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合資陷阱

“啪嗒!”

進入無塵車間,打開燈光的瞬間,偌大的封閉廠房如同白晝一般,地面放着白色的光澤,顯的格外乾淨。

“這裡一直沒人來過?”段雲轉頭對吳剛問道。

“自從這個無塵車間建好之後,就再也沒人來過,不過每天還保持空氣淨化,感覺挺費電的……”吳剛說道。

“這點電錢不算什麼……”段雲思索了一下,接着說道:“以後自己繼續保持空氣淨化,另外你也要做好準備,可能再過幾個月時間,我要在這裡建一條新的生產線。”

“建新的生產線?”聽到這裡,吳剛頓時眼前一亮。

自從芯片廠投產以來,一直都處於一個全負荷運行的狀態,但是產能始終上不去,無法滿足電子廠那邊的訂單需求。

如果能夠新增加生產線的話,芯片上的產能就會更上一個臺階,芯片廠盈利越多,他們這些核心骨幹年終獎就會越多,因爲是和利益掛鉤,所以吳剛也是希望能夠儘快引進新的生產線,提高自己的產能。

“現在這件事兒還說不準,不過機器來的話,你要配合國外的專家對機器進行調試,可能會忙碌一段時間……”段雲頓了頓,接着說道:“另外我還要對你提一點要求,那就是你們芯片廠這邊的技術人員以後需要嚴格保守秘密,不能對新生產線的技術參數向外界透露,你明白嗎?”

因爲這次購買的光刻機制程已經達到了一微米,這是巴統協議嚴格技術中國的產品,所以在機器運到國內之後,段雲必須要嚴守秘密,不能像東芝公司賣給蘇聯五軸數控機牀一樣,最終導致東芝公司被美國製裁,引來非常大的麻煩。

而在這批光刻機進入內地之前,段雲會要求香港那邊的商人把阿斯麥光刻機的標識抹去,不管怎麼說,段雲不想因爲這件事和阿斯麥公司發生任何的矛盾,他將來有可能還需要通過香港商人,繼續和阿斯麥公司打交道。

而且多雲這麼做,還有另外的考慮,那就是防備東芝公司。

一般來說,限於當前國外企業投資中國以技術換市場的原則,中方企業必須佔股50%,而外方企業顯然並不甘心這麼做,只是出於無奈而已。

但是在合資企業中,儘管中方佔股份的大頭,也就是最少51%的股份,然而實際上掌握核心技術的外方公司在合資企業中,卻有着絕對的話語權,憑藉其產品技術的授權,他們可以左右合資公司的發展以及管理,而中方企業往往處於一個非常弱勢的地位。

在外方主導產品開發權的情況下,合資外方很難容許在合資企業中存在一個活躍的研發組織。

恰恰相反,閹割、肢解、解散或者“圈養”圖紙引進方原有的技術研發力量成爲合資企業在全球範圍內的共性。

在中國企業與外方合資過程中,原國有企業的研發力量被大卸幾塊,甚至最後大量流失的情況也同樣發生過,而且後世的時候仍在發生着。

不少國內優秀的開發人員與開發團隊,都由於被束縛在合資企業的框架之下,雖然也能夠設計出一些概念技術,但幾乎都是“胎死腹中”或者成爲“演示會專用”,始終沒有實現產品的真正市場化,所以仍然不能成爲積累開發能力的有效組織。

所以之前段雲成立芯片研發團隊的時候,段雲就已經儘可能的避免張揚,而且就算是日方知道,他們也不會過於擔心,因爲芯片設計是個非常困難的事情,以目前中國的人才實力,是很難設計出來高端芯片的,就算是段雲能夠設計出比較先進的芯片,因爲只有三微米制程的生產設備,也根本無法生產出來,所以最多也就只能生產一些製程相對落後的低端芯片,對東芝公司的技術話語權影響微乎其微。

況且段雲只有一條生產線,一臺光刻機,一旦機器出了問題,也只能由日方人員修理,這也是東芝公司對段雲比較“放心”的重要原因。

可是這個時候如果段雲又引進了4四臺製程更爲先進的光刻機,東芝公司也就喪失了控制合資企業最後一張底牌。

所以一旦東芝公司方面知道段雲引進了世界最先進的光刻機設備,他肯定會從中作梗,甚至有可能像巴統協議委員會告發,總而言之,他會想方設法保持自己在這個合資企業中絕對的技術話語權。

“我明白了。”吳剛點頭應道。

“調試設備需要很多的技術人員,挑幾個老實,能幹,嘴嚴的,到時候我會和你們簽訂一份保密協議,任何泄密的人將會面臨鉅額的賠償,甚至有牢獄之災……”段雲又補充了一句。

“段經理你放心,我會和大家把這件事說清楚的。”

“如果你們這次能夠完成設備調試工作,到時候我會給你們兩倍的年終獎,你也知道,我從來不虧待工作出色的人……”

“這個我們知道,我們肯定會完成任務的。”吳剛連聲保證道。

“另外……”段雲看了一眼這個車間,接着說道:“你回頭安排一下,在這個C區車間門口掛一個牌子,設立爲倉庫重地,平時不允許其他人進入,另外就是咱們內部稱呼這裡爲3號庫房,總之絕對不能讓除了操作員之外的人知道這裡是生產車間。”

“好的。”

“今天就這點事情,你去忙吧。”段雲一揮手,示意吳剛可以離開了。

吳剛見狀,轉身走出了 C區車間。

站在偌大空曠的廠房裡,段雲思索了片刻後,轉身也離開了車間……

……

當天晚上,段雲和妻子程清妍說了一下購買光刻機的事情。

其實關於這件事,倆人之前就談過,只不過這次又增加了三臺光刻機的購買量,也就意味着要多支出450萬美元。

先前段雲轉讓隨身聽生產線技術獲得的1550萬美元,已經花掉了200多萬美元,賬上還有1300多萬美元,而這一次,要一口氣支出850萬美元。

程清妍雖然對如此大的支出感到驚訝,但也並沒有反對,因爲目前復讀機銷量確實非常的好,電子廠這邊也需要大量的閃存芯片,既然能夠把本錢賺回來,程清妍自然不會反對段雲如此大手筆的花銷……

第2277章 年底商會第五百七十一章 出口創匯第五百四十二章 參展計劃第二百三十二章 驚喜第八百三十六章 大婚在即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 扭曲的經濟結構第八百五十七章 遠大理想第五百零八章 頭髮長見識短第二千一百一十三章 摩托羅拉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商業道德第三百三十三章 店鋪開業第二千零八十九章 銷量拐點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 加大投資第三百六十二章 強硬態度第七百二十五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轟動效應第九百六十一章 律師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思想博弈第六百一十六章 出口退稅第九百八十章 日企的貓膩第二千零八十六章 蘋果iPod第七百一十一章 走馬上任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所長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雲鵬電子市場第2309章 內部分工第六百五十二章 東廠西廠第一百六十九章 一分價錢一分貨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 鐵人第五十三章 王強的怒火第四百六十六章 雙贏第2305章 接班人第2376章 絕對實力第九百二十七章 抱團取暖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 香港上市第2366章 電子奢侈品第二千零六章 白天鵝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厚此薄彼第五百二十五章 人心向背第四百四十三章 接親第六百九十五章 客戶上門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如法炮製第2332章 定價權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技術代差第九百八十四章 插件機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瀋陽南湖科技開發區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四百五十三章 大局已定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 攤牌第五百六十章 金獎名單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善意的謊言第三百八十四章 趁熱打鐵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中國重卡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背水一戰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 開拓國際市場第九百七十章 廣告續約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香港精英第八百零二章 忠告第2397章 國際合作第三百四十七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四百六十四章 人才荒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產業轉移第2381章 順勢而爲第三百三十一章 開業在即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 轉移重心第九百二十九章 優勝劣汰第九百三十二章 緊張的工期第四百九十三章 設備到位第七百一十二章 信仰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如法炮製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坐地起價第九百四十四章 重要人物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外貿新思路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灰色規則第二百三十三章 風雨無阻第九百零三章 生產線資料第八百零一章 學霸第一千九百零二章 艱苦談判第二千零三十五章 秘密泄露第2333章 圓滿成功第2338章 入鄉隨俗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驚人的實力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 轟動效應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主動出擊第一千九百零五章 Windows系統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福利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家庭支柱第六百六十六章 擔憂第九百三十三章 新工程第二千一百四十九章 互聯網大潮第九百六十三章 默契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復讀機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西方不亮東方亮第九百二十二章 談判成功第一千六百一十八章 中瑞技術交流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文泰來聯盟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三機配套聯合體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私立醫院第一百三十九章 村支書的心思第二百五十八章 資料篩選第二百二十二章 重點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