八章 丟人丟大了第四百零三章 馮國用之死第六百五十九章 姓潘的得罪了施先生第三十二章 藍家入夥第七百零一章 順流逆流第六百八十六章 王保保命不該絕第七百一十五章 楊憲下獄第五百八十二章 被李善長挖牆角第八十八章 初見思淑第三百四十九章 樅陽屯田第二十章 捨命相搏第三十六章 乘勝追擊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元璋的三十六歲第九十七章 大航海家第二百二十二章 沈李相會第三百七十三章 小妾也有“編制”第一百七十一章 和州有變第一百零二章 做客黑蛟幫第四百三十二章 智取衢州第六百七十三章 拳斃託音第四百七十三章 如何守住應天?第一百八十章 劉聚的託付第一百零五章 傅友廣的計策第一百零九章 未雨綢繆第五百三十四章 君子無罪,懷璧其罪第八十九章 聽葷曲兒第三百七十二章 兵分兩路第十九章 兵行險着第九十一章 營救思淑(下)第七百零八章 胡惟庸升官第三百四十九章 樅陽屯田第七百二十四章 四渡沱江第一百四十八章 教古人打牌第二百七十五章 鎮江軍營第一百二十六章 更大的計劃第四百七十三章 如何守住應天?第六百四十章 宋興反水第四十四章 常遇春中箭第六百九十三章 “燒死”陳曔第六百七十四章 阿魯溫投降第一百八十七章 黑蛟幫實力大增第一百八十四章 探望傅友廣第七章 穿越了?第三百二十一章 遷居應天第二百七十七章 調配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