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香港研發中心

當天晚上,段雲邀請王石以及趙學武,李國順一起吃了一頓晚飯。

自從形成立芯片廠之後,黃令儀就已經取代趙學武,成爲了天音集團最重要的技術研發人員。

而且隨着集團公司開始重點佈局集成電路產業,原先電子廠的研發中心已經開始有邊緣化的趨勢,最近這一年來,電子廠的研發數據並沒有開發新產品,只是一直在優化復讀機學習機生產工藝和設備升級,相對而言,電子廠研發中心的任務遠遠沒有過去那麼繁重。

趙學武還是很能理會段雲意圖的,他也知道自己年歲已大,可能在公司裡面幹不了多少年了,但還是相當的敬業,負責組織電子廠研發中心的工作進程,同時開始重點培養起年輕一代的技術人員,逐步完成研發中心新老交替的進程。

現在的趙學武已經在深圳落戶,包括他兩個兒子兒媳都已經住進了深圳,段雲全部給他們安排了工作,其中趙學武的大兒子已經在電子廠擔任了組裝生產車間的組長,工作表現非常出色。

段雲任命趙學武爲深圳研發中心的總工,主要因爲他以前在教育體系工作,雖然香港和內地的教育體系不大相同,但總的來說,趙學武的身份和閱歷,有助於香港分公司和當地高校的合作聯絡。

至於李國勝,他這兩年也去過香港好幾趟,雖然沒有王石屬於香港,但對當地的情況還是有些瞭解的,這次他也被對於任命爲天音香港分公司的總經理。

“咱們都是外來人,去香港辦分公司不容易,你們也要儘快的入鄉隨俗,把咱們的分公司框架先支起來,然後儘可能的吸納當地的優秀人才。”酒桌上的段雲看了李國勝和趙學武一眼,接着說道:“咱們這次去香港開辦分公司,最重要的就是依靠國際上的高端人才加盟,研發國產電腦品牌,回頭我會把相關的計劃書交給你們,你們根據這份計劃書,完成團隊組建,用最短的時間,讓咱們的研發項目走上正軌。”

“到時候我也會派香港分公司的人協助你們倆,幫助你們註冊公司和挑選辦公地點,到了香港之後,你們只要按名片上的地點去我們萬科香港分部就可以了,負責人名叫王興,到時候會由他來接待你們。”王石說着,從口袋裡掏出了兩張名片,遞給了趙學武和李國勝。

“謝謝!”

趙學武和李國勝接過名片之後,對王石道了一聲謝。

“還有一點就是,公司成立之後,要儘可能的吸納高端的人才,只要確實是這個行業的優秀人才,你們不要怕花錢,月薪10萬港幣的人才你們自己拿主意,要求10萬月薪以上的,你們把他的資料寄給我,如果確實是非常優秀的,咱們也可以高薪聘請。”段雲頓了頓,接着說道:“咱們是開辦技術公司的,如果太小氣的話根本成不了事,這一點你們一定要明白。”

“知道了。”李國勝和趙學武點頭應道。

香港不比內地,在內地月薪1萬簡直不敢想象的事情,設計中科院的院長他也拿不到這麼高的薪水,但是在香港則不同,普通應屆大學畢業生起薪就在6000~8000港幣,入職一兩年後,薪水就可以達到12,000港幣到3萬港幣左右,是內地普通大學生工資的幾十倍。

段雲每年投入150萬美元,這個數額已經不低了,聯想當初投入30萬港幣在香港成立分公司,當年就賺了不少錢。

聽起來聯想公司花了很少的錢就在香港站住了腳跟,而且當年就賺了很多錢,但實際上,他和段雲在香港設立研發中心完全是兩碼事。

【看書領現金】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還可領現金!

1988年4月,新技術公司與香港導遠公司、香港中國新技術轉讓公司各出資30萬港元在香港成立了香港聯想控股有限公司(簡稱爲“香港聯想“)。

新技術公司投資成立香港聯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想進軍海外,當時中國計算機市場在國際市場中的份額不到1%;二是利用香港有利的國際性的信息、電子器件購銷及融資中心的區位優勢;三是國內當時政策經常變化、環境不理想(如利率高、對市場的管制時鬆時緊);四是想生產PC機但是得不到批准。早在1985年技術公司就和香港的呂譚平先生開始了信息交流和商業往來,開始探討合作的可能。

呂譚平先生熟悉國際市場,新技術公司有較強的技術實力,優勢互補,於是1988年4月誕生了香港聯想(註冊完成於該年6月)。香港聯想發展很快,初期主要做貿易,很快進入主板製造業,1989年開始生產286PC機。

可以說,初期的香港聯想並不搞技術研發,主要業務是貿易,利用香港的區位優勢,將電腦和各種零部件進口到內地,賺取豐厚的差價,說白了,那個時候聯想不過是個替人打工的企業。

另外作爲合作方的中國技術轉讓公司董事長是柳傳志的父親柳谷書先生。

不但香港聯想的鉅額貸款靠技轉公司提供,它還爲柳傳志、倪光南等北京聯想的領導和骨幹提供了十幾個多次往返香港的簽證。

在當時此種簽證極爲難得,如果沒有此項特供的稀缺資源,香港聯想根本辦不起來。

對於沒有柳傳志這樣的家世背景,屬於他想要的香港設立分公司,而且要建立一個大型的研發中心,花費的錢肯定遠遠要比聯想集團多了多。

另外段雲還有一個更大的計劃,那就是如果這是香港研發中心成立了進展順利的話,它會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開始在海外建立更多的產品技術研發中心,其中包括歐洲的英國,法國和德國,這些國家高校的產學研系統都非常好,而且在技術方面,也都各有側重,最關鍵的是當前芯片和PC產業是美日爭霸,段雲在這些國家開辦相關的研發中心,與當地國家的利益並無衝突。

當天晚上,段雲和王石,趙學武,李國勝談了很久,而幾天後,趙學武和李國勝將會前往香港,建立起天音集團中國內地外的第1家技術研發中心。

第七百八十四章 摒棄前嫌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出國計劃第三百九十四章 熱處理設備第六百七十六章 設想第二千零二十四章 鶴立雞羣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極限產能第2363章 電子產業根基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共同話題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復讀機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重返海南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鉅額投入第2270章 羅奇的邀請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 夏普電子第二百零二章 勞模表彰會第2220章 研發節奏第八百九十八章 接班人第2299章 偶像第六百一十九章 全廠合影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 出國邀請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項目細節第五十六章 夜大第二千一百五十二章 高薪誘惑第九十五章 裡應外合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逆勢成長第2404章 科興銀行第九百五十二章 工業用地第四百六十六章 雙贏第二百一十二章 成人高考第六百七十五章 死於安樂第二百二十八章 夜大第一課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沒有意義的工作第一百九十九章 配套合作第五百三十三章 憧憬第2401章 居安思危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 液晶之父第一百六十九章 一分價錢一分貨第七百八十一章 態度轉變第二千零五十章 灣流會員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最惠國待遇第2367章 艱難挑戰第九百三十七章 破局第四百零八章 二手設備第八百二十四章 挽留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託福第2408章 專業人才第二百七十九章 改裝驗收第六十五章 職工夜校第一千八百零一章 高度重視第八百六十一章 團隊核心第二百二十四章 悠閒時光第八百五十三章 連夜安裝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野心第五百四十一章 自學的成果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講故事第四十章 彈性管理第九百六十九章 品牌戰略第六百七十章 接站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所長第六百九十六章 影音衝擊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 意外的發現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MD播放器第七百二十二章 數控加工中心第2405章 惺惺相惜第三十四章 安裝天線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校委會第二千零二十三章 萬里挑一第六百五十章 移交技術第一百三十五章 研製音響第2194章 萌芽第2164章 貴賓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五一表彰會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國家隊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金盃汽車第三百一十六章 取經第八百五十一章 重要事情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新計劃第五百二十七章 施壓第二千一百六十章 大刀闊斧第六百七十五章 死於安樂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愛國情懷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冠冕堂皇第一千八百章 妻隨夫榮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 索尼傳奇人物第一百九十三章 請教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美籍華人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各立山頭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天音數據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無言以對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 初步方案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企業文案第八百二十二章 長遠計劃第六百五十六章 開辦夜校第五百六十章 金獎名單第三百五十五章 消極怠工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一呼百應第四百四十章 名聲在外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 重回總部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 慷慨第五百一十七章 外貿公司第五十七章 代理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