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四章:六臂羅漢

接下來,吳毅就與這些道門弟子在一起,不過有了之前的事情後,也沒有人故意刁難了。在沒有取得六塵觀客卿之位前,他的身份,也就是一個客人而已。

通過這種對道歌的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夠顯示出道人的實力,也是宴席中解決矛盾的好辦法,很多底層弟子認爲大能之間,還是需要互相殘殺以決定勝負,多少有些井底之蛙了。

修爲越是高深,如果不是生死大道之仇,其實根本不會有人以死相爭,武鬥的方式就越來越少,更多的,其實是以文斗的方式決定勝負。

悠揚的佛鐘響徹三日有餘,方纔漸漸停息,到了這時,該來的人哪怕是路上出現一些變亂,也應該到了。

這場水陸法會正式開始,主辦之人,正是六塵觀內吳毅爲數不多的熟悉者之一——智度衆主。

法會,自然是以講法爲主,智度衆主端坐下來,當先開始講法,涉及佛門四諦,八正道以及十二因緣之道,都是佛門最爲基礎根本的理論知識,基本上來自於原始佛教的闡述。

若是一個佛修連這些都不知道,他的佛門弟子身份,就很值得質疑了,無論他是哪一宗門出身,都說不過去,就好像一個道門弟子說他連三清也不知道一樣惹人發笑。

三清,太清——太上老君,上清——元始天尊,玉清——通天教主。而今流傳下來的很多功法,前面都帶有太清上清玉清的字樣,以顯示源流。

哪怕是中古的時候,上清一脈與玉清一脈發生爭執,勝利的上清一脈將玉清一脈打壓成爲邪門,鄙夷其爲邪修,但是還是保留了諸多玉清法門。

三清本就是一體,內部爭鬥,也只是因爲理念分化而已,根本還是一致的。

同理,佛門的大乘小乘之爭,也是一樣的。

原始佛門,大致是釋迦摩尼傳立佛教之後至於中古闡釋之爭的這一段時間,佛門因爲勢力孱弱,根本沒有分化的趨勢,內外極其團結。

那個時候流傳下來的理念,也爲而今的所有佛門弟子所尊崇。

不可否認,智度衆主有着極爲高深的佛法造詣,講法的時候,提到人與一切生命的起源問題,宇宙本體的探討,時空無限,體用相即,心性染淨以及對心的探討。

等閒弟子,還未必能夠明白,即便吳毅並非佛門出身,但是聽聞一場,還是大有收穫。

天花亂墜,地涌金蓮,對於其他人而言,此景難以顯現,但是對於智度衆主而言,乃是正常無比的跡象,引得天地呼應,山河齊震也沒有什麼可驚訝的。

饒是他的修爲,也只敢在此刻講述一些原始佛門的理論。

看來註定是自己成爲這個導火索了,吳毅心中苦笑。

智度衆主講道一日有餘,方纔停息,前後穿插,正反互現,明明是很深奧晦澀的理論,卻給人以淺顯易懂的感覺。

當然,也僅僅是這種感覺而已,沒有將佛法親身實踐一遍,智度衆主講述的內容,也僅僅是從左耳進右耳出罷了,作用不大。

之後,便是其餘佛徒上前,各自講述自己的想法,是對大道天地的領悟感受,都能夠給吳毅以煥然一新之感。

其中,還有辯論的環節,嚴格而言,就觀賞性來說,這個環節是最爲刺激的,但是也是最爲兇險的,在辯論的時候,是雙方大道領悟的碰撞,是意志的對拼,一個不慎,根本之道動搖,死而不得,比道隕身滅還要痛苦。

很不巧,在受任六塵觀客卿的時候,吳毅需要闡述自己的觀點,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預料,一定有人出面,同吳毅展開辯論。

文辯不成,說不定就要轉變爲武鬥了。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接下來的半月光景,都在講道與辯論中度過。吳毅大部分時間都在閉目養神,一副引頸受戮的樣子,全沒有半點逃逸的姿態。

當智度衆主宣佈吳毅擔任客卿一位的時候,閉目養神的吳毅方纔睜開雙眼,駕馭遁光,步步生蓮,往中心而去。

講道之地,其實就是一方擴大化的十二品金蓮,能夠讓修士超常發揮,而吳毅也至此成爲了在場中第一個有幸進入十二品金蓮的洞天修士,不知道多少修士看吳毅的眼神,都是羨慕嫉妒恨的。

吳毅身立如鬆,語氣悠揚,道:“道經有言:上古真人者,提攜天地,把握陰陽,呼**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中古至人者,淳德全道,何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於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

吳毅如同背書一般的言辭,給了六塵觀入世派以藉口,此刻,便有一地閣寬廣,面相圓潤的佛陀不踏蓮臺,直接涉水來到金蓮上,打斷吳毅,道:“倘若你只會背誦道經,何德何能成就客卿之位!”

吳毅行了一個道禮,問道:“敢問大師法號?”

“貧僧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六臂羅漢就是我!”言罷,六臂羅漢身後,已經有四隻手臂生長而出,沒有一絲不和諧處,法相莊嚴。

這樣的場景,也在意料之中,吳毅道:“大師以爲,成爲客卿,還需要懂得什麼?”

六臂羅漢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問道:“難不成你道門只有這些消極浮妄的說法嗎?只會教人離羣寡居,消極厭世,避世隱居嗎?”

六臂羅漢這一棍子,倒是狠,將在場所有的道門中人一併得罪了,氣氛一時間變得緊張無比。

而吳毅便身處這個漩渦的中心,答好了,六臂羅漢可能直接動武,答不好,青玄上仙可不會饒過自己。

吳毅道:“自然不是如此,道家之學,有帝王御政之術,有輔國經世之略,有強兵戰勝之策,有禦敵抗辱之功。治世一道,也頗有功德。”

六臂羅漢聽得頻頻點頭,然後問道:“還有嗎?”

他之心意,已然昭然若揭,吳毅的眉頭皺起。

第一千零二十章:渡化第一千零二十七章:隱憂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懷璧其罪,龍爪之至第一千零五十七章:自救第一千零三十五章:伴君如伴虎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人力有窮,棄車保帥(四千字合章)第一千二百零八章:最後一戰(下)第二百二十七章:戲弄李蘊勇,神秘九皇子第六百一十一章:焚皇現身(二)第三百一十四章:俊彥如雲第六十三章:力道突破殺心起第七百零一章:愛情之劫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自守,迴歸第一千零三十二章:皇城第九百七十二章:北軍元帥第七章:借日修行,殿中暗流第一千零九十七章:逸氣之變(中)第一百五十六章:劍光分化第一百五十四章:地脈異變第二百六十一章:巨型殭屍,喚名拿人第一百一十九章:梳理手段第六百四十三章:徐殷名之邀第二百五十六章:巫族五支,地元之體第九百八十七章: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第九百五十二章:誰是贏家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轉死爲生乎?第四百零六章:生死一線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造化毀滅,本無善惡第一百五十四章:地脈異變第二百九十三章:第一生靈第三百六十一章:四象陣起,鬼兵招搖第三百二十二章:略施懲戒第二百八十七章:琉璃事,飛舟成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月光甚寒琉璃意(下)第二百九十四章:化形,悟道第六百六十三章:奔喪第二百一十三章:神通九品,書籍建功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刺殺第一百五十章:大成皇子何隱鋒第四百六十四章:上人傳承第七百六十三章:吳毅講道第四十章:平衡勢力劃地盤第三百二十一章:亦醉亦夢第七百八十四章:替身敗亡第九百七十二章:北軍元帥第四百四十八章:最後一驗,至愛之物第四百二十四章:丹殼三要,丹域之始第八百三十一章:疑惑第二十一章:宴無好宴詐脫身第六百五十二章:白澤困惑,初入異域第五百四十一章:蘇真之議第九百三十六章:造神第四百三十章:暗流涌動,人身之危第九百二十五章:背後隱秘第五百一十三章:七曜歸位第七百七十六章:被拋棄的吳毅第二百零五章:吳毅護局,局勢再變第六百九十八章:元熙之難第五百二十七章:人間地獄第九十九章:佈局等待第五百七十七章:逃離生天,又爲質子第二百九十六章:珠子隱秘第四百九十章:首尾銜接,永生不死第八百八十五章:局中局第二百六十九章:天地之應,真魔來歷第七百五十三章:邪門來歷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更易宿主第七百四十五章:戰局已定第五十章:投石驚起大波瀾第八百一十三章:另一個時空下的焚皇第七百四十六章:妖族氣運之戰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心魔身至第九百四十三章:五軍之秘第八百一十四章:毛骨悚然的發現第一百七十章:智氏來歷第九百三十章:初入西土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大起而大落,運去不自由第五百二十六章:先機,深層次目的第一千零九十四章:一步錯,步步錯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人力有窮,棄車保帥(四千字合章)第五百二十七章:人間地獄第一百二十五章:試陣第一百二十五章:試陣第一百五十七章:登天梯第二百五十二章:看人還是人,看影也是人第二百三十章:真陽經,六陽之氣第八百六十一章:惻隱之心第七百六十三章:吳毅講道第七百八十三章:天變真兇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月光甚寒琉璃意(上)第二百四十六章:西山嶺,入異界第二百二十一章:天元含心水第一千零七十章:試法第二十一章:宴無好宴詐脫身第六百三十二章:玄真子之怒第五百四十八章:取材之道第八百六十章:功德金光,螳螂與蟬第四百六十章:焚滅白焰第九十四章:郡守府第一百二十二章:受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