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2章 討要醫生和工匠

這個藉口,在現代人看來,很二很文青。但偏偏,現在大明當政的,就是一羣純粹的文青。

所以,明朝大臣們,把馬林的想法,自動腦補成了——馬林很仰慕大明的錦繡山河,所以想到處看看……

然後,馬林這個奇葩的理由,得到了朝中文青大臣們的肯定,准許其去大明各地遊歷一番。當然,有些邊關重地,還是有限制的。因爲,大明官員也害怕邊關佈防的機密被外人所知。但是,馬林本來就不想去邊關,而是打算去內地採購各種物資和草藥,根本不想去邊關。

因此,馬林在得到了朝廷的批准後,直接利用大明驛站系統,一路向南……

而那10艘戰艦,馬林則下令他們走海路南下,去長江口待命。至於讓那些戰艦進入大運河航行?不是朝廷不準,而是大運河容納不下。

現在的大運河可不是後世解放後拓寬過的大運河,而是很窄的古運河。所以,500噸級戰艦很容易在其中擱淺,也難以轉彎,不太安全。因此,馬林只好讓船隊走海路去長江口了。

但在離京前,馬林忽然想起了一個很重要的事情——他得向大明朝廷要些人……

什麼人呢?主要是醫師和工匠……

首先是醫師,在這個年代,明朝的醫術是世界最頂級的,比歐洲放血治療強太多了。有了世界最頂級的醫師,也能保證馬林和其家人能活得久點。

雖然之前馬林引進了莫日根和巴特爾兩個蒙古醫生,他們的醫術也能在歐洲稱霸。可是,蒙古醫術長處還是在正骨、跌打損傷,和獸醫方面。至於其他科目,則遠不及明朝的大夫。

其中,馬林最看重的就是婦科和兒科。兒科不用講,古代小孩夭折率很高,歐洲更是如此。很多絕嗣的歐洲貴族,不是沒生出小孩,而是孩子全夭折了。比如西班牙的胡安三世,要不是馬林救他一命,他也早掛了,根本沒機會成爲西班牙國王。而後世的英國安妮女王則更誇張,她生了17個子女,結果沒一個能活下來。所以,後來英國王位才落到漢諾威選帝侯頭上的。

馬林現在就只有凱撒一個嫡子,要是哪天出了意外,那也得玩完。因此,給配備上醫術高明的明朝大夫,那是必須的。

還有就是婦科,也很重要。在歐洲,因爲醫學極爲落後,導致很多貴婦在生孩子的時候落下病根,然後死得很早。甚至,每一次生育,都是玩命一場。很多貴婦,因爲難產或者生孩子落下病根,導致二三十歲就去世了。難產這個病也許比較難對付,但產後落病根這個問題,中醫卻是最擅長解決的。就算是後世的西醫,也不如中醫擅長產後調理。因爲,中醫本就講究養身爲主。

而且,醫生在大明的地位很低。除了那些醫官或者有功名的讀書人,其他醫生的地位是很低下的。朝廷說賞給誰,那是一句話的事。

最妙的是,馬林記得,這次劉謹倒臺,貌似太醫院就有一些太醫因爲之前巴結劉謹被劃入閹黨,然後倒黴下了獄。這些人,就是馬林攻略的重點目標。因爲,其他太醫大明朝廷是不可能送給他的,畢竟大明君臣也指望那些太醫保命。而民間的醫生,雖然也有醫術高明的,但比較難找,而且人家未必肯跟你走。而容易找到且容易招攬的,醫術往往很一般。只有那幾個倒黴太醫,醫術水平高,但卻身不由己,身陷囹圄,可以讓馬林帶走。

……

至於工匠,那就更不用說了。醫生好歹能救人性命,雖然地位低,官員們倒也不敢太苛待,畢竟他們有求到醫生的地方。但工匠,大明隨便一個小官,都能像驅使奴隸一樣驅使那些匠籍的工匠(農夫會點手藝不算工匠),根本不把他們當正常人。而工匠在大明的地位,還不如種地的農民。除了掌握火器等機密的工匠以及一些製作貢品的頂級工匠外,其餘工匠,恐怕根本不放在大明官員的眼裡。

華夏古代科技發展受限,就和這種苛待工匠的政治環境有着莫大的關係。如果不是古代封建王朝苛待工匠,科技發展哪輪到歐洲嘚瑟?

而華夏古代封建王朝之所以苛待工匠,理由也很奇葩——這竟然是因爲戰國時期儒家和墨家的思想分歧導致的。當時墨家把儒家狠狠地噴了一頓,認爲儒家的東西華而不實,沒啥幾把用。

然後儒家子弟記仇啊,當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翻身掌權的儒家就開始清算墨家了。而墨家是工匠技藝的代表,所以,所有工匠,不管是不是墨家傳人,都跟着倒黴了,被儒家王朝視爲“賤人”,所有工匠技術,也被儒家視爲“奇淫技巧”……

而儒墨兩家的恩怨,終究導致了華夏科技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阻礙。畢竟,聰明人沒人願意去當“賤人”,去搗鼓“奇淫技巧”。當歐洲國家還處於野蠻的中世紀的時候,華夏的科技還能保證領先,畢竟上千年的積累在那兒。但當禁錮思想的教廷式微,科學擡頭後,歐洲很快在科技上超過了華夏,並形成了碾壓。

事實上,科技發展和政治體制沒太大關係。華夏科技發展的最大障礙,其實就是儒家和墨家的恩怨。如果沒有那段恩怨,也就沒有儒家王朝對工匠技藝的壓制,也許華夏古代科技會爆炸。

所以,華夏古代阻礙科技發展的不是封建王朝,而是仇視墨家的儒家。但華夏古代,儒家和封建王朝是一體的,所以封建制度幫儒家背了鍋。然後,後世的歷史書就瞎幾把吹,好像政體改了,大家就能上天……但民國時期的亂象表明,這純屬扯淡。難道民國的資本主義不比封建主義先進?然而,民國時期工業還不如清末洋務運動時期了,出現了一定的倒退。

所以,實際情況是——科學要發展,首先需要一個安定的社會環境,然後要廢黜掉壓制工匠技藝的儒家思想,和政黨無關……

但其實,儒家思想也不是不好,其中很多東西,都是很不錯的。但錯就錯在,爲啥儒家和墨家結仇,導致兩家你死我活。這倒印證了那句老話——“兼聽則明,偏信則闇”。當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時候,華夏本身就進入了思想的黑暗時期。而且,一黑就是近兩千年。總之,不是儒術不好,而是不該讓其一家獨大。

再好的思想,一家獨大後也會腐敗。再好的大臣,一人獨攬大權久了,也容易成爲叛逆(比如王莽)。只有兼容和平衡,纔是真正的王道。當然,這個兼容裡面,肯定不能包括那些神經病一般的譁衆取寵的變態想法。

反正,只要華夏還是儒家一家當政,科技就發展不起來,也就不會成爲馬林日後殖民世界的對手。而工匠們,也沒有出頭之日。

比如,我們後世講“工匠精神”。這年頭的大明,你要是講啥“工匠精神”,人們肯定會覺得——你好人不做,爲啥追求“賤人”的精神?

但這對馬林是有利的,因爲大明不重視工匠,那麼,跟大明朝廷要些工匠,也就很容易了。而事實也證明,馬林所料不差……

第1629章 開闢波斯航線第1227章 謀劃廢除《大憲章》第1919章 暴利的貂皮貿易第1207章 肝付水子和海帶第1347章 全殲聯軍騎兵第1676章 葡萄牙人要遠征大明?第1113章 曲終人散第839章 紐卡斯爾威士忌釀酒廠第1406章 安吉拉懷孕了第1368章 募兵和招募災民第908章 鼓惑西班牙人出兵第15章 西蒙長大了第1712章 約蓋爾男爵第1854章 弱雞版魔改“大飛”第105章 奶茶第96章 陛下,我們換個鐵門吧!第684章 利用盜賊阻擋蘇格蘭人第965章 馬穆魯克王朝的重要性第285章 總督培訓班第1437章 搶劫之後第153章 買點槳帆船第101章 鐵門難破第1402章 坑害路易十二第1770章 南下加冕第524章 騎牆的決定(上)第1746章 建議修長城第902章 鎳鋼鐵皮包裹船底第818章 老霍夫曼要回鄉顯擺第218章 輕鬆獲得古巴島第1579章 城中激戰(下)第1876章 質問第1773章 佔用教會資源第1779章 處心積慮第183章 去運毛妹了第390章 蹭飯第1399章 教凱撒講童話故事第815章 格德司公國除名第1697章 海地島的資源第413章 根本停不下來第452章 背水列陣第116章 食鹽貿易大單第1840章 假扮海盜?我也會!第300章 美洲還是叫美洲第759章 我要當土司第395章 推廣羣毆訓練法第90章 攻佔石勒蘇益格公國第977章 變化和糖薑片第九章 安吉拉懷孕第1502章 炮兵營第914章 哥薩克來了第1986章 信鴿站和無憂伯爵第931章 獵殺犀牛是正義的第307章 貿易擴張模式第18章 接應哥倫布的準備第312章 喬治敗逃第1282章 亨利八世?第369章 陰魂不散的法國人第362章 攪動西班牙風雲第1321章 疲敵戰術失效第778章 兵臨城下第1836章 各種套路第430章 羅賓漢盜賊團第566章 繼續購買黑奴第657章 海上游鬥第1423章 指東打西第1715章 優惠酬賓和限購第850章 B火藥的用途第901章 亞美利哥再出發第373章 威尼斯入坑(上)第1687章 狼牙出手第1957章 新達比克草原之戰(中)第674章 圍城開始第1359章 橫掃六國第142章 妥協第1975章 運輸難題第506章 給力的教皇諭令第1909章 “船堅炮利”只剩“炮利”第45章 多尼.茨瑞第971章 誰是凱子?第30章 一曲成名第431章 較量第1424章 西班牙人的注意力第89章 基爾運河的設想第1981章 低廉的養兵成本第1846章 法國海戰思想起源第1456章 治安官和警長並存制度第298章 談判邀請第322章 俞大猷獨輪戰車(下)第1180章 廣告和寫戲本第905章 羽絨服和草衣(下)第348章 紐卡斯爾煤炭斷供第1275章 康拉德主教爽死了第541章 日德蘭半島的丹麥人第1663章 馬燈第1881章 聲東擊西第1392章 拿下不萊梅第1099章 亞美利哥回來了第1386章 餓死還是談判第1689章 賣慘第1934章 名牌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