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武昌起義帝制結束

大漢·文帝時期

劉恆看着徹底進入收官死局的清朝,平靜道:

“歷代皆行秦制。”

“而秦制有兩個根本不能動搖。”

“第一,以官員爲統治基礎,追求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和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而不是以封建貴族爲統治。”

“秦制下的貴族與官僚,只是貫徹皇權意志的工具,名下可以有土地、有爵位,也有俸祿可領,但他們不能擁有這些土地的所有權,不能治理這片土地上的百姓,也不能去處理封地裡的政務。”

“生死榮辱完全取決於皇權的喜怒。”

“他們是皇權依賴的工具,也是皇權打擊的對象。”

劉啓仔細想了想,從秦朝到清朝,確實一如阿父所說。

“那第二個呢?”

劉恆看着天幕裡的小皇帝,靜靜道:

“第二,保持人力與物力的穩定汲取,並竭盡所能迴避應該承擔責任。”

“爲了達成這一目的,秦制會致力於消滅那些有影響的人與組織,以製造一種散沙化的扁平結構。”

“鄰里監察與軍戶制度,就是如此。”

“這種結構可以極大降低汲取成本。”

“在不影響穩定的前提下,朝廷也會很願意引進新技術,以提升汲取強度,增加汲取總量。”

劉啓莽是莽了點,但也不傻。

跟後面那些皇帝不同,此時距離秦朝也沒多少年,大秦給人的創傷還歷歷在目。

他將阿父剖析的問題與天幕裡的說辭對應起來,立刻明白了。

“所以,運行秦制的朝代滅亡同樣有規律可循。”

“或亡於外敵的壓迫入侵。”

“或亡於內部統治基礎發生分裂。”

“或亡於底層百姓脫離散沙狀態,變成有組織的力量,一如流民。”

“而清朝作爲一個典型,其滅亡也是如此!”

劉恆點了點頭,倚着軟榻道:

“諮議局可以代表地方民意,但這民意無法轉變爲權力,是否被接受全看朝廷的喜好。”

“科舉已經廢除了,這些從舉人、貢生、秀才轉型爲議員的士紳們,無不希望在新時代找到自己的新位置,以維繫自己的社會地位。”

“而如果議員們在諮議局裡的意見只屬於牢騷,不能轉化爲政策,士紳們的社會地位便無從談起。”

“但中央議員的身份定死了是皇室宗親,也就意味着民權不能染指君權,慈禧的種種政策也證實了這一點。”

“地方士紳讀書人沒有了向上的渠道,這就導致了清朝失去了地方士紳的支持。”

“而中央議員的皇室成員限制,也絕了地方督撫的上升之路。”

“朝廷中樞失去了官員支持。”

“至於軍事……”

都不用劉恆說,劉啓就能猜到。

“百姓組織起來了。”

劉恆點點頭,又插了一句。

“而且百姓的組織未必沒有地方官員與士紳做爲推手。”

“從庚申之變讓咸豐帝丟了京城,圓明園也被燒成了灰燼,就已經是外敵的壓迫入侵了。”

“太平軍以流民的形態起事,已割據江南多年,正是百姓脫離了散沙狀態。”

“湘軍、淮軍等團練武裝出身的地方督撫開始擁有軍權、財權和人事權,使內部開始出現新的利益集團,正是統治基礎在發生變化。”

“換句話說,清朝早就該亡了。”

“現在,只是回到本該回到的路上而已。”

……

【1911年5月,由清朝皇族內閣頒佈“鐵路幹線國有”政策,將已歸商辦的粵漢鐵路、川漢鐵路收歸“國有”,同時任命端方爲督辦粵漢川漢鐵路大臣,並與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簽訂《湖廣鐵路借款合同》。】

【清廷出賣築路權的行徑激起各地百姓反對。】

【湖南各界羣衆以鐵路公司、諮議局爲陣地,積極爭路,迫使湘撫楊文鼎奏請清廷收回成命。】

【上奏遭申斥後,百姓相繼罷工、罷市、罷課,拒交捐稅。湖北諮議局亦召開大會抗議,疾呼“存路救國”。】

……

{沒看明白,誰給解釋解釋?}

{晚清修鐵路最初主要是依靠外國資本,效率比較高,鐵路修建速度較快,比如京漢鐵路、滬寧鐵路等,但是鐵路的控制權往往也落到外國人手裡。}

{甲午戰爭後,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地方士紳就紛紛提出由本國商人自己集資商辦,將路權、礦權收回,即所謂“不借洋債、自行築路”,各地成立了很多商辦鐵路公司,如川漢鐵路有限公司等。}

{但光有民族情緒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由於當時國內嚴重缺乏鐵路建設技術和人才,資金短缺,更嚴重的是,貪污腐敗無處不在,所以商辦鐵路往往口號喊得震天響,但真正修起來的少之又少。}

{而清廷內閣在操作上又過於激進,在宣佈政策不到半個月,就與英、法、德、美四國銀行財團簽訂了鉅額借款修路合同,完全不顧當時激烈的民族情緒。}

{更要命的是,這些民間集資商辦的鐵路,前期已經投入了巨大的資金,現在國家把路權收回去,如果不給予合適的補償,那地方士紳不是虧大了嗎?}

{按照當時清廷內閣的辦法,四川鐵路只退還剩下的七百餘萬兩白銀,而前幾年花掉的一千多萬兩國家就不管了,只能股東們認倒黴。}

{四川鐵路的股東們當然堅決不同意,於是發起成立了“保路同志會”,要求將前期的股本全部發還。}

……

大清·康熙時期

“一羣蠢貨!”

康熙化身桌面清理大師,一邊清理一邊罵道:

“一羣鼠目寸光的蟲豸!”

朝廷成立各省諮議局卻又不讓諮議局成爲真正的權力機關,這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

這種做法既安撫不了士紳,也不能用諮議局來制約地方督撫。

恰恰相反,卻將以前星散各地的士紳們聚集到一起,爲他們提供了合法的組織機構與合法的活動場所。

諮議局橫向可以通過各省諮議局與各省諮議局互通聲氣,縱向可聯絡資政院,下可溝通各州縣士紳。

原本影響力侷限於本省本縣本鄉的士紳,因爲諮議局的出現,被統合成了一個有組織有力量的全國性政治實體。

而朝廷不但無視這部分羣體,還去刺激他們。

“一羣xxx!我去你xxxxx!”

康熙指天破罵。

也不知是罵那些清朝宗室不爭氣,還是罵士紳以下逆上,亦或是罵百姓不肯逆來順受。

……

【宜昌商股股東紛紛向鐵路公司索回股本,鐵路工人和附近農民起而支持,與官軍發生流血衝突。】

【廣東鐵路股東反對清廷強佔粵路,堅持商辦,華僑股東聲明“誓死不從”。民衆拒用紙幣,擠兌銀根,以示抵抗。在粵督張鳴岐高壓下,股東赴香港成立保路會,繼續抗爭。】

【五月二十一日(6月17日)四川立憲派紳商首先發起保路,組織保路同志會,持有租股的農民爭相入會,參加者達數十萬人。】

【清廷派人強行接管了川漢鐵路宜昌至萬縣段工程,四川百姓的怒火瞬間被點燃,成都出現大規模的罷課、罷市。】

【川漢鐵路公司股東會議通告全川,發起抗糧抗捐運動,各地經徵局、厘金局和巡警局等徵稅機關被衝擊。抗糧抗稅風波遍及全川。】

【於是,清廷緊急調派被稱爲“屠夫”的趙爾豐入川,要求趙爾豐將風潮迅速彈壓下去。】

【趙爾豐誘捕保路同志會和股東會首要人物蒲殿俊等人,關掉了鐵路公司和保路同志會。成都數萬羣衆聚集在總督衙門抗議,要求釋放被捕人員。】

【趙爾豐下令開槍,造成三十二名請願羣衆當場死亡,釀成“成都血案”。】

【隨後,華陽、新津等成都周邊城市的同盟會、哥老會發動“同志軍起義”,圍攻成都,並將趙爾豐困在城中十餘天,迫使清廷緊急調派湖北、湖南、貴州、雲南等地清軍入川。】

……

天幕上。武昌正在全城戒嚴中。

一處軍營內,揹着長槍的軍官正在挨個查房。

軍官邁入房門,映入眼簾的就是幾名士兵正在擦槍,旁邊放着一堆子彈。

軍官立刻緊張質問道:

“你們在幹什麼!”

擦槍的人悶頭回答道:

“以防不測。”

軍官一把抓住他。

“你是不是想造反?!”

被抓住的人一臂膀甩開他,厲聲道:

“造反又怎樣!”

軍官立刻對外面大喊道:

“來人!抓起來!”

然後腦後就捱了一槍托。

情知不妙的軍官轉身就跑。

給了他一槍托的士兵擡手就是一槍,正中軍官腰部。

畫面一轉。

兩杆大旗交叉相迎。

旗爲紅色,上繡十八顆星辰。

……

【“成都血案”,進而激起了全省範圍的抗糧抗捐騷亂,同盟會、哥老會隨之起義並圍攻成都。清廷緊急調派端方率領湖北新軍入川平亂。】

【湖廣地區的革命黨人見當地新軍調走,防衛空虛,便決定在10月6日在湖北、湖南兩省同時發動起義,這一天是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

【但是消息走漏,湖廣總督瑞澂聽到風聲,就宣佈中秋節這天全城戒嚴。同時,湖南方面又說6日來不及,所以就只能延期到10月16日。】

【10月9日,孫武等人在俄租界的指揮部裡製備炸藥,湖北起義軍總理劉仲文的弟弟劉同在圍觀時抽着煙,結果菸頭點燃了火藥,引起了爆炸,俄國巡捕房立刻趕來,搜出了起義名單、通告、旗幟等,並交給了湖廣總督。】

【湖廣總督瑞澂隨即按照名單開始抓人,併發出告示,要求所有新軍官兵一律不得出營,按照名冊捉拿,就地正法。】

【10月10日晚上7時,陸軍第八營哨長陶啓勝巡夜,發現班長金兆龍和士兵程正瀛擦着槍,身邊還帶着一盒子彈,於是上前訓斥他們倆是不是要造反,陶啓勝被打翻在地,程正瀛背後補了一槍。】

【武昌起義第一槍就這麼打響了。】

……

大唐。

衆人明白,這回清朝斷無回天之力了。

“一開始,君權甚重,朝廷權威尚在。”

李世民一手搭在扶手上,一手捻着鬍鬚,目光迷離。

“庚子之變,則徹底摧毀了清朝的權威,讓慈禧的聲望一落千丈,也極大摧毀了朝野內外對清朝的認同。”

“衆人論政於議院的方式,就是想取代慈禧那一二人裁決於深宮的模式。”

“也是讓軍機大臣與地方督撫們也能進入中樞決策層,也能擁有決策權。”

房玄齡等人沉默不語。

李承幹語氣複雜道:

“中國惟以君權治天下而已。”

李世民也承認這句話確實如此。

雖然民如水,但君如山。

然而問題是……

“事變至此,若國不存,君又可存乎?”

……

【接下來的故事,大家都已很熟悉:起義軍佔領了軍火庫,炮轟了總督府,一夜激戰,佔領武昌全城。】

【一天後,漢陽起義成功。】

【兩天後,漢口起義成功。】

【四十八天後,清朝內地十八個省,十四個省宣佈獨立。】

【八十一天後,1912年1月1日,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中華民國”宣佈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

【改元、易服,使用陽曆。】

【1912年1月26日,在袁世凱授意下,段祺瑞率北洋新軍將領共四十七人聯名致電內閣、軍諮府、陸軍部和各王公大臣,提出南方革命軍已經答應對清朝皇室和王公貴族們的優待條件,而且革命軍發展迅速,北洋軍打不過,請清廷迅速降旨,宣佈實行共和政體。】

【2月4日,段祺瑞等將領再次發出通電,要求立刻實行共和。否則的話,就“謹率全軍將士入京,與王公剖陳利害”。】

【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912年2月12日,1光緒帝的遺孀——隆裕太后,以時年六歲的清朝末代君主溥儀的名義,向全國發布《清宣統皇帝退位詔書》,宣佈退位。】

【而這份詔書不但宣告了清朝的滅亡。】

【也宣告了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稱帝以來,長達兩千一百三十二年的封建帝制時代正式結束。】

……

{就這麼結束了……怎麼突然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呢?}

{因爲這就是歷史的厚重啊。}

{你們說,武昌起義是一場偶然事件嗎?}

{偶然,歷史哪有那麼多偶然。}

{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中國就像俄租界裡那個堆滿火藥的房間,只需要一點火星,就可以點燃。}

{更何況,武昌起義畢竟是事先做過很多準備工作的。雖然起義的前夜還有當天,各種場面都顯得有些亂,但歷史的大方向是絕對不可能改變的,不是1911年10月10日,也會是在未來不遠的某個日子,不是這批人,也會是另外一批人。}

{那場革命,是真實且慘烈的。}

{那一夜一起被捕而沒有逃出的蔣翊武同伴劉復基、彭楚藩、楊宏勝三人,被拷打後堅決不吐露一點情報,在凌晨都被斬首示衆。}

{那一夜被人熟知的那些名字:蔣翊武、孫武、程正瀛、金兆龍、熊秉坤、鄧玉麟,他們人生的結局都不美妙。}

{這纔是真實的歷史。}

{歷史永遠是那麼冷酷無情,所以,所有理想堅定,並勇於爲之奮鬥甚至獻身的人,都值得我們尊敬和銘記。}

……

天幕上。

『清』字緩緩褪色。

『民』字在一輪白日中浮現。

……

【封建帝制時代正式結束。】

【而辛亥革命所完成的兩大任務:驅除韃虜,建立民國,前者是沒什麼可說的,重點是在後者。】

【什麼是“建立民國”呢?簡單地說,就是“把君權換成民權”。】

【君權是“中古”的制度,民權是“現代”的制度。】

【在政治上把“中古的制度”換成“現代的制度”,用個抽象的名詞,便叫作“政治現代化”。】

【“政治現代化”不是任何國家所獨有的,它是世界歷史上的共同現象。】

【而各國又因爲歷史和社會等條件的不同,其政治現代化的程序,亦有長短、緩急、遲早、逆流、順流……之不同。】

……

第317章 最後的餘暉歸義軍!第536章 朱棣:好聖孫!你爹多活兩年就夠了!第715章 乾隆皇帝裡的天才第15章 千古第一流氓皇帝劉邦183.第179章 精神病皇帝。第479章 陳友諒龍灣之戰。第676章 崇禎的功績(完)第406章 劉邦:乃公管這個叫做轉移矛盾!257.第249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下)第423章 純正不曲,名與實稱第735章 英國使團馬戛爾尼第562章 最大的影響就是,他爹是朱祁鎮第682章 清朝一統天下第4章 光說不想學英語,倒是給個具體方向啊第29章 親親百年,各延長兮。第502章 朱元璋龍馭賓天第348章 身死大業未竟時第353章 岐溝之蹶,終宋不振。第395章 海上之盟引狼入室195.晚上這章沒磕出來,明天更吧。第417章 紹興議和金軍南侵第16章 宋徽宗:你什麼檔次,跟我乘一樣的龍162.第158章 內容可能會引起不適,請謹慎觀第506章 朱元璋的功績(下)第31章 “戶口減半!”(四千五百字)第658章 己巳之變中興夢滅第50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133.第129章 劉盈:七進七出!文鴦勇猛!劉第760章 虎門之戰關天培第461章 在錯誤道路上狂奔的元朝諸帝第596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277.第269章 步入盛唐第366章 劉娥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第630章 趁勢而起努爾哈赤第635章 論,聰明人的破壞性有多大第69章 差一點就中興的漢順帝。293.第284章 父子同赴黃泉236.第230章 快去請天策上將!第324章 鹽販與菊花愛好者第758章 “片言片紙,遠勝十萬之師!”第19章 劉邦:大號練廢了,要不練小號吧?第471章 給老朱打個預防針262.第254章 父死,其妻吾養之。第705章 耗羨歸公高薪養廉189.第185章 禽獸皇帝110.第106章 魏武帝的功績第29章 親親百年,各延長兮。272.第264章 武周結束第583章 朱厚照:所有缺點都避開!剩下的都是優點!第369章 慶曆增幣!第716章 乾隆教你做皇帝164.第160章 齊武帝蕭賾第329章 大唐落幕。第743章 乾隆:信息量巨大!第559章 大明與漢唐的斬首區別第528章 永樂盛世下的陰影。第334章 後周太祖郭威167.第163章 速通北魏的前半生第775章 咸豐的迷茫曾國藩登場第474章 元朝最後的機會第733章 滿清專制工業國富第683章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第419章 十二金牌召岳飛十年之功毀一旦第793章 天津教案外交失敗248.第241章 李世民:兩個制度,讓後代念我第366章 劉娥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291.第282章 不太一樣的香積寺之戰第42章 元成多僻,哀平短祚!第781章 全國各地人民起義!第371章 不分敵我的慶曆新政276.第268章 多好的皇帝啊!91.第89章 朱棣:想得天下還想惜命,美得你第505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下)第573章 買定離手!第599章 朱厚熜:反了!!!234.第228章 天策上將!第36章 什麼東西“嗖”一下過去了?!第612章 勵精圖治的小皇帝第800章 山川異域,不共戴天!208.第203章 你不亡都沒天理啊。第809章 丁戊奇荒天下無糧第530章 朱棣是不是千古一帝?第313章 馬屁 佛道與催生第364章 歷史上最強太后系列一遼國第一女強人:蕭綽第445章 岳飛:陛下我趙昚:準了!第624章 平壤之戰!第53章 劉秀:聽說有人模仿我?144.第140章 五胡也不是突然亂華的230.第224章 玄甲軍,破敵萬勝!第790章 洋務運動第672章 傳庭死,明亡矣。不死,亦亡矣!第627章 萬曆三大徵平倭御朝第470章 朱元璋字國瑞第5章 嬴政是個什麼樣的皇帝?第546章 北京保衛戰!完本感言。276.第268章 多好的皇帝啊!第475章 朱元璋與元順帝聯手除掉脫脫,可喜可賀!162.第158章 內容可能會引起不適,請謹慎觀117.第113章 曹丕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