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國號大明建元洪武!

第483章 國號大明·建元洪武!

天幕上。

北方的『元』巋然不動。

但江東之地的『朱元璋』卻急速擴大。

從漢水以南到韶州以北。

辰州以東到贛州以西。

『陳漢』在一瞬間盡歸『朱元璋』

下一瞬。

頭戴闊檐紅皮壯帽,身系拖地絳色棉裙。

數之不盡的士兵向湖州攻去!

湖州、嘉興、杭州、紹興瞬間淪陷。

……

【公元1365年十月,朱元璋調集大軍二十萬,開始攻滅張士誠】

【十月十七日,徐達、常遇春等率馬步舟師,水陸並進,渡過長江,規取淮東。】

【公元1366年四月,淮東悉平。】

【五月,傳檄聲討張士誠的八條罪狀】

【八月初二,進攻浙西。攻克杭州,緊接着紹興、嘉興也不戰而降。】

【十一月,徐達引兵北上,會合諸將合圍平江。】

【十二月,朱元璋派廖永忠去滁州,接大宋皇帝·小明王·韓林兒來應天府。】

【船走到瓜步山(六合縣東南)翻了船,韓林兒死在水中。】

【劉福通所恢復的宋朝,韓林兒一死,也就結束。】

【朱元璋把次一年稱爲“吳元年”,不再用“龍鳳”紀元。】

……

{簡單說一下,這廖永忠,原是巢湖的一個水寇。}

{簡單說一下,慘劇發生後,朱元璋勃然大怒}

{他立刻命人把廖永忠抓起來,說他辦事不夠謹慎,以致出此事,要重治其罪。}

{衆人紛紛說情,朱元璋才“勉強”免了他的死罪}

{命廖永忠仍回蘇州前線,“戴罪”立功。}

{隨後,朱元璋下令舉行國喪,在應天城內遍掛孝幛,停止娛樂活動一個月}

{又命在長江邊設小明王靈位,親率文武百官到江邊哭祭,聲勢弄得十分浩大}

{不過,從此之後,朱元璋再也不提自己曾經是韓林兒的臣下}

{連當年立的一些石碑,也因爲曾經用了韓林兒的年號,一律捶毀,文字史料更是消滅得一乾二淨。}

{此地無銀三百兩啊。}

……

大唐。

“這一場戲演的並不好。”

李承幹覺得這事不至於此。

“落得一個裝模做樣的名頭,得不償失。”

“先賢早有範例,禪讓不就更好?”

“反正朱元璋已是小明王旗下頭號人物,也好當作順理成章。”

李世民看着李承幹,欲言又止。

李承幹好奇問道:

“阿耶,我哪裡說得不對嗎?”

李世民表情怪異道:

“高明,你是不是忘了一件事?”

“什麼事?”

“韓、劉二人起兵前是白蓮教,他們不是真的宋朝皇室。”

一語點醒夢中人!

李世民則繼續道:

“小明王若禪位朱元璋,那朱元璋的法理就是白蓮教。”

“承了它的利,就要還它的情。”

“但怎麼還情?將來難道要用它來治國?”

“那討賊檄文裡明晃晃寫了。”

他指着天幕裡的那八條檄文,唸了其中一段。

“不幸小民,誤中妖術。”

“不解其言之妄誕,酷信彌勒之真有。”

“冀其治世以蘇困苦,聚爲燒香之黨。”

“根據汝潁,蔓延河洛。”

“妖言既行,兇謀遂逞,焚蕩城郭,殺戮士夫,荼毒生靈,千端萬狀。”

“文章明顯出於文人之手,立場則是站在元朝那邊。”

“這說明朱元璋身邊的文人將領同樣看不上這白蓮教。”

“他們要的是元朝法理,不是白蓮教的宋理。”

“而小明王不死,這個既定事實就像一根刺紮在新生政權裡。”

“想除掉這根刺……”

“小明王必須死。”

……

【公元1367年九月,平江被圍十月,外無救兵,內缺糧草】

【“資糧盡罄,一鼠至費百錢,鼠盡至煮履下之枯革以食”】

【張士誠兩次冒死突圍,均未成功。】

【九月初八,平江城破,他帶領二三萬殘卒展開巷戰,失敗後逃回府第】

【一把火燒死家屬,自己也上吊自殺,但被衝入的朱元璋軍隊救下,俘送應天。】

……

一身囚衣的漢子看着眼前衣着華貴的朱元璋,笑的很諷刺。

“天日照爾,不照我而已。”

……

【徐達幾次派張士誠的部將李伯升和其女婿潘元紹勸他投降,“士誠瞑目不答”】

【後被解“至金陵,竟自縊死,年四十七”】

……

{哇……作者你有病吧?前面陳友諒那麼長,這張士誠就完事了?}

{張士誠從至正十三年(1353年)起兵,稱誠王,到至正十七年八月就投降了元朝}

{後於至正二十三年復自立爲吳王,但這時張士誠和其大臣將領就是修府第,建園池,吃喝玩樂}

{宮牆外的金戈鐵馬好像與他沒有任何關係一樣。}

{講他啥啊?}

{不管怎麼說,這人還是有骨氣的。}

{天日照爾不照我而已。這讓我想到了項羽。}

{項羽敗於烏江,也曾經說過類似的話——“忘我者,天也。”}

……

大漢。

“這話說的。”

劉邦一揮袖子,撇嘴道:

“那完全是他自己的問題。”

“但凡他大方點都沒乃公的事了!”

“他還不如那個什麼陳理呢。”

“人家還給那張什麼一個太尉呢。”

“項籍呢?”

“也是奇怪了。”

劉邦撓了撓頭,皺眉道:

“金銀土地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

“他怎麼就捨不得呢?”

“你們說這是爲什麼呢?”

呂雉不關心。

她只關心自己能不能再給劉盈爭取一下機會。

劉盈不關心。

他只關心自己千萬別登位。

小劉恆更不關心。

人都沒了說這些沒用的做甚。

……

【張士誠作爲一個想爭奪天下的蛟龍是不夠格的】

【但他確實很得人心】

【當時,城中老鼠賣到上百文,皮靴馬鞍等都被煮食充飢。】

【張士誠實在不忍心城中百姓跟着自己走向死路,他流着淚要求百姓們自行散去。】

【但百姓只願與他固守平江城,同生共死。】

【城破之時,張士誠吩咐兵士點火燒了王府,但沒有燒燬城中任何一戶百姓的房屋。】

【而在很長時間裡,每逢張士誠的生日七月三十日晚上】

【蘇州的老百姓就燒九四香(張士誠原名九四)點地燈來紀念他】

……

大漢·文帝時期

“百姓對於統治他們的人是極其包容的。”

劉恆疲憊的捏捏眉間。

“稍微能給他們帶來一點恩惠,他們就會還你更加綿長久遠的回饋。”

劉啓深以爲然。

就劉徹乾的那些糟心事,百姓要是不念阿父舊德早“寧有種乎”了!

哪裡還四百年大漢呢。

“希望朱元璋能懂得此理吧。”

劉恆眼中透出一絲光芒。

自民間而起,定是懂百姓疾苦的。

也許他能奠基出另一個文景之治!

上一個大治都是開元之時了。

……

大清·乾隆時期

“江浙富庶之地,方圓兩千餘里,甲士數十萬。”

乾隆敲着扇子慢條斯理道:

“口袋裡有錢糧、手裡有刀槍、後面有驍勇之士。”

“亂世生存的三件法寶,張士誠一樣都不少。”

“如果他能禮賢下士、愛民如子、嚴明禮法。”

“江南雖小,也能穩穩當當地當個土皇帝。”

和珅裝作一副感嘆的模樣附和着。

“這一把好牌,卻不能贏得一場好局,實在令人扼腕嘆息。”

乾隆輕哼一聲,嘩啦一聲打開扇子。

“明太祖與陳友諒連年交兵,他們是蚌鷸,張士誠就是漁人,這難道還不足以制勝?”

“只怪他優柔寡斷。”

“沉溺越姬風韻、吳娃柔美。”

“將自己那副重擔挑鹽的身子骨泡進後宮的溫柔富貴鄉,酥軟了自己本應勃發的精神。”

“究竟是草莽之輩,難登大堂。”

……

【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等南方主要割據勢力。】

【朱元璋控制了中國最富庶、人口最稠密的地區,實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此時的元政權也面臨着分崩離析。】

【他將目標鎖定元大都。】

……

天幕上。

天下四方之地響徹着一道洪亮的聲音。

“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

【公元1367年十月二十一日,朱元璋命中書右丞相徐達爲徵虜大將軍、平章常遇春爲副將軍,率軍二十五萬,北進中原。】

……

徐達大軍北進山東。

轉眼,

一名儒生低頭俯首。

……

【十月二十四日,徐達大軍抵達淮安,元朝守將王宣、王信投降。】

【十二月初五,陷東平,孔子五十六代孫、襲封衍聖公孔希學率曲阜縣尹、鄒縣主簿投降。】

{不愧是你啊。}

{其實我蠻好奇的,你們說他跟法國比誰跪的最快?}

{肯定不是法國,法國還知道抵抗呢。}

{例行乳法。}

{法國:沒人,能比我,更懂投降!}

……

大宋·真宗時期

“跪的真快啊。”

趙恆慢慢的喝着粥。

“要是遼國也能這樣就好了。”

“朕是真不想打仗啊。”

劉娥一手撐腮,一手用調羹轉着米粥。

“還是打吧。”

“陛下你是大宋改制的唯一希望了。”

“你不想親自收復燕雲十六州嗎?”

趙恆看着碗裡的粥。

怎麼不想呢?

朱元璋從淮右起兵都快打到燕雲了。

大宋呢……

“得練兵了……”

打可以,但不能用現如今的軍隊。

要重立新軍。

……

【十二月初七,攻克濟南,整個山東進入朱元璋版圖。】

……

天幕上。

應天府

天空像是被風雪洗過般潔淨湛藍。

城內沉浸於喜慶祥和的新年氣氛。

天壇。

一座金椅在天壇前面,面朝東南。

穿戴皇帝冕服的朱元璋坐在金椅上,

文武百官則跪倒在地,面色恭敬。

朱元璋目不斜視,平展雙袖,朗聲道:

“朕本淮右庶民。”

“荷上天眷顧,祖宗之靈,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賢於左右。”

“凡天下諸郡蠻夷,各處寇攘。”

“屢命大將軍與諸將校奮揚威武,四方戡定,民安田裡。”

“今,文武大臣百司衆庶合辭勸進。”

“尊朕爲皇帝,以主黔黎。”

“勉循衆請。”

“於吳二年正月四日告祭天地於鐘山之陽。”

“即皇帝位於南郊。”

“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明。”

“建元洪武!”

……

【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

【四十歲的朱元璋在應天登基稱帝。】

【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

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第473章 焦胸藏餅馬皇后爲人剛毅呂太后第8章 沒人性的胡亥309.第300章 踹翻大唐之主唐穆宗李恆第27章 帝國雙璧!第7章 秦二世胡亥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226.第220章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第503章 朱元璋的功績(上)第580章 四十三天平寧王第747章 閉關鴉片官場玄機第545章 景泰帝朱祁鈺第456章 文天祥志士仁人萬臣之式第370章 天下物貴之時!第720章 動刀準噶爾208.第203章 你不亡都沒天理啊。第660章 崇禎:這有一口鍋,楊卿你看?136.第132章 五人團,一人掛機,兩人逃跑。第7章 秦二世胡亥第615章 逆流而上的張居正第523章 朱棣:“江山如畫,不復再見。”191.第187章 獎勵高緯牌不老藥第370章 天下物貴之時!307.第298章 藩鎮俯首元和中興!第425章 宋孝宗隆興北伐101.第99章 劉備入川,劉徹扔棋盤第663章 暫累吾民戊寅之變第692章 康熙親征噶爾丹第615章 逆流而上的張居正151.第147章 劉裕登場!第718章 乾隆皇帝富察皇后第691章 《尼布楚條約》第495章 慈鳳墜臥紫山下再無柔音喚重八第734章 我們永遠缺失了一部分記憶第469章 千錘百煉磨筋骨萬里風雲自此始297.第288章 叛亂終結洛陽三月第771章 咸豐:只要正心誠意,即可平定天下!第31章 “戶口減半!”(四千五百字)第460章 劉邦與嬴政異父異母的兄弟189.第185章 禽獸皇帝第495章 慈鳳墜臥紫山下再無柔音喚重八第578章 應州大捷第476章 大宋!復活!第476章 大宋!復活!第303章 王守澄:皇帝?玩物而已!第674章 大明亡於1644年200.第195章 時隔三百年的天下一統。第23章 劉恆:不肖朕躬292.第283章 無解的問題差點平定的叛亂第470章 朱元璋字國瑞第43章 穿越者?復古者?第457章 元朝“四等人”第433章 流浪的鐵木真76.第74章 十三歲,發起黨錮。第794章 一把抓住!頃刻第797章 中法新約順化條約第552章 朱見深捱罵不是沒有原因的161.第157章 贏得倉皇北顧第607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者,爲聖天子!第390章 天幕:不裝了,我攤牌了!就是要搞死下一任皇帝!155.第151章 李治限時返場。第6章 千古一帝嬴政!第331章 唐莊宗李存勖86.第84章 傳國玉璽:別叫我傳國了,叫我丟第491章 沒有安全感的老朱安全感過剩的劉邦第646章 寧遠大捷努爾病逝第323章 一紙空文天補平均173.第169章 孝文帝功績第449章 似忠似奸賈似道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第23章 劉恆:不肖朕躬第443章 國君死社稷末帝遷倭國第619章 斫棺戮屍!第577章 大明頹勢初顯200.第195章 時隔三百年的天下一統。第370章 天下物貴之時!第533章 朱高煦的“烤乳豬”142.第138章 八王之亂,太亂了!別看了!真第610章 湊不出三對家庭美滿的皇帝97.第95章 孫權:投降?我還能往哪跑啊?!第706章 士紳一體納糧147.第143章 司馬睿也算可以了249.第242章 以民爲本。第363章 宋真宗功績274.第266章 嘉靖:天幕啊,這人可別瞎復活130.第126章 洛水之誓142.第138章 八王之亂,太亂了!別看了!真86.第84章 傳國玉璽:別叫我傳國了,叫我丟293.第284章 父子同赴黃泉第450章 小劉恆:糟了!我被二兄給演了!第485章 暫停北伐開始內政第70章 劉徹:朕想升級一下賽季版本!103.第100章 荀彧之死,曹操晉爵第365章 蕭太后結束第731章 全才和珅議罪銀製260.第252章 白蓮花的“無爲而治”163.第159章 齊高帝蕭道成296.第287章 唐代宗李豫第721章 犁庭掃閭,一統西域!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