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教育爲本

大明立國後一直沒有把心思放在西域上,直到此時,方纔下定決心重開絲綢之路,有了這條直通中亞的商道,對中原意義重大。

這意味着大明重新打通了西北陸路的貿易通道,還是朝廷正式認可的。

用後世的話來說,不但全面盤活了西北經濟,更對大明的金融秩序有深遠影響。

大明沿海一直存在的海上貿易通道,之前始終沒有被正式認可,如今也有了正名的希望,這對大明來說,更是利好之事。

仁宣兩朝之後,大明的通用貨幣就以現銀爲主,朱元璋一意推行的寶鈔,事實上已經退出了流通領域。

至於銅板,多爲小筆買賣,大宗交易用的還是白銀。

偏生漢地缺銀,還好有南美和倭國白銀從海上通道大量流入,勉強補上了這個短板。

明代中後期發達的商品經濟,因爲這個緣故而大大增加的白銀流通量功不可沒。

然而到了明末,由於西歐諸國不斷髮生的海上爭霸,南美流入漢地的白銀幾乎斷絕,而倭國又閉關鎖國,控制白銀流向中原,造成漢地通貨緊縮,讓本已風雨飄搖的大明雪上加霜,經濟一步步滑向深淵,最終人亡政息。

現如今控制了關西,又有了絲綢之路,金銀等貴金屬自會從山石之中和域外諸國源源不斷流入中原,讓大明經濟不至於因爲海上白銀的斷絕就凋敝下去。

......

臨行前,周秦川等人專程進了一趟皇宮,既爲叩謝聖恩,也是辭行。

小濟得知他要回沙洲,頗爲不捨,還哭了一鼻子,弄得景泰帝和杭皇后都有些吃味,被唐丹好一陣羞。

唐丹和硯書、侍劍等人被周秦川安排在了京師,等着小段進京開客棧。

杭後非常喜歡救過她一命的唐丹,經常召見這妮子,小丫頭進宮的次數可是比周秦川他們幾人多多了。

看得出來,杭後對周秦川的這個安排很是滿意。

景泰帝則交待了一下相關事宜的後續安排,特別是周秦川之前提的那些要求。

比如遷移囚犯,朝廷已經同意了,今後刺配犯人的地方,不再以滇南和遼東爲主,改以關西。

至於失地流民,朝廷不可能再像洪武、永樂年間那樣大規模地用強。

只宜徐徐圖之,瓦剌衛用分田地等誘惑,吸引流民自願前往,朝廷可以幫忙宣揚,也能組織流民遷徙,不過期間產生的費用,瓦剌衛得補上。

能有如此回覆,周秦川還算滿意,畢竟什麼事都難以一蹴而就。

而且如今盛明商社成了晉西的大地主,想必那裡失地的人不會少,可以忽悠晉人去關西開荒種地,不用完全依賴朝廷。

不過周秦川接着提的要求,又讓景泰帝犯了難。

“周小弟,你要這些沒考上秀才的生員作甚?”景泰帝皺着眉頭問道。

“陛下,要想讓化外之地歸心,還得施以教化,大明讀書人有功名的並不多,不少生員不事生產,整日裡只會讀書,連生計都成問題,與其如此,不如讓他們到關西教書,好讓異族明禮,更生嚮往中土之心,也能爲朝廷分憂。

陛下放心,所需費用瓦剌衛全包了。”

“想法不錯。”景泰帝皺着眉頭,“不過這些人又有幾個樂意千里迢迢地到化外之地吃苦受凍呢?”

“小臣倒有個想法,能讓大多數生員自願前往,就看朝廷的意思了。”

“說來聽聽。”

“本朝不是有這麼個規矩麼,一旦有了秀才以上的功名,可以見官不拜,若觸犯刑律,得由本地學官除名之後,官府方能用刑,除此之外,其人還可以免除一定的稅役。”

“的確如此。”景泰帝不知周秦川葫蘆裡賣什麼藥。

“朝廷可以考慮新設一個規矩,但凡童生,若無秀才功名,可以到關西或是遼東、滇南任教,由朝廷或是當地藩衛支付薪資,執教若干年後,能獲得相應功名。

這功名若不能叫秀才的話,就叫茂才好了,同樣見官不拜,犯律由學官除名,免除丁役,至於免不免糧稅,則由朝廷通盤考慮。

如此一來,想必不少生員是願意到邊塞走上這麼一遭的。”

杭後在一旁聽得直咧嘴,“周小弟,你這腦子……不讀書可惜了,此策若施行,的確能解決大明讀書人過剩的問題,還能將中原與邊塞真正渾成一體。”

“主意不錯,可除了關西不用朝廷操心外,一下子要養這麼多人,戶部那裡怕是難以通過。”景泰帝想得更周到些。

“陛下,未必要朝廷出銀子,遼東滇南那些部落酋長和土司,極度渴望中土文化,若有人去教他的子民讀書,不知道有多高興,生員們的生計,大可着落在他們身上。

即便沒有銀子,最少也能包一日三餐,再送些當地土產,諸如皮毛山參等物,生員們拿着這些東西回到中原,自能換取錢財。”

“說的倒也是。”景泰帝終於點了頭,“不過周小弟,你這可是又給我出了個難題啊。”

“陛下,此話怎講?”問話的不是周秦川,而是同樣疑惑的杭皇后。

“此策可是空前絕後的一項新政了,不會比你開椎場設稅關來的動靜小,朝堂上少不得又是一番大爭論,想要真正施行,恐怕有得等咯。”景泰帝感嘆。

“千秋大計,教育爲本。”周秦川說禿嚕了嘴,又冒出一句後世的經典語錄,同時還不忘小小拍了記馬屁,“陛下只要有心,定能成事。”

“說的我好像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似的。”景泰帝笑了,“也罷,朕找個機會安排人捅出去,也讓羣臣議一議,終歸不是什麼壞事。”

周秦川叩謝之後,暗自得意,此策可謂一舉多得。

除了能教化異族,使其歸心中土外,更能削弱中原縉紳士人的勢力,防止他們抱團,以致尾大難治。

“陛下聖明,小臣還有事相求。”

“還有事?罷罷罷,左右你要走了,我就全接下來了,接着說罷。”

第41章 獨行第334章 道左相逢第14章 接骨第63章 毒發?第212章 出氣第269章 收取關山五十州第300章 夜談第195章 對練第173章 鄰居第279章 教訓第185章 添雙筷子第33章 換裝第48章 再會第81章 修面第301章 且待來年第336章 登門第187章 謝禮第17章 爲師第220章 火起第341章 底細第388章 南宮第360章 家門不幸第64章 病發第96章 麪包第77章 三人行第250章 枯守第283章 紅水河畔第340章 剋扣軍糧第90章 住手第326章 西廠檔頭第359章 人質第142章 大火第320章 二虎相爭第256章 阻撓第206章 馬禍第203章 踏青第209章 喘息第352章 爭購第227章 借刀第398章 搦戰第280章 河套第144章 毀屍滅跡第192章 私白第314章 地頭蛇第8章 被襲第323章 小段有禮第112章 來援第177章 急病第109章 龍膽瀉肝第262章 草原局勢第153章 邀請第11章 狼皮第240章 前程第314章 地頭蛇第389章 驚變第78章 血債血償第15章 處境第171章 會餐第60章 火光第222章 有敵情第153章 邀請第45章 打人打臉第118章 晨忙第16章 景泰第255章 遺失第202章 同行第176章 心思第204章 追兵第374章 教育爲本第85章 佛性東家第377章 賣地建房第128章 誘餌第397章 叛軍第195章 對練第200章第129章 計成第175章 應允第114章 遞條子第279章 教訓第87章 路引第94章 又被傻了第9章 瘸了?第297章 協掌千戶第335章 有些麻煩第63章 毒發?第67章 往事(2)第110章 收賬第179章 奶茶第287章 緩和第248章 壞消息第72章 聽書第199章 春耕第89章 趙秀才第373章 新身份第140章 發死人財第230章 先遣第48章 再會第202章 同行第25章 行乞第98章 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