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閒話

第278章 閒話

謝慕林比較熟悉的謝家人,無論是謝澤山還是謝謹昆,以及傳聞中的親爺爺謝澤湖、嗣爺爺謝澤川,都是一夫一妻,不曾聽說過有什麼妾。

而自家便宜老爹謝璞,先與文氏成婚,後有曹氏強嫁,又再“擡舉”了金氏姐妹和宛琴,妻妾滿堂,嫡庶子女一大堆,讓人看了就心煩。

謝慕林受此影響,就對謝家其他幾位男性成員的一夫一妻作風十分欣賞,還以爲謝家一向都有不納妾的傳統,只是謝璞運氣不好,又抵抗不住美色誘/惑,墮落了而已。否則謝老太太作成那樣,年輕時更是因爲與妯娌宋氏相爭,受到丈夫與叔伯們的指責,膝下又只有一子,都不曾有妾或者通房冒出頭來,冒犯她身爲正室的權威,那肯定是因爲老太爺謝澤湖從來就沒有過花花腸子呀!

生意做得這麼大的富商,連個通房都沒有,與其相信他對呂氏這種沒什麼內涵的女子癡情一世,謝慕林寧可相信自家便宜爺爺是家風使然,本身人品也比較正直。

但如今聽文氏介紹,原來宗房兩位伯父都是有妾的,那就證明謝氏宗族並沒有規定,家中子弟不得納妾。即使二伯父謝瑁是因爲無子,才由妻子做主納妾生子,延綿香火。但大伯父謝珙兒女雙全,三個兒子都已成家立業,娶妻生子(謝謹昆的孩子還未出世),納個年輕的妾,生個小兒子,那當然不會是考慮到香火的問題。

呃……也可以說,這只是社會風氣使然吧。

謝慕林心裡有些小失望,但想想也是自己誤會了。古人納妾是常見的事,況且謝家在湖陰縣也是有名的士紳之家,家資豐足,家族又不是那種世代書香的門戶,族人有種田的也有經商的,應該沒有某些清正門第不納妾的規矩,倒也不必太過上綱上線。

不過,二伯孃王氏寧可納妾也不願意過繼侄兒,這操作是不是有點迷?她跟大伯孃杜氏有什麼矛盾嗎?

想想幾個庶堂弟的年紀,二堂妹謝英芝出生的時候,謝珙還未有庶子吧?那要過繼也是過繼嫡子了,最有可能的就是杜氏所出的次子謹方與三子謹昆。謝謹昆今年二十三歲了,十年前只有十三,謝謹方年紀更大,都是快要成/人的少年了。謝慕林用宅鬥文裡常見的思維方式去套,就是這麼大的男孩子,過繼來也養不熟了,親生父母又在一個宅子裡同住,這孩子養大了會跟誰親?

果然如此!

所以,一旦謝珙和杜氏把兒子給兄弟做了嗣子,就是在貪圖兄弟的家財了?

“因此你二伯孃對你謹昆哥生了忌憚,外頭還有些對你大伯孃不太好的傳言。你謹昆哥不想惹事,訂下親事後,就求了大老太爺,定下了去金陵城開店的事。”

謝慕林嘆了口氣,忽然又想到,宗房的子孫們幾乎全都留在謝家角生活、學習,只有謝謹昆一個才新婚就被派到金陵城去開鋪子了。一般都是其他房頭的謝氏族人,纔會被外派的。他身爲未來族長的嫡子,爲什麼要被安排走這樣的路?他那間昆記文房鋪子,又不是什麼大產業……

這麼說來,是二伯孃王氏的問題了?謝慕林從未見過這位長輩,卻對大伯孃杜氏印象很好,心裡便有些打鼓,擔心二伯孃不好相處了。

想到這裡,謝慕林忍不住問文氏:“娘,謹昆哥新婚就被派去了金陵開店,跟二伯父家裡……”

“噓——”不等謝慕林說完,文氏就豎起食指,示意她別繼續說下去了。

文氏嘆了口氣:“你二伯父這些年打理家族產業,自己私房也頗豐。若真要過繼嗣子,這些財物產業,除了給英芝一份嫁妝外,其餘的肯定都是歸嗣子所有的。”

文氏給侍立在旁的善姐與梨兒使了眼色,二人連忙退了出去。艙內便只剩下文氏與謝慕林母女倆。

謝慕林差點兒要翻白眼了:“至於嗎?宗房兩位伯父又沒分家!”

如果王氏是出於這個理由,纔不肯過繼侄兒,倒也可以理解。

其實她要是多等兩年,謝珙就會添個小兒子了,只可惜千金難買早知道。她在女兒出生後,就立刻決定爲丈夫納妾,就算是個深受封建思想影響的賢妻良母,心裡定然也經歷了一番掙扎吧?

文氏嘆道:“因此大老太爺纔會生氣。不過,你兩位伯父手足情深,並不曾受外頭的傳言影響。你大伯孃也是寬厚豁達之人,並不在意這些閒話。只是你二伯孃的孃家畢竟在縣衙頗有勢力,你大伯父大伯孃也是不想節外生枝。本來,他們也沒有那個心。都是自家親骨肉,誰捨得讓他們管別人叫爹孃?如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謹昆哥去了金陵城,生意做得不錯,事業蒸蒸日上,未必就比留在家中差了。”

這時候文氏才小聲說:“這事兒你心裡有數就好,不要在族裡提起……當初大老太爺其實是打算讓你謹昆哥過繼到你二伯父膝下爲嗣的,可你二伯孃死活不肯答應,還先斬後奏,讓她孃家人物色了周氏,沒跟你二伯父提過,就把人擡進了門。你二伯父拿她沒辦法。可爲了這事兒,大老太爺發過火……

謝慕林怔了怔。還真有關係?

這件事跟謝瑁無子,曾一度想過要過繼侄兒承嗣,不知道有沒有關係?

不過,這過繼不過繼的,又爲什麼會有對杜氏不利的傳言呢?

當時謝家的情形,謝瑁要過繼,也是優先從血緣較近的支脈裡選人。除了他親兄長的兒子們,二房只有謝謹之一個嗣孫,獨苗苗,不必考慮,三房倒是有幾個孩子,可有謝老太太擋在前頭,曹氏也不是省油的燈,宗房都不會開那個口。再往別的房頭去挑,血緣就太遠了。如果當時謝謹安已經出生,事情可能會好辦許多。王氏在這種前提下,選擇給丈夫納妾,大概也是不得已吧?

文氏卻嘆氣說:“她並不是壞人,只是心思太細些,容易多想。其實她也不容易……”

王氏嫁給謝瑁,是在謝璞文氏成婚之後的事了。謝瑁原本另有未婚妻,從小兒就定下了親事,女方接連喪親,爲了守孝,一再耽誤了花期。可對方既是世交,又有親戚關係,謝瑁也只能一直等了。沒想到女方送走了一個個長輩之後,自己也病倒了,病了一年多,終究還是撒手西歸。謝瑁因着兩家關係好,只能迎了牌位進門,又守了一年妻孝,年紀老大了方纔重新議親。

王氏本是縣衙主簿之女,在湖陰這樣的小地方,已經算是頗有體面的官家千金了,其實是不會給還未考中秀才功名的謝瑁做填房的。然而她老子主簿大人很有上進心,聽說謝家有子弟高中進士做了官,還攀上了貴女,成了皇親國戚,就有心要跟皇親國戚也做個親戚,於是特地請了大媒上門,主動把女兒嫁給謝瑁。

大老太爺謝澤山多少有些察覺王主簿的用意,無奈媒人得罪不起,謝家又不想跟縣衙的實權大佬結怨,讓妻子塗氏去見了人,發現王氏品貌都還不錯,就答應了這門親事。

(本章完)

第87章 玉佩第932章 招新第348章 眼腫第368章 不安第1644章 囑託第476章 不平第505章 發火第1329章 毛衣第842章 新幕第384章 迴歸第491章 調養第1303章 無題第318章 疑心第655章 困境第547章 失望第1228章 親迎第1188章 收穫第143章 北平第5章 映容第344章 反省第142章 相遇第764章 仇恨第1218章 笑談第1261章 提醒第68章 往事第961章 生氣第1013章 交易第526章 莫名第10章 真相第239章 甩鍋第1515章 引導第302章 複診第1186章 寬心第38章 先機第1392章 尷尬第1015章 孝心第82章 焦慮第94章 議論第1092章 反擊第662章 故交第1129章 忠心第1198章 猜測第1230章 合巹第170章 花銷第736章 坐談第1465章 內訌第745章 勸說第1094章 後賬第368章 不安第410章 絆腳第229章 奪理第73章 察覺第1228章 親迎第336章 動搖第511章 打發第208章 夭蛾子第400章 請求第795章 送行第1467章 確認第878章 思路第1590章 圍府第1313章 家書第442章 掩飾第1669章 朱玦第1156章 拜謝第311章 提醒第196章 責任第1332章 中秋第1041章 緣故第956章 返家第8章 搜查第416章 聯想第18章 疑心第890章 相看第544章 行蹤第834章 萬家第1328章 擇衣第1199章 早產第1470章 栽贓第983章 進言第655章 困境第76章 作死第1581章 先帝第620章 安撫第994章 氣病第1314章 談資第674章 鎮壓第1658章 前程第1048章 懷疑第93章 上香第1646章 後事第604章 挑撥第1036章 參贊第996章 壞心第1118章 情誼第1007章 大雪第1269章 輿論第835章 飯後第1018章 擔憂第1210章 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