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宮殿

第21章 宮殿

火焰漸漸平息。

國賓館舍失火,場面混亂無比,甚至引來執掌徼循京師的中尉親自查看。

但好在沒有出現什麼大的問題,除了幾間館舍被燒成灰燼外,來自燕國的使團並沒有出事,正副使者和進獻秦王的國禮都完好無損。

若說損失,恐怕就是混亂中使團死了個駕車的御者。

趙佗提着騎陽的首級回來了。

荊軻與蒙裕交談完,見趙佗回來,一直緊繃的心也放鬆下來。

“我一路追蹤,發現他快跑到某個官署附近,情勢緊迫,我來不及詢問,只能先將其斬殺。”

趙佗低語解釋。

荊軻點了點頭,騎陽知道些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已經死了,趙佗也回來了。

“明日依舊按計劃行事。”

“唯。”

趙佗應諾。

秦王選定的日期不可更改,燕使覲見之事早已昭告天下,只要燕國使者和寶物沒出事,就算把行人署的館舍全部燒了,也不會改變日期。

……

秦王欲兼併天下,雖已滅韓、趙,但強楚、富齊猶在,統一之路還有頗多困難。

所以秦王大肆宣揚燕國此次求和獻禮之事,意在昭示秦國威嚴,以及對待臣服之國的仁慈,用以分化齊、楚兩國。

有時候適當的懷柔外交,所發揮的作用比一味的戰爭要大的多,若是能借此讓某個大國心甘情願的投降,那可比百萬大軍還有用。

故此秦國準備了兩國邦交上最隆重的禮節,九賓之禮。

九賓者,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

從前四等的爵位也可以看出,這是天子方能使用的禮儀,原本是周天子在大朝會時接見天下諸侯的最高禮儀。

若在春秋之時,衆多諸侯霸主雖有僭越之心,但多多少少還會顧忌一點,給周王室一個面子,不會這麼張狂。

可惜如今已是戰國末期,周天子都被滅了,再使用此等禮節根本不會有什麼顧忌。

秦王接見燕使時使用九賓禮儀,實際也是在宣示自己即將成爲天下共主,好讓燕、魏、楚、齊的君王們認清楚當今形勢。

如今的大秦,再也不是當初被諸侯鄙視的戎狄之國。

清晨,咸陽宮鐘聲大作。

五大夫蒙裕率領儀仗親至館舍,鄭重的迎接燕國兩位使者。

“呼……終於開始了。”

趙佗深吸口氣,見荊軻面不改色的登上使者軺車,他亦整了整身上的華貴深衣,理了理腰間的黃金鉤帶,踏上了屬於他的使者副車,立在那八尺傘蓋下。

足有五百人的儀仗簇擁着燕國使團,駛出館舍所在,進入咸陽大道。

早已聽聞燕國獻禮之事的咸陽庶民,全都早早的等候在街道兩旁,看看這難得熱鬧。

“燕使,快看燕使!”

“你們看,那個後車上的燕國副使,他怎麼會這麼年輕?”

“是呀,看面相不過十之五六,這等年紀竟然能做一國副使,我看啊,定是燕國的某個大族子弟。”

耳邊傳來陣陣喧鬧和議論聲,趙佗閉上眼。

深吸口氣。

再睜開眼時,他已神色從容,嘴角掛着淡淡的微笑。

車隊一路穿行,過了橫橋,進入渭水北岸,來到咸陽宮的宮城南門。

“上卿,副使,還請下車。”

蒙裕面帶微笑,他今日高冠博帶,身上還有着淡淡的香薰味,表現的十分鄭重。

趙佗跟着荊軻下了車,在蒙裕的引導下,走到宮門處。

在這裡,他們交出身上的佩劍。

右丞相昌平君帶着一班文吏早已等候在此。

昌平君有着典型的楚人長相,年約四旬,面白短鬚,身高在七尺五寸左右,看上去頗有秀氣的感覺。

作爲當今秦王的鐵桿支持者,亦是血緣姻親。

昌平君在呂不韋死後,一直位居秦國右丞相之職,堪稱權傾朝野,是另一位左丞相隗狀遠遠不能相比的。

一般來說,迎接諸侯使者,是不需要丞相這種級別的人物出馬的。

但秦王既使用九賓之禮,自然是力求一切都用最高規格,以顯示此番接待燕國使臣的鄭重。

兩方交接完畢,略微行禮寒暄後,昌平君伸手相邀:“大王與羣臣早欲一睹上卿風采,請上卿先行。”

荊軻淡淡一笑,亦拱手道:“丞相先請。”

昌平君又道:“上卿乃燕國使臣,來者爲客,敢情先行。”

“還是丞相先行。”

荊軻又出言婉拒。

趙佗面色古怪的看着他們相互推辭,直到兩人按照古禮,足足三辭三讓之後,大家才往前走去。

趙佗想起前世,尚在年幼時,親戚拿出壓歲錢,他亦要按照父母旨意,推辭數次才能收下的場面。

“拿着吧。”

“不了不了。”

“快點拿着。”

辭讓之禮,果真是華夏傳統,千年傳承。

趙佗跟在荊軻後面,前方是巍巍如天宮殿宇的咸陽宮,氣勢雄渾,確有一番王者氣象。

特別是殿宇下,那羣清一色穿着黑色衣甲,頭戴沉重胄盔的武士。

他們的身高近乎是統一的八尺,手持長戟、斧鉞,腰間挎着短劍,肅立在丹墀兩側,如同一片黑色的林木,凜凜威勢讓人畏懼。

這是郎中令統率的郎衛侍從,全都是由高級官僚或是勳貴世族的子弟擔任,其素質非常之高。

趙佗暗暗咋舌,慶幸這些郎衛都只能站在殿外守衛,要是殿中的秦王身側也有這般護衛的話,別說是行刺了,他們只要敢動手就是找死。

所謂刺客,在這些裝備精良的披甲武士面前,就是一砍就死的紙娃娃。

“兩位使者,還請攜好國禮,隨我覲見大王。”

昌平君微微一笑,引領着兩人走上殿前石階。

荊軻踏上石階前,回頭看了趙佗一眼,臉上帶着淡淡的笑。

到了此地,不能隨意交談喧譁

他只能以目示意,寬慰趙佗,不要緊張。

趙佗笑了笑,跟在荊軻身後走上石階。

殿前的高臺石階,又被稱作陛,或是丹陛。

所謂“陛下”,其中的陛之含義便是這個。

歷史上,秦舞陽就是到了丹陛所在,因爲畏懼秦宮威嚴,瞬間變了臉色,引起了殿前侍立的羣臣察覺,最終止步於此,沒有幫助荊軻完成那刺秦壯舉。

如今,趙佗到了秦舞陽變色之地。

他的臉上帶着淡淡微笑,從容而過,跟着荊軻向大殿走去。

那裡,高高在上的王者,正在等着他們。

關於秦之丞相。

www▪tt kan▪¢○

根據出土“十七年丞相啓、狀戈”可知秦王十七年丞相是啓(疑似昌平君)和隗狀。

“二十六年琅琊刻石”記丞相隗林(狀)、丞相王綰。

如今是秦王二十年,昌平君未去,所以沿用十七年丞相配置。按昌平君去後,隗狀升任右丞相,王綰爲左丞相

(本章完)

第118章 救世之法第780章 搏象第222章 南向第22章 鹿鳴第765章 誘蛟第530章 火燒西南第41章 什長第560章 兵貴神速第423章 代王北走第411章 秦王震怒第490章 改變皇帝第356章 東陽陳生第195章 歸詔第480章 法家治國第399章 何以家爲第475章 悉定齊地第571章 全取河南第34章 入伍第777章 老卒第468章 烹了酈生第839章 四年第162章 戰後第338章 兵臨楚都第64章 宋意第834章 帝崩第841章 制度第602章 包抄頭曼第629章 朝有奸佞第641章 刺客歸來第49章 斬將第61章 孤竹第346章 計毀趙佗第559章 貴霜政變第253章 京觀第285章 王翦伐楚第171章 治兵第611章 秦軍班師第214章 李信策第584章 樊曹之別第550章 雙靡翕侯第619章 李由數奇第483章 秦始皇帝第401章 李由南征第585章 單于妙計第63章 孤信第227章 悔意第404章 劍指秦律第587章 二襲胡營第451章 城濮舊地第689章 遷令第449章 我答應第798章 餘衆第403章 橫陽君死第1章 趙國餘孽第256章 將計就計第112章 定策第371章 大王欽定第415章 大義在我第40章 巡營第63章 孤信第241章 淮陽之戰第238章 倉皇之犬第265章 劉季娶妻第503章 臣有一策第233章 解救第642章 潛龍公子第630章 主動提議第488章 舌戰羣儒第554章 騎兵對決第250章 銍邑第272章 李斯之怨第770章 內亂第771章 擒王第96章 秦風第40章 巡營第591章 半渡而擊第557章 屁股轉換第368章 將勇者勝第120章 宮中第761章 將攻第731章 將歿第247章 鍾離降秦第432章 示弱激軍第463章 君子之殤第61章 孤竹第340章 秦亦有神第815章 刺佗(上)第279章 秦以牛耕第152章 魏策第189章 寧陵君第420章 張良覺醒第559章 貴霜政變第720章 還都第24章 荊軻刺秦第90章 戰車第55章 屯長第735章 推辭第603章 雙王戰歿第33章 購物第254章 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