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五章:善即是惡

這袁絨衣如此一繞,吳毅也分不清,她究竟是想要和自己一起去,還是隻是將那六塵令給自己,讓自己一個人去。

於是乎,吳毅再問了一遍。

可以感應到,袁絨衣內心陷入巨大的糾結之中。

如果吳毅要是遇上這樣的事情,最多就是告訴對方六塵觀的位置,關於自己幼時與神尼的經歷,那是一個字也不會說,所謂六塵令,更是妄想。

能夠爲此而糾結,袁絨衣無愧溫柔二字,但是很可惜,這溫柔二字,在修界之中,有些時候,並不是褒義詞,而是貶義詞。

如果不是如此溫柔,她也不會被這個世界傷害地如此深!

在幾乎所有人眼中,溫柔是罪!而吳毅更是自修道初,就一直處於謹慎與被迫害妄想症的邊緣。遇上袁絨衣這等存在,就如同一捧清水,潤澤過心田,一縷清風,撫過髮梢。

吳毅已經很久很久沒有體會過這種感覺了。

即便是認定人性本惡,也不會排斥世間的善良,吳毅便是如此,袁絨衣的舉動,使得吳毅不後悔自己之前的決定。

猶豫了很久,袁絨衣長呼了一口氣,道:“反正我現在是孤家寡人,也無去處,便和前輩走上一趟吧!”

對於她的這個決定,吳毅也不知道該如何評價,世界用針刺我,以刀砍我,我卻仍然報之以溫柔。

正常人眼中,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必是以德報德,以直報怨!你以德報怨,別人卻未必會將你的德放在心上,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只會變本加厲地欺負你。

清澈的眼神,燦爛的笑容,吳毅險些忘卻了她之前還經歷過人生之大變!此女也不是積善派門人,爲什麼要做到這一步,這樣對她有什麼好處。

人家積善派之人,日積一善,氣運累積,可以白日飛仙,袁絨衣又得到了什麼呢?

或許讓她走積善派的路子,會更好一些,吳毅想着深了,一時間愣了神,積善派乃是道門五大流派之一,沒有丹鼎派那樣,一重重,一道道的境界劃分,但觀其功德氣運即可。其餘流派之人,無故也不會對積善派之人出手,否則就是平白爲自己惹來厄運因果。

吳毅以定運星盤觀袁絨衣的氣運,非常悲哀地發現,她的氣運,很微薄,功德也是寥寥,按理說,這種好人的氣運功德,應該比常人多才是!

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她的善良,被冰冷的現實所吞沒,沒有人領她的情,或許還會認爲她是在惺惺作態,沒有人承她的恩德,氣運功德自然不多。

世界很真實,無論你承認與否,羣衆都是畏威而不懷德的,所以吳毅無論是人身治理炎玄天池,還是心魔身治理明月界,都是恩威並施的,甚至於威還要多上一些。

觀音菩薩座下的金魚跑去危害人間,悟空得知金魚底細之後,跑去南海請菩薩出面,觀音菩薩故意以平凡妝容出現,並收服金魚。

百姓歡呼着菩薩仁慈,卻不知道菩薩是故意放出金魚阻止四衆西行,菩薩纔是他們苦難的根源。

但是百姓不會知道,他們只會歡呼,並且在下一條金魚出現後,繼續等待菩薩的解救,要菩薩解救,香火錢(稅收徭役)是不是要多一些?否則爲什麼要救你這個草民。

(觀音菩薩與金魚的故事,在西遊記的第四十九回:三藏有災沉水宅,觀音救難現魚籃。

有興趣的可以找回來再看一遍,西遊記是當今仙俠小說的根基,但是很多人只看到了其中斬妖除魔的精彩,卻沒有發現背後影射的人事。

西遊記能夠成爲四大名著之一,絕對不是因爲仙魔故事寫得好,而是因爲背後的影射,否則應該是封神演義進入四大名著之列。

近代胡適說:《西遊記》至多不過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說、神話小說;他並沒有什麼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過有一點愛罵人的玩世主義。這點玩世主義也是很明白的;他並不隱藏,我們也不用深求。

相比較而言,胡適的層次有一些低了,只從文學的角度去看,沒有從史學甚至是哲學的角度去看。

西遊記確實有很多的史學漏洞,諸如將明代官僚制度嫁接在唐代,宋代道派嫁接在唐代,還強行扭轉唐太宗的死亡時間等,隨便說,都能夠說出許多。

但是請相信,這是四大名著之一,不是三流讀物。

相比較而言,魯迅的話,就更加客觀一些。

魯迅是這樣說的:吳承恩撰寫的幽默小說《西遊記》,裡面寫到儒、釋、道三教,包含着深刻的內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統治意義的神話作品。吳承恩本善於滑稽,他講妖怪的喜怒哀樂都近於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歡看。

反抗封建統治,絕對不是單單一句皇帝輪流轉,明年到我家,能夠說完的。

毫不客氣的說,西遊記是我的政治啓蒙讀物,同樣,散人也希望,如果大家有時間的話,能夠正視這本名著,從史學,甚至是哲學的角度再看一遍,你的人生會發生改變的。

因爲很多事情,不是封建制度與社會主義制度的變化,能夠改變的。

散人寫的這本書,很多內容,也是來自於西遊記。

很多人希望散人薦書,獲得散人敏銳的洞察能力,你們都是看小說的,***選集,資本論這樣高深的你們也看不進去,西遊記應該是你們最好的選擇。)

好人有好報,惡有惡報,更多時候只是一種心理安慰罷了,是一種對現實的無奈反抗,也叫做阿Q精神。

常人默默地承受着,等待着惡龍來救助自己,卻不知惡龍纔是自己罪惡的根源,屠龍勇士奮起一擊,卻被惡龍的寶物迷花了眼,身上慢慢長出了鱗片。

昔日屠龍少年,絕大多數,最後也變成了惡龍。

還有極少部分屠龍勇士,沒有變質,但是他的同伴變質了,他們進而殺害屠龍勇士,並將惡龍的皮披在勇士身上,誣陷勇士的改變。

(猜猜最後一段說的是誰?)

第六百九十五章:上界一氣宗盛衰史(六)第七百七十五章:閒話大羅第一百二十章:天人交感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轉死爲生乎?第四百四十八章:最後一驗,至愛之物第一百六十三章:真我第一千零六十章:寡斷誤人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劫火九轉,功成太乙(下)第七百一十五章:遭遇戰第九百零二章:天魔星君第五十三章:舉國同慶藏風波第一百零三章:睹物舊懷第七百六十八章:垂死掙扎第四百零五章:初見絕域第一百一十七章:殿中激辯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宙宇爲一第三百七十七章:劍道脈流第一百三十八章:李固族兄第五百零六章:安樂城之由來第一千零一十九章:痊癒第四十一章:難料禍從天上來第一千二百三十章:合乎天道,便爲對否?第三百四十四章:建木之葉第四百三十六章:先鋒第三百三十一章:百年魂幣第一百一十六章:魑魅魍魎第六百零八章:大勢如磨人如盤第七百四十章:動靜之道化用之第九百九十一章:以利誘之第五百九十六章:白澤之思第三百三十一章:百年魂幣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無勢人爲勢,何須與衆同第三百零八章:陰陽二氣,戰事終歇第四百零一章:地火水風,四神齊聚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造化毀滅,本無善惡第二百八十四章:天魔身,擄掠事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一化千萬,史載非真第十五章:鬥靈鬼誰笑最後第三百六十七章:神意之爭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再無退路,不進則退第五十章:投石驚起大波瀾第五百一十五章:輔弼之神第二百五十二章:看人還是人,看影也是人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諸子爭位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界域融合,二身歸一第三百九十五章:島嶼中央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過去因果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入山門,心思異第四百一十一章:扶位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血雨腥風處,真龍天子出第六百九十章:上界一氣宗盛衰史(一)第八百二十六章:溫柔的淚水第六十七章:神獸白澤探秘來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時空跳躍,天道不存第一千零七十四章:局勢風向標第八百零四章:來路第六百五十八章:結果第四百四十章:均衡第六百九十九章:可言七分第三百八十九章:危機暗伏第七百五十六章:內洞天的嘗試第三百章:功成身退第一百三十八章:李固族兄第七百六十六章:血道修士,南疆修煉體系第一千零五十五章:秩序真空第一千二百三十章:天生弱水,空間爲障第六百零五章:道器之亂第五百八十八章:舒展天的奇遇第一百七十五章:神祗成形,鬼毅獻計第六百二十六章:天城城主銀世傑第八百六十七章:龍象尊者第四百六十九章:信任之危第九百二十九章:妖道亂政第一百八十八章:靈識分化,李固來信第六百八十八章:辭別仙人返宗門,清虛殿內席位定第一百四十四章:地德觀觀主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通心之問,未來可見第一千三百二十章:滅魔第一百五十一章:真人授法故,華劍凌造訪第九百四十一章:劉府尊與行卷第八百七十七章:雪舞人間封天下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黑甲蟲的突破第一千零九十八章:逸氣之變(下)第二百二十九章:法會啓,鳳凰現第七百八十七章:明月界之大敵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檮杌刁難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與虎謀皮,終遭虎噬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帝國暗中的變化第一百四十章:名額之爭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峰迴路轉,以一敵三第六百三十二章:玄真子之怒第八百八十四章:暗殺,明殺第五百七十七章:逃離生天,又爲質子第六百三十六章:交手第四百三十七章:首戰,過橋第三百章:功成身退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真假爲一,本心如初第三十八章:妙靈峰賀威來訪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倦鳥歸巢第八百八十六章:毀滅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