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春秋莊公(第一更)

“哈哈哈,今歲以來,秦國大旱雖仍在繼續,但先有鄭國渠修成,又能夠尋回子清王弟,真可謂是喜上加喜,些許旱劫不足爲慮。”

“明日,寡人就請宗族元老而來,爲子清王弟錄下名冊,恢復贏秦王族身份。再開朝會,盤整朝堂秩序,列文武重臣,以待數年後秦國東出,不知子清王弟是喜文事,還是喜武事。”

“寡人當心有數也。”

相視一笑,共同飲下手中之酒,秦王政心中歡快不已,對於莊襄先王,其實自己所瞭解並不多,當初在趙國邯鄲的時候,一直待了十多年,後來才被文信侯呂不韋接回咸陽。

歸於咸陽之後,呂不韋爲了能夠繼續把持國政,便是扶持自己和成嬌對抗,最終奪下太子之位,於十多年前登臨尊位,號曰秦王。

贏秦宗族,家國一體,自從商君變法以來,贏秦宗族在秦國朝堂的力量便是被削弱,這對於君王來說是一件好事,但也不是一件好事。

好着,可以將家國分離些許,將大權從宗族之中收回,匯聚己身,大權獨攬,此之謂商君之法精要也,也能夠更好的管理宗族。

不好者,便是缺少了宗族之人助力,文武要臣均是外臣,雖大才加身,助力秦國多矣,但終究不能夠真正的爲之信任。

一如當年惠文先王時期的樗裡疾,那段歲月,鬼谷弟子張儀何其耀眼,但一生之中,亦是數起數落,唯有樗裡疾在惠文先王跟前,一直榮耀加身,權柄加身,這是任何人都比不了的。

昭襄先王初立,縱然外戚魏冉等人實力雄厚,但仍舊將軍政大事交託於樗裡疾手中,統領國政,大了說,是樗裡疾有這個資格。

小了說,比起魏冉、白起等人,昭襄先王更加信任宗族之人,更加信任樗裡疾,往億萬倍的壞處想,縱然樗裡疾有異心,那也是宗族內部之事,秦國的國祚仍舊是贏秦宗族之人。

但換做外戚的話,一切的一切可就未必了,如數百年前的姜齊之國,異常無比的信任田氏,結果發生了什麼,不僅宗廟不存,連帶姜齊宗族都爲之斷絕,齊康公悲慘身死。

亦如兩百年前的超級大國晉國,如果沒有韓趙魏三家分晉的話,晉國也許已經一天下了,正是因爲太過於將權勢外放,落於外臣手中,以至於後來諸般種種。

雖然那些都只是不可言語之說,但是百年來,雖有商君之法,無功不可封爵,然則,但凡贏秦宗族有立功者,均會有要職加身。

一如子清王弟這般驚豔之人,如果不能夠重用之,那將會是一件頗大的遺憾之事,若然,子清王弟早生十年,何以昌平君熊啓爲相邦之位。

“贏清之名錄入宗族名冊,此事暫且不急,而且暫時也不合適。”

“至於文武之事,全憑王兄斷下,若真入朝堂,王兄只需給予子清參知軍政要事的權力便可,無需打散王兄心中固有的朝堂架構。”

聽秦王政語,周清不由得搖搖頭,單手持着酒盞,迎着面前之人的期待目光,以自己現在的境界,自然知曉對方是真心,亦或是不是真心。

十多年前,在贏秦宗族的名冊之上,屬於莊襄先王后嗣子清的印記已經灰暗,倘若貿然現身,只怕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也會牽一髮而動全身。

“暫且不急?如何不急,身爲先王后裔,王弟你應該有這個名分,這是你應得的!況且有呂不韋生死文書在此,宗族元老不會懷疑。”

不過,對於秦王政來說,卻是眉頭一挑,略有不解,難道是因爲怕贏秦元老懷疑身份?亦或者王弟內心深處還是不願意入朝堂之中?

握着酒盞的手掌攥緊許多,緊緊盯着周清。

“數年前,子清入秦,所爲兩件事,一者便是報母親之仇,去歲三川郡洛陽之中,文信候呂不韋身死,那件事算是了結。”

“另一件事便是爲了秦國,數百年前,秦國從隴西牧馬之卑微區域崛起,成爲如今可以一天下大勢的大國,再有着迥異於三代的法治架構,秦國的將來沒有任何先例可以借鑑。”

“故而,子清待在咸陽,縱觀秦國國政,希望這個千秋以來最爲恢宏的國度可以成功建立起來,可以更加輝煌的延續下去,成爲歲月長河中最爲耀眼的存在。”

贏秦宗族之人是否知曉自己的身份不重要,於如今的秦國來說,秦王政知曉已經足夠了,自己初爲道者,追尋祖師道理,那應該是長久之路。

若無血脈牽掛,若無有着對腦海中時空長河千古一國的遺憾,自己也不會來到咸陽,不會等到這個時候,所以,名分對於自己不重要。

“憑藉戰無不勝的大秦鐵騎,秦國一天下容易,但守下來卻很難!”

“明面之上,有山東六國,他們雖孱弱不已,但數百年來,在各自的疆域之內,對於麾下的民衆都有着根深蒂固的影響,這不是短時間可以消除的。”

“秦國一天下,他們必然國破家亡,生出反秦之心,一位兩位無所謂,但整個六國加在一起,那就是一股強大的力量。”

周身閃爍淡淡的紫色祥光,言語略微有些激動,一句句深情而落,迴旋在這寂靜的偏殿廳中,秦王政聽之,一時間,緊鎖的眉頭爲之舒緩起來,但數息之後,別樣的凝重之感頓出。

“暗地裡,則是有着諸子百家和遊俠劍客之屬的存在,從傳承而觀,他們和秦國沒有利益交錯,但王兄應該知曉,百家不入秦國,故而諸子百家中,多是山東六國之人。”

“若然山東六國滅,諸子百家無疑也會匯聚強大的反抗之力,再加上秦法在推行中受到的阻礙力量,諸般種種加在一起,那是足以對抗秦國的力量。”

“內在裡,則是秦廷朝堂與後宮諸人的反抗之力,王兄可以斷定在朝堂和後宮將來沒有反秦之人?故而,子清覺此時錄下名冊不合適。”

語畢,周清上前一小步,拱手再次一禮,如果自己名分不出,那麼,待在朝堂之上,可以很清楚的瞭解諸方東向,如果名分而出,那就有可能成爲聾子、瞎子。

因爲,秦國的將來是面向整個山東六國開戰,整個山東六國都是敵人,周朝以來的宗法制下,對於任何人都難以抉擇。

“山東六國之人、諸子百家之人、後宮朝堂之人……,嬴政剛纔還在思襯盤整朝堂架構,而王弟卻已經思忖道秦一天下之後的難題。”

“依據王弟所言,若真有那個時候,秦國豈非舉世皆敵?雖如此,但寡人有信心可以將他們一一剿滅,在國祚尚存的現在,他們沒有能力抵擋寡人,將來國破家亡,何以有能力攔阻寡人。”

“不知王弟覺得什麼時候錄下名冊最好?”

一番話,迴盪在秦王政的心間深處,震盪不已,原本以爲子清王弟是在擔憂眼下之事,不曾想卻是在未雨綢繆,謀劃秦國一天下之後的大事。

若非贏秦宗族之人,若非真的爲秦國着想,何以會說出如此之言!

腦海中暢想着秦國一天下之後的畫面,加持王弟之語,秦國雖一天下,但疆域上的一天下,非真正的一天下,面臨的敵人仍舊很多很多。

儘管敵人很多,但秦王政自覺,他們不可能翻起任何花樣,而且,王弟既然如此之說,想來胸中自有謀略,面上笑意閃爍,探詢之。

“或許,待秦國真真正正一天下之後,再將贏秦子清的名字留在名冊上吧,那個時候,子清應該在騎着一匹馬,行走在秦國安詳的疆土之上,遍覽秦國內的盛川美景。”

微微的舒緩一口氣,想了想,迎着秦王政再一次看過來的期待目光,給了一個平靜的迴應,那也是自己最爲希望的迴應。

“王弟之心,寡人知矣。”

“對於文武之事的抉擇,寡人自想,應該也明白王弟的心意,如果給予王弟相邦之位,估計王弟是決然不答應的。”

“王弟自幼生活在道家天宗之中,一身氣息不入凡俗,強行落於要職,只怕又於修行有損,寡人……似乎已經有了一個上好的答案。”

“明日,寡人開朝會,定會給王弟一個驚喜!”

子清王弟乃是道家天宗之人,雖對於軍政大事有獨到的見解,但想來若是讓其統領國政,一則王弟不會答應,二則以王弟現在的資歷,相邦之位太過。

道家擅長陰陽,通平衡之道,對於過猶不及知之甚矣,那麼,自己就給王弟一個身居要職,一個行動相對和緩許多的位置。

“多謝王兄!”

周清聞聲,頷首以對,輕輕一笑。

“哈哈哈,如果王弟入朝堂,那麼,護國法師的之位可就不合也,但,玄清宮仍舊可以存在,王弟可從道家天宗之中,推選一位道者,擔當此職。”

“趙高何在?”

看着眼前周清那同樣有些歡悅的神情,秦王政朗朗大笑,身軀微側,將手中的酒盞放在條案之上,同時,對着偏殿之外守候的少府令趙高一語。

“大王有何事要吩咐趙高?”

呼吸之後,那從周清入偏殿之後,就一直守候在殿外的趙高緩緩的推門而入,在門檻之前,躬身一禮,口中脆聲而語,清晰而又洪亮。

“吩咐尚食坊,快些準備些許酒菜,寡人要與大師宴飲。”

秦王政上前兩步,對着趙高令下。

“喏!”

深深頷首,少府令趙高便是接令而退。

“少府令且慢,不知此刻在鴻臺前跪立良久的那人爲誰?”

不過,隨着少府令趙高將殿門推開,周清一時間也將靈覺本能的擴散出去,一息之後,泛着淡紫色的眼眸爲之流轉,看向身前一側的一個方向。

在興樂宮前的鴻臺場地之前,一位身着灰白色麻衣的青年正跪在那裡,最開始感應到對方的時候,他還在鴻臺前走來走去。

按理說,此人應該會被少府令趙高通傳的,但趙高似乎並未有其言。

“回大師之言,那人爲一位齊國士子,名者茅焦,近來多次入咸陽宮,言語衝撞大王,大王不予理會,以至於,此人每隔一兩天便是前來興樂宮一次。”

“前些時日,大師身在韓國新鄭,故而未得知,想不到他今日又來了。”

剛挺直身軀,欲要轉身離去的少府令趙高聞聲,腳步爲之一滯,隨即拱手一禮,將鴻臺前的那人身份簡單而語,具體爲何倒是沒有言明。

“大師不必理會此人,此人近日來,多次爲蘄年宮之事求情,實在是罔顧贏秦宗族的顏面,罔顧秦國之顏面,先前寡人已經殺了二十七個爲蘄年宮之事求情之人。”

“本欲殺他,念其爲齊國士子,本不欲理會,想來其人竟然這般狂悖,趙高,吩咐下去,在鴻臺前架起大鑊,升起大火,傳語寡人要活烹了他。”

“若其求饒,直接架出去!”

於少府令趙高口中隱晦之語,秦王政倒是神色微變,難不成那茅焦又來了?近日來,多次爲蘄年宮太后求情,何以在乎秦國之顏面,實在是腐儒。

大師非外人,是故,上前一步,將其人之事簡單而語,隨即,話鋒一轉,又是一道口令下達,如果在咸陽宮內處死他,只怕玷污了這大好宮廷。

“哈哈,如果玄清所料不差,這茅焦應該想要效仿當年鄭莊公時期的穎考叔之事,以玄清而觀,現在也是和太后和解的一個機會。”

“大勢已定,秦國需要一個令山東六國覺得仁義之名聲,秦王也需要一個令山東六國之民親近的名聲,大秦兵士勇武,號曰虎狼之師,任何一點對山東六國人心改變的事情都是值得的!”

《春秋》有語,昔年,鄭莊公初繼位,有其弟共叔段之亂,其母武姜摻和之,鄭莊公怒而將武姜囚禁在城潁,國人皆畏懼。

事後,有大夫穎考叔獻言,因囚母毀孝之惡名,而使得諸侯生出畏懼之心,不合當下征服其餘諸侯國的名聲,就算征服對方,人心也不服,是故,鄭莊公聽之。

身爲齊國士子,對於《春秋》之語應該很是熟悉,儘管其心有目的,然如今之時,也不是不可以效法當年的鄭莊公之事。

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空間戒指?(求票票)第九百四十八章 大夢初曉(第二更)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早知何必(求票票)第五百五十一章 帝妃(求票票)第六章 列子御風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無夜第六十七章 東皇閣下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新的朝宮(求票票)第一百五十四章 看戲第八百五十章 復見昊天(求票票)第兩百六十一章 不朽(第一更)第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送丹(求票票)第一千兩百零五章 座弩強炮(第一更)第三百八十二章 虛空造物第九百一十八章 不可觸碰(第一更)開個小單章第兩百零一章 收天下之兵(第三更)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楚地養膘(求票票)第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大光明(求票票)第六百一十二章 神威如獄(求票票)第三百二十九章 五年(第一更)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定下一尊(求票票)第一千章 夜盡天明(第二更)第六百一十四章 龍潛於淵第七百四十五章 如魔似仙(求票票)第兩百零二章 屠(第四更)第四百二十三章 百越女王(第二更)第九百三十九章 國運加持(第一更)第一千零八十章 虛無大才(求票票)第八百四十章 統統該死(求票票)第四百七十五章 房中秘術(求訂閱)第三百零二章 《強韓書》(第一更)第一千零四十五章《太上真經》(第一更)第九百九十八章 一試天問第九百五十四章 《心印真經》(求票票)第六百三十九章 抹殺(求票票)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兵魔神?(求票票)第五百二十一章 拂袖而去第五百七十五章 交頸知心(求票票)第一千一百章 劍道無量(求票票)第三百四十章 尉繚子(第一更)第四百一十五章 墨家三派(第一更)第一千兩百六十六章 都結束了(求票票)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成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洪流颶風(求票票)第八百四十二章 只此一次(求票票)第兩百三十五章 少司命(第一更)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百鳥動(求票票)第五百零二章 武真大衍(第一更求票票)第三百八十五章 鸞鳳顛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月之虛無(第二更)第六百零三章 無上正覺(月初求票票)第四百八十八章 魂兮龍遊(求票票)第四百一十九章 身隕(第二更)第一千零四十章 趙氏孤兒(第二更)第二十三章 陰陽家第六十七章 東皇閣下第九十一章 百家之愚第四百四十七章 九宮玄元(第一更)第兩百二十五章 贏秦(第一更)第六百三十九章 抹殺(求票票)第五百三十七章 一命二運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捭闔揣摩(求票票)第八百八十一章 我不想死(第一更)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旦日而伐(求票票)第四百一十八章 擎天浩然(第一更)第七百一十八章 滅韓(二)第四百三十六章 天人合一(第一更)第二十四章 北冥子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軍列八陣(求票票)第三百九十一章 五行遁術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午月午日(求票票)第九百九十九章 王者之心(第一更)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正合奇勝(第三更)第五十七章 黑冰臺第四百八十五章 尉繚大謀(求票票)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於誰爲師(求票票)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三花護體(求票票)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爲先祖正名(求票票)第三百一十六章 風華(第三更)第三百六十七章 黑白玄玉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女施主(求票票)第一百二十一章 玄牝之門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雪貂促織第一百二十七章 我願意第兩百九十九章 《九陰真經》(第二更)第七百三十八章 報仇(求票票)第八百二十三章 張耳陳餘(求票票)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羽之神勇(第二更)第九百七十九章 《九歌》(第二更)第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龍珠(求票票)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佳人如玉(求票票)第六百四十五章 成爲強者(求票票)第五百零六章 捨得回來了?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商君大仁(求票票)第二十章 萬川秋水第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王道餘脈(第一更)第六百零八章 三功齊立(求票票)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張氏無忌(第一更)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司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