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三桂,你上誰的船(之前本章內容和140章顛倒,已經更改)

吳三桂本了就挺大的眼珠子現在都快趕上銅鈴了!

他爸爸原來不是曹操,而是被一個曹操再世般的皇太子拉上賊船......不對,應該是龍舟了!

如果這太子真的和馮元颺說的一樣厲害,那大明朝豈不是中興有望了?那麼自己和老三將來都能混個國公吧?

一門二國公再加一個皇后,可就趕上徐達的子孫了......

吳三桂大眼珠子轉了又轉,已經開始爲自家的前途盤算起來了。一門二國公一皇后的前途,大清那邊是給不了的,李自成就更別說了。所以投靠朱慈烺是第一,也是最自然的選擇。而且吳三桂本來就是朱家的臣子,跟朱慈烺混那是忠貞不二。如果投順投清都是不值錢的貳臣!

可問題是,大明還有救嗎?

如果北京還在大明朝廷手中,那吳三桂不會考慮另投明主,但現在大明已經失了一半天下了,還有一半......看着也難保全啊!

“平西伯,”馮元颺這時取出一個信封,讓人遞給了吳三桂,笑道,“這是太子殿下的親筆信,請您過目......太子吩咐讓您先看信,看完之後,咱們再談。”

這是要封官許願拉攏吳三桂了?

王永吉、田存直兩人都用一種酸酸的目光瞅着吳三桂雙手接過了朱慈烺的親筆信。

這不是令旨,而是一份家書。是朱慈烺寫給二舅哥的家書,不過家書當中說的,卻還是天下大勢。

朱慈烺並不是以太子和君主,而是以妹夫的身份,站在吳三桂的立場上進行了一番分析。

根據朱慈烺這位大明好妹夫的分析,現在擺在吳三桂面前的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當然立馬帶着吳氏家丁浮海南下。沈廷揚手中有一百多艘大海舟,兩萬左右的人馬要運走並不困難。吳氏家丁加上家眷,怎麼都不會超過兩萬人的。只要吳三桂願意走,隨時可以將他們運往登萊。

等吳三桂到了山東,朱慈烺就封他當萊國公,並設山東行都指揮使司,統轄登萊,由吳三桂及其子孫世鎮!

中策則是吳三桂據守山海關不動,不要主動出擊,也不要引東虜入關。只管卡住山海關咽喉之地靜觀虜賊相鬥,等東虜擊破流賊,攻破北京之後,再配合朝廷的大軍設法恢復京師。事成以後,朝廷將會南遷應天,北直隸之地就交給吳三桂留鎮,朱慈烺還會封他當燕國公,子孫世襲北京守備。

至於下策,當然就是引東虜入山海關了。借兵助剿之事,搞不好就會弄成了引狼入室!那麻煩可就大了!

東虜窺視中原已經有十幾年了,且兵強馬壯,遠勝官軍和流寇,一旦據有由遼東入口的捷徑山海關,那可要反客爲主,圖謀中原了。

如果吳三桂一定要行此下策,那就在東虜擊潰流寇後,立即揮軍追擊,進入山西佔據太原府爲根本之地。到時候朱慈烺就封他當晉國公,山西都指揮使,統轄山西中南部之地,同樣子孫世襲永鎮!

朱慈烺給出的三策,無論上中下,都給了吳三桂國公的爵位和永鎮一方的特權,可以說是誠意十足!不僅十足,而且出價之高都到了頭。無論大順、大清,都不會給出再高的出價了——哪怕是歷史上的平西王吳三桂,所轄的雲貴之地,在明末清初的時候也不能和山西、山東、北京的地盤比啊!雲貴地盤雖大,但是人口稀少,土地貧瘠,當時還是蠻荒之地。

馮元颺看到吳三桂收起書信,就知道他已經看完,便笑着說:“千歲爺給出了上中下三策,不知平西伯的意思是什麼?”

吳三桂皺起眉頭,“山海關這裡有五萬大軍,隨軍的家眷百姓數十萬,吳某不能拋棄他們,只帶家丁南下登萊......這上策,非不願,而是不能也。”

“那就行中策吧,”馮元颺拈着鬍鬚,“現在是流寇和東虜相爭,山海關這裡有五萬大軍,又有關山之險。想必虜賊兩邊都不會主動招惹關寧大軍的,靜觀應該是可行的。”

吳三桂道:“可山海關這裡的軍民人數有數十萬,每日消耗驚人,關上所存糧草只夠三兩月之需,吳某該如何應對?”

“有三兩月還不夠嗎?”馮元颺笑道,“東虜方面早就開始點集人馬了吧?由瀋陽繞過遼西山地,再由燕山破口而入,有一月時間就足夠了。流賊這些日子在北京大肆拷掠逼餉,民心已失,絕不敢守城,只會在野外決戰。所以三個月內,京師必然會再次易手。到那時,東虜如果打不通山海關要衝,後路又受到東江鎮的威脅,說不定就會飽掠而去了。”

“東江鎮?”

“朝廷要重開東江鎮?”

“那豈不是要惹毛東虜了?”

吳三桂、王永吉和田存直三人都吃了一驚。當年的東江鎮在毛文龍的主持下可是插在東虜背後的一把尖刀!雖然在陸地上打不過東虜的大軍,但是東江鎮的本據之地是海上的皮島,又依靠水師和沙船幫掌控了海路,可以在漫長的遼東海岸線各處入寇騷擾。讓東虜非常難受,同時也恨東江鎮入骨。

wωω▪Tтkā n▪¢O

如果朱慈烺真的要再開東江鎮,那麼東虜恐怕又要跳腳了!

這樣一來,還怎麼和談?如果不能和東虜議和,大明還是會陷在虜賊之間,還能有什麼出路?

這太子看來也和他爹崇禎差不多,都有點想當然了......

吳三桂和王永吉、田存直二人互相交換了一下眼色,田存直道:“馮撫臺,實不相瞞,這些日子山海關這邊和朝廷隔絕,也不知道聖上、太子殿下是否脫險。

而定王殿下又在幾日前由祖澤溥、邱致中護送突圍而來......所以咱家和平西伯、王制臺商量之後,都覺得可以向東虜借兵,所以就遣祖澤溥爲使去了瀋陽。”

“哦,定王脫險了......那永王和五皇子還有袁貴妃......”

“都落入賊寇之手了!”

馮元颺點點頭,不置可否。“遣使瀋陽也無妨,東虜橫豎要出兵的......到時候閉了山海關,讓他們繞着走就是了。”

田存直問:“是否要送定王去大沽口?”

馮元颺還是不答腔,只是道:“山海關這裡的狀況太子殿下還是不大瞭解,你們不如出個人,跟着老夫一同浮海南下,當面去和太子殿下分說吧。”

這是應該的,吳三桂和王永吉、田存直互相看了看。

王永吉道:“平西伯是主將,不能離開山海關......不如就讓下官走一趟吧?”

田存直也道:“咱家是奉旨到山海關辦事,現在也該回去向聖上覆命了。”

馮元颺只是笑着,目光則轉向了吳三桂。吳三桂也是個知趣的人,知道馮元颺一定帶了密詔過來,於是就拱拱手道:“本爵還要去軍營巡視,就此別過了。”

軍營今天是不會去的......畢竟陳圓圓跟着馮元颺一塊兒來了!吳三桂當然得去和佳人相會。

另外,陳圓圓一定帶來了吳襄的親筆信,他得好好看看,然後再和幕僚們商量出對策。

第2194章 朱三太子,借錢炫富第1961章 袁崇煥有種第1084章 都是爲了百姓啊!(求訂閱)第1385章 亞洲第一共和國(求訂閱)第1084章 都是爲了百姓啊!(求訂閱)第1650章 新君上臺,暮氣沉沉第712章 去歐洲吧第1427章 不好,朕的兒子們被騙走了!第123章 吳三桂就是當漢奸的命麼?(求收藏,求推薦)第2157章 額娘別走,兒臣孝順!第1616章 共興盛世,工業革命第660章 債主不哭,總有撤藩的一天第2191章 逆子,再拿一個億來!第566章 洪興皇帝第216章 難道大沽口大捷是真的?第383章 目標,曲阜城!第1918章 叔祖,咱們一起要飯吧!第727章 大明世界帝國!第2122章 崇禎,小心了!(求訂閱)第1603章 文明要以理服人第1342章 李定國是叛徒!(求訂閱)第2270章 又是後記 二 蒙古大汗,有債必償第五章 戰場逃跑專業戶(我拜求收藏、推薦專業戶)第五十章 這是欺君啊!(求收藏,求推薦)第1158章 傻王的逆襲!第2197章 親王殿下,板載!第968章 法蘭西也要崛起啦!(求訂閱)第273章 用好吳三桂(應讀者要求,零點的更新提前一個小時)第568章 多爾袞的紅夷小炮第八十七章 敵在天津衛 五(求收藏,求推薦)第1268章 如何成爲忠烈 二第1461章 真正的對手來了!第1541章 第一帝國之興亡——誰要自殺?第1589章 再加把勁就能昇天了!第1977章 黃臺吉要跑?第九十三章 天津改編 下 (求收藏,求推薦)第252章 魏忠賢冤枉第1739章走,找袁崇煥去!第790章 最大的金手指第376章 拉一個大大的仇恨!第1142章 大明王爺升值記第1827章 朕要去砍人了!你們誰跟着?第1469章 不好,維也納要躺槍了!第1299章反擊,還是樂不思蜀?第2033章 你們不是遊牧的嗎?那就遊一個吧!第440章 炮斃(第二更)第461章 李自成又進步了(求月票)第1311章 一考訂終身 四(哭求月票)第708章 淘寶團第2212章 日本第一窮!第2255章 勸退崇禎!第1599章 大明中興四君王第395章 孔子保佑,刀槍不入 完第2065章 大清國都要成立了,你們還不好好努力?第894章 朱阿瑪,你快來啊!(求訂閱)第1535章 最後的金手指第632章 索中堂,跟我去大明吧第1240章 真龍何懼羣狼?第2269章 又是後記 一 新華國第342章 終於輪到東林黨了第727章 大明世界帝國!第133章 拉上東林來背書第334章 要改革,要開放第241章 有人不肯給你們土地和娘子啊!第235章 太子,你撫軍江北好嗎?第1130章 真正的萬國來朝第581章 皇后要不就給吳三妹當吧第1621章 第一次世界統一戰爭第655章 快把黑洞堵起來第2255章 勸退崇禎!第109章 吳襄,你又跑了(求收藏,求推薦)第607章 孔子保佑誰?第1001章 大明奸商團(求訂閱)第1323章 拆遷啦!(月票來吧!)第1508章 偷渡墨西哥第724章 大明也會炮艦外交第952章 鄭森都急了(求訂閱)第713章 紀坤,你去歐洲當大使吧!第1049章 大順天兵,出征啦!(求訂閱)第2013章 我就要分兵,我就要添油!第1613章 朕的大明怎麼就沒了?第1240章 真龍何懼羣狼?第628章 大西共和第2083章 報仇的時候到了,三十年也不晚!第755章 宇喜多大老,跟我們走吧!第1949章 你有五歲逆子,我有兩歲貝子,都能打仗!第841章 順治大戰史可法 上(求月票)第1799章 抓西邊賊易,去家中賊難第269章 好大的變數第四十章 炮打李自成 (求收藏,求推薦)第1820章 張獻忠,你去帶孩子第1856章 他們實在太壞了!第1526章 遊牧去羅馬第350章 想當官,先陪訓第648章 又遇強敵第1897章 蜀王,朕知道四川窮!第400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2214章 毘字旗飛揚第1795章 汗之妻子誰養之?第1481章船堅炮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