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章 進位丞相(求票票)

bookmark

“大王,此香以龍木、蛇骨爲主料,雜糅其餘香料調製。”

“其名倒也簡單,爲龍蛇奇香,嗅之,不僅神清氣爽,在寒冬時日,還有一股引動人體內熱量,使之自動抗寒,不知大王是否有此感覺?”

凝香美人欠身一禮,將此香簡單介紹,看着香爐中的一縷縷香氣升騰,面上微微一笑,美眸深處閃爍一絲別樣的期待。

“不錯,寡人卻是感覺感到熱了不少。”

“此香不錯,多調製一些,送與昭德宮,麗兒最近懷有身孕,身體弱了不少,如今正爲秦國最爲寒冷的時候,此香有此用,也多些助力。”

秦王政輕輕頷首,這種龍蛇奇香的確不俗。

細細感知一二,又是吩咐道。

“是,大王。”

“妾身當儘快調製好,送與麗姐姐。”

凝香美人頷首以對,脆語落下,嘴角輕輕揚起。

******

冬去春來。

時間總是在不知不覺間流淌過去,新的一歲開啓,國府上下的事物再次增多了起來,整個朝野上下也不住的忙碌起來。

立春將至,田畝上已經出現了農人,靠近咸陽不遠的區域,更是已經出現些許新綠,天地上下,冬日的冷清逐漸消褪,取而代之的是即將的新春。

“值逢攻趙,以爲大秦一天下更近一步,趙國不存,則三晉不存,三晉不存,則其餘諸國翻手可滅。”

“寡人去歲卻是不住有感,爲何春秋以來,戰國連綿,唯有大秦可以走到這一步,昌平君,你以爲此因何故?”

章臺宮內,堪爲秦國在立春大殿之前的最後一次朝會。

中樞重臣齊至,咸陽要臣齊至,更有秦國直屬軍方大營統軍上將軍之人齊至,文武分立,令的整個章臺宮人影攢動。

上首處,秦王政冕服着身,平天冠束髮,九旒之珠垂落,踱步來回,視線落在下首羣臣身上,朗聲之語不絕,看向熊啓。

“大王。”

“春秋以來,諸侯烽火不斷,戰亂連綿,我大秦能夠走到今日,乃是順應大勢而立,武真侯曾與臣多次言語,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山東諸國背逆大勢,乃是取死之道。”

深紅色的袍服着身,高山冠束髮,神容俊朗的昌平君熊啓出列,執玉圭近前一步,緩緩而言,距離立春大殿不遠,今年的秦國上下又要開始忙碌了。

“哦,何爲取死之道?”

對於昌平君熊啓今日所言,秦王政倒是有些稀奇,本以爲昌平君又會說道一些商君變法,令的大秦根基穩固,此語雖不錯。

但自己……已經聽得太多太多。

語落,章臺宮內,其餘羣臣也是目光看將過去,很期待昌平君熊啓有些新論。

“取死之道,那些諸侯國數百年來不思前進,固守大周之根基。”

“大周以來,分封裂土,卿士、大夫固有其權,使得平王東遷之後,諸侯並起,更甚者六卿分晉國之權,直至今日,山東諸國中,世卿世祿仍存。”

“君王不能收其力,將軍不能收其兵,焉得比得上我大秦郡縣一體,咸陽之令,統轄天下之兵,統御郡縣之能,如臂揮使,迸出強大之力,以此百年來,攻戰山東諸國,勝者不可數。”

昌平君熊啓微微一笑,又是一禮,看了旁側的上首第一位的武真侯一眼,此語乃是數月來,與武真侯幾次交談所得,頗爲入心。

今日也當與羣臣一論,雖爲新論,卻是以前之語新解,對於商君變法的進一步深入詮釋。

“不錯,昌平君所語甚合寡人之心。”

“山東諸國本有機會一整國政,奈何裂土之臣力大,君王孱弱,不弱百年前孝公先祖與商君共強大秦。”

“哈哈哈,昌平君繼續言語!”

聞此語,秦王政面上大喜。

雖然此論從昌平君口中流出,但明顯帶着王弟的論調,對於諸般事,直入根基,有着最爲系統的詮釋,今日昌平君之言,更爲整體。

心有所感,今日,就是要讓羣臣一聽此言,值此攻趙之際,更是要穩定中樞之心,也好合接下來自己整頓朝野之策。

“山東諸國一直所言大秦乃虎狼之國,不通諸夏禮儀教化,此之更爲荒謬。”

“何爲禮?韓非有《解老》一篇,借喻道家祖師之言:先者,失道而後失德,失德而後失仁,失仁而後失義,失義而後失禮,夫禮者,忠信之薄也,而亂之首乎!”

“儒家欲要一展仁禮,數百年來不可得,可見一斑,倉廩實而知禮儀,衣食足而知榮辱,讓麾下百姓吃飽,有衣服穿,這已經是最大的禮。”

聞上首大王之語,昌平君又是一禮落下,左右看了一眼文武之臣,迎着他們看過來的目光,繼續深入一論,若是此語傳入山東,也可更爲明朗秦國強大之路。

百多年來,秦國之強,源至於商君,然山東諸國欲要仿效,無一功成。

“數年前,諸夏大旱,緣何三晉之地之人遠遠踏過邊界,前來三川郡,前來秦國,因爲滿足百姓之需,正是最大的禮儀。”

“那次大旱,入秦國的災民無損,反而造就一條鄭國渠,而三晉之地,卻因此餓死者達十萬以上,真正的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僥倖存活,又淪爲奴隸之屬,如此,怎比得上我大秦耕戰一體,軍功爵論,入大秦,得其田,入軍,更可有功,此山東諸國不可成矣!”

“觀去歲僅僅南陽一郡實力,都足以攻滅戰國之一的韓國,正是此表。”

昌平君熊啓神色激昂,一番之語說道這些。

通體而言,沒有述說商君法治之功,但每一句話中卻都是百多年前商君變法改革之功。

郡縣一體,破開世卿世祿,從此,君王有其權,中樞有其力!

耕戰之策,百姓衣食足,更可有爵位!

軍功爵論,摒棄私鬥,尚武之風發揚于軍中,早就大秦無敵鐵騎!

……

諸般種種,無一句提到商君變法之功,卻整體盡顯商君之力。

更有韓非對於秦法獨特的闡述。

“哈哈哈,昌平君所言諸卿以爲如何?”

秦王政面上喜意更甚,這些道理自己雖也知道,卻沒有昌平君這般將其詳細的論述而出,百多年前,商君攜帶《強秦九論》來到秦國。

與孝公先祖攜手強秦!

涉及大秦方方面面,百年來,秦國何以強大,諸夏之人皆知商君之功,欲要細細一說,或許言語法治,或許言語謀臣……。

唯有今日昌平君熊啓朝論入其根本。

商君之法是對於往昔大周舊法的開拓,更是發揚,魏國變法,半折而亡,山東諸國大都如此,總體延續大周舊法。

如此,焉得順應戰國大勢。

“戰國大勢,乃國強之勢,乃兵強之勢,乃國力強大之勢!”

“山東諸國固守大周舊法,偶有變動,影響不涉其根,是故違逆大勢,如昌平君所言,爲取死之道!”

國尉尉繚子亦是出列,對着上首大王一禮,又對着昌平君熊啓一禮,微微頷首,認同此語,而且昌平君此論,不愧是相邦之謀。

只是那番話,略有些熟悉之感。

但是,那些並不重要。

“相邦之言,乃國本強大之論。”

“李斯師尊荀夫子曾在《強國》一篇中對秦國有論,言語相仿相邦,是曰:入秦以來,其固塞險,形埶便,山林川穀美,天材之利多,是形勝也。”

“觀其風俗,其百姓樸,其聲樂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順,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肅然,莫不恭儉、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

“入其國,觀其士大夫,出於其門,入於公門。出於公門,歸於其家,無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黨,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故四世有勝,非幸也,數也。”

“鮮少商君法治之言,但皆爲法治通行秦國上下之功!如此,國強民富,兵戈強大,此爲大勢,更爲諸夏大勢,正合一匡天下大勢!”

長史李斯出列近前一禮。

評論而道。

“相邦之言,正是彰顯秦法之效用。”

廷尉王綰出列一語。

隨其後,羣臣相視一眼,均頷首不已,先後出列,以贊其得。

“嗯,相邦之言,當爲秦國君臣上下所銘記。”

“長史,朝後擬令,下達國府,通傳秦國各大郡縣。”

秦王政不住爲之頷首,今日朝論,昌平君倒是給了自己一個驚喜,立春之後,大軍攻趙,此語更爲彰顯大勢之力、大義之力!

“喏。”

李斯頷首稱是。

隨其後,秦王政上首擺動手掌,羣臣歸位。

“去歲,入秋日以來,多有文書上傳,言語寡人蒞政中樞,不若往昔,無令發,多怠政矣。”

“於此文書,寡人皆留中不發,以觀文書者。”

“張蒼,你爲御史丞,可有所得?”

未幾,秦王政迴歸上首尊位,端坐在軟榻上,俯覽羣臣,郎聲而落,視線掃視章臺宮內的要臣,最後,語出,下方一人出。

“回稟大王。”

“臣張蒼爲御史丞,負責監察百官,以爲風紀,去歲入秋以來,政務下落國府,國府之內各大行署爲之運轉,其中多有不力者。”

“太倉令荀懷,負責統計府庫錢糧之屬,秋日大收以後,延遲一十八天才上交統計文書,耽擱大田令謀算全國經濟要務。”

“平準丞郝恆,負責咸陽商賈百業之事,去歲咸陽之內,略有紊亂,然咸陽南城內山東列國商賈多有不滿者,臣前往察之,多調合不利,以至去歲咸陽十一月商稅少三萬金!”

“中尉丞花相,負責咸陽之安,然……。”

“……”

御史丞張蒼出列,如數家珍,將諸般之事、諸般之人一一道出。

每一位人名的道出,都有章臺宮內的一位要臣爲之神色驟變。

一臉說出十三個姓名以及其餘二十餘個簡略之人,近半柱香之後,張蒼一人淺黑色的朝服着身,靜立廳中,章臺宮內爲之寂然。

“韓非在《喻老》中有言,楚國莊王蒞政三年,無令發,無政爲也,右司馬御座近前言語,張蒼,韓非爲你師兄,其語何如?”

秦王政神色未改,看着那些被張蒼點名出的要臣,伴隨口中餘落,一雙丹鳳之謀閃爍厲色玄光。

“右司馬所言:有鳥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飛不鳴,嘿然無聲,此爲何名?”

“楚莊王答曰: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子釋之,不穀知之矣。”

張蒼對於韓非這位師兄的文章,自然熟悉至極,張口而應。

“楚莊王如何決之?”

秦王政又問。

“待半載,楚莊王聽證,所廢者十,所起者九,誅大臣五,舉處士六,而邦大治。舉兵誅齊,敗之徐州,勝晉於河雍,合諸侯於宋,遂霸天下。”

張蒼再次答曰。

“廷尉,你覺寡人如何決之?”

秦王政目光又落王綰的身上。

“大王,在其職不謀其事,堪爲秦法所不容,自當廢之。”

“楚國莊王不爲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見示,故有大功,今臨近攻趙,自當一整中樞國政,肅清上下風氣,舉國一體,大戰滅國。”

廷尉王綰出列,迴應大王。

“相邦以爲如何?”

秦王政目光又落在昌平君熊啓身上。

“以法決之!”

“臣爲相邦,上承大王之命,下統百官之行,總攬政務,各署有官如此,是熊啓之過也。”

“望大王降罪於臣,以彰顯秦法之要!”

熊啓早就料到大王會有今日之語,那些人的作爲也在自己眼中,但自己並沒有過多提醒,自是按照固定的程序與文書落下。

那些人不自知奈何。

如今大王將他們清算,也算他們罪有應得,既已知大王之謀,自然不能多加干涉,雖然今日有罪,相邦之威有損,大王之名更盛。

但……該自己有所爲。

“以相邦之意決之,廷尉處之。”

“相邦下統百官不利,當有丞相佐之,即日起,武真侯兼丞相一職,長史李斯爲副丞相。”

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商君大仁(求票票)第八百一十三章 儒家八脈(求票票)第九百九十九章 王者之心(第一更)第三百零二章 《強韓書》(第一更)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當勿復言(求票票)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生氣的小丫頭(求票票)第四百五十章 天人三問(第一更)第五百一十七章 人皇之秘第七百三十八章 報仇(求票票)第四百六十七章 東胡(第一更)第七百零六章 他(求票票)第六百二十一章 失禮不失身(票票來點)第八百九十章 神女東君(求票票)第一百四十四章 干將莫邪第三百一十八章 臨東眠萬物(第二更)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女施主(求票票)第六百七十七章 花樣(求票票)第六百八十八章 天下如棋(求票票)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大日玄陽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見蓮問道(求票票)第九百零五章 滅魏(第二更)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否極泰來(求票票)第五百二十章 不周而傾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北冥(求票票)第八十二章 盜跖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恢復玉佩(求票票)第四百一十三章 赳赳老秦(第二更)第三十一章 典慶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不鹹山(求票票)第九百五十三章 張氏子房(第一更)第兩百四十九章 紀嫣然(第二更)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你行你上(求票票)第兩百三十一章 暖牀(第一更)第四十三章 百家輕秦第三百零七章 身份暴露(第三更)第三百七十三章 驚鴻之舞第三百八十九章 魏才人用第八百七十三章 盡皆杖殺(第一更)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春秋》大之(求票票)第七百五十七章 全滅(求票票)第四百零二章 東君卓然第六百七十章 一顆腦袋(求票票)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是誰?(求票票)第一千兩百零四章 護國林風(第二更)第二十七章 天上人間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墨鴉白鳳(第一更)第七十四章 千年神聖第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安陵唐雎(求票票)第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學宮英傑(第一更)第三百九十八章 很強第十七章 陰陽東君第四百五十五章 龍蛇之勢(第三更)第兩百七十九章 醫家念端(大章)第六十九章 火部弟子第九百六十六章 《易筋》第五百四十八章 奴家辦不到啊(萬更求票票)第七百四十二章 長城(求票票)第三百三十一章 公如青山(第一更)第五百零六章 捨得回來了?第七百二十三章 你回來了(求票票)第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龍珠(求票票)第五十五章 蒙氏一族第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兵不血刃(第二更)第一百零九章 縱酒論道第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龍珠(求票票)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劍來(求票票)第七百一十三章 鮮衣怒馬(求票票)第四百七十一章 雪中神女(第二更)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楊朱(求票票)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膨脹的曉夢(求票票)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五龍盛神(求票票)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劍來(求票票)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秋水》(求票票)第八十三章 公孫麗第八百六十五章 徹底肆虐(第二更)第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天狐力場(求票票)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勝雪之白(求票票)第一百六十九章 歲月靜好(第四更)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一怒諸侯懼(求票票)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田有猛虎(求票票)第四百三十六章 天人合一(第一更)第六百五十八章 宮闈秘事(求票票)第七百六十二章 十層圓滿(求票票)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魔道初始(求票票)第六百六十八章 滄浪聖王(求票票)第三百一十五章 二經(第二更)第七十章 不可第二十二章 俠魁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異法當滅(求票票)第六百七十八章 小說囈語(求票票)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千年雪蓮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軍陣六合(求票票)第九百一十四章 絕世寶物(第一更)第八百二十四章 王道霸道(求票票)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爭與不爭(求票票)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九葉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鬼穀風採(求票票)第四百六十五章 山河破碎(第二更)第一百五十五章 匯聚(求訂閱)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大秦陽滋(求票票)