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深房集團

“那就是你必須要和深房集團合作,借用他們的名頭,在香港購買優質的房地產,也只有這樣,你才能實施你現在的計劃。”段雲對妻子說道。

“和深房集團合作?”程清妍聞言,柳眉微微皺起,只聽她接着說道:“這樣不太好吧,要是和深房集團合作,就要給對方一些好處,不然的話人家怎麼可能跟他們合作,另外就是讓深房集團幫咱們在香港買房買地,到時候利益怎麼分配?人家自己也能買,根本用不着他們幫助啊?”

“深房集團在香港買房確實暢通無阻,但你別忘了,他們手裡沒有那麼多錢,而且在香港買房需要的是外匯,作爲一家國營企業,他們想從銀行接到大量的外匯也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段雲微微一笑,接着說道:“但是咱們天音集團現在手頭卻有大量的外匯,只要你肯借給他們一些外匯,我想他們應該很願意幫這個忙的。”

“這樣真的行得通?”程清妍聽到這裡頓時眼前一亮。

“絕對沒有問題,深房雖然是深圳市政府的下屬企業,但咱們市政府這邊也急需外匯,不可能給三方集團撥太多資金的,另外就是深房集團之前在香港搞的都是深度房地產開發,就是買下一塊土地,然後蓋樓再賣出去,雖然這樣能賺到很多利潤,但是資金回籠週期卻很長,少則一兩年,多則三五年,所以一旦他們一旦投資香港房地產,短期內資金會被套住的,想再投資其他香港地產沒有多餘的資金。”段雲頓了頓,接着說道:“但如果咱們肯借他一些錢,就等於提升了他們的獲利空間,咱們再讓他幫一點小忙,應該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還是老公你厲害,我之前就沒有想過合作的事情……”程清妍說道。

“所以說我讓你放平心態,就是這個原因,哪怕是實力再雄厚的公司,他有的時候也必須要跟一些小很多跟公司進行合作。”段雲看了妻子一眼,接着說道:“沒有一家公司有實力可以包打天下,在涉及到一些新的領域,尤其是在進入一個咱們之前從未設計過的地方,必須要有人幫咱們先探路,咱們這次去香港開發市場,有句老話叫強龍不壓地頭蛇,更何況和人家香港的大團團相比,人家纔是猛龍,咱們只是小蛇而已,搞不清自己的位置,有些事情根本辦不成。”

“我明白了。”程清妍點了點頭說道。

“還有一點你要搞清楚,深房集團也是咱們深圳市政府重要的資金來源之一,咱們現在的市政府想發展需要很多的錢,以後的話,咱們不光要在香港和深房集團合作,在國內,也可以聯合深房集團進行開發,想把盤子做大,你不分出一杯羹是不行的。”段雲又補充了一句。

作爲深圳經濟特區最早成立的房地產開發公司,曾在房地產開發史上創造了多個“第一”,包括:第一個有償使用國有土地;第一個引入外資合作開發土地;第一個採用樓宇預售手段籌集開發資金;第一個按國際慣例實行建設工程公開招標;第一個成立物業管理公司對開發的樓宇、住宅進行全方位管理;在深圳經濟特區舉行的第一次土地使用權拍賣會上奪標等等。深房集團以“敢爲天下先”的精神,爲中國房地產業、深圳特區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而目前深房集團的掌門人是駱錦星,他可以說是中國房地產之父,他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房地產公司深圳特區房地產公司,也就是如今的深房集團。1980年駱錦星成立了深圳特區房地產公司,註冊資本就是4臺單車。1993年駱錦星深房上市的時候,資產已經高達68億。

駱錦星苦苦尋求辦法,最終他發現了對岸的香港,當時房地產市場非常發達,而且香港的土地都是可以自由買賣。當時內地卻依然不行,而且是法律明文禁止的。駱錦星想如果深圳的土地也可以買賣,那麼就可以籌集到一大筆資金了。

駱錦星跟領導商量之後,領導建議駱錦星找一個擦邊球的方式,於是駱錦星就想了一個辦法,提出了一個“補償貿易”的辦法,他找到了一個港商合作。深圳出地港商出錢,蓋了房子之後,港商負責在香港銷售,獲得的利潤深圳獲得8成,港商獲得2成。

爲此在1980年駱錦星成立了深圳特區房地產公司,最初深圳大約協調4萬元的經費,不過由於當時資金確實有限,後來一直沒有落實。駱錦星沒有辦法只能先跟港商借了4萬元,隨後成立公司。最初公司的資產只有4部單車。

不久之後,深圳的第一個小區開建,並且開始在香港銷售,當時一平米的價格是2750元。當時只有香港房價的十萬之一,同時購房還可以送深圳戶口。這個項目在香港推出之後,獲得了市場的追捧,很多華僑非常購買,同時很多投資者也紛紛購買。

1981年這個小區竣工,駱錦星又學習香港模式,成立了內地的第一家物業公司。1983年深圳政策上開始鬆動,關於房地產很多發展開始寫入章程,隨後深圳房管局開始一分爲四。駱錦星開始主管深圳特區房地產公司。

發展到1988年,深房集團已經初具規模,擁有固定資產超過8,700萬人民幣,旗下還有6個分公司,在全國各個主要城市都有辦事處。

【看書領現金】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還可領現金!

不過即便如此,深房集團依然非常缺乏資金,尤其是外匯,這也極大的束縛了他們開發香港房地產腳步,即便是在內地,也面臨着衆多地產廠家的激烈競爭,隨着國家對房地產政策的鬆綁,在1988年的時候,全國房地產公司爲3124家,其中包括一些實力雄厚的港資公司,深房集團雖然靠着區位優勢始終保持在第一梯隊中,但在一些國內關鍵項目的投資上,因爲資金不足,能眼睜睜的被港資企業“截胡”,而且缺乏外匯,也讓他們開發國外房地產市場有心無力……

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 加大投資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參觀上海大衆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似曾相識的感覺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無果而終第二千零二十一章 誇下海口第六百五十五章 內功第四百一十二章 衆矢之的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 軟廣和硬廣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 爭執第六百九十三章 春節第一千零三十章 大賽開始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忍痛割愛第2256章 民營物流第八百三十三章 校長面談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巨大風險第2323章 亞洲之星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公開的秘密第2424章 長期項目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冠名贊助商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技術差距第2254章 互助會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國產486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背水一戰第四百五十九章 發工資第2308章 候選人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密談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愛子第二千零九十七章 親和力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 新項目第九百五十五章 人才濟濟第五百三十一章 今非昔比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 一腔熱血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家教第三百七十一章 韓警官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倒插門的女婿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 硬性條件第八百六十四章 大會尾聲第八章 租房第二百八十四章 心服口服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危機解除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免稅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交易達成第四百零八章 二手設備第九百四十六章 意外驚喜第三百五十二章 招工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 飢餓營銷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撿漏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嚴謹作風第2304章 囤地第八百九十八章 接班人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談判第2393章 寧缺毋濫第七百二十八章 加班飯第八百七十四章 領導視察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 吉人自有天相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嚴酷測試第二百九十七章 貝恩第六百二十四章 開門紅第九百八十一章 背水一戰第一千九百零二章 艱苦談判第六百一十四章 出口補貼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 合適的價格第九十一章 高額獎金第2384章 免費入駐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 PS遊戲機第四百二十八章 熱戀第2175章 艱難的任務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截胡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申請通過第二千零一十三章 即時通訊軟件第六百三十章 頭等任務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藤尾增岡第七百零六章 局長面談第二百六十七章 回廠上班第2269章 拒絕參觀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重要價值第一百七十八章 侉子第一百四十八章 滑旱冰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 回不去的從前第九百三十三章 新工程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階梯銷售第四十二章 推銷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大膽地建議第六十章 廠長歸來第二百八十九章 土皇帝第五百八十二章 載譽歸來第一千八百零五章 隱形阻力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民企的春天第一百六十三章 事故鑑定第八百零八章 鑽戒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研發投入比例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望子成龍第2292章 高處不勝寒第八百八十八章 招賢納士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USB第三百二十二章 買房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資金權限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黃金機遇第二百五十章 暖意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集團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