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土改方案

時間轉眼進入了7月份,段雲夫妻兩人也終於稍微輕鬆了一些,兩邊工廠都已經進入了設備調試階段,進展都非常的順利。

其實從今年年初開始,天音電子廠一直都處於一個“回血”的階段,好在國內隨身聽市場沒有出現競爭對手,這也給了段雲一個喘息的機會,讓他繼續能夠通過隨身聽產品獲取豐厚的利潤。

【看書福利】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而在4月份的春季廣交會上,段雲又再次拿到了1,800萬美元的外貿訂單,雖然相比去年的秋季廣交會“縮水”500多萬美元,深圳市政府特批給了他們50%的外匯留成,段雲最終拿到了900萬美元,這筆錢正好填補了購買錄像機生產線的窟窿。

不過外貿訂單並不等於純利潤,只是減少了在國內調匯的成本,所以一直7月份的時候,段雲的工廠終於填滿了芯片廠和錄像機廠的窟窿,實現了正盈利。

如果不是依靠遍佈全國的商會專銷商會員,多彩隨身聽銷售強力的話,段雲的企業不可能這麼快就“滿血復活”,原本最開始的時候他就是在賭,但是今年的運氣不錯,段雲也算是邁過了最艱難的一道坎。

6月份天音電子廠淨利潤已經減少到了1300萬,多彩隨身聽已經出現銷售疲軟的狀態,相比於去年年底最高峰時一個月將近3,000萬的純利潤腰斬了將近一半還多,但總歸是盈利了,避免了企業負債的風險。

按照目前的銷售額來看,到今年年底的時候,段雲的賬戶上最多可以贏餘4000多萬,雖然比去年將近三個億的盈利縮水了7倍還多,但4000萬元也絕對不是一個小數,應該足夠明年兩個新廠購買原材料和正常生產了。

另外最讓段雲欣慰的是,目前自己的合資芯片廠研發中心已經走向了正軌,黃令儀領銜的芯片研發團隊目前已經達到了50人的規模,全部都是優中選優的精英人才,很多技術已經開始立項,除了芯片設計外,其他技術環節也有專門的立項,黃令儀目前將整個芯片廠的研發中心分爲了13個部門,這和她當初在中科院進行芯片設計研究的方式是完全是一致的。

儘管合資的芯片生產線還沒有正式安裝調試完成,但研發工作是必須要走到前面的,黃令儀設定的研發中心第1個目標,就是要在一年半的時間之內,力爭突破5英寸一微米級別芯片的工藝生產技術門檻。

黃令儀提出的這個研發目標,以國內的條件而言,難度堪稱逆天。

目前國內引進東芝的生產線之後,由原來國內最先進的742廠五微米技術提升到了三微米,在此基礎上,黃令儀在三微米技術還沒有徹底消化的情況下,用兩年內突破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一微米技術,這個難度是非常大的。

而且芯片更新換代的速度要遵循一個“摩爾定律”,這個定律從芯片誕生開始一直到後世幾十年的時間跨度裡,都被證明是正確的,任何芯片的研發,都無法跳出這個定律的框定。

摩爾定律是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的經驗之談,其核心內容爲:集成電路上可以容納的晶體管數目在大約每經過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換而言之就是芯片處理器的性能每隔兩年翻一倍。

雖然這不是科學定律,但這條定律確實精準的預言了芯片產業的走向,而其中也是與芯片產業的特性是分不開的。

芯片的晶體管尺寸的減小,有兩個效應:一是提升了芯片功能,降低了成本,二是利於設計,於是爲了更好的提高競爭能力,芯片產業必須不停的改進工藝,減少晶體管的尺寸。

至於爲什麼一代新技術要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才能完成,那是因爲一代新技術的研發要有幾個步驟,首先要用三個月制定規格選擇工藝,然後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開發工藝完成設計,最後需要三個月使其能量產,如果產品是公司獨佔的高端產品,那麼這一過程可能需要兩年時間,如果產品有很多競爭對手,那麼這一過程必須在一年半內完成,否則你很快會喪失技術優勢,緊接着也會喪失市場,最終的結果就是在芯片競爭中徹底出局。

稍微次一級的芯片生產工藝技術,段雲還可以依靠國內市場賺取利潤,但如果段雲想搶佔國際市場,那就必須要有頂尖的技術。

而與此同時,深圳發生了另外一件事情觸動了段雲的神經,那就是由深圳土改辦主任桂強方草擬的“土地管理體制改革方案”已經被國家通過,深圳市政府正準備進行試行,並且已經爲這次新土改政策試行拿出了三塊土地。

而這正是中國土地第一拍的前奏。

後世人們提到最多的就是1987年12月1日在深圳會堂舉行的那次著名的拍賣,然而在此之前,深圳市政府還出讓了兩塊土地,分別是以協議出讓和內部招標的形式轉讓的,過程要早於12月份的那次公開拍賣。

第1塊土地是深圳市政府早年撥給中國航天部的面積爲5321平米的職工宿舍用地,當時政府跟他們說,沒用就要收回,這是國有資產,然而真到要收回的時候,航天部極度不情願,說他們也是國有企業,市政府打了好幾次招呼,才把地要回來,於是在同年的9月9日,深圳市以協議方式出讓該塊地給中航工貿中心,低價106萬,使用年限50年。

而到了9月11日的時候,深圳市政府又以招標形式出讓第2塊國有土地,當時選中的地塊是撥給城建集團開發,但是遲遲過了很多年都沒有動土開工,政府要地的時候也面臨了極大困難,政府秘書長,常務副市長,副市長都要不回來,最後請到市高官樑湘親自出面,才把這塊地要回來。

當時11家企業參與了競標,而當年衆望所歸的深圳房地產老大,深房集團並沒有中標,而是一個具有二三級開發資質的深華工程開發公司中標,獲得面積爲46,355平方米的商品住宅用地,地價爲1,705萬,使用期限爲50年。

段雲雖然不做房地產開發,但他不能忽視深圳土地日後火箭般的升值速度,而且他也需要一塊土地,實現它更爲長遠宏大的計劃……

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民企軍工第九十章 牢固的友誼第2200章 搜索引擎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委以重任第一千九百零一章 迴音第一千九百零八章 成果彙報第七百九十六章 舉步維艱第三百六十三章 辦廠計劃第九百零六章 趙學武第三百七十七章 螳螂捕蟬第2420章 互通有無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鉅額缺口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高校合作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時代廣場第二千一百二十八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三百六十一章 扣發獎金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科研差距第七百三十八章 安裝電話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 正式供應商第2404章 科興銀行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談判成功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中蘇交流論壇第七百八十八章 曾經的承諾第二千一百一十九章 宣傳片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野心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第2代軍用汽車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外交官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最惠國待遇第七百七十章 訂單迴流第2172章 威望第四百二十九章 緩兵之計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根在中華第二千零六十八章 共同開發第二千零一十一章 劉紀原第四百二十五章 改革名人第2275章 步伐一致第七百七十章 訂單迴流第二千零四十六章 電信龍頭第二百四十八章 王婆賣瓜第五百三十四章 檢測平臺第二千一百一十章 風之城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 首選目標第五百二十一章 港資公司第2393章 寧缺毋濫第二百三十二章 驚喜第2239章 投其所好第二千零八十三章 股份獎勵第二十六章 申請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 太古集團第五百一十八章 華髮電子廠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可靠夥伴第二千零七章 中間人第一百零六章 生財有道第四百九十二章 自學成才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二道販子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另闢蹊徑第四百一十四章 醜話說在前面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 一邊火焰一邊海水第二千零八十六章 蘋果iPod第一百零七章 避重就輕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 私人會面第七百二十四章 私心第一百三十五章 研製音響第2173章 世界五百強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新政策第六百九十七章 日進斗金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特別的禮物第2329章 手機發布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 兵不厭詐第三百二十三章 房屋轉讓第二千零三十五章 秘密泄露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多面開花第九百八十六章 機械廠的新任務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IBM總部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天大的差距第六百三十一章 大海航行靠舵手第四百四十九章第四百八十四章 高效施工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忠誠第二百一十三章 高考結束第六百四十二章 打水第三百四十九章 巡查第一百八十一章 電子錶第2332章 定價權第五百章 隨身聽第一百四十九章 無線電之家第2173章 世界五百強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復興第三百三十七章 針鋒相對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天音數據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 液晶之父第二千一百零八章 商業服務器第2276章 任務重心第二千一百一十二章 觀念轉變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 飢餓營銷第二百六十六章 作坊福利第二十九章 天真第二千零二十章 敲門磚第六百七十七章 質疑第2254章 互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